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刀,耻辱啊! 李善长十分欣慰,觉得自己没看错了人,确实是个忠臣啊。 朱元璋心里很烦躁,TMD,他早就下过旨压制太监了啊,严令禁止内臣干涉政事,犯者斩罪。 谁哪个该扒皮的儿孙无视禁令,给了太监权力,这群阉人,虽然偶有忠直的,可大部分都是奸人! 朱棣突然觉得头皮痒痒…… 老朱看了一眼跪地的胡惟庸,懒得复述一遍自己的旨意,摆摆手让人下去,就不再理会了。 ——他怎么好意思让人知道是逆子逆孙改了他的禁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般想着,朱元璋眯起了眼睛,不管是谁都和老四有关,赶明儿抽他一顿。 不知道皇帝的心思,胡惟庸愣在了原地,还是李善长不忍,用脚尖踹了他两下。 画面继续播放,不出众人所料,龙袍人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御驾亲征,到了土木堡与瓦剌交战。 先是指挥混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将士士气大乱。 在朱元璋吃人的眼光里,龙袍人惊恐万状,一个个愚蠢无比的命令下达给军队,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与之相对,瓦剌大军指挥若定,两面夹击,最后一小队瓦剌士兵俘虏了龙袍人。 嗯,最让人高兴的就是那个死太监被砍死了吧。 可是没人高兴的起来,死一样的寂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皇帝被俘,奇耻大辱! 朱元璋冰冷的声音响起: “朕读的书不多,只记得两个被俘虏的皇帝,一个是宋徽宗,一个是宋钦宗。 想不到朕的子孙里也有了这般人物。” 众人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不敢出言触怒皇帝。 柳仙可读不懂空气,肆无忌惮的点头并嘲笑:“陛下举的例子倒是不错,他们确实很相似呢。” “哦,有哪些地方相似?”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从寒冰地狱里传来,冻结了周围一切生机。 “嘘,本君可不能剧透。”柳仙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唇上,神秘的道。 第217章 卧底皇帝 画面在继续,这一战大明惨败,有些人已经不忍看下去了,在场的人大半是陪着朱元璋白手起家过来的。 可以说,大明的缔造者就是他们。 似乎想要看人更加痛苦,画面故意呈现了一幕幕大明军队在失误的决策下被屠戮的画面。 阵亡文臣47人,包括尚书、侍郎等高官,几乎将人一网打尽。 武将这边有18人阵亡,公爵、侯爵、伯爵、驸马等等,看到这里骚动更甚,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熟悉的爵位名称。 锥心之痛,都是自家的后代。 面对老伙计们幽怨的目光,朱元璋很不好意思,谁知道如此英明的自己有这样的儿孙后代。 看到最后瓦剌大军挥兵北上,大家放松了,还好,看来他们只是要抢点钱罢了,不是要灭了大明。 南京还好好的就行,众人乐观的想,只要太子登基了,再苟一苟说不定还有复仇之日。 至于那个“大明战神”最好就死在瓦剌算了,徽、钦二帝也是死在金国呢,够相似了吧。 这时,柳仙眨眨眼,好像有点不解,最后恍然大悟的对朱元璋道: “想不到看到瓦剌要去京城抄家,你们还能这么镇定,本君真是佩服。” 什么,这个妖仙在说什么,京城? 君臣焦急的去看,没错啊,路线不对啊,这不是往南京来的方向啊。 突然,朱元璋脑海里一阵电流闪过,机械的转过头,一手指着燕王,哆嗦道: “他他他,他是不是移都了。” 反应过来,朱棣汗毛都要炸起来了,眼睁睁看着柳仙轻巧的点头,双目微闭,淡淡道: “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誓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激动人心的誓言哦,君臣短暂的称赞一下。 有熟知地形的大臣不顾脏污,一屁股坐到地上,用手指在地面比划,随后绝望的道: “没错,就是往北平去的。” “完了,朝廷的重臣几乎都死在瓦剌手下了,而且没兵没将,靠着留守的三瓜两枣能干什么?” “说不定还有转机……哎” 说话的人自己都不信了,在场之人面色无不难看,大明现在建国才不到二十年,他们居然有幸能看到亡国的时候。 呵呵,只有秦始皇的臣子有这种体验了吧。 凌潇打了个哈欠,更抓马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她适时加入谈话,如同导游介绍景色一般: “接下来就是这位皇帝另一个称号的由来了,大家要认真观看……对了,这个称号是叫门天子!” 叫门天子是什么意思。 原谅这些君臣贫瘠的想象力,但是很快屏幕上的画面就告诉了他们答案。 只见“大明战神”已经脱下了龙袍,而是换上了明显的异族服饰,他和周围的瓦剌贵族谈笑风生,好似一家人一般。 朱元璋一阵恍惚,难道那个太监不是卧底,而是皇帝是瓦剌派来的卧底。 从小卧薪尝胆,苦苦在异国宫廷中挣扎,终于有一天成为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为母国出力了。 这样就没错了,不然他怎么会看到这个卧底皇帝跑到大同的城门底下,拍着门,威胁守将打开城门,迎接他亲亲的母国人进城去劫掠大明百姓呢。 守将不肯开门,嗯,这个狗卧底和瓦剌人大开宴会。 没钱了怎么办,让守将给钱奉养皇帝就是了嘛,搂着瓦剌老婆喝酒寻欢,真快活啊。 朕都眼红了呢! 朱棣眼见自家父皇双目发红,鼻孔喘着粗气,若无其事的朝旁边挪动脚步。 当看到堂堂一国帝王被俘后为敌人叫开本国城门时,所有人都变成了哑巴。 就算是杀猪卖肉的屠夫也不会这么没骨气啊! 大家好像看见,大明的骨头都被那一声声开门叫折了,从此没了脊梁。 朱元璋冷不丁的道:“来人,送些茶水和点心过来。”