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影帝与迷妹(限) > 第3章

第3章

上药头剂服下头痛、发热好转,2 剂后心烦口干亦轻,食欲仍差。诊其脉,微兼滑数,舌质红减,苔黄厚已退大半,表证已解矣,余热待清,正气待复。上方去桑叶、薄荷、柴胡,加石斛12g,砂仁6g,太子参9g,大黄、板蓝根、马勃各减量2/3,续服3 剂。 3 月12 日患者来舍曰:“饮食恢复,病已痊愈。” 3.霉湿 王某,男,37 岁,赤脚医生。1974 年5 月中旬来诊。患者面现黄垢,脉象细迟,舌苔白滑,自觉胸痞脘闷,恶食,体倦,此乃时病之霉湿也。皆因近日雨晴无时,寒热交替,地湿升腾,湿热之邪自口鼻而入,侵袭中、上二焦,脾肺受其邪扰,故胸脘痞闷,恶食体倦,而致此症。询之,已服解表通里、行气活血等药乏效,时延七八日,且增呕哕、神疲等症。当以芳香化浊法,以化湿醒脾,方以藿香正气散合薏苡仁汤化裁,藿香叶9g,姜制厚朴6g,大腹皮6g,枳壳9g,白豆蔻(后下)6g,黄芩12g,车前子12g,苍术9g,薏苡仁24g,甘草3g,生姜3 片,红枣3 枚。上药服2 剂病好转,3 剂痊愈。 4.伤暑 曹某,男,26 岁,工人。1978 年6 月14 日来舍商诊。患疟疾病十余日,隔日一潮。现疟疾已愈,唯头痛眩晕,饮食少思,心悬虚烦,肢体酸软无力,气息不续,多眠易醒,神情恍惚,小便赤涩。诊其脉虚大微数,舌质暗淡,苔厚黄滑,舌根苔黄微燥,面色紫暗,肤似垢尘。此暑伤元气,热滞营分也。法当清暑益气,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淡竹叶9g,生石膏24g,党参18g,生扁豆9g,厚朴6g,细香薷6g,麦冬12g,五味子3g,车前子12g,鲜荷叶半张,生甘草6g。服1 剂病减轻,饮食增进。共服3 剂,其病若失,精神如昔矣。 5.阴暑 闵某,男,27 岁,农民。1977 年6 月21 日往诊。患者沉睡握拳,躯身大 热,四肢微冷,头痛无汗,遍体拘急,百节烦疼。诊其脉两寸微数,关、尺沉伏;舌质暗红,苔白厚而腻。此因天气炎热,纳凉贪快,阻遏阳气所致,即所谓阴暑证也。问之,患者四五日前午时热躁难耐,大汗淋漓,遂在冷水管下冲洗数次,汗出随止,闷热不解。后请某中医开荆、防、苏、羌、柴、芩等味,服3剂,微汗出,热稍减,倦怠依旧。此症治宜芳香化湿,辛温解表。方用香薷饮加减,香薷9g,厚朴9g,佩兰12g,甘菊花9g,黄芩、白扁豆各9g,川芎9g,菖蒲4.5g,苍术9g,木瓜6g,甘草3g,葱白(长约3 寸,连须)3 根,1 剂,温服取微汗。 6 月23 日上午二诊。上药服后得汗,热减,头已不痛,唯饮食欠佳,脉转滑数,舌红苔少,津液不足。此外束之邪虽解,内伏之热未清也。更拟清热利湿法,用五苓散加减。处方:薏苡仁、茯苓、车前子各21g,淡竹叶9g,苍术6g,木瓜6g,麦冬9g,黄芩9g,甘草3g,厚朴6g,鲜荷叶半张,粳米一撮,2 剂。 随访,上药服后,诸症悉除而愈。 6.暑月伤寒 肖某,男,37 岁,农民。1977 年7 月16 日晚浴冷露寐,入夜即觉头痛项 强,发热无汗,恶寒喜暖,拒食,强食即吐。经治二医,服药罔效,后邀我诊。诊其脉紧实之象,两寸紧盛,舌质暗红,苔白滑腻,舌根苔黄微燥,高热(40℃)昏睡,渴而不欲饮,发病已6 日,服药5 剂,至今无汗,自呼头痛如暴,脊痛似裂。视前医所用之药乃 “四黄”、板蓝根、玄参、麦冬等苦燥阴寒之味,亦有用香薷饮加荆、防、二活者,俱乏效验,致病日甚一日。细审脉症,详析前药,患者实为暑月伤寒之太阳未罢欲传阳明证也。法当辛温解表,开腠发汗,勿使邪传入里。方用麻黄汤加减,麻黄6g,桂枝9g,白芍9g,葛根15g,甘草6g,生姜、白芷各9g,葱白(连须)3 根,水煎温服,取微汗为度。 7 月17 日往视,方知入药即吐,1 剂2 服未能下腹,病无转机。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婚里婚外   山有木兮【NP】   过激行为(H)   篮坛大亨   树深时见鹿   我的风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