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鹅绒锁 > 第197章

第197章

了?” “本帅说错什么了?” “你刚才说把铁路修到长安,是为了防止吐蕃或者巴蜀有异动?” “对呀!” “你是不是忘了,吐蕃是你孙子的封地?” 明白赵鼎说的是这个之后,岳飞理所当然的说道: “正是因为他是我孙子,修这条路的提议才只能由我提出来啊。 以后他要是乖乖的服务朝廷,这条铁路就能给他运去源源不断的物资。 但是,他要是觉得天高皇帝远了,生出点儿什么不该有的想法,那这条铁路就会送出去源源不断的朝廷官军,去收回朝廷给予他的一切。” 岳飞说完这句话之后,赵鼎郑重的向他行了一礼。 “元帅高义,赵某佩服。” 他这么一行礼,岳飞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刘禅突然凑了过来。 “你们俩在说什么悄悄话呢?” 刘禅这么一问,赵鼎立时把岳飞的想法给讲了出来。 听完了之后,刘禅瞬间激动了。 至于岳飞那个防备吐蕃未来生乱的想法,刘禅压根儿连一个字儿都没听进去。 他只听到了岳飞打算修铁路到长安。 长安是哪儿? 曾经的大汉都城啊! 上辈子努力了几十年,结果最后以一个投降者的身份,被押着到那转了一圈儿。 这一辈子,说什么也得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去巡幸一番长安城。 当初决定修铁路到洛阳的时候,他就想提这一条线路。 但是,他害怕打乱岳飞的部署,所以一直没提。 没想到啊,现在岳飞竟然主动提了出来。 还是岳爱卿最懂朕啊! 那还说什么呢? 修啊! “啥时候开始修? 朝廷的钱够不够? 不够的话朕有私房钱!” 听见这句话,跟在他身后的高软软郁闷的直拍脑门儿。 但赵鼎却是一下子兴奋了。 这是你自己承认的啊,可不是我逼你的。 于是,他狗腿一般的就拉住了刘禅的手。 “官家,国库确实是紧张了一点儿。 你先支援个一千......” 听到一千这两个字儿,刘禅瞬间反应了过来。 “呃......岳爱卿啊,先说说你打算怎么修呗?” 一看刘禅这话题转移的这么生硬,赵鼎整个人都无语了。 不过,他现在一点儿都不慌。 你都承认你有私房钱了,我还能抠不出来? 不急不急! 心里吃下这么大个定心丸儿之后,他没等岳飞说话,就直接插嘴说道: “官家,京城到长安之间,已经有官道了。 咱们要修铁路的话,基本上沿着官道的路线去修就行。 所以,这一条路勘探的难度并不大。 但是,现在有个很棘手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什么问题?” “桥!” “桥?” “对! 咱们已经修成或者正在修的铁路,全都是一段一段的。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这铁路跟以前的官道不一样。 因为上面铺满了铁轨的原因,他太重了。 咱们以前的造桥技术造出来的桥,承受不了铁路的重量。 无奈之下,只能修到河边,然后用渡船去转运。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桥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早点儿解决了。” 赵鼎说完了之后,刘禅便疑惑的问道: “朕记得之前沈行知不是提出来一个用钢铁造桥的方案吗? 那个也不行?” 刘禅说完了之后,岳飞也同样疑惑的看向了他。 他也记得之前沈行知和他提过,当时还把他给震惊的七荤八素的。 他从来没想过,钢铁竟然还能建桥。 难道,那个方案竟然不行吗? 看了一眼满是疑惑的俩人之后,赵鼎便解释道: “官家,用钢铁造桥的办法也不是不行。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什么弊端?” “最大的弊端,当然是费用了。 用钢铁造桥,实在是太贵了。 一座钢铁桥,足够造出来几百座石桥了,这个预算实在是太吓人了。 如果全部用铁路桥的话,咱的岁入真有点儿顶不住。” 听到这个,刘禅顿时松了口气。 “费用高怕什么? 反正蓬莱那边有取之不尽的铁矿,大不了再多派点儿运铁矿的船不就行了?” 刘禅说完了之后,赵鼎就马上回道: “如果只是这一个问题的话,臣也就不说了。 但是,这钢铁桥梁还有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生锈啊! 