,又转头看向众臣: “都吃,都喝,年纪都不小了,别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 大家讪笑:看起来陛下你会先气死的样子,他们倒是还好。 茶水点心陆续上来,柳仙这边也摆了一份,她拿了一块玉露糕吃了半口,百无聊赖的样子。 这场中弥漫的悲观气氛丝毫没有干扰到她,只有深入骨髓的无所谓。 这应该就是长生求道的妖仙所拥有的傲慢吧,朱棣低下头想。 瓦剌大军极快的朝北平进军,这时画面一转,来到了北平之内。 一群官员正在争吵,面目模糊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南迁! 朱元璋恶狠狠的塞了一口点心,朕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突然,有一个官员越众而出,大骂要南迁的所有臣子,舌战群儒,硬生生压下了南迁之议,强硬的要求固守。 老朱的点心放下了,他推开前面挡着的人,噔噔噔凑近了去看,心跳的比吃了地主的牛那一天还快。 这个官员以“主少国疑”放弃让两岁的太子继位,去请皇帝的弟弟登基。 众人精神一振:做得好,“国赖长君”,太子毛都没长齐,瓦剌都要打过来了,怎么能指望他。 接下来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继位的是个不错的皇帝,他态度强硬下旨不让边关守将不听瓦剌的借口。 他坚决不南迁,任用那个压下南迁之议的臣子“于谦”为兵部尚书。 朱元璋眼中异彩连连,劈手夺过旁边臣子的茶水,咕噜噜一口灌了下去。 好儿郎,大明万幸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于谦果然不凡,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组织军队列阵京城之外,防御瓦剌军队。 瓦剌用那个朱叫门逼和,于谦断然拒绝,“社稷为重,君为轻”。 瓦剌没了办法,觉得朱叫门也没了价值,直接把人给放了,无奈和大明达成了和议。 一场灭国之危就此泯灭。 “好,这是忠臣之表。” “此人既忠且贤,但是也是有明君在上才有此能臣施展才华,正如我等,若是落入昏庸之君手中,哪里有今日。” “是极,是极。” …… 画面一结束,嗡嗡嗡的说话声就响了起来,朱元璋虽然没说话,但是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这时,忽然有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可是,柳仙之前说了,这个叫门的他日后夺门复位了啊!” 第218章 任务结束 明亮的大殿里,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 良久,“大家说说,到底该怎么办吧。”望着底下自己的栋梁之臣,和年长的皇子们,朱元璋冷静的开口。 柳仙走的很干脆,摆明了态度不想参与人间之事。 “臣有一言,陛下姑且听之。” 一个官员站了出来,神情激昂的道: “这些无道之帝都出自于燕王后嗣,陛下只要正本清源,不令燕王有染指大位的可能便可。 太子贤德宽厚,太孙小小年纪孝顺英武,都是一等一的国之后继者……” 朱棣忍无可忍,什么叫不让他有染指大位的可能,是要杀了他,还是更“宽容”一些,剥夺他所有的权力? “本王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雄英被父皇封了皇太孙了?” 草草插了一句话,朱棣眼角余光注视着上面朱元璋的表情,正欲张口给人扣一顶大帽子。 比如说,你是那根葱,敢轻言皇位承继。 “够了!”朱元璋一拍桌子,凌厉的看了一圈人,见燕王不服气的低头,太子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他的头剧烈的疼起来了。 自家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是皇位只有一个。 交给太子,标儿的寿命长短,始终横在所有人心里,万一有个什么,大明可禁不起动荡。 交给燕王,原本未来就会是他继位,还功绩不凡,可是燕王的后代,那都是什么东西啊。 而且……朱元璋望向自家好大儿,脸上有一丝心疼,标儿自幼是天之骄子,是自己的继承人,一朝沦落,他怎么忍心! 朱标适时站了出来,好像没有听见之前自己一派的人和弟弟的争吵,只围绕如何预防出现未来之事上。 禁止宦官当政重提了一遍,还有诸如开武举、立内阁等等,都是老成持重之言,听的朱元璋连连点头。 其他人见太子开了头,也放开心思纷纷提出建议。 场上热火朝天,独留燕王一个似在神游天外,只觉心火上涌,寒气下逼。 他还是想不通,龙生龙、凤生凤,有自己这么厉害的祖宗在,后代怎么一个比一个不成器。 怎么说父子之间多有相似呢,朱棣也想到了一种可能——肯定是儿孙们娶的妻子不好,当然他家徐王妃聪慧豁达,只有好的。 王妃和后面儿孙的妻子有什么区别呢。 朱棣想啊想,牛角尖越钻越轴。 等皇帝他们快商量的差不多了,突然听到一声大叫:“我知道了!” 朱元璋手一抖,寻着声望过去,就见老四双目晶亮,看着自己激动的说了一大通的话。 “你想了这么久,就想到了以后给皇室子孙选妃,不要只从民间良家子里挑,应该让勋贵官员的女儿也一起选?” 要知道,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早就下令:“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
相关推荐:
邻家少妇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朝朝暮暮
生化之我是丧尸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有只按摩师
炼爱(np 骨科)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试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