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鹅绒锁 > 第225章

第225章

的圣旨有问题吧?” 刘禅主动这么一问,秦桧的思路倒是一下子回来了。 但是吧,又出现了新问题。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说自己认为有问题? 那岂不是直接和官家站在了对立面? 不行,这是找死之道,得先迂回一下儿。 心里这么决定了之后,他便笑着回道: “官家,臣怎么会认为您的圣旨有问题呢?” “真的?” “那必须真的啊。” 秦桧的本意是打算来个先扬后抑,搞一招我不反对你的圣旨,但具体的细节咱是不是再完善完善? 结果他刚这么一说,刘禅就激动的两手一拍。 “那就没问题了,散朝吧。” 这一句散朝,差点儿又把秦桧搞懵逼了。 眼看大臣已经准备行礼散朝了,秦桧也顾不上再想那么多了。 “等一下。” 听见这话,刘禅疑惑的看向他。 “秦副相,你还有什么事儿?” “官家,那个......臣也认为您的圣旨没什么问题。 但有些细节,是不是还应该再讨论一下?” “嗯? 你想讨论什么细节?” 看着刘禅在问这话之时微微眯了眯眼,秦桧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 虽然官家一直在笑着跟他说话,但刚才那个眼神儿,他莫名的就感觉到了一丝危险。 但退了一步之后,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今天这事儿,不能让。 如果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大宋历史上第三次尝试按区域进行录取。 第一次发动这个提议的人,叫做欧阳修。 欧阳修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改革也确实成功过一次,但最终还是在南方系的反扑之中落寞收场。 第二次推动改革的则有两个人,分别是司马光和王安石。 作为新党和旧党的领军人物,两人的政治观点可谓大相径庭。 但两人都意识到了南北存在巨大现实差距的背景之下,全通统考统取对于国家稳定的巨大危害。 因此,两位政治观点针锋相对的政坛领军人物,在几乎相同时间里,从各自的立场推动了这项改革。 但最终,仍然逃不过虎头蛇尾。 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种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根本。 秦桧对这一段历史心知肚明,他也能看出来刘禅的决心。 但他并不认为这样的改革能成,因为这个改革看似只是改变了科举录取的方式。 但实质上,他要对抗的却是人性。 甚至,是人性中相对美好的那一部分,即封妻荫子的本能。 任何一个取得了高官厚?之人,都会本能的想把这些东西原原本本的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从小就加强对孩子本身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堆积其他大量的资源。 比如更好的教师,更优渥的环境等等一切有利于提升子女竞争力的资源。 而且,这种资源的累积仅靠某一个家族一般是不够的,所以联姻或者其他形式的结盟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 整个资源累积的过程之中,甚至不需要任何违法乱纪的手段,便可以合情合理的完成。 如果仅从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地区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是一种好的现象。 但如果放大视野,放在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出现了。 因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某一个家族或者地区占有的多了之后,其他地方占有的必然要少。 如果这个时候,国家不能出面干预的话,占有资源更多的地区,便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越占越多。 直到把所有人的资源据为己有,实现家族或地区的极度繁盛。 但与此同时,其他失去一切资源的地区,要么彻底沦为附庸,要么揭竿而起。 无论哪种,对于国家来说,都是灾难。 对于这些问题,秦桧当然能看得清楚。 但也正因为看得清楚,他才会认为这事儿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因为,这是在与人性对抗。 