尤其是底座生锈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桥梁使用寿命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了,这桥梁的维护就会成为无底洞。 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第841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朕当然是都要! 赵鼎说完了之后,刘禅和岳飞俩人不由的就皱起了眉头。 赵鼎真正要说的,并不是钢铁桥梁造价高的问题。 发现了蓬莱的铁矿之后,大宋现在根本不缺钢铁。 而且大宋现在的岁入一年比一年高,就算再高的造价,大宋现在也能承受的了。 赵鼎真正要说的,是生锈带来的维护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钢铁的桥梁还真的没办法用。 两人都是熟读史书的人,虽然大宋现在的如日中天,但他俩也不认为大宋能一直这么强盛下去。 早晚有一天,大宋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走下坡路。 尤其是刘禅,他连亡国都已经经历过一次了,他自然不会做什么万世太平的美梦。 现在大宋要矿有矿要钱有钱,就算这钢铁桥梁的维护费用再高,咬着牙也能把这问题给解决了。 但是,万一哪一天大宋没这么多钱了呢? 不维护吗? 不维护的话,这桥可就废了。 桥废了之后,铁路的运力一下子就要降下来。 运力降下来之后,直接影响的就是运兵运粮的速度。 这一连串的影响累积下来,只会让那时候的大宋更加的雪上加霜。 一想到这里,俩人几乎是同时摇了摇头。 不行,这个问题必须要现在解决了,绝对不能留到以后。 不趁着国力最强的时候,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这是对子孙的犯罪。 于是,俩人又同时看向了赵鼎。 “赵卿你有什么打算?” “回官家,臣的想法是,要么找到一种价格便宜而且能完美代替石料的新造桥材料。 要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避免钢铁生锈的办法。 除了这两个之外,臣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既然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你肯定已经有动作了吧? 有进展吗?” 刘禅问完了之后,赵鼎摇了摇头。 “相比于找到一种代替石头的新材料,钢铁造桥已经基本具备了可行性。 所以,臣给军器监拨了一笔钱,想让他们找到不让钢铁生锈的办法。 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听到毫无进展,刘谦马上就看向了岳飞。 “爱卿啊,你有什么办法吗?” 认真想了一会儿之后,岳飞才拱手说道: “官家,您还记得上次火药那个事儿吗?” 他这么一说,刘禅马上懂了。 “爱卿你的意思是悬赏?” “没错!” “那咱们要悬赏哪一种呢?” “当然是全都要!” 愣了一下之后,刘禅一下子乐了。 “哈哈哈,爱卿说的没错。 小孩子才做选择,朕当然是全都要。 传旨下去吧,朕愿意拿出来两个侯爵,再加两百万贯。” “官家圣明!” ...... 随着刘禅一声令下,两道圣旨几乎是同时传遍了天下。 第一道圣旨,当然是关于朝廷的科举改革。 安南,建平郡。 学子李升平和好友季明礼好不容易挤到人群前面,看完了新到的圣旨内容了之后,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明礼兄,你打我一巴掌。” “啊? 好!” 呆呆的应了一声之后,季明礼便一巴掌打在了李升平的脸上。 啪! “嘶! 真疼啊! 看到圣旨是真的!” “真的吗? 那你也打我一巴掌,我也怀疑我在做梦。” “好!” 啪! “嘶,真特么疼。 是真的,是真的! 哈哈哈!” 看着互相扇巴掌的俩人,旁边的人瞬间向他们送去了关爱智障的眼神儿。 但他俩此时哪儿有工夫去管周围的人。 确认了圣旨内容是真之后,俩人便结伴跑出了人群。 