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268章

第268章

声道:“你去帮我瞅瞅,有没有那种细皮嫩肉的兔儿爷。” “啊?”那手下惊的下巴都快掉了。 不是,你们这些权贵皇室口味都这么重吗? 他下意识的夹紧了自己的臀部。 朱桂不耐烦的道:“啊什么啊,能不能找到?不能找到就给老子滚。” 那手下连忙道:“能能能,您放心我马上给您找来。” 说着,连滚带爬的去物色目标去了,怕去的晚了就被杀光了。 朱元璋的顾虑很有先见之明,神机营在关键时刻确实手软了。 很多老幼妇孺,他们都有意的隔了过去。 毕竟他们接受过新思想开光,又在南方灾区亲身体会过百姓拥戴的,具有新思想的军队。 对手无寸铁的老幼动手,太考验他们的道德底线了。 如果是敌人,他们可以说服自己动手。 可这是内部矛盾,且还是圣人之后,他们无法说服自己。 朱桂和他的那群亲兵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杀,全杀了。 老弱妇孺?杀起来更安全,不用担心被反杀。 圣人之后?杀起来更有成就感。 将来和人吹牛的时候,张口就来一句,我杀圣人之后犹如杀鸡。 啧,那感觉别提了,想想都觉得爽。 最终曲阜孔家四百八十三口尽皆被杀,真正做到了鸡犬不留。 曲阜百姓早就被阻隔开来,无法靠近孔家。 但他们是最关注这件事情的群体,每日都有无数人来周围打探情况。 朝廷派军队包围孔府,他们自然知道。 打探的人就更多了。 当枪声响起,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欢呼声传出数里远。 百姓们奔走相告,将消息告诉更多的人。 很快整个曲阜就都知道了此事。 笼罩在曲阜百姓头顶上千年的乌云,终于被吹散。 百姓们敲锣打鼓者有之,燃放烟花爆竹者有之,载歌载舞者有之,上坟告祭亡灵者有之。 皇宫,看着朱桂和王政递上来的奏疏,陈景恪心情无比沉重。 不是为了孔家,而是为那两万多读书人。 那可是两万多人啊。 关键还是善后,不是说把人杀了就完了,后面那两万多个家庭也会受到牵连。 果不其然,老朱看完奏疏立即就对此事做出了安排: “这两万人的家人全部迁离本土,一部安置在国内他处,一部分迁徙到各藩属国。” 陈景恪默默点头,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一般的读书人背后,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 在本地,这个家庭往往具有普遍影响力。 十里八村的乡邻,都会受到这家人的影响,士绅阶层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这家人对朝廷心有怨言,暗地里使绊子阻挠新法施行,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人家还能做的不留一点把柄。 就算最后将这家人揪出来处置了,浪费的也是朝廷的时间。 将他们从本乡本土迁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对周围施加影响力了。 他们反而要想办法讨好当地官吏,主动融入当地。 这两万多户人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可对大明来说,想对他们进行迁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对于迁徙人口这事儿,大明可太熟悉了。 从最初为了打散宗族,到后续封国建立,人口调整就没有停过。 上上下下的官吏,对于如何安全有效快捷的迁徙人口,那都是门清的。 更何况,那十来个藩属国可都在期盼着人口呢。 只要朝廷放话,他们秒秒钟就能把这些人口给消化。 所以,重新安置那两万多人背后的家庭,反而是最简单的。 真正麻烦的,是天下人的反应。 想到这里,陈景恪叹道:“恐怕,天下要乱一些时日了啊。” 朱雄英毫不在乎的道:“乱也只是读书人乱一乱,波及不到百姓的。” “百姓不乱,造成的损害就微乎其微了。” 老朱则不屑的道:“两万多人被屠戮,一个反抗的都没有,这就是那些读书人。” “他们就算乱,又能掀的起多大的风浪。”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两人说的有道理,这次的事件,对百姓的影响其实是最小的。 只要百姓不动,就算上面的人狗脑子打出来,那也是可控的。 相比起那些可以预见的骚乱,他觉得还是多关注一下朱桂比较好。 这货确实是个活畜生,必须要用链子给他锁好了。 ----------------- 曲阜发生的事情传出后,果然天下盈沸。 无数读书人为之哀嚎恸哭。 各种诅咒、谩骂声也蜂拥而至。 “独夫、独夫……” “蒙古人朝孔庙射了三箭,元朝国祚不足百年而亡。” “你朱元璋敢屠戮圣人之后,大明必二世……三世而亡。” 有官吏在承天门前撞墙而死。 无独有偶,很快各地都有相似的事情传来,多达上百起。 看着这些消息,陈景恪心情反而好了许多。 华夏几千年文明,确实养出了许多酒囊饭袋,但永远都不缺真正的忠贞之士。 这些人赴死的动机,看起来很愚蠢,但又何尝不是忠义的体现呢。 我无法守护心中的道,那就陪着道一起去死吧。 对于这些自杀的人,老朱是很不屑的,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要求将这些人曝尸荒野,并将其家人流放。 陈景恪心中吐槽,这特么都成路径依赖了,动不动就流放。 然后他干咳一声,给朱雄英使了个眼色。 朱雄英秒懂,立即站出来劝阻:“……皇爷爷,这些人的行为虽不可取。 “然其能为心中所信赴死,可见乃忠贞之士也。” “我大明乃天地正统,若对他们施加惩罚,岂不寒了天下忠义之人的心。” “我以为,不但不能惩罚他们,还应当给予嘉奖,并准许其家人将其荣葬。” 群臣都有些惊讶,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出来劝阻,还能说出这样的话。 这……这……这简直就是第二个陛下(朱标)啊。 