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鹅绒锁 > 第161章

第161章

韦氏就将她按在了属于她的位置上,轻轻拍了拍她的头,然后就去向了她处。 有了李二娘的先例之后,其他人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想要太后到她们那里去。 而这一晚上,她也确实又挑了八位幸运儿,每人赐了一朵郁金香。 到了第二天,京城里算是炸了锅了。 以前有资格戴这郁金香的人,那都是大宋顶级的贵人。 像岳飞这种级别的,就算他再怎么屈尊降贵的去参加宴会,但他参加的宴会,仍然不是一般人能参加的。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 去参加宴会的人,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除了有官职的人参加了之外,那些没官职但有名望的,也在受邀之列。 偏偏韦氏在宴会上,被韦氏选中的那九个幸运儿,没有一个是特别高级的官员家眷。 兵部李侍郎的官职其实是真不低了,从三品。 放在外面,已经是一方大佬了。 但是,这是在京城。 除了官员之外,还有一群皇亲国戚呢。 所以,这从三品的官员,还真不怎么稀罕。 更何况,除了李二娘之外,被韦氏选中的另外八个幸运儿,他们家老爷的官职更低。 其中还有一个,甚至不是官儿。 而是个有名的大善人! 真正的大善人,每年往养济院捐几万贯的那种大善人。 但再怎么是个大善人,他也有虚荣心啊。 不仅参加了宫延的宴会,得到了太后御赐的官窑水杯,还得到了官家御赐的福禄寿玉牌。 更重要的是,自家闺女被太后娘娘的金口夸赞蕙质兰心。 而且,还赐了一朵郁金香。 甚至,这朵郁金香还被太后娘娘亲自戴在了自家闺女的头上。 不说别的,就凭太后娘娘亲口评价的那一句蕙质兰心,再加上亲手戴上的那一朵郁金香,以后你要不是权贵之家,你好意思上门儿求亲? 你说什么? 你家有钱? 滚你的蛋蛋吧! 老子差钱吗? 再说了,你有再多的钱,你能买来太后娘娘的金口称赞吗? 你能买来太后娘娘亲赐的郁金香吗? 你买不到! 所以,这必须得大摆宴席啊! 流水席搞起来,这要不吃他一个月,这都对不起太后娘娘夸赞。 而且,还得让自己闺女偶尔出来露个面儿。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逢人就矜持地来一句。 “唉? 你怎么知道我闺女头上这朵郁金香是太后娘娘亲手给戴上的?” 看着对方那咬牙切齿的笑,那真叫一个爽啊。 而且,这种爽快的感觉,不仅这位大善人喜欢,其他那八位也同样喜欢啊。 尤其让他们最爽的,就是在自己的同僚面前,谦虚的来一句: “我哪儿懂怎么教女儿啊,不过是太后娘娘抬举罢了。” 说完了之后,还得苦恼的补一句。 “其实你不知道啊,这得了御赐的东西,也很麻烦的。 我家姑娘都不敢洗头了,生怕把那御赐的郁金香,给弄坏了。” 这些话听的他们那些同僚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 谁特么问你怎么教的女儿了? 你特么嫌麻烦,你给我呀,我从此以后就不洗头了。 但无论他们怎么咬牙切齿,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人家的闺女头上有了郁金香,自己没有。 以前大家都没有,现在只剩自己没有了。 这日子,没法儿过了呀! 就在他们为了怎么才能搞到一朵郁金香,愁的头发都快掉了的时候,突然从宫里传出来一个极可靠的消息。 宫里刚刚到了一批新的郁金香。 但是,品质稍微差了一点。 所以,正准备销毁呢。 一听这个,京城的权贵们差点儿没疯了。 品质稍微差一点? 销毁? 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词啊? 能进去皇宫大门的东西,品质再差,能差到哪里? 更何况只是稍微差一点而已,这怎么能销毁呢? 这不是暴殄天物嘛! 官家您看不上,我们看的上啊。 您赐给我们呗! 于是,一份份札子又如雪片儿一般飞进了宫。 那些札子上,大部分都是随便找了个事儿当个开头之后,就开始毫不吝啬笔墨的诉说自己这些年为朝廷干了啥。 反正字里行间就一个意思,官家呀,我为大宋流过血流过汗,就您看不上的那个郁金香,赐一朵呗? 刘禅的御书房里,对于堆积如山的札子,刘禅、赵鼎、岳飞仨人对坐着,谁也没心情去看一眼。 他们仨这会儿,正为了眼前的这个跟鹌鹑一样的李侍郎,牙疼呢。 牙疼了半天,岳飞突然一拍桌子。 然后,用手指头李侍郎,就恨铁不成钢的骂道: “存志你,你让本帅怎么说你? 在兵部你也是有名的响当当的汉子,怎么能在家里搞出来这种事儿呢? 你续弦这无可厚非,你怕老婆我们也不说你。 但是,那柳氏怎么能把两个孩子那么区别对待呢? 那可是太后娘娘的宴会啊! 