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姓,被迁徙到两座城池。 四万多人四散而逃。 还有两三万人,不是死了就是失踪了。 随后,哈马力丁强迫各部族青壮,将两城方圆数十里的树木全部砍伐焚毁。 并加固了城池。 考虑到这里缺水,没有护城河,他在城池外围挖了多道壕沟。 壕沟后面就是三尺多高的矮墙,他的部下可以站在壕沟后面,对攻城的明军发动攻击。 一道壕沟失守,就退守到第二道壕沟。 每一道壕沟,都是绞肉机,需要用人命去填。 当然,哈马力丁也没指望这些壕沟,真的能起决定性作用。 他的真实目的,是拖延时间。 等朱棡粮草耗尽,还不是任他宰割。 当朱棡大军到达火州城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武装到牙齿的城池。 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城防体系,朱棡不禁赞道: “这个哈马力丁,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这城修的和刺猬一般。” 徐美纵马来到他身侧,说道: “放在以前,这城池不死几千上万人,是攻不下来的。” “就算攻下来,咱们的粮草也应该已经耗尽了。” 他是大明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将领,平民出身,全靠天赋的那种。 深得朱棡的信任,不但提拔重用,还强迫他读了不少书。 也因此,他对晋王府可谓是忠心耿耿。 这次出兵,朱棡将他也带过来了。 朱棡放下望远镜,说道:“但可惜,他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之后,他命徐美率领一万两千人,去往吐鲁番城。 “相机攻城,若无机会也无需强攻,只要堵住四门不让城内敌军逃出便可。” 城头上,见到朱棡竟然选择分兵,哈马力丁大笑道: “朱棡枉为名将,连十则围之的道理都不懂。” “本来他兵就不足,竟还敢分兵,真是不知死活。” 他的一众部下也非常的高兴。 这本来也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分两座城防守,如果明军同时进攻两座城,那就要分兵。 力量分散,最后一座城也打不下来。 如果他将主力放在其中一座城,那么另一座城的人就可以寻找机会,对明军进行骚扰。 朱棡选择分兵,是他们设想中最好的结果。 没想到还真的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是信心暴增。 朱棡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他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命部下绕城安营扎寨,轮番休息恢复体力。 在后勤部队,一群工匠也正用收集来的木料,制作器械。 朱棡要他们制作的器械很简单,投石机。 这是经过陈景恪改造的那种,更加轻便,射程也更远。 他也没打算多造,弄个二三十台就足够了。 这些木料,多是从当地百姓的房屋上拆卸下来的。 还有一部分,是从数十里外运送过来的。 倒不是哈马力丁坚壁清野不够彻底,出现了疏漏之类的。 而是这些残余木料,真要打造攻城器械,数量也非常有限。 交战过程中,有的是办法破坏掉。 只要让朱棡没办法制作大批的攻城器械就行。 但正如朱棡所说,他不知道时代变了,很多战术战法也变了。 否则,朱棡也不敢采用这么冒险的战术。 朱棡这次出征,是无后勤作战。 没办法,后勤是历朝历代攻略西域最难的地方。 汉唐之所以能经略西域,是有沿途的部落,为其提供军需粮草。 各种协从军的人数,甚至是汉军唐军的数倍。 等大军在西域站住脚,就自己屯田,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但从宋朝开始,西域汉人力量逐渐衰弱,到了元朝几乎绝迹。 明军的补给线,最多也就能到达敦煌。 可是敦煌离西州,还有一千五百里距离。 这一千五百里,明军无法获得任何补给。 从大明运送补给? 别开玩笑了,财政负担不起的。 超过千里距离,运送的粮食九成就要消耗在路上。 大明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这种消耗。 况且,这一千五百里的运输线,就是最大的弱点。 