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斗破苍穹之淫宗肆虐 > 第128章

第128章

曕猜,如果他说自己有过通房,她此刻故意装出来的笑容肯定会瞬间僵掉,然后就要开始耍脾气。 看着胆小,醋性一直很大。 将人拉到怀里抱住,魏曕道:“母亲预备过四个,让我挑,我没要。” 其实,那应该是仁孝皇后的意思,作为嫡母,仁孝皇后在大事上对他们这些庶子一向考虑周全。二哥十五岁时,丽妃直接送了两个她自己挑的通房丫鬟给二哥,而他的母亲出身低微,也不敢擅做主张,于是仁孝皇后调教了四个丫鬟,再送到母亲那边。 魏曕不习惯与陌生人应酬,更受不了睡一个毫无了解的女人,就拒绝了。 殷蕙戳戳他的肩膀:“母后一片好心,你硬邦邦地拒绝,不怕母后生气?” 魏曕笑了下。 当时他才十五岁,哪里会想那么多,必须做的再苦再累他都会做,不必做的,譬如要不要睡女人,他总能做自己的主。 为此,他拒绝过仁孝皇后的好意,也拒绝过父皇的好意。 如今到了这个岁数,夫妻恩爱,他更不会再要什么通房,惹她伤心。 “不怕,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魏曕一边轻轻捏她的耳垂,一边看着她道。 殷蕙就好像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承诺的意思。 其实她只是调侃一下,没想拈酸,可男人这么上道,殷蕙心里又如何不美? 她捧着他的脸,对着那薄唇亲了上去。 想当初,燕王府的三皇孙多矜贵多清高,连亲一下都介意,还要嫌弃地擦口水,如今…… 感受着魏曕反客为主的热情,殷蕙心中一片甜蜜。 翌日早上,一家五口仍是先进宫给永平帝、顺妃请安,从宫里出来,马车又去了济昌伯府。 明日就是中秋了,魏曕不在京城也就罢了,既然在,岂有不陪妻子回娘家过节的道理。 殷墉已经七十一岁了,鹤发童颜的,曾经挺直的腰杆也终于佝偻起来。 去年老爷子庆七十大寿,可惜殷蕙、魏曕要替仁孝皇后服丧,没能亲自过来吃寿宴,只叫三兄妹带着寿礼过来了,不过,宫里的永平帝也赐了赏给老爷子,这是天大的体面,大概也只有永平帝身边那一帮心腹重臣将来过寿时才会有这个待遇,所以,虽然殷蕙很遗憾没能亲自过来,那日殷墉是挺高兴的。 “呦,阿衡这个头都快追上我了。” 看到曾外孙,殷墉笑得比看到亲孙女还要高兴。 魏衡也很会哄老爷子,又从平城带回来几坛飘香楼的美酒。 老爷子被孩子们簇拥着进去了,殷阆夫妻俩来招待王爷王妃。 去年又是春闱之年,已经是举人身份的殷阆第一次参加春闱便金榜题名,殿试的成绩也不错,被永平帝安排到户部做官。 那时候魏曕也在户部,两人倒是经常见面,所以现在殷阆招待魏曕,也就更游刃有余了。 谢竹意则邀请殷蕙去花厅里喝茶。 谢竹意对殷蕙道:“前日大姐他们也来送节礼,大姐跟我透露,已经有人托媒去为如姐儿提亲了呢。” 殷蓉的长女蒋如今年十三岁,年纪还小,家里肯定还会再留两年,但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家,提前定下婚事也可。 蒋如貌美又温柔,被人早早看上也没什么稀奇的,但媒人来得这么早,多半与蒋维帧的升迁有关。 前年官员们考评,蒋维帧从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升到了正四品的吏部右侍郎。 他身上有从龙之功,为官能力也得到了永平帝的认可,户部里面又都是肥差,肯定有人想巴结蒋维帧。 “那些提亲的人家,可有大姐看好的?”殷蕙好奇问。 谢竹意摇摇头:“大姐夫觉得不合适,还说如姐儿太小了,及笄后再考虑。” 殷蕙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蒋维帧那张儒雅却平和的脸,如果说魏曕的脸一直都是冷的,那蒋维帧的君子气度也始终未变。 对蒋维帧,殷蕙渐渐有了钦佩之心。 吃完午饭,殷蕙一家就告辞了。 回到蜀王府,魏曕单独叫魏衡去了书房。 魏衡有一点点紧张,每次父王单独叫他来书房,说的都是大事。 门关上,魏曕在书桌前坐下,魏衡先给父亲倒碗茶,再恭敬地站在一旁。 魏曕看眼儿子,问:“大郎、二郎他们身边都有通房,你可知道?” 魏衡闻言,怔了怔,随即清俊的脸上浮起一层薄红。 他明白父王要与他谈什么了。 每天与堂兄弟们一起去学宫读书,底下的弟弟们比他还懵懂,但这些年下来,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身边陆陆续续都有了通房。大郎稳重,从不在学宫议论这个,可二郎、三郎偶尔会调侃他们这些弟弟,二郎甚至还塞过他一本册子,上面全是不堪入目的画图。 魏曕见儿子懂了,便开门见山道:“你若是想要,我会让你娘替你安排。” 魏衡却摇摇头,道:“父王,我不需要。” 魏曕颔首,刚要示意儿子可以走了,忽然想起殷蕙肯定会追问他儿子不要通房的原因,所以他也就问起儿子来:“为何不要?” 魏衡有两个理由。 一来,他并不想女人,现在这样的生活就挺好的,他白日去学宫读书,回到家里陪弟弟妹妹,无须操心别的事情。如果有了通房,必然会分散他的精力,有那闲功夫,魏衡宁可多陪弟弟妹妹,也不想浪费在一个外人身上。 二来,父王就没有通房或妾室,与母亲恩爱和睦。魏衡也想像父王一样,将来娶个自己喜欢的姑娘,既然喜欢,他就不希望将来的妻子因为通房而拈酸难过。 不过,魏衡只对父王说了第一条理由。 魏曕很满意,男人好色不一定没出息,但能够克制欲望的男子,说明其足够自律,自律便能自强。 “知道了,回去吧。” 魏衡笑着告退。 魏曕再去后院找殷蕙,让她不必再操心此事。 殷蕙松了口气,在她心里,阿衡还是孩子呢。 殷蕙把魏衡当孩子,永平帝却觉得前面几个孙子都大了,尤其是大郎,因为皇祖母去世耽误了这么久,婚事必须抓紧了。 九月永平帝就把采选秀女的旨意发了下去,让各地七品及以上的官员之家,将家中年龄合适的嫡女送往京城。 永平帝对秀女们的要求有三个:身体健康、容貌端秀、品行庄重。 各地秀女分批抵达金陵,腊月中旬终于到齐了,初选之后再送到宫里教导礼仪。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肯定要赐婚的,五郎…… 永平帝去了咸福宫,问顺妃:“过了年,五郎也十七了,要不要给他也挑一个?” 顺妃想了想,道:“还在长个子呢,老三都是二十成的亲,五郎也再等等吧。” 永平帝本来也没着急给五郎赐婚,见她这个祖母都不急,他也就同意了。 顺妃在心里偷笑。 如果现在就给阿衡赐婚,秀女就那么多,那肯定得先让前面的哥哥们挑,她的阿衡那么好,凭什么要挑人家剩下的? 等这四个哥哥成亲了,下次采选时,阿衡就是排在最前面的“五哥”了,可以先挑! 顺妃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她知道,要给大孙子挑最好最美的姑娘! 过几日儿媳妇进宫来请安,顺妃一脸窃喜地对儿媳妇说了此事,分析了一番道理。 殷蕙笑道:“还是娘聪明!” 