群臣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果有数值条的话,那么这些人对朱雄英的忠诚度,直接提升了好几十个百分点。 老朱自然知道朱雄英这么做的打算,收买人心吗。 虽然对那些人的行为很不满,但他更想给孙子多加一道光环,于是就说道: “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咱就不惩罚他们了。” “不过奖赏就算了,免得有沽名钓誉之辈依此求名。” 此事就此揭过。 群臣见他真能劝住老朱,就更感到高兴。 心中期盼,太子早日掌权吧。 陈景恪则暗自唏嘘,这些人啊。 将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不过他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老朱的手段太恐怖了,两相对比可不就显得朱标和朱雄英仁慈吗。 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紧接着朱元璋下旨: “理学忤逆、无道,当罢黜之。” 对于这一点,群臣早有心理准备,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经过之前的一连串打击,朝堂已经没有理学的代言人了。 其他学派,自然不会为理学出头。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并不意外此举能成功。 至少短期内很难罢黜理学。 很简单,理学独显这么多年,哪个读书人没学过? 是你说罢就能罢的了的? 不过是你罢你的,大家学大家的。 但紧接着,老朱的下一条命令却让群臣再也绷不住了。 “从今日起,科举不得以理学思想答题,违逆者废除” 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陛下,理学独显百余年早已深入人心,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罢黜。” “若不准士子以理学思想答题,恐科举无法进行矣。” 老朱竟然没有生气,而是恍然大悟,道: “你不说咱都忽略了这一点了,不让士子以理学答题,确实很难。” 对于他的善纳谏言行为,群臣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都升起不好的念头。 老朱接下来的话,证明了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那就暂停科举吧,啥时候士子们彻底摒弃了理学思想,啥时候再重启。” “啊?”群臣目瞪口呆。 然后……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用。 老朱当场发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你们当咱是好戏耍的是吗?” “咱金口玉言,岂能说改就改?” “就这么办了,暂停科举,谁反对就去承天门前跪着去吧,多你们一个也不多。” 说完,他一甩衣袖,走了。 群臣彻底哑火。 去承天门前跪着? 算了吧,现在还有一千多人天天在那跪着呢,都快成洛阳的一景了。 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前来观看。 最开始,百姓们被震撼到,是用仰慕的目光看待他们的。 跪着的那些人,也觉得很光荣。 慢慢的性质就变了,大家看他们就和看猴一样。 现在愿意去那边跪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估计再过几天就没人去了。 况且,对于朝堂上的群臣来说,之前诛杀孔家的时候他们没有去跪,现在就更不可能去了。 暂停科举的事情就此成为定局。 消息传出后,士子们再次一片哀嚎。 又有不少书生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自杀。 对于这些人,老朱完全不屑一顾,朱雄英也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说,之前为孔家殉葬的那些人,还有可取之处的话。 那这些因为不能科举而自杀的人,就可以说一无是处了,多评价一个字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就在这哀嚎声中,有一批人却弹冠相庆。 那就是被理学压制的其他学派。 理学被罢黜,他们的机会岂不是来了? 宣传学问,赶紧宣传,一定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以前宣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四处游学,广收弟子。 然后游说高层。 现在又多了一条途径,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报纸。 于是,和方孝孺拉关系的人就多了起来。 每天都有无数陌生的‘故交’前来拜访,并送上厚礼。 对此方孝孺哂笑不已,你们这些人纯属想多了。 罢黜理学、暂停科举,这两条政策的公布,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就是,关注孔家之事的人少了很多。 这两条政策,算是打到了当前文人的痛处。