别说他秦桧对抗不了这种人性,就连岳飞,他也不相信能够对抗。 岳飞会放任自己的家族在他之后,迅速陷入衰落吗?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不信。 既然如此,那又去折腾一场必然失败的改革呢?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拐弯抹角了,直接开口说道: “官家,刚才沈大人说的话,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江浙淮地区学子如云,而且这些地区的学子水平综合来看也是全国最高的。 本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很有希望能为国效力的,但如果按区域录取的话,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可能就要因些而流落民间。 这不仅仅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因此,臣请官家三思。” 秦桧的话说完了之后,便认真的向着刘禅做了个揖。 看着眼前脸色认真的秦桧,刘禅一下子笑了。 “秦副相以为,朕的改革对他们不公平?” 看到刘禅的笑脸,秦桧愣了一下之后才说道: “官家,臣是认为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公平。” 秦桧的话说完了之后,刘禅并没反驳,而是看着他说道: “秦副相刚才说到了真才实学,那朕倒是有个问题想问你一下。” 刘禅这么一说,秦桧本能的就警惕了起来。 “官家您请讲。” “朕前段时间听说了一个学子叫季明礼,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只有几亩薄田。 全家劳作一年,甚至吃不上几顿饱饭。 所以,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天天吃上饱饭。 后来朝廷收复了安南之后,他家便举家迁到了安南。 到了安南,朝廷分了地,经过几年开垦之后,他家很快就吃上了饱饭。 甚至,家里也有了余财。 有了余财之后,他才进了私塾。 但因为开蒙太晚,纵然他日日头悬梁锥刺骨,但也只能勉强通过乡试而已。 再往上的考试,他则是连考连败。” 说到这里,他认真的看向了秦桧。 “秦副相你来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956章 苦一苦大家,骂名朕来背! “秦副相你来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的人,算不算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从刘禅脸上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认真之后,秦桧并没急着回答,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眼见秦桧陷入了沉思,刘禅马上又问道: “秦副相不用想那么多,你就简单的告诉朕,像季明礼这样勉强只能通过乡试的人,算不算有真才实学。” 见刘禅催的急,秦桧也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官家,像季明礼这样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长大之后却能进学堂念书的孩子,全是托了官家您励精图治的福啊。 若不是您收复了安南,国家也不会新增那么多优质的耕地。 没有那么多耕地,也就没有后来的移民之策。 如果没有移民之策,像他们这样的家族,恐怕一辈子也吃不饱饭。 所以,他虽然只是勉强通过了乡试,也当感念官家您的恩德。 而且,他既然能通过乡试,那将来为自家的孩子开蒙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说不定两三代之后,他们家便能走出一位状元之才。” 秦桧说了一大堆之后,刘禅却是直接问道: “那秦副相的意思是,此人并不算是什么大才?” “回官家的话,他毕竟只通过了乡试。 如果评价其为大才的话,恐怕有揠苗助长之嫌。 但有他开了这个头之后,他的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已经勉强可以诗书传家。 能在两代之内就完成这样的转变,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如果再对他抱有更高的期望,臣以为便不太合适了。” 