别人随时都能掐断。 霍去病在军事史上地位为啥那么高?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做到了无后方作战。 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他的战绩,在历史上也没有人能复制。 原本历史上,明朝的力量无法真正进入西域,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则是北元和瓦剌始终威胁着北部边疆安全。 言归正传。 朱棡这次出兵,就属于典型的无后方作战。 在随军携带的粮草吃完之前,必须拿下一块根据地,也就是西州。 否则都不用打,自己就崩溃了。 这也是哈马力丁选择坚壁清野的原因。 朱棡自然不是莽撞的人,虽然这次出兵,确实非常的冒险。 可他也是有极大把握的。 一部分信心来自于本地族群,对察合台汗国宗教迫害的反抗。 大明的军队只要能击败察合台大军,就能迅速获得当地民心,从这里获得补充。 一部分信心,正是来自于科技的进步。 也是哈马力丁等人的知识盲区。 这次,朱棡就是要利用科技,给哈马力丁一个深刻的教训。 工匠们连天加夜的忙碌,第二天一大早,二十四台投石车被造出。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投石车前面还加装了木板,可以防弓弩射击。 之后,大军开始调动,朱棡派出五千人先锋,护着投石车慢慢向阵地行去。 在先锋的后面,是三千扛着麻袋的青壮。 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将面前的壕沟,填出一条供人通行的道路。 城头之上,听着战鼓的声音,看着明军诡异的行动,哈马力丁非常的疑惑: “那是什么东西?” 一名部下不确定的道:“好像是投石机?” 哈马力丁怒道:“不要好像,去查看。” 于是,传令兵马上跑下城墙,去壕沟前的阵地里询问。 很快就带回一个答案:“是投石车。” 这更让哈马力丁疑惑了:“投石车?他们不会是想把投石车推倒壕沟边,向城墙上发射石头吧?” “哈哈……”一众人发出嘲讽的笑声。 且不说他们在每道壕沟后面,都安排了防守人员,这些人是可以主动出击捣毁投石车的。 就算明军防备森严,无法捣毁。 你投石车也没那么远的射程好吧。 很快,双方进入交战距离。 察合台军从壕沟后面的矮墙下放箭,明军先锋则举起盾牌抵挡,然后冒着箭雨缓慢前进。 投石车在壕沟二十丈处停下,一群身着特殊服饰的士兵,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 这群士兵身穿布衣,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而胸前则写着一个大大的火子。 这更是让哈马力丁等人不解,这是想干啥? 一名部下说道:“他们不会是想用投石车,砸矮墙后面的守军吧?” 哈马力丁忍俊不禁的道:“嗯……二十三台投石机,看起来确实挺吓人的。” “哈哈……”再次大笑起来,城头响起了快活的声音。 他们确实有理由高兴,就现在这投石车发射频率,除非是集结几百台才有杀伤力。 就这二十三台,也就是能吓吓人了。 这些人越想越高兴,笑声难免就有点大,以至于朱棡都隐约听到了。 他疑惑的朝城头看去,似乎有笑声? 应该是听错了吧,这种大战时刻,谁能笑的出来。 更何况这么远的距离,声音也很难传过来。 然后他也没多想,见投石车进入预定位置,就说道: “传令,发起进攻。” 接到命令的火衣将士,将石头放入投石机,进行了几轮发射。 正如哈马力丁等人所想,稀稀拉拉的石头,确实没有什么杀伤力。 除了一个倒霉蛋没砸死,其他人连衣角都没伤到。 然而他们却没发现,投石机的落点,离矮墙越来越近。 发射了四轮之后,石头终于停下。 这让守城的人更是高兴,发出的嘲笑声,隔着大营都听到了。 明军则愤怒不已。 朱棡看了看身后愤怒不已的将士,却笑道: “很好,今晚我们就可以在城内睡觉了。” ----------------- 就在察合台守军认为,明军应该失望撤退的时候,又一轮黑点砸了过来。 然而等‘黑点’落地,他们却发现并不是石头,而是一个个的黑色铁疙瘩。 上面还有一根奇怪的绳子,正在冒着焰火。 然后…… “轰……轰……轰……” 接连二十三声巨响传来,瞬间压倒了所有嘈杂的声音。 “火药。” 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此时火药已经名传天下,不知道的很少。 