离开人群之后,俩人一直跑到了好久,才终于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 “明礼兄,我到现在还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 “那要不我再给你一巴掌?” 听到伙伴的话,李升平立刻躲远了一点儿。 “还是算了吧,你那巴掌实在是太够劲儿了。 我到现在还疼呢。” 说完了之后,他一边儿捂着脸一边儿说道: “你说官家是不是疯了,竟然敢这么疯狂的改革科举?” 他这话一说完,旁边的季明礼赶紧捂住了他的嘴。 “你疯了? 诽谤官家,被人听见可是要治罪的。” “哎呀,你怕什么? 咱们大宋什么时候因言治过罪了,再说了,我这是夸赞官家圣明呢。 你说,官家是不是圣明的很?” “可不是嘛! 唉你说......官家是不是知道咱俩考经义考不过,才特意给咱俩开了恩科?” 季明礼的一番话说完,顿时升到了赵升平的一个大白眼儿。 “官家专门儿给咱俩开恩科? 你哪儿来的那么大脸。 你没看圣旨上说吗? 是官家体恤天下的学子不易,才特意改革了科举,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中举。” “嘿嘿嘿......那不是一样嘛,咱俩也是天下学子之一。 虽然考技术类的科举,将来晋升的渠道窄了一点儿,但那也是官儿啊。 咱俩终于能当官儿了。” 看着嘿嘿直笑的季明礼,赵升平却并没那么乐观。 “你也别高兴的太早。 天下像咱俩这样,屡次考经义不过的考生可不在少数。 今年又是科举改革的第一年,估计参加的人肯定不少。 咱俩还得好好想想,到底参加哪一门技术考试才行啊。 这要是选错了,估计咱俩还得落榜。” 他这么一说,季明礼瞬间也发起了愁。 “呃,好像还真是这样。 可是,那你说咱俩选什么?” “我觉得咱俩还是选种地那一科吧。 咱们两家自从迁到这安南之后,就一直种地供咱俩读书。 除了种地之外,咱俩也接触不到别的呀。” 听到这话,季明礼一下子不乐意了。 “啊? 那岂不是说,咱俩将来当了官儿,还要种地?” 但赵升平听完了之后,却是不以为意的说道: “那咋了? 虽然同样是种地,但咱俩要考上了,那可是指导天下百姓种地。 跟自己撅着屁股种地,是一个概念吗?” 赵升平一番反驳之后,季明礼不由的点了点头。 “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可是,就算种地,咱俩也不懂啊。 咱俩除了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之外,啥也不懂。 这能考过吗?” 第842章 老父亲的选择! 季明礼说完了之后,俩人往地上一坐,同时开始惆怅了。 似乎,这天上掉的馅饼,也没那么好吃到嘴里啊。 但其实也不怪他俩实力不行,主要是起步太晚了。 在迁来安南之前,他俩在迁到这里之前就是邻居。 而且家世也几乎一模一样,往上数三代全是泥腿子。 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家人能不饿着就算是烧高香了。 这样的家庭,他俩还想读书? 想啥呢? 还是随着朝廷迁到了安南之后,家里分的地多了,地的质量也高了,这才有了余钱供他俩读了书。 识了字儿之后,他俩还顺便给自己改了个名儿。 在改名儿之前,赵升平叫赵狗蛋。 而季明礼的名字更粗暴,他排行老八。 所以,他叫季八。 俩人改了名儿,读了书之后,不可畏不努力。 但是,毕竟开蒙太远了。 而且,家里也没这个读书的基因。 所以,参加的两次科举,考的那叫一塌糊涂。 连续两次的失败,终于让他们知道了自己和天下英雄的差距。 认清了现实之后,他俩也不是没想过放弃。 但是,两家人知道他们这想法之后,做出的行动高度一致。 差点儿没把腿给打折了。 用他俩老爹的话说,三代才出这么一个文化人啊。 你说不读就不读了? 读! 继续读! 三年考不上就六年,六年考不上就九年,哪怕九十年,也得继续考下去。 一家子这么多人下地干活,还顾不了你这张嘴了? 就这么的,两人再次过起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 这一次又到了大比之年,本来俩人还真是没啥信心。 可是没想到,朝廷竟然对科举进行改革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利好。 可仔细分析一番之后,俩人还是没了信心。 “哎,你说咱俩以前读书的时候,要是抽时间下地帮着家里干点儿农活,现在也不至于这么为难啊。” 