既然知道这次选秀公爹不会给儿子赐婚,他们一家也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年了。 第177章 (一直是蟒当然好,就怕被人) 无须操心儿子的婚事,这个年殷蕙过得很轻松,还从纪纤纤那里听了许多这届秀女的事。 想当初景和元年,公爹刚刚登基,为了稳固金陵一批老名门世家的心,让他们别再担心被新朝廷清算,公爹特意从金陵的世家女当中采选了一批秀女,分别赐给四个儿子做王妃或侧妃。 八年转眼过去,朝堂早已稳固,这次为皇孙们赐婚,永平帝便只从各地方官家中采选秀女,京官们想把女儿塞进来都没机会,甚至可以应选的地方官也有官阶要求,只要七品以上三品以下的。 殷蕙猜,公爹是在提防外戚了。 “你说,父皇是不是看我们不顺眼,觉得世家女都不行?” 没有丫鬟在场,纪纤纤在殷蕙面前向来什么都敢说的,话里透出浓浓的郁闷来。 纪纤纤自己就是世家女,她觉得自己的儿子也该娶世家女才不算委屈,谁知道皇帝公爹非要从小官家里挑。 历朝历代世家女都是香饽饽,公爹的五个儿媳妇,除了殷蕙、福善,其他三个也都是名门之女。 公爹给儿子们挑世家女,到了孙子却只挑小官之女,纪纤纤怎么琢磨,都觉得公爹这是嫌弃她、徐清婉、王君芳呢! 当然,肯定还有更正经的原因,那个就不适合与妯娌嘀咕了。 殷蕙笑道:“二嫂净胡说,父皇平时对咱们都和颜悦色的,哪里有过嫌弃之意。” 纪纤纤干笑两声。 公爹或许对殷蕙和颜悦色,对她可没有什么好脸色,要么就不看她,一旦看过来,那眼神必定夹杂着不加掩饰的嫌弃。 据纪纤纤的观察,五个妯娌里,公爹最喜欢徐清婉与殷蕙了。 公爹对徐清婉,应该是对仁孝皇后的爱屋及乌,对殷蕙,大概是殷家出的银子太多,公爹看到殷蕙就想到银子,能不满意? 至于今年采选入宫的秀女们,这会儿都还在宫里学规矩,由四妃共同主持遴选事宜。 殷蕙进宫的时候,婆婆顺妃又给她讲了讲这届秀女,说是有好几个貌美动人的,也有贤名远播的,当然,这些贤名都是负责采选的太监们从各地打听到的,顺妃经常与丽妃、贤妃、淑妃待着,也就听说了一些消息。 参加终选的有五十个秀女,永平帝与四妃一起挑,谁做正妻谁做妾室都是永平帝亲口定的,连丽妃也不能干涉。 四个皇孙,照例是每人一个正妻两个妾室的安排,妾室直接就送到各自的皇孙们身边了,正妻则先安排住在宫里,按照长幼排序,由礼部主持四兄弟的大婚。 皇孙不比亲王,婚事办得比较简单,到了六月,四郎的婚宴也结束了。 这半年,殷蕙就一直在喝侄子们的喜酒,顺便送出去四份礼金、四份给侄媳的见面礼。 得亏她是王妃,自己嫁妆也足,不然若生在普通人家,有十几个侄子七八个侄女,光是孩子们婚嫁的礼钱都够她发愁的。 至于侄媳妇的性情如何,反正又不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殷蕙并不关心,偶尔听徐清婉、纪纤纤夸夸或骂骂,全当热闹。 景和九年的八月,平城那边的帝陵建好了。 还是景和三年的时候,永平帝离京北巡,北巡的最后一地便是平城。 永平帝早有迁都之意,在平城停留的那段时间,永平帝一边带着五个孙子故地重游,一边给自己物色了一块儿风水宝地,决定在这块儿宝地修建他的陵寝。 自古帝后合葬,永平帝的陵寝,自然也是仁孝皇后的陵寝。 所以,仁孝皇后病逝后,一直都没有下葬,就等着平城的帝陵建好呢。 如今帝陵一建好,永平帝就下旨让魏昳、魏曕、魏昡、魏暻这四个儿子以及年长的皇孙们护送仁孝皇后的梓宫去帝陵下葬,随后他也会跟着灵柩的路线北上,巡狩平城。太子要留在金陵监国,所以明明他才是仁孝皇后的亲儿子,却不能同行。 