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影帝与迷妹(限) > 第4章

第4章

乃令其将生姜加至15g,先以陈灶心土120g 煎水,滤清煎药液令服,务使汗出。 7 月18 日再往视之,2 剂头服又未纳入,2 煎勉强服下,至半夜通身得汗,次晨即觉身轻,病去大半,饮食知味,能纳而不吐矣。为调理善后,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3 剂。5 天后往访,已下地干农活2 日矣。 7.伏暑1 鲍某,男,年过六旬,农民。1975 年8 月上旬往诊。脉来虚大,寸、尺滑数,舌质深红,苔黄厚少津,面色少华,唇色暗红。初因淋雨感凉,继觉头眩胸闷,脘腹痞满,心神时感不宁,肢体甚觉强滞,寒热如疟,早轻晚重,至夜似欲汗出,时已延及半月余,近日每夜微汗出,汗出后身体方觉微微轻松,心烦不安,易怒,睡眠易醒增剧。经治数人,有以秋疟治而用木贼、常山等味者;有以外感风湿治,施以薏苡仁、猪苓、二活、荆、防者;亦有以阴虚自汗治,而用滋阴、收敛之法者,概未中的,以致病情日重一日,今已六七日饮食少思,心悬似有所失,小便频数,色见微黄,大便稍燥,便后见血。 综上所见,就季节及初病、变证而论,确与伏暑近似。时天气渐凉而欲入,暑热内伏而欲出,一入一出,加之骤感雨湿,岂有不束表闭邪之理哉!故初起寒热似疟,交相争斗,至夜微汗而暂缓。医者不顾时令之气,所感何邪,单凭脉症而治,不失者鲜矣!就病机而论,须从温化湿邪与清暑益阴立法。处方:佩兰9g,藿香叶6g,苍术4.5g,鲜荷叶半张(约15g),木瓜9g,云茯苓9g,辰砂1.5g,麦冬、五味子各3g,白条参15g,黄芩9g,车前子12g,生甘草3g,3 剂。上药服头剂似欲汗出;2 剂后得微汗,体轻神宁,各症减去十之七八,唯食欲欠佳;第3 剂另加沙参30g,砂仁6g(嚼服),病痊愈。为巩固疗效,原方出入继服3 剂而康。 8.伏暑2 陈某,男,24 岁,职工。1977 年8 月17 日来诊。视其面色沉晦,闻其声音粗干,切其脉象两寸、尺洪数,两关微沉,问其始终。患者病已旬余,某医院诊断为 “心动过速”,用西药镇静、催眠之类;中医用阿胶、龟甲、五味子、辰砂、酸枣仁、琥珀及地黄、芍药等味,服后精神愈觉委靡,肢体酸软,心烦多梦,头目眩晕,午后潮热,连日来入夜失精多次,恶食,咽干而不欲饮。此伏暑之邪深陷少阴之象也,治当清涤暑邪以保两阴。处方:佩兰9g,鲜荷叶1 张,连翘、扁豆各9g,青皮6g,沙参30g,麦冬、生地黄各9g,石菖蒲2.1g,菊花9g,生甘草2.1g,黄芩9g。上药服头剂即有转机,2 剂头目觉爽,潮热尽退,脉转小数,此伏邪得解之象。存原法,方加莲须12g,车前子12g,酒制黄柏4.5g,知母9g,去青皮,又服2 剂,诸症尽失。 9.伏暑3 金某,女,48 岁,农民。1977 年8 月18 日往诊。患者卧床呻吟,消瘦萎 黄,舌质红,苔白糙,脉象细数,两寸虚大。患者口干,头眩,饥不欲食,思饮而不多。始因外感暑热,四肢发凉,发汗后潮热不解,晡热甚,入夜微汗暂轻,数日来遍体困乏,小便频数赤短,大便三四日一行、微燥。此暑邪伏于太阴阳明脾胃也。法宜凉解淡渗,以清内伏之邪。处方:粉葛根9g,黄芩6g,茯苓9g,通草6g,白条参15g,滑石15g,郁李仁9g,鲜荷叶半张,甘草1.5g。连服2剂,病大减。仍存上法,加砂仁6g,藿香叶4.5g,麦冬12g,继服2 剂,病瘥。后以饮食调理旬余而康。 或问曰:以上3 例同是伏暑为病,但方药异者,何然?病程不齐也,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即是理耳。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因证制宜之法也。要在细审病因,深探病机,方不失对证耳。尚有禀赋之异,以及发病原因、诱因之不尽相同,故同病异治耳。 10.秽浊 高某,女,26 岁,职工。1975 年7 月5 日来诊。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婚里婚外   山有木兮【NP】   过激行为(H)   篮坛大亨   树深时见鹿   我的风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