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经成为定局,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 但对于朝廷来说,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 一千多年的传承,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 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 所以,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像诛九族、夷三族,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隐姓埋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在短期内,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 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 朱元璋族诛的真正含义,是让孔子的后裔‘消失’。 主要目标就是曲阜主脉,全部杀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以后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着圣裔的旗号要好处就行了。 朝廷所谓的追索,不过是做做样子。 事实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诛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系遭遇过很多次大灾祸。 家族传承的文字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分支已经无法查证。 最近的一次灾祸,是五代十国时期,曲阜主脉几乎灭绝。 关于此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孔末之乱。 就是说有一个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系,并杀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只有一个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长大后孔仁玉为家族报仇,重新振兴曲阜孔家一脉。 这个传说一度被当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志铭出土,上面并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乱。 也就是慕容彦超乱兖州。 后人这才知道,那一次动乱,是被慕容彦超给灭了。 孔末之乱,不过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彦超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圣人后裔,将孔府上下杀的干干净净,就一个幼童成了漏网之鱼。 光杀人还不够,他还一把火将孔府烧成了灰烬。 其中就包括孔家的藏书。 没了族谱,谁是孔子后裔就更无法查证了。 人家拿着伪造的证据,跑过来说我也是孔子后裔,是哪一支哪一支传下来的。 你曲阜孔家也没办法证实啊。 这还没算很多中途改姓氏的。 总之吧,孔家除了主脉之外,别的支脉其实是很难查证的。 老朱就算真的要族诛,也做不到。 还是那句话,后续大索天下,也只是做做样子。 残余的孔子后裔,放弃自己圣裔的身份,将自己当成普通人,就没什么事儿了。 而且,族诛还有另一层含义。 大明从此不再有圣裔。 老朱毫不掩饰的将这一层意思,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废除衍圣公尊号,并废除所有因祖宗恩荫所获得的世封世俸。” “大明非军功不封,此例永不可破。” 这里的世封世俸,不是权贵或者高官恩荫子弟,而是和孔家衍圣公类似的恩荫。 权贵高官恩荫子弟,有数量限制,且只能恩荫一代人。 世封世俸,意思是某个职务,世世代代都由某一个家族担任。 比如孟子家族,他们在宋朝的世封世俸就是,主奉祀事。 明朝给孟子家族的世封是,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现在朱元璋废除的,就是此类恩荫。 以后大明除了军功爵外,不会再有这样的世封存在。 对于老朱的这条旨意,军方那是举双手支持。 世封世俸被废除,变相的抬高了军功爵的含金量。 对军法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事关儒家礼法,正常来说必然会遭到文臣反对。 然而,对于这条旨意,已经麻木的群臣都选择了沉默。 孔家都屠了,衍圣公不过是笑话罢了。 衍圣公都能废,别的世封世俸被废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现在大家只希望太上皇别再折腾了,然后就是……太子啥时候掌权啊。 朱雄英啥时候掌权没人知道,但老朱的手段显然还没有结束。 接着,他就对诏狱里的理学派官吏进行了处置。 刘敩、赵叔才、左川等人,处死,抄家灭族。 这里的灭族不是族诛,是将直系亲属杀了,不会牵连旁支远亲。 其余被处死的官吏,高达七百余人。 不过这些人的家属并没有被杀,而是流放到各藩属国。 老朱现在天天为人口发愁,不再动不动就杀人了,而是选择流放。 各藩属国那是望眼欲穿,恨不得朝廷天天流放犯人。 这次事件,先后流放者达三十余万。 主要是那两万多士子的家属,其次是理学官吏的家眷。 可把诸侯王高兴坏了,恨不得飞过来把人带走。 不过还好,这也是老朱今年最后一次折腾了。 在处置过理学官吏之后,他就没有再搞什么大动作,而是开始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朱雄英的身影频繁出现,并逐渐主导了这个工作。 大批太子一系的官吏开始走上台前,并接管关键岗位。 这个变化太明显了,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的时代要来了。 第468章 一些安排 蒋瓛死了。 接到消息,陈景恪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一座青楼。 