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48章

第48章

这些人,能做到吧?” 杜同礼毫不犹豫的道:“郎中放心,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之后杜同礼带着手下的人做完登记,拿着徐允恭提供的名单就离开了。 走出老远,他那群手下才兴奋的道: “老大,没想到你一来就和魏国公世子搭上线了,以后前途无量啊。” “老大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弟兄们。” “是啊,以后弟兄们能不能吃香的喝辣的,全看老大你的了。” 杜同礼心中很是得意,但面上却装作严肃的道: “别高兴的太早,顶级权贵的大腿,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抱的?” “我们现在只是有了这个机会,能不能抱得住还要看我们怎么做了。” 其他人也不是傻子,立马就说道: “该怎么做老大你尽管吩咐,我们保证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杜同礼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才说道: “方才郎中交代的任务你们也听到了,将这五百人的老底摸清楚,能不能做到?” 其实这个行为无异于出卖之前的同僚。 可是所有人都毫不犹豫的道: “干了,特酿的当了这么多年孙子,这次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对,干了,谁要是敢拖后腿,别怪我不讲兄弟情面。” 杜同礼满意的道:“很好,我没看错人。只要我杜同礼发达了,绝对不会忘了诸位兄弟。” “这是名单,每人负责调查五十个人,三天内我要结果。” 等手下拿着名单离开,杜同礼再也控住不住情绪,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恨不得扬天长啸。 在锦衣卫伏低做小这么久,终于时来运转,可以扬眉吐气了。 远处,看着这一幕的徐允恭也笑的很开心。 杜同礼有野心,他自然能看得出来。 可那又如何,在官场哪个人没有野心? 有野心的人才会拼命去干活,只要用好了,就是得力助手。 就如现在这般,杜同礼的出现,帮自己解决了最头疼的问题。 第107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 下午,忙了一整天的徐允恭,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返回家中。 在门口,遇到了从里面出来的周王朱橚,连忙行礼道: “参见周王。” 朱橚停下脚步,笑道:“哦,是允恭啊,这是下差了?” “是,刚下差。”徐允恭恭敬的道: “马上就要到饭点了,周王何不留下用过晚膳再走?” 朱橚摇摇头:“算了,和魏国公一起吃饭太拘谨,还是回家吃自在。” “咳。”徐允恭有些尴尬的道:“家父确实有些严厉了些。” 其实不是徐达严肃,是朱橚这家伙太跳脱,吃个饭也没正形。 要不然,前世也不会干出,私出封地跑到凤阳去旅游这种事儿。 “不知家父情况如何了?” 朱橚随意的道:“最多半个月就能痊愈,你放心吧。” 徐允恭高兴的道:“太好了,谢周王施展妙手。” 朱橚摇摇头:“都是老师的功劳,再说又不是外人,你给我那么客气做什么。” 这话倒也不错,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朱家和徐家都不算是外人。 更何况现在又有陈景恪这层关系在。 所以徐允恭也就没有再客气,而是说道: “最近景恪这家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见不到人就算了,信儿也不传一个。” 朱橚挥手让手下走远点,然后靠近徐允恭小声道: “前几天老师走的时候给我说,他要去做一件事关国家的大事,要很长时间没办法露面。” 徐允恭很是意外,道:“他就一个陪太孙读书的,能有什么大事?” 朱橚心道,你当着人家弟子的面说别人坏话,这好吗? “具体不清楚,不过肯定和宝钞有关。” “我爹、我大哥、我老师,他们三个如此重视,金钞局肯定没那么简单。” “你在这边可要小心点,别被他们给算计了。” 徐允恭也很是无语,你这么说你爹你哥和你老师,真的好吗。 简直孝死了。 但从这话里他也能听得出来,金钞局肯定不简单。 可皇帝不是说了吗,这衙门就是用来管理宝钞发行、流通,打击造假钱的。 还能做什么? 难道变成第二个锦衣卫? 再想到朝廷从锦衣卫抽调五百人过来,他再也无法淡定。 他大好前途,可不能和这种机构粘上关系啊。 不行,赶紧找自家老爷子问问去。 又敷衍的和朱橚聊了几句,他就匆匆回到家中。 在卧室里见到了自家老爷子。 徐达这会儿光着背,披着一件狼皮大袄,能看出背上缠着的纱布。 他的背疽,用了几个月药,效果非常显著。 可就剩最后一