她自己生的孩子啥都有,却给二娘那孩子穿一身儿改出来的旧衣服。 而且,连一套头面也不舍得给孩子配。 这么明显的偏心,你也不管管。 就硬是装作看不见? 现在连太后都知道了,我看你怎么收场吧!” 第691章 官家想干什么? 岳飞骂完了之后,赵鼎马上接过他的话说道: “存志啊,按说这是你的家事,我们不该管。 但是,这柳氏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太后娘娘的宴会上,她都敢为难孩子。 你想想,她平时对孩子能好了去? 我记得没错的话,在你入仕之前,好像一直是二娘她母亲靠着卖豆腐供你读的书吧? 等你入仕了之后,没跟你享几天福,她人就去了。 现在你连她留下的孩子都照顾不好,你将来怎么跟她母亲交待呀!” 赵鼎的话说完了之后,李侍郎眼眶通红的看看岳飞又看看他,突然就给了自己一巴掌。 李侍郎名叫李睿,字存志。 今年四十岁的他,是十二年前考中的进士。 正如赵鼎所说,他在入仕之前,是个标准的穷小子。 相反,她的第一任妻子崔氏,却是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在他们那个地方,也是属于高门大户。 当时崔家根本就不同意自家的女儿嫁给他,是崔氏签了断亲书,才有了两人的姻缘。 两人成婚了之后,崔氏忙时种地,闲时卖豆腐,这才供着他不停的读书。 那时的两人夫妻恩爱,他的学业也突飞猛进,一切看起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老天似乎并不想他俩过的太好。 婚后一年,他俩的孩子就出生了,是个男孩儿。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孩子出生几天之后,便夭折了。 从那之后,李睿便一蹶不振。 而崔氏,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忙时种地,闲时卖豆腐,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或许是对命运的不甘,也或许是被崔氏无数次暗夜中偷偷的垂泪给感动了。 浑浑噩噩了七八年之后,李睿终于又开始上进了。 而这一次,命运并没有再为难他。 三年之后,二十八岁那年,李睿考中了进士,并且被分配到了兵部观政。 从那之后,他终于彻底的活了过来。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还没有儿子呢。 于是,俩人便再次把造人计划提上了日程。 可是,崔氏的肚子始终没有任何动静。 心灰意冷的李睿,倒也没想着再娶一个,来给自己传宗接代。 毕竟,崔氏十几年间为他付出的一切,他从来没敢忘过。 于是,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政务之上。 那一段时间里,连续几个月住在兵部,已经成了日常。 就在那一段时间里,他为自己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也正是那一段时间里的出色表现,为他后来一步步晋升的如今的兵部左侍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他在兵部的表现被越来越多人认可,职位也越升越高之时,家里终于有了喜讯。 崔氏再次有孕了。 确认自己的妻子终于又怀上了之后,他简直要乐疯了。 可是,这种兴奋的心情,在十个月之后,又被打碎了。 因为,崔氏生下的,是一个女儿。 从那之后,他再次把住在兵部当成了日常。 就连崔氏因为高龄生产而留下的暗疾,他也无心关注。 直到一年后,崔氏撒手人寰,他才怅然若失。 可这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再多的怅然若失,也比不过对于儿子的渴望。 于是,一年之后,他便续玄娶了现在的柳氏。 而柳氏也是相当的争气。 两年的时间,先后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 从那之后,自感人生已经圆满,只剩官场还有缺憾的他,便再次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政务上面。 至于家里,他则全权交给了柳氏。 崔氏为他生下的女儿? 每当忆起亡妻之时,他会把女儿叫到身前,体会一番天伦之乐。 其他的时间,他真的想不起来。 他出门有政务要忙,回家有儿子的学业要考校。 对于他女儿在家里到底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他是真的不知道。 在他的思想里,柳氏虽然彪悍了一点儿,但也称得上贤良淑德,又怎么可能亏待他女儿呢? 