赵升平感慨了一句之后,季明礼突然眼前一亮。 “你说咱俩现在回去,跟着家里人学怎么做农活怎么样? 毕竟咱俩祖上三代都是干这个的,他们有经验啊。” 谁知道他说完了之后,赵升平却是摇了摇头。 “得了吧! 咱俩祖上三代确实全是种地的,经验也确实是不少。 但是,咱们家里那叫什么? 那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想凭着那点儿经验通过科举,我看八成没戏。” “那怎么办?” 听到季明礼的问话,赵升平惆怅的说道: “哎,咱们要是能请来劝农司的老爷们给咱上几天课,说不定还有点儿希望。” “劝农司?”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季明礼却是瞬间激动了起来。 “走!” “去哪?” “劝农司啊! 咱们这就去求劝农司的老爷,让他们教咱们农学。” “他们会答应吗?” “不试怎么知道?” 听到季明礼这话,赵升平也瞬间来了劲儿。 “没错,再怎么样也要试试。” 可是,俩人满怀着希望到了劝农司门口之时,却是直接傻了眼儿。 劝农司的门口,早已经被各式马车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而且,好多马车上都堆着一个一个的大箱子。 稍一打听之后,俩人更是泄了气了。 这些马车的主人,全是来劝农司请人回去当夫子的。 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俩人几乎是同时悲呼一声: “完蛋了!” “咱们现在怎么办?” 听到赵升平的问话,季明礼不太有底气的回道: “要不,咱们去其他衙门看看,能不能请到其他的夫子,然后学别的科目?”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商定之后,俩人便快速跑向了其他衙门。 可但跑了一天,转遍了各个衙门之后,俩人彻底心死了。 “这他娘的,连那些三把刀的小吏都被请完了。 这是完全不给咱一点儿活路啊。” 赵升平的抱怨,季明礼是深以为然。 “是啊,本以为官家这次改革,是咱哥俩的机会。 可是,没想到大家都瞄准了这个机会。 哎,难道咱哥俩又要蹉跎三年?” 满怀失望之下,俩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一边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 走着走着,俩人不知不觉的又走到了张贴圣旨的地方。 恋恋不舍的再次看了一遍圣旨之后,俩人本来准备离开,赵升平突然惊奇的说道: “唉,你看这是什么?” 随着赵升平的话回过头之后,季明礼才发现,在圣旨的下面,还贴了一个东西。 等把这东西看完了之后,俩人顿时傻眼儿。 “官家办了个专门教技术的学校?” “只要是科举考的科目,学校里面全都教?” “不仅包教包会,而且就算科举考不过,官家也能给安排差事?” “我不是在做梦吧?” “我也觉得我在做梦!” 这话说完了之后,俩人几乎是同时抡圆了胳膊,给了对方一个大嘴巴子。 “嘶,真疼!” “哈哈哈,不是做梦,真的不是做梦啊!” “对呀,我们真的不是做梦! 太好了,我们终于有机会了。” 说着笑着,俩人突然就相拥而泣了。 然后,俩人就一溜烟儿跑回了家。 因为两家住邻居的关系,两家人直接围到了一起。 当听他俩说完了科举改革的方案之后,两人的老父亲直接向着京城的方向扑通一声跪下。 然后,梆梆梆磕了九个头。 磕完了之后,俩老父亲才起身看向了自己的儿子。 “官家隆恩浩荡,这次你们可要好好抓住机会啊。 能不能光宗耀祖,就在这一次了。” 赵升平的老父亲说完这句话之后,赵升平还没说话,季明礼就插嘴说道: “伯父您就放心吧。 我们俩已经想好了,要到京城去上官家办的那个学校,学成之后肯定能榜上有名的。” “官家办的学校? 什么学校?” “哦,这是官家为了这次科举新开办的学校。 只要是科举涉及到的科目,里面都有教授。 只要交两千贯的学费,就能进去学习了。” 季明记的这句话,却是把两个老父亲都给惊呆了。 “多少?” “两千贯啊!” 再次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两个老父亲不由的对视了一眼。 但也仅仅是一眼,两个老父亲就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样。 