可是知道火药具体用法的人却并不多。 很显然,哈马力丁以及他的部下,对这方面了解的都不是很清楚。 当爆炸声响起之后,以至于哈马力丁问出了一个略显愚蠢的: “投石机也能发射火炮?” 一名手下观察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 “好像……他们发射的是震天雷。” 众人皆骇然失色。 二十三块石头,对战场影响微乎其微。 可二十三个震天雷,还是改良后的震天雷,集中投放到一个点,杀伤力是非常强大的。 躲在矮墙后面的守军,被清空了一大片。 大多都是被飞溅的碎片杀死的,少数是被震死的。 眼见防守出现漏洞,那三千扛着口袋的壮汉狂奔而至,将一代代沙土倒入壕沟。 守军将领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命人过来接防。 然而,等他们人过来,明军投石机下一轮也已经准备好。 又一轮齐射,刚刚过来接替防守的士兵,大部分被杀死。 如此几次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来送死。 城墙上的哈马力丁大惊失色,拼命叫喊着让人去防守。 还有人提出建议,派兵主动出击,将那些投石机摧毁。 然而……用来阻碍明军脚步的壕沟,却反过来挡住了他们自己的脚步。 勉强冲过去几百号人,则被守卫给击杀,根本无法靠近投石车。 守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将壕沟填出一条通道。 朱棡看着已经陷入慌乱的守军,不禁摇头。 哈马力丁虽然是蒙古人,却一点都不了解蒙古历史。 但凡他了解过蒙古西征,就应该知道,当年他的祖先曾在某条河畔。 隔着河用投石机发射震天雷,将数倍于己的极西列国联军,炸的军心大乱。 为后续的骑兵收割创造了时机。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何其相似。 只不过,那时候是隔着一条河,现在隔着的是一道道壕沟而已。 当然,如果哈马力丁知道这些事情,并做出相对应的防范。 朱棡也不会采用这个战术就是了。 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 不外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罢了。 “可惜,哈马力丁终究算不上什么名将,只懂得模仿兵书,不通变化之道。” 壕沟被攻破,接着就是矮墙争夺战…… 明军士气正盛,再加上之前被嘲笑的怒气,一个个不要命一般往前冲杀。 与之相对应的,察合台守军士气低落,很快就被杀的败退。 如果不是哈马力丁反应快,及时下令砍断了连接第二道壕沟的天桥。 明军就衔尾追过去了。 不过影响已经不大。 接下来只需要复制刚才的战术就可以了。 集中投石机,用新式震天雷炸出防守缺口,随后大军掩杀。 到了中午的时候,四道被哈马力丁视为绞肉机的防线,就已经全部被明军夺取。 守军士气低落,就连哈马力丁都慌了。 他设想了无数局面,独独没想过这种。 自己花费那么多精力打造的防线,竟然一天都没能坚持。 不过他依然没有放弃: “我们还有城墙,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摸不到城头的……” 话音未落“轰”的震天巨响传来,他举目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段城墙犹如纸糊的一般轰然倒塌。 第476章 发表 在陈景恪的提示下,明军对火器是非常重视的,开发出了种种用法。 爆破城墙更是基本技能。 被他们摸到城下,基本就意味着城池要失守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武器不对等。 如果守军换成大明军队,敌军靠近城墙之后,反而是进入了地狱。 传统的守城器械就不提了,加料版震天雷从城头丢下来,一炸就是一大片。 大口径的火铳,发射各种弹珠、碎片,那就是妥妥的大喷子,一喷一大片。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步,对后勤的压力会非常大。 毕竟黑火药的原材料是个大问题。 但用火药武器应对紧急情况,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比如现在。 朱棡为了快速行军,并没有携带多少物资,火药数量也有限。 