可是,这一场宴会,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当时在另一边参加宴会,根本不知道女眷们那边发生了什么。 当他回到家里,得知女儿竟然被太后娘娘夸赞,还被娘娘亲手赐了一朵郁金香之时,他还自豪非常。 可是,到了第二天,当他得知了一宴会上发生的一切之时,他只感觉天都塌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是穿着一身的旧料子改的衣服,去参加的宴会。 当他去找柳氏对峙之时,柳氏却是手一插腰,指着他就骂: “好你个没良心的李睿,什么事都来怪我。 这些年来,那么多人上赶着往家里送钱,你一分都不让收, 而你那点儿俸禄,不仅要供你自己在外应酬,还要养这么一大家子人。 我哪里还有余钱给他们置办新衣服? 本以为嫁了你,能过几天好日子。 结果呢? 还不如随便找个商贾嫁了。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呜呜呜.......” 柳氏一番连骂带哭的组合拳,让李睿顿时抱头鼠窜。 拿柳氏毫无办法的他,本来想着就这么算了,大不了自己以后对女儿多关心一点儿。 反正,女儿现在得了太后的赏赐。 而且,太后还说了,女儿可以随时进宫去拜见。 这就相当于有了靠山了,相信以后柳氏也不敢再刻薄她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的时候,他被官家给叫到了御书房。 到目前为止,官家还没说一句话。 但元帅和赵相话里的意思,明显是对他很不满。 于是,他在给了自己一巴掌之后,就马上说道: “元帅、赵相,下官知错了,我现在就回去休妻。” 听到李睿说要休妻,岳飞和赵鼎俩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只不过,他俩一时没想好该怎么说。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禅突然说话了。 “李卿,你觉得这事儿,靠休妻就能解决吗?” 刘禅这么一说,李睿顿时懵了。 官家想干什么? 休妻还不够? 难道,官家想要我杀妻? 这不合适吧? 第692章 好好的官家,咋变这么阴险呢? 心里一边猜测着刘禅的用意,李睿一边拱手应道: “官家,臣治家不严,以至于臣妻柳氏竟然苛待孩子。 除了休妻之外,臣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到他这么说,刘禅冷哼了一声。 “又是休妻。 柳氏的行为虽然可恶,但她犯到了七出的哪一条啊? 你凭什么休妻?” 刘禅这么一问,李睿顿时结巴了。 刘禅所说的七出,最早出自于汉代大儒戴德的《大德礼记》。 所谓的七出,是指妻有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等七种行为之时,男子可以休妻。 柳氏的行为虽然让人寒心,也十分的可恶,但严格来说,跟这七条全都对不上。 如果非要往上靠的话,倒是能跟‘妒’拉上关系,但毕竟崔氏已经不在了,所以这一条也比较牵强。 而且,除了七出之外,还有保障女子权益的三不出。 三不出是指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有所娶无所归,说的是如果女方娘家已经无人在世,休妻之后女方无归处的话,则男子不能轻易的休妻。 而柳氏,又恰好符合这一条。 在她嫁给李睿之后,她的娘家人已经不在了。 所以,他要想休妻,一时间还真不好找依据。 因此,刘禅这么一问,李睿顿时就卡住了,冷汗都下来了,也没想好该怎么回答。 但刘禅也并未等他回答,便接着说道: “且不说这个妻你能不能休的了,就算你能休得了,你以为这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吗? 其他不论,朕且问你,李二娘已经八岁了,她可有入官学啊?” 听见刘禅这么问,李睿心里咯噔了一下儿,冷汗流的更多了。 不过,他还是老实回答道: “回官家,二娘她并未入官学,而是请的先生在家里教授功课。” “那你可有考校过她学的怎么样? 太后可是说过了,等二娘入宫之时,要考校她的功课,你觉得她能通过太后的考校吗?” 说到这里,李睿脸上已经汗出如浆。 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回官家,应......应该是能的!” 啪的一声,刘禅猛的拍了一下桌子。 然后,他直接站了起来,怒指着李睿怒骂道: “应该能? 李睿,你就准备这样答复太后的吗?” 刘禅这一发怒,李睿第一时间就跪了。 “臣死罪” 一看他就一副磕头求饶的样子,刘禅更怒了。 “死罪,死罪,除了这个你还会说什么? 你不仅是个男人,你还是朝廷的从三品大员啊。 出了问题,你不是要休妻就是跪地请罪,就是没想过该怎么解决问题。 