互相点了个头之后,就开始往外走。 他俩这个动作,一下子把赵升平和季明礼俩人搞懵了。 “父亲,你们去哪?” 但两个老父亲只是淡淡的说道: “家里的钱不够。 你们俩在家等着,我们出去一趟,回来就能把两千贯给凑齐了。” 第843章 奇怪的风俗! 看到俩老父亲带着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势往外走,赵升平和季明礼几乎是同时出声问道: “父亲,你们可是打算找街坊邻居凑钱?” 听到问话,赵升平的父亲扭头看向温和的说道: “你俩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 咱们迁到这安南之后,朝廷按每人十五亩的标准给咱分的地。 不仅仅全是上等水田,官家还隔三差五的给咱们免税。 而且,朝廷一直不允许粮商踏入安南地界,所有的粮食只能以朝廷给的公价卖到官库。 按理说,咱们这里年年丰收,粮价早就应该降下来了。 但是,朝廷给的公价非但没降,反而每年都有小幅度的上涨。 所以,咱家虽然供着你全心全意的参加科举,这些年来也存了有一百四十多贯了。 而咱们的街坊邻居们,大多只让孩子上个朝廷的官学,乡试过不了的也就不再念了。 因此,他们家里的存钱肯定比咱们多。 这两千贯的学费虽然多,但是爹爹多求几个人,肯定能把这学费给你凑够的。” 赵升平的父亲说完了之后,季明礼的父亲便顺着他的话说道: “没错,你俩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 咱们到了这安南之后,虽然还是跟以前一样天天种地,但日子已经跟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这里的地好、种子好、气候也好,两样的一块儿地,至少能比老家那边多收个三成。 甚至,有时候能多收四成。 卖粮也全是卖给朝廷的官库,即不用担心价格上被骗,也不用担心斤称上有猫腻。 刚把地开垦好那几年,还有人暗戳戳的想来买咱们的地。 甚至有些地方,为了逼着咱们这样的人卖地,还闹出了人命。 但是,前几年官家统一把地契换成了他老人家的租契之后,这些人就再也没出现过了。 因此,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了。 两千贯这个数字,如果还是在老家那边,你爹我肯定是想都不敢想。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豁出去我这把老脸,大不了多磕几个头,还是能凑出来的。 再说了,你俩要是真中了举,成了朝廷的官员,大伙跟着脸上也有光不是? 所以,你们俩就安心在家等着吧,我们去去就来。” 说完了之后,俩老父亲对视了一眼之后,就再次准备出门。 结果,又被俩儿子给拦住了。 “父亲,你们不用出去借钱。” “对,父亲,你们不用出去借钱了。” 俩人这话说完了之后,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俩老父亲一下子急了。 “你们俩说什么胡话呢? 不借钱你们你怎么到京城入学?” 刚说完这话,赵升平的父亲突然反应了过来。 “你不会是不准备去上了吧?” 他这话一出,季明礼的父亲震惊的看了俩人一眼之后,下一秒就开始在院子里扫描。 然后,他就从院子的角落里拿出来两根三尺多长手臂那么粗的柴火棍儿。 下一刻,他三两步跑过去就抄起了柴火棍儿。 拿起柴火棍儿之后,他一边把其中一根扔到赵升平父亲的手里,一边说道: “还是老规矩,你打我的,我打你的,留口气儿就行。” “行!” 说完之后,赵升平父亲就开始跟季明礼父亲一样挽袖子。 一看到俩老父亲这起手势,俩人顿时吓懵逼了。 要不怎么说这两家人关系好呢? 在老家就是邻居,到了安南之后,仍然是邻居。 而且,两家都是三代才出了这么一个读书的料子。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俩货开蒙太晚了,身上的野性实在是有点儿难驯。 因为在学堂里调皮捣蛋,他俩没少带着东西去给夫子赔罪。 看到自家这么好的料子,竟然不知道上进,他俩是真想把孩子打一顿。 但是,对于这种三代才出一个的好料子,谁家正经老父亲舍得打呀? 于是,俩老父亲在又一次给夫子赔罪之后,就手挽手进了酒馆。 一人一坛子黄酒下肚之后,俩人做了个英明的决定。 既然亲儿子舍不得打,咱俩换着打吧。 俩人这么一决定,俩孩子可就遭了老罪了。 