在这里见到了身体僵硬,脸色青灰的蒋瓛尸体。 从他的样子,以及喷洒的到处都是的血迹可见,他死前应该剧烈挣扎过。 房间里还有一个女尸,面容非常平静,似乎还带着笑意。 “应该是在欢愉无防备之时,被人用发簪刺中颈部大动脉……” “一击致命,手法非常娴熟,凶手是练过的。” 仵作查验过现场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侯爷,您看这个……”一名锦衣卫捧着几页纸递过来。 陈景恪一把抢过翻看起来,上面是女尸的遗言: 她本是官宦之女,小时候被锦衣卫陷害家破人亡。 她也被卖到妓院,从此沉沦苦海。 …… 总之就是,她被转卖了几次之后,就在这座青楼落了脚。 然后发现,蒋瓛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青楼放松。 这让她找到了报仇的机会。 于是就自曝官宦小姐的身份,以此来吸引蒋瓛的注意力。 蒋瓛果然上当了。 男人的臭毛病,女人玩多了就喜欢玩点不一样的。 官宦家沉沦苦海的小姐,别有一番滋味。 尤其是这个女人还是被自己弄的家破人亡,那感觉就更刺激了。 所以,他死了。 看完信,陈景恪脸色铁青: “活该。” 他知道蒋瓛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出过任务,必然会来青楼消遣。 不光是他,这个年代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大多都有这方面的癖好。 还美其名曰风雅。 朝廷屡禁不止。 这次灭孔蒋瓛出力很大,再加上家眷都被送走,于是就习惯性来青楼。 然后,就被这个女的找到机会给杀了。 女人杀了他之后,写下遗书就自杀了。 还希望不要连累其他人,自己就是为了报仇。 杜同礼小心的接过遗书,翻看几眼之后,马上对属下说道: “把这个女人平日里的字拿过来对比一下,看是不是她的亲笔。” 马上有属下开始翻找比对。 杜同礼又问陈景恪道:“侯爷,您看太上皇那边……” 陈景恪寒声道:“查,所有有关系的人全部排查一遍,太上皇那里我自会去说。” 杜同礼松了口气,连忙道:“是,属下这就派人去查。” 陈景恪顿了一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好自为之。” 杜同礼的头不自然的垂了下来,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有真正干净的。 正如蒋瓛,忠心吗? 毫无疑问非常忠诚,可绝不是什么好人。 这个自杀的女人他查过,经历与遗书上所写基本一致。 蒋瓛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这样死去。 那么自己呢? 之后陈景恪入宫,向朱元璋汇报了现场情况。 朱元璋怒极反笑:“死的真踏酿窝囊,活该。” “咱早三令五申,官员不许狎妓,一个个都当耳旁风,现在死在女人肚皮上了吧。” 脏话都出来了,可见他是多么的愤怒。 但冷静下来之后,他满脸阴霾的道:“你真相信遗书所言?” 陈景恪回道:“锦衣卫查清了那女刺客的身份,与遗书大致相同。” “与她以往的笔迹作对比,遗书确实为她本人所书写。” “而且她也应该没有被胁迫的迹象,否则蒋瓛不可能发现不了。” “也就是说,刺杀大概率是她自愿所为。” “至于她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还有待查证。” 朱元璋怒道:“咱不是让你给咱分析,咱是问你怎么看。” 陈景恪说道:“我很想说,这是某些人的报复,但咱们没有证据。” “而且我们不但不能将这个疑问公开,还要对外公布,蒋瓛就是被仇家女所杀。” 别说没有证据,就算是有证据,这事儿也不适宜公开。 因为一旦公开,君臣之间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怀疑和杀戮。 “就算咱们的猜测是真的,那些人的目的,也只是杀了蒋瓛为孔家和理学复仇,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这一点您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否则也不会将蒋瓛的家人全部送走。” “只不过蒋瓛死的确实很窝囊,让您有些无法接受。” 朱元璋依然不能接受这个理由,说道:“不行,必须要查清楚。” “不将此事查清楚,咱寝食难安。” “查什么查。”却是马娘娘,在朱雄英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蒋瓛死亡的消息传入宫中,朱雄英就意识到不妙,第一时间跑去将马娘娘搬了过来。 陈景恪连忙过去搀住她另一边。 马娘娘在老朱旁边坐下,说道:“你还嫌天下不够乱吗?”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杀伐果决,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也为变革扫清了障碍。” “但需知过犹不及。” “你天天喊打喊杀,恨不得把人心剖出来看个仔细。” “哪个臣子能安心,谁还敢为你效力?” 老朱被怼的哑口无言。 换成别人敢这么说,他早翻脸了。 可马娘娘说,他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而且还下意识的,把挠痒痒用的玉如意,给揣进了袖子里。 因为马娘娘是真敢用玉如意砸他。 上次就砸碎了一个,把他心疼了好久。 马娘娘继续说道:“如果没有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恶蛟的新娘(1v2)   NTR场合_御宅屋   蝴蝶解碼-校園H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顾氏女前传   交流_御书屋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