你这个样子,让朕以后还怎么敢相信你?” 刘禅这么一骂,李睿顿时冷静了下来。 对于崔氏,他自然是一万个对不起。 在李二娘面前,他也不是个好爹爹。 但是,在兵部里面,他属于业务最精能力最强的那一批。 而且,他虽然一心想当大官儿,但他不贪不占,不巴结逢迎也是实情。 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官、能官,但也是个渣男。 但正因为如此,刘禅这么一怒,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官家想要从他嘴里,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不是解决他个人的问题,而是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一想到这个,他就想起来了岳飞和赵鼎俩人骂他的词儿。 俩人的话虽然说的不客气,但骂他的时候,称呼的却是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他的官职。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两位既对他非常认可,又对他办的事儿,非常生气。 这叫什么? 这叫怒其不争。 而这两位天子近臣,为啥要当着官家的面儿,这么怒其不争的骂他一通呢? 想到这里,他瞬间明白了,官家这是在给他机会啊。 如果他抓住了这次机会的话,就算眼前受一些惩罚,将来他也照样能东山再起。 可是,要是抓不住机会的话,那可能就真的完了。 毕竟,因为治家不严,而被罢官的例子,大宋可是从来不缺。 心里想着这些,他便开始认真的梳理起了官家到底想要他干什么。 自己干的事儿,最直接的错处,就是治家不严。 修齐治平,自己连齐家的都做不到,谁敢相信自己能治国平天下? 但这个属于伦理方面的问题,一般没有弹劾的话,其实没人管这个事儿。 毕竟,大宋的律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不对,律法!!! 一想到律法这两个字儿,李睿震惊的抬头看了一眼刘禅,然后又看了看岳飞和赵鼎俩人。 自己治家不严的事儿,目前并没有人弹劾。 但官家今天为啥会找自己谈话? 而且,谈话的过程中,还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提醒自己,要想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真正的解决办法? 淦! 官家不会是想把官员的治家,不对,不是治家,而是要把官员的私德,写进律法之中。 对,一定是这样。 官家想把对官员的私德规范,写进律法之中。 但是,他又不想自己开这个口。 正好在这个当口,自己这个倒霉蛋跳了出来。 然后,自己就被选中,成了官家的嘴替?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自己要真当了这个嘴替,早晚得被同僚们喷死。 可是,不当这个嘴替的话? 自己恐怕死的更快。 自己这真是进了是死,退也是死啊。 哎,好好的官家,啥时候变得这么阴险了呢? 我.......我服了还不行嘛。 这个嘴替,我当了。 看清了局面之后,他正准备把刘禅要说的话说出来,可在开口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了不对。 自己还是没吃透官家的真正意思啊。 他刚才为啥那么关心自己闺女的学业? 他真的是提心自己闺女,在面对太后的考校之时回答不上来,从而让太后生气吗? 呸! 他不是关心自己闺女学业,他是嫌弃自己没把闺女送到官学里读书。 或者说,他是在关心官学的生源和教授质量。 第693章 一鱼三吃! 近几年里,朝廷为了办官学,投入了不计其数的钱。 据说,一大部分钱,还是赵相从官员的内库里薅出来的私房钱。 但是,别说他这种高官了,就连大点的商贾,也不愿意把孩子往官员里送。 而是像他一样,把夫子请到家里来教。 或者,就是在自己的宗族里面办个私塾。 然后,高薪聘请名家前来授课。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官学里的生源不足。 首先就是优秀生源,严重不足。 毕竟,那些高官巨富家里的孩子,都是很小就开始开蒙。 到了入官学的年龄,早就已经打下了优秀的基础。 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到了入官学的年纪,几乎全是白脖子,啥也不懂。 而且这个情况,越是在大城市里,情况越是严重。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人都有慕强心理。 