如果哈马力丁能坚持两三天,那朱棡只能用人命往里面填了。 可惜没有如果,他们直接被第一波攻击给打蒙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士气如虹的河西军从缺口进入城池,对察合台军展开了屠杀。 事实上,此时哈马力丁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朱棡携带的火药本就不多,加上黑火药的威力有限,炸开的缺口并不算很大。 他完全可以派人,趁明军入城的人还不多将其杀退,然后将城墙堵住。 然而,就在这时,之前被他强行迁徙来的各部族百姓反了。 大军守城,往往会动员城内青壮协助防守。 搬运石头、滚木、箭矢,运送照顾伤员什么的。 青壮死光了,就让老人妇女上,最后凡是能动的都上。 哈马力丁也是这么做的。 他将各部族青壮征召,协助守军防守。 等到明军入城,这些被聚集在一起,又心怀怨愤的各部族青壮,纷纷揭竿而起。 操起身边的家伙就冲了上去。 他们自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很快就被冲散。 但他们的行动,却严重迟滞了察合台军的速度,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间。 让涌入城的明军站稳了脚跟。 之后更多明军犹如潮水一般涌入。 哈马力丁知道,想杀退明军已经晚了,就想撤到内城。 依靠内城进行防守。 然而,他才刚刚下达撤退的命令,却发现内城火光四起。 关键是,他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来不及收回了。 本就毫无士气的将士们,听到撤退的命令哪还敢犹豫,撒丫子就跑。 撤退直接变成了大溃败。 然而等他们跑到内城附近,却发现这里也乱了起来。 大家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一时间六神无主。 最终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火州城。 可惜的是,哈马力丁被流矢射死。 事后朱棡派人去调查内城动乱的原因。 却原来是被打散的各部族青壮所为。 他们被察合台军打退之后,依然利用各种方法反抗。 比如偷袭,比如四处放火。 最致命的是,他们还闯入了内城,大喊哈马力丁死了大家快逃。 内城百姓不知道外城发生了什么,却也知道似乎明军打进来了。 一下子就乱了起来。 然后各部族的百姓也趁机生事,将整个内城搅的犹如一锅粥。 外城的守军也同样很懵逼,咋好好的内城乱起来了? 一时间也不敢往内城撤。 这么一犹豫,就给了明军机会。 得知事情缘由,朱棡长叹道:“哈马力丁败在不得人心啊,当年元朝亦败亡于此。” 于是下令大军不得骚扰劫掠百姓,违令者斩。 明军本来就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对这方面的命令执行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不说秋毫无犯,至少没有烧杀劫掠之事发生。 此举,也让瑟瑟发抖的各部族百姓放下心来,然后齐声高呼‘王师’。 并积极配合明军的各种行动。 很快,躲在各处的蒙古百姓被搜出,统计之后人数有三万三千人,俘虏的察合台军九千余人。 其余牛羊粮草无数。 至少够大明军队和西州百姓吃上大半年的。 此战还阵斩敌军七千四百人,己方伤亡六百七十七人。 可以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安抚过各部族,朱棡就准备派兵去支援徐美。 只是援兵还未出发,徐美的使者先一步到达,吐鲁番城拿下了。 原来,徐美发现吐鲁番城建立在戈壁滩之上。 就找来投靠的畏兀儿人,问他们能否挖一条地道通往城下。 畏兀儿人当即表示,没有问题。 他们经常在戈壁滩里挖坎儿井,挖地道太擅长了。 在数百人的努力下,很快就挖了一条通道。 徐美趁夜发动突袭,轻松拿下吐鲁番城。 至此,西州彻底光复。 之后朱棡就没有再着急攻打别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就地驻扎,稳固统治。 他一边派出军队,主动出击消灭了西州小股流寇,稳定地方治安。 一边进行内政建设。 他将缴获的牛羊粮食,留下足够大军食用半年的,其余全部还给了各部族百姓。 这还不算完,之后他还颁布了几条政令。 