听到秦桧这么说,刘禅点了点头。 看到刘禅点头,秦桧顿时大大松了口气。 看来,自己说的话,官家听进去了。 然而,正当他打算乘胜追击之时,却听刘禅悠悠的说道: “秦副相说的话确实是老成持重。 但你可知,他自从去年进了技术学堂之后,成绩一直突飞猛进。 刚进学堂之时,天天被夫子批评朽木不可雕。 但短短个月之后,他已经能稳居学堂里的前三甲。 而那些入学之时名列前茅的学子,很多已经被他远远的甩在了后边儿?” 刘禅的话说到这里,秦桧已经被惊得目瞪口呆了。 官家您不厚道啊,后边儿这么多信息,您都不说。 您这不是故意给臣挖坑呢吗? 心里抱怨的同时,他也瞬间明白了刘禅举这么个例子的用意。 于是,他便马上一脸震惊回道: “官家此言当真?” “那是自然!” “官家,这季明礼能在短时间里取得这么大的进步,看来他在学习上的天份确实不一般。” 他说到这里,刘禅正准备说话,他却突然又说道: “官家,臣现在更担心的是,像季明礼这样被埋没的学子恐怕不止一个啊。 要不,咱们马上在全国各地排查一下。 如果还有这样的遗珠,就马上把他们接到京城来入学?” 秦桧这句话说完了之后,刘禅一时之间竟然没想起来该说点儿什么。 眼看刘禅被自己说的愣住了,秦桧心里不由得意地笑了一声。 嘿嘿嘿,没想到吧? 臣既然明知道您要说什么,怎么可能那么傻的跟你对抗? 你举这么个例子,不就是想说每个地方都有人才,只不过被当地的教育给埋没了吗? 那好啊,那咱就全国大排查,把这些所谓的天才都给找出来。 然后,把他们接到京城,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帮他们通过科举,帮他们走上人生巅峰。 但那又怎么样? 就算他们通过了科举,进入了官场,举目无亲之下不还得找个势力投靠? 就算他们不投靠任何一个势力,其实也无所谓。 这么大一个官场,一个两个的孤臣还是容得下的。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任何单个的天才,完全可以任他自由的飞翔。 无论他想飞多高,其实都不是问题。 但这个天才在飞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想回去带着自己的家乡一起飞? 那对不起,必须要拍死。 此时的秦桧,看到刘禅完全被自己这一招顺水推舟给难住了,心里不由的畅快了几分。 不容易啊,跟官家对线这么多次,终于要赢一回了。 可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呢,就见刘禅突然笑的比他还开心。 “秦副相的意思,是要把全国各地的学子,全部都接到京城来就学吗? 这倒也不是不行,可全国那么多的学子,如果全接到京城的话,现在的学堂又不够。 看来,只能是新建学堂了。” 说到这里,他扭头看了一眼赵鼎。 “赵卿,如果要建设能容纳全国学子的学堂的话,朝廷的钱够不够?” 听到这个问题,赵鼎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官家,如果要建成能容纳全国学子的学堂,就是把朝廷卖了也不够。 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朝廷啥也不干,各部的所有经费全部停掉,包括官员的俸禄也要停发。 然后,把所有的岁入全部拿来盖学堂。 如此坚持个三四五六七八年的话,应该就差不多了。” 赵鼎的话说完了之后,刘禅先是倒吸一口凉气。 然后又犹豫了好久,最终才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停掉所有衙门的经费,再停掉所有官员的俸禄,这实在是太离谱了一点儿。 但是,秦副相说的这个提议,实在是很有道理啊。” 说到这里,他就看向了满殿的大臣们。 “要不......就苦一苦大家,辛苦个五六七八年?” 刘禅这话一说,秦桧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官家您搞什么呢? 我特么什么时候说过要拿所有的岁入来盖学校了? 得有多大的病,才能想出来这种主意的? 我说的明明只是把所有人天才都接到京城来啊。 要真让你这么搞的话,我不得被大家给吃了? 果然,他还正在想着怎么办呢,就感觉背后一道一道的凉气直冒。 稍微扭头一看,就发现无数的大臣正在用吃人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于是,他赶紧说道: “官家不可啊......” 但刘禅却是马上就打断了他,断然说道: “为何不可? 朕觉得秦副相这个提议很好,就先苦一苦大家,骂名朕来背!” 第957章 秦副相,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先苦一苦大家,骂名朕来背! 