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人会不自觉的模仿那些他们认为比他们强的人。 那些普通家庭的百姓,看到那些大人物们都不愿意把孩子往官学里面送,他们便也开始犹豫。 朝廷的官学是不是不行啊? 要不然,那些贵人们为啥不把孩子送去呢? 要不,我也别送了。 孩子在家里,还能帮着干活呢。 这种跟风心理之下,就造成了一些百姓也不愿意送孩子入学。 而第二个问题,则比第一个问题更为严重。 大宋的名师,是有数的。 甚至, 是稀缺的。 这些高官巨富们请一个,就少一个。 这有数的名家被人请走了之后,留给官学的,就只剩下了一些多年不能中举,心如死灰的老头子。 这些人的学问一般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他们都已经心如死灰了,又能教出来什么好学生呢? 为了这个事儿,朝廷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但一直收效甚微。 所以,官家这是准备拿我开刀,引导官员子女必须入官学? 刚一想到这里,李睿内心里马上就把这个可能性给否了。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官家何必花这么大心思呢? 既然不是这样的话,那真相就只有一个了。 官家,准备禁私学! 一想到这里,李睿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么大的事儿,官家您准备借我的嘴提出来? 我就是个从三品的小小兵部侍郎啊,我能担得起这么大的事儿吗? 我要真替了,他们就不是喷死我,而是直接打死我了。 官家您不能这样啊! 您这两件事儿,一件比一件大,我给您办一件行不? 你不能逮着我一个人,搞一鱼两吃啊。 但他刚打算这么试探一下,就发现人生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官家的谋算远不止于此。 还有她媳妇的事儿,还没说呢。 她媳妇的事儿,说出去不好听。 后妈虐待孩子,这到哪里都会被戳脊梁骨。 但是,法律上还真不好定好的罪。 不仅是她这种级别的虐待不好定罪,大宋每年发生的被父母殴打致死的案例不知道有多少,大部分也都无法定罪。 因为,在大宋的观念里,或者说在华夏传统的观念里,父母对孩子,是拥有绝对的权力的。 那种恶性的故意的当场殴打致死,当然能够依法定罪。 但是,因为被父母殴打而受伤,最终不治身亡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定罪。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女婴的溺毙问题,同样很严重。 大宋讲究女子厚嫁,本来这种风气只在士大夫阶层流行。 但不知什么时候,这种风气便传遍了大宋各个阶层。 这种风气的流行,有效的保障了女子婚后地位的同时,其实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问题。 比如鼎鼎大名的苏轼,当年为了给女儿凑嫁妆,就卖过良田。 但上层的经济问题,传导至社会底层,很多时候变进化到了人命的问题。 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没有那么多良田可以卖,但给女儿的嫁妆,也不能太寒酸。 要不然,女儿在夫家,真的会没有地位,甚至活不下去。 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长了,女了在底层百姓之中,便有了赔钱货的称号。 大部分百姓,其实会一边骂着赔钱货,一边想尽办法给女儿凑嫁妆。 但也有一些心肠狠毒之人,会在女儿出生之后,第一时间就直接溺死。 这种人间惨剧,大宋的法律当然是严厉禁止的。 但大宋的医疗条件又实在有限,生下死婴的概率,本就不小。 很多时候,官府也无法判断,孩子到底是本身就是个死婴,还是生下之后被活活溺死的。 这也就造成了,这种情况,大部分时间都难以定罪。 当然了,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 只不过,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 毕竟,这种事儿只是发生在社会的地层。 社会上层那些人压根看不到,就算偶尔看到了,也会当成没看到。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大宋这几年发展的太快。 哪怕不计算吐蕃,只把大理、蒲甘、安南、倭岛、天竺、蓬莱这几个地方算上。 再加上刚刚收回的那半壁江山,短短几年时间里,大宋国土面积翻了好几番。 人口虽然也一直在增长,但远远跟不上国土增长的面积。 