每次其中一个挨完了揍之后回到家里,自己的老父亲一边给上药,一边儿心里暗暗的发誓。 你丫的打我儿子这么狠,下回我也不能手软。 于是,就在两个老父亲的内卷之下,俩人在短短半年之内,就从有名的问题少年变成了有名的乖宝宝。 这可把俩老父亲骄傲的不行,但凡见个生人,就得传授一番自己的教子经验。 对于他俩传授的经验,街坊四邻嘴上不信,但谁不知道他家那两个,是这附近十里八乡最有希望中举的两个? 于是,这经验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十里八乡。 甚至,都特么快成风俗了。 此时的赵升平和季明礼,看着两个跃跃欲试,大有比试一番,谁能先把儿子打服的架势,俩人想也没想。 跪了! “爹,你听我们解释啊。” “没错,我们不是不去学堂了,但您真的不用出去借钱。” 对于俩人的解释,赵升平的父亲完全嗤之以鼻。 “不用借钱? 不借钱怎么入学? 儿子啊,爹知道你是怕家里花钱,但你只有上了官家的学,才有可能中举啊。 两千贯的学费虽然听着挺多,但官家那人心善,他说值这个价,那就肯定值。 他老人家还能坑咱们不成? 忍一忍啊,打完之后,爹就出去给你凑钱。” 眼看棍子就要打下来,俩人几乎是同时上前一步,抱住了俩爹的大腿。 “爹啊,真的不用借钱。 官家说了,可以给我们贷款。” 贷款两个字儿,成功的让两个老父亲举到半空的棍子停了下来。 “贷款?” “对! 官家说了,所有家贫的学子,都可以申请贷款。 而且,只要半成利息。” 这一下子,可把俩老父亲惊得不轻。 “不可能吧? 现在外面最低的利息,也得一成。 甚至,高的能达到两三成。 官家真的不仅能给贷款,还只要半成利息?” “没错,而且官家还说了,就算上了学之后中不了举,也能给安排差事。 而且,还是有俸禄的那种差事。 所以,您真的不用出去借钱了。 孩儿打算向官家申请贷款,就算这次还中不了举,儿臣也可以用给官家办差的俸禄,来还这个贷款。” 第844章 创业未半,而只剩四张船票钱! 码头之上,赵升平和季明礼俩人看起来跟两座小山似的。 走近了一看,才发现俩人身上全部挂满了大饼。 粗粗数一下,俩人每人的身上,至少挂了得有几百张大饼。 就这,还是因为他俩实在是拿不动了。 要不然的话,他们俩人的母亲恨不得把家里所有人粮食全烙成大饼给儿子带上。 烦躁的看了一眼两个不停地哭哭啼啼,满脸都是不舍的母亲,赵升平的父亲不耐烦的说道: “行了,别哭了。 儿子是去京城上官家办的学校,上完了就是朝廷的人了。 这是大好事儿,哭什么哭。” 赵升平的父亲骂完了之后,季明礼的父亲同样不耐烦的说道: “行了,船马上就要开了,你俩赶紧上船吧。 记住,进了官家的学校,一定好好学,不要再像以前一样调皮捣蛋。 别逼着我俩追到京城打你们,知道了吗?” “对,好好学,不许犯浑,别逼着我们跑到京城打你们俩。” 看着满脸严厉的俩老父亲,赵升平和季明礼几乎同时跪下,向着各自的爹娘以及前来送别的哥哥姐姐磕了三个头。 “爹、娘、哥、姐,你们好好保重,我俩此去一定能一举夺魁。 待到那时,我俩一定回来回报爹娘、回报桑梓。” 看着跪在地上的俩儿子,俩老父亲几乎是同时仰起了头。 “赶紧滚,船可不等人!” “是! 爹、娘、哥、姐你们保重,我们去了。” 待俩人的船已经离开,消失在了地平线,一直仰着头的俩老父亲几乎是同时怒骂了一句。 “淦! 这狗日的风,怎么老把沙子往眼睛里吹。” “就是,今天的风真特么邪性,以后再也不来码头了。” 已经远去的赵升平和季明礼,并没有看到自家老父亲被沙子折磨到通红的眼睛,已经止不住的眼泪。 坐在船上的他俩,现在只有对未来的无尽憧憬以及不安! ...... 他俩坐着船远离家乡去往京城求学之时,远在倭岛的群山之中,也有四个远离家乡的人正在不停的赶路。 只不过,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学,而是为了游山玩水。 走在四人最前面的那个,叫做石小林。 他不仅是个地道的汴京人,还是个祖传的......泼皮。 他父亲就是个混迹于汴京市井之中的泼皮,从小他就被告知自己是捡来的。 但他其实知道,他是亲的。 只不过,他母亲在靖康国变那一年,死在了攻破京城的金国人手里。 而且,是死在他父亲的眼前。 那一年他已经五岁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总统(H)   吃檸 (1v1)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