其中一条是大家最关心的,那就是信仰自由。 只要不反对祭祀祖宗,大明尊重所有族群的信仰。 这其实也是为了应对西域的复杂族群,采取的特殊政策。 目前西域存在多种宗教,除了伊教、佛教之外,还有多种本土小宗教。 比如萨满教之类的。 如果大明逼迫大家改信佛道二教,也同样会遭到各族群的抗拒,不利于治理。 针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提出了特殊政策。 允许特殊地区的百姓,继续信仰自己的本土宗教,前提是不能反对祭祀祖先。 等大明建立稳固的统治,自然会采取各种办法,将这些小部族给吸收了。 你本土小宗教信仰某个神是吧? 很好,以后他就是佛道两家的神灵了。 你就说完美不完美吧。 在文化方面,华夏就是有这个底气。 饱受伊教压迫的各部族,对这种宽松的信仰政策,自然是非常的欢迎。 朱棡接连的举措,迅速赢得了人心。 各族群百姓,很快就认同了大明的统治。 甚至在阿力木江的组织下,各部族抽调青壮,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协助明军。 朱棡自然知道他的目的,一来是讨好大明,二来也是借机抓权。 毕竟之前他的身份并不高,也就是个联络人员而已。 大明占领西州之后,他就没啥用处了。 他自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才有了各部族组建联军的提议。 联军组建完成之后,他这个提倡者自然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而且这支军队该如何配合明军?需要一个联络员。 他要争取的,就是这个联络员的职务。 对于这种行为,朱棡并不反感。 他喜欢有野心也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所以主动点名,让阿力木江继续负责沟通之事。 并当众表示:“大明不会亏待任何忠诚之士。” 对于朱棡的招揽,阿力木江自然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之后更加积极的奔走联络各部落。 有了他这个地头蛇的帮忙,大明和各部族的接触更加的顺利。 短短两个月时间,西州恢复了秩序。 对于设立州县委派官吏,朱棡并没有着急。 一来他此行没有带多少行政人才过来;二来战事远未结束,还不到设立州县的时候。 不过他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比如将西州这个名字,正式确立了下来。 火州改名为高昌,吐鲁番改名为西昌,柳城(鄯善)这个名字则没有动。 将这些都忙完,时间已经进入九月。 察合台汗国的援军也终于到达。 得到消息的朱棡反而笑了,他之所以没有着急攻打别的地方,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等察合台的援军。 套用一句用烂了的话,此时攻守易型了。 以前他是外来者,劳师远征。 现在他才是地主以逸待劳,察合台援军才是劳师远征。 所以,他立即点齐兵马,主动迎了上去。 不能给察合台部休整的机会。 西州各部族也紧张起来,那支联军也主动求战。 大家都知道,这一战将真正决定西州的归属。 各部族自然不希望察合台汗国回来。 看到西州百姓如此,朱棡就更加确定,此战必胜。 ----------------- 洛阳。 陈景恪一脸疲惫的来到乾清宫,却发现朱雄英正拿着一根狐狸尾巴,逗圆圆去抓。 团团和朱文基小哥俩,则被丢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 这一幕,顿时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好好好,留我在内阁坐牢,你跑乾清宫玩乐是吧。” 朱雄英笑呵呵的道:“什么叫玩乐啊,我这是在和孩子们培养感情呢。” 说着用狐狸尾巴扫了扫圆圆的小手:“是不是啊,小圆圆……哎呦我闺女真乖。” 惹的圆圆‘keikeikei’笑个不停。 孩子太小,还不会‘哈哈、呵呵’的笑,发出
相关推荐:
红豆
淫魔神(陨落神)
虎王的花奴(H)
顾氏女前传
白日烟波
蝴蝶解碼-校園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镇妖博物馆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