而且,为了保证对这些地区的有效控制,大宋还在不断的往外迁移人口。 这就造成了一个情况,大宋现在极度的缺人,各行各业都缺。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大宋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开源。 为了鼓励百姓们多生孩子,朝廷每一年,都有无数的真金白银撒出去。 但是,生孩子哪儿有那么快? 更不要说,从生下来到成才,还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呢。 所以,官家这是又打算节流了? 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人口的非正常损失,对于大宋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立法。 无论是虐待孩子也好,还是造成孩子死亡的,一律重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制眼下这种局面。 可是,这么大的事儿,真的是我能掺和的吗? 想到这里,李睿是真的要哭了。 官家哟,我就一个小小的从三品而已,真的做不了一鱼三吃啊! 第694章 朕真的太冤了呀! 一想到自己因为一个错误,要被官家一鱼三吃,李睿就委屈的想哭。 官家到底是啥时候变得这么阴险的呀? 我真是太单纯了,当初我还以为自家闺女真的是被太后看中了呢。 呵呵,我真傻,这一切分明就是官家布好的局。 甚至整个宴会,都是这个局的一部分。 目的,就是为了引我入瓮。 这真的是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这么多的坑,全是为我准备的呀。 结果我还美滋滋的跳了进去,还摆了好几天宴席。 哎,我真是太傻了。 刘禅要是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估计也得哭死。 朕怎么就阴险了? 还有你说的什么局,朕压根儿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朕办这个宴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太后祈福。 当然了,顺便让太后帮朕推销一番郁金香。 至于你闺女,朕压根儿就不认识她。 太后能一眼看上她,那完全是因为你家闺女天生丽质,跟朕有什么关系? 朕真的是太冤了呀! 但刘禅完全不知道他的想法,所以,看他这么长时间不说话,还以为他就准备这么装死呢。 于是,他便大声怒吼道: “李睿,岳爱卿和赵爱卿不止一次的在朕的面前提过,说你不仅精于政务而且忠正耿直,勇于担当。 你就是这么担当的吗?” 想通了一切之后,李睿这会儿听见刘禅的吆喝,不但不怕了,甚至还有点儿想笑。 听听,听听,勇于担当? 这根本就是在明示我嘛! 什么叫担当? 不就是把这三件事担起来,以后你就当我的后台呗? 这买卖......谁特么能拒绝啊! 想到这里,本就跪在地上的他,又往前跪行了几步到了刘禅的桌子前面儿。 等跪到地方的时候,他脸上的泪已经哗哗往下流了。 “官家,臣治家不严,使得贱内干出这等背逆人伦之事,还惊扰到了太后,实在罪该万死。 臣死不足惜,但臣自幼便立志报国,却至今无一事利于国家。 正所谓臣之将死,其言也善。 臣临死之前,有三谏献于官家。 若万幸能被官家采纳,臣便是死了,也可含笑于九泉之下。” 李睿哭着说完这番话之后,刘禅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今天一大早,赵鼎就跑来找他。 俩人还没闲聊几句,话题就转到了这李睿身上。 一提到李睿,刘禅心里就来气。 那天宴会上的事儿,他也听说了。 听完了之后,差点儿没把他气炸了。 你夫纲不振这个事儿,朕就不说你了。 反正,朕觉得在下面儿也挺舒服的。 但是,你老婆虐待孩子,这事儿你也能不管? 朕活了两辈子,就没见过哪个三品大员家里的孩子,能馋一个蹄膀的。 可想而知,这在家里过的是什么日子。 一想到这个,刘禅就想把这个李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吃檸 (1v1)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绝对占有(H)   致重峦(高干)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镇痛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捉鬼大师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