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6g,怀山药15g,冬虫夏草9g,黄芪24g,金银花15g,酒炒黄芩9g,桔梗6g,橘红9g,百合9g,生甘草6g,令服5 剂。 11 月13 日二诊。气色、脉象无明显变化,唯痰微转白色,痰中血丝减少。复用上方,加象贝母6g,再服5 剂。 11 月22 日三诊。颜面稍泽,唇舌色见转泽,六脉微见有力,精神、饮食俱见好转,痰变稀白,血丝已不见,胸闷转舒。改拟固肺畅气法,佐以解毒化痰。汤药处方:百合30g,白及9g,冬虫夏草12g,黄芪15g,金银花30g,桔梗3g,陈皮4.5g,乳香、没药(俱制)各3g,生甘草9g,连服8 剂。丸药处方见肺痨咳嗽。连续15 年随访,病愈未发,劳作如常。共服汤药二十余剂、丸药2 料,治疗不足半年即愈。 23.肺痨危笃,犯忌终殂 王某儿媳,27 岁。1974 年2 月初请刘某邀我往诊。与刘某同往视之,尚未进患者门,即闻室内咳声不止,频频吐痰,问之,即患者也。我不禁一惊,视之,患者 “头倾视深”,目睛乏神,背偻行难,颜面、唇舌皆焦枯少华,嗽声不止,吐痰灰黑带血,偶尔吐出淡红色黏液;脉象沉细微弱,数十次一止;问之,饮食少进,每日午后微热,两颧自感火烤状,胸闷痛,背沉重。审慎良久,勉以滋肾温肺法(用药大致同肖某初诊),令服3 剂。并嘱患者遵守禁忌,配合治疗:一禁房事,二禁劳累,三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增加营养。 二诊病状无转机。三诊后病状稍有减轻,咳嗽略少,痰色变白,面色微见泽。五诊后咳嗽大减,精神明显好转,除仍用滋肾温肺汤药外,服丸药半料(药同王某)。经调治3 月余,唇色微红,面色黄白润泽,背能直起,胸觉畅快,不感风寒即不咳嗽,痰少,血亦不再见,能洗衣做饭矣。 六诊时,患者自己来就诊(约2 里远),经诊脉觉与五诊时六脉和调缓匀卒异,两寸、尺尤甚,两尺骤转沉微,时或浮散,仔细寻之,时见一代,乖异不常,我诊毕曰:“你已破禁房事矣。” 患者尴尬,在场刘某亦觉吃惊。无奈,让其速到医院治疗,因患者多次住院,不愿住,勉以原方嘱其续常服,不再开方。续访,停药后不及半载终殂! 按语:此例病人经治疗3 个月,病情本已明显好转,但因不遵医嘱犯禁,以至于病情急转至下,命终不保!再者,当时医疗条件较差,故而致此。但遵守医嘱,配合治疗,仍是患者始终不可疏忽的。 24.鼓胀(盲肠炎手术后气滞) 刘某,女,五十余岁,农民。1975 年6 月底往诊。患者6 月上旬患急性盲肠炎,手术已二十余日,整个腹部气鼓胀痛不消,某卫生院嘱服消炎药及维生素等,鼓胀仍不见减,右胁腹尤显胀甚,不能坐卧及行走,唯昼夜仰靠而已。今见其舌质暗,苔厚黄腻,脉弦迟之象,以手触腹,膨胀不硬,拒按;问之,饮食难进,稍纳即觉胀甚而痛引两胁,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小便色黄涩短,睡眠不实,易醒多梦,情绪烦躁。此肝脾不和、热郁气滞也。治宜疏肝理气,清热通便。处方:柴胡6g,香附、青皮、莪术各9g,酒大黄4.5g,厚朴6g,枳壳12g,白条参9g,白术12g,广木香3g,乌药6g,黄芩9g,2 剂。 上药服头剂既得矢气,又解硬屎数枚,胀痛显轻,2 剂服下,腹胀全消,诸症悉平,饮食渐复,已下床行走矣。因虑年迈久病,正气必伤,为复元固本计,方用王道和平之剂以善其后。处方:龙眼肉9g,红枣3 枚,当归身15g,嫩荷叶连梗1 张,砂仁4.5g,大米25g,木香3g,柏子仁6g,山药15g,3 剂,宽水缓煎,去渣,兑蜂蜜一二匙,温服。往访多次,病愈后3 年无恙。 25.呃逆 刘某,男,38 岁,航运工人。1974 年8 月7 日往诊。患者自诉:患嗝病2年余,遇气纳食即呃声不止,胸脘及咽部逆胀,气闷不舒,亦经治疗,未能痊愈。
相关推荐: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沉溺NPH
婚里婚外
虎王的花奴(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乡村透视仙医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旺夫
村夜
开局成了二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