刘禅这句话说出来之后,赵鼎和岳飞俩人差点儿没当场笑出来。 狠狠的掐了一下大腿,把自己的笑容憋回去之后,赵鼎就走到了岳飞的身边。 “秦桧刚才说的那些话,都快把我给急死了,我是真怕官家会掉进他的陷阱里面。 现在才发现,完全想多了。 元帅啊,你说‘先苦一苦大家,骂名我来背’这句话,官家是咋想起来的? 就算把我吊起来,用小皮鞭抽个三天三夜,我也想不到这一招啊。 我现在突然觉得,跟官家比起来,我就像个新进入官场的小雏鸟。” 赵鼎的话说完了之后,岳飞一脸迷茫的摇了摇头。 “你问我,我问谁去? 我到现在都还没想通,官家到底是怎么莫名其妙的就把所有人拉到了秦桧的对立面。” 说完之后,他马上就接着一脸敬佩的说道: “我本来也觉得我这几年长进不少,可是今天才知道,我在官家面前,就是个初入战场的新兵蛋子。 一想到刚才咱俩还在为官家担心,我都有点儿替咱俩尴尬。” 岳飞这么一说,赵鼎马上赔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问完了之后,他又有点儿不放心的问道: “元帅,你说秦桧有没有可能真的就坡下驴,让这家来背这个骂名?” 听见赵鼎的问话,岳飞终究还是没忍住,噗嗤一下儿笑了。 “让官家背骂名? 别说这么干了,我赌他连想都不敢想。 如果官家刚才说的是给大家减一部分俸禄,那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可能。 但官家刚才说的,可是停了所有衙门的经费。 停了经费,大家还怎么给百姓办事儿?” 岳飞这么一说,赵鼎顿时尴尬了。 “元帅,你真的相信咱的大臣们都有这么高的觉悟,会因为不能给百姓办事儿而着急?” 送了赵鼎一个鄙视的眼神儿之后,岳飞不屑的笑了。 “他们着急的真正原因,可不是因为没了经费之后,就没法儿替百姓办事。 而是不能替百姓办事儿的同时,他们手中的权力,其实也就做废了。 说白了,官家根本就没去赌这些人的节操,赌的就是他们对权利的眷恋。” 岳飞说完了之后,赵鼎的脸上露出一丝了然。 但随即他的脸上就再次露出了担心。 “可官家刚才说的话更是像是一时赌气之言,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实施的可能性。 秦桧如果真的硬顶着答应下来,就赌官家做不到,官家该怎么办?” 赵鼎把自己的担心说完了之后,岳飞顿时笑了。 而且,笑的无比的开心。 看到岳飞也不回答,就只在那咯咯咯的笑,赵鼎顿时急了。 “元帅你别笑了,我说的情况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毕竟这场斗争涉及到的,是双方的核心利益,谁都不可能轻易的让步。 也就是咱们大宋现在强大了,朝廷也足够的稳定。 要是换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样一场改革,直接导致社稷倾覆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眼看赵鼎是真的急了,岳飞也不再咯咯咯的笑了,但还是带着笑意说道: “如果他真的敢应下这话,那就按官家说的实施呗。” “什么? 停掉所有衙门的经费和所有官员的俸禄? 这怎么可能嘛。 如果真的那样,还不得天下大乱啊?” 赵鼎这么一说,岳飞的脸上马上就露了无比耀眼的自信。 “赵相你是不是把本帅给忘了?” “啊? 啥意思? 凭你一个人,还能把全国的事儿给干了? 就算加上我,也不行啊。” 听见赵鼎这话,岳飞虽然知道不应该,但还是没忍住送了他一个白眼儿。 “赵相你想什么呢? 我的意思是,只要有我和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绝对能保证国家外无强敌入侵,内无暴匪做乱。 只要我们牢牢的守住这两个底线,就算所有的衙门全都停摆了,百姓们也无非就是没人管了而已。 但对于百姓们来说,无论有没有人管,他们不还是该种粮种粮,该收获收获吗? 甚至,没有了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瞎干预之后,百姓们说不定还能把自己管的更好。 你想像一下,假如这么过一段时间之后,百姓们发现没了官员的指手画脚,他们的生活竟然真的更好了。 到那个时候,尴尬的是官家,还是朝廷的官员们?” 岳飞的话说完了之后,赵鼎马上就是眼前一亮。 “妙啊,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无为而治嘛。 甚至真到了那个时候,连考核官员都变得简单了。 咱们就看哪个地方的百姓在衙门停摆了之后,过的一团乱麻,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的官员是真的在认真做事。 反之,要是哪个地方的百姓,过的比从前还更好了,那就证明这个地方的官员,是一群尸位素餐的棒槌。 