仁孝皇后的梓宫离京那日,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出城跪送。 太子跪在最前面,对着渐渐远去的灵柩,伏在地上嚎啕痛哭。 殷蕙想,至少仁孝皇后是葬在了平城的帝陵,将来能与公爹合葬,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金陵。 路途遥远,再加上仁孝皇后下葬也要挑选吉日,殷蕙还以为今年魏曕与两个儿子会留在平城过年。 没想到腊月中旬,四位王爷都带着孩子们赶回来了,去宫里给太子、四妃请安复命,然后就回了各自的王府。 虽然是去送仁孝皇后下葬,仁孝皇后毕竟已经走了四年,一家人也服了丧了,这会儿团聚便只管高兴就好,不必哀悼什么。 魏曕就是个闷葫芦,魏衡笑着给母亲与妹妹们讲他们此行的见闻。 平城作为新都,基本已经修建好了,城墙比当年一家人离开时修建得更高更厚,城内街道也更加宽阔气派。 变化最大的是燕王府,现在已经成了皇宫,比金陵的皇宫大了整整两圈。 除了修建皇宫,皇城外围也新修了很多宅子,有的是要赐给皇亲国戚,有的要赐给勋贵大臣。 平城的五座王府与公主府,同金陵的分布位置差不多,只是占地要更大一些,府内的景致也更充满了北地风情。 “既然修好了,皇祖父是不是要迁都了?”魏宁期待地问,母亲经常在她面前怀念平城的好,就连她也是生在平城,是地地道道的平城人呢。 提到这种大事,魏曕才开口道:“还没定下来,不过应该快了。” 殷蕙是最激动的,金陵固然好,一年风景如春,可她怀念北方的四季分明,尤其怀念北方冬日的皑皑白雪。 魏曕还带了平城蜀王府的舆图回来,吃过午饭要歇晌了,他单独陪殷蕙看。 平城的蜀王府几乎是照着金陵的蜀王府修建的,连陶然居都有,三间平房前面种菜,后面栽种果树。 “那边养不了橙树,我叫人改成了柿子树。”魏曕的指腹移到陶然居的后面,解释道。 殷蕙笑道:“橙子、柿子,熟了颜色差不多,也算一样了。” 魏曕看着她的笑脸,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澄心堂才是他们夫妻一开始的家,他在那里迎娶她进门,三个孩子也都是在澄心堂出生的。 可惜燕王府变成了皇宫,澄心堂也改成了他用。 四王归来,永平帝却留在了平城过年,儿孙大多数都被他打发回了金陵,只留了一个长孙。 再加上平城已经修建好了,永平帝此举其实就是在告诉金陵的众臣与百姓,他快迁都了。 而且,景和十年是个好年啊,既是永平帝登基的第十年,也是永平帝满六十岁的年头。 换成谁,都会在自己庆六十的这年干件大事,迁都就是这样的大事! 一时间,金陵城内的人心都乱了。 权贵富商们早在永平帝开始修建平城的时候就跑过去买田买地了,这么多年下来,平城的房子、田地是越来越贵,金陵的房子、田地却是越来越便宜。如今迁都就在眼前,更多的官员开始变卖家产,命家人管事先到平城去买地买房。 老牌的金陵世家最不高兴,虽然他们不缺银子去平城买新宅子,可他们的人脉底蕴都在金陵,迁到平城去,他们与新贵有什么区别?更别提,听说平城那地方的冬日冷得要命,春秋风沙又多,

相关推荐: 双凤求凰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安太妃传   玩笑(H)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仙道空间   实习小护士   成瘾[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