然后,咱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都撤了,再换一批新的。” 兴致勃勃的说完这一番话之后,他突然就看向了岳飞。 “我突然觉得,这样搞一下好像也行啊。” 他这么一说,倒是把岳飞给弄的愣住了。 “你想干什么?” 但赵鼎并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秦副相这个提议实在是好极了。 咱们现在就按秦副相的提议,把所有衙门的经费和所有官员的俸禄都停了。 然后,把这些钱用来建学堂吧。 等学堂建成了之后,咱就把所有的学子全都接到京城来就学。” 赵鼎这么一说,刘禅顿时愣住了。 然后,他就满脸疑惑的看向了赵鼎。 你什么情况啊? 我这招叫做战略威慑,通俗点儿说就是吓他一下子,目的是为了逼他后退。 你怎么也跟着凑热闹? 这要是真把人吓死了怎么办? 但他还没想明白赵鼎为什么来这么一出呢,就见岳飞也笑眯眯的站了出来。 “官家,臣也觉得秦副相的建议实在是为国为民的好办法。 为了响应秦副相的号召,臣从这个月开始,就不再领俸禄了。”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的懵逼都快从脸上溢了出来了。 不仅仅是他一脸懵逼,大臣们也懵了。 元帅你认真的吗? 虽然他们完全不懂岳飞在想什么,但眼见岳飞一点儿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等一个个都站了出来。 “官家,秦副相的建议实在是妙极,臣等附议!” 而且,他们在说这话之时,还一个个都给秦桧使了个眼色。 “秦副相,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958章 刘禅:岳爱卿你为啥突然玩这么大?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看着大臣们一个个递过来的眼神儿,秦桧感觉自己都快裂开了。 我特么啥时候说过停掉所有衙门的经费,还有所有大臣的俸禄了? 官家、岳飞、赵鼎,你们就明着往我头上扣帽子是吧? 还有你们这些见风使舵的家伙,你们附议个蛋蛋啊。 你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如果大臣们能听到他的心声,肯定要回一句。 不知道啊,我们看官家、元帅还有赵相都这么说了,所以就跟了呀。 眼看这些人都是一副我们就这么干了,你能把我们怎么样的表情,秦桧气的干脆不看他们了。 反正这些出来附议的,都是跟岳飞走的近的,本就跟他不是一路人。 想到这里,他干脆不去看这些人,而是看向了其他的大臣们。 这些大臣不像被刘禅秒杀的那些人,他们在南方虽然也有利益,但总得来说,利益不算很大。 或者说,他们已经随着迁都,成功的把自己的主要利益转移到了北方。 所以,在这一场争端之中,他们的态度就是怎么改都行。 反正,怎么改他们都不会吃亏。 对于这些人,只要愿意付出代价,也是可以争取的。 可是,当他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却发现一个个看他的眼神都跟带了刀子一样。 甚至,有些人在他看过来之时,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手指关节捏的咔吧咔吧乱响。 如果不是在朝堂上的话,估计那些人的拳头,就要打在他脸上了。 认清了这些人眼里的恨意之后,秦桧终于意识到自己到底坐在了一颗多么大的萝卜上面。 意识到这些之后,他就一脸幽怨的看向了刘禅。 官家你太狠了。 虽然咱俩的看法不一致,我也确实有自己的私心。 但是,我在满足自己私心的同时,我也是为了你好啊。 您就算逼着我跪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违背了人性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就算一时半会儿成功了,将来还得被人反攻倒算。 而且,就算天下人才全出于南方,那不还是为您所用吗? 您又何必折腾这么一出呢? 大家一起岁月静好,这不好吗? 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头铁呢? 想到这里,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跪,他得再争取一下。 于是,他便认真的看着刘禅说道: “官家,您可能误会了臣的意思。 臣刚才说的是把全国各地的人才接到京城来就学,而不是把天下所有的学子都接到京城,这既不可行也没有必要。” 听到秦桧这话,刘禅一脸疑惑的问道: “那秦副相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呢?” 他这么一问,秦桧顿时犯了难。 “这......” 眼看秦桧说不出话,刘禅马上接着说道: “就以刚才的季明礼为例,如果他没有到京城入学,他算不算人才?” “这.......这自然是算的。” 秦桧硬着头皮刚说完这一句,刘禅马上追问道: “算吗? 他可是考了好几次才通过乡试,往上的考试更是一次都没通过,秦副相是怎么断定他是人才的? 难道秦副相还会相面之术吗?” “这......” 眼看秦桧又被自己挤到哑口无言,刘禅也不打算再跟他兜圈子了。 “秦副相你刚才说朕的改革对南方的学子不公平,但朕要告诉你,朕这次改革就是为了公平。 这个公平,是对所有大宋百姓的公平。” “官家......” 眼看秦桧露出一副苦口婆心的表情,刘禅没等他说话就直接打断了他。 “还有咱们刚才说到的人才,朕倒想问一句,秦副相觉得什么是人才。” 刘禅这么一问,秦桧立即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里面有陷阱,但看着罕见露出咄咄逼人表情的刘禅,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自然是要上能为君分忧、中能传道解惑、下能教化百姓之人,才能算是人才。” 他这么一说,刘禅顿时笑了。 “秦副相说的没错! 上能为朕分忧、中能传道解惑、下能教化百姓,但是朕所需要的人才。 但一个人究竟是不是朕所需要的人才,你们说了不算,百姓说了不算。 甚至,就连朕说了也不算。” 听到这句话,秦桧顿时懵了。 “官家您说什么? 您说了也不算? 如果您说了都不算,那还有谁说了算?” 听到秦桧的问话之后,刘禅斩钉截铁的说了两个字。 “科举!” 说完这两个字之后,他便无比严肃的补充道: “只有通过了科举的学子,才是朕需要的人才。” 刘禅说完这句话之后,大殿里的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岳飞便立刻出列应道: “臣附议!” 说完了之后,他又立刻接着说道: “臣还想恳请官家下旨,自今日起,大宋任何勋贵子弟,除科举和军功之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入仕。 与此同时,大宋任何勋贵之家,若无人能以科举或军功入仕,则爵位不得承继。” 岳飞的话说完了之后,刘禅整个人都懵了。 呆滞过后,满朝大臣他是一个都顾不了。 快速从龙椅上走下来之后,他拉着岳飞的手就往后殿走。 到了后殿之后,他便一脸焦急的问道: “爱卿你啥情况? 怎么突然玩这么大? 这些话你为啥不提前和朕商量?” “臣要是提前和官家说的话,官家您能同意吗?” 看到岳飞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竟然还带着笑意,刘禅顿时更急了。 “你怎么还笑呢? 这可是关系你老岳家的根本呢。” 但岳飞并未接这句话,而是问道: “臣要是提前和官家您商量的话,您能同意吗?” 听见这话,刘禅毫不犹豫的回道: “那当然不能! 朕早就说过了,只要大宋还存在一天,你岳氏家族就将永远是大宋最尊贵的家族。” 刘禅这么一说,岳飞认真的向他行了一礼。 然后,他才认真的开口说道: “官家对臣的爱护,臣感激涕零。 但臣却不能仰仗着官家的爱护,坐视岳氏一族成为大宋将来的祸害。 所以,臣便想着,反正官家这次对科举的改革,是对大宋下的一剂猛药,那就让这剂药更猛一点。 趁着这次的改革,把勋贵的隐患也彻底给解决了。” 听到岳飞说出的这番话之后,刘禅不知怎么的,就觉得岳飞的形象和他记忆中的相父,开始无限的重合。 当年也有无数人说过相父权倾朝野,但相父仙逝之后,只留下了几百亩桑田而已。 除此之外,真的是身无长物。 而此时的岳飞,竟然要亲手斩断岳氏一族唾手可得的荣耀。 想到这里,刘禅的眼睛不自觉的就模糊了起来。 看到刘禅掉泪之后,岳飞虽然同样眼角发酸,但他还是笑着说道; “官家您也不必过于担忧,臣刚才也说了,科举和军功便是他们以后的出头之路。 如果他们能够奋发自强,臣留下的一切,足以为他们扫清一切障碍。 但如果他们只知道靠着臣和余荫混吃等死,那也怪不得任何人。” 岳飞说出这番话之后,刘禅便知道自己劝不动了,就像他当年同样劝不动自己的相父一般。 但下一秒他的表情就又变得幽怨了。 “可是,你刚才提的条件也太苛刻了。 只要没人通过科举或者立下军功,爵位便不能再承继,这怎么行?” 听到这话之后,岳飞狡猾的笑了。 “嘿嘿嘿,臣心里其实想的是三代。 连续三代无人通过科举或者立下军功,再取消爵位不迟。 但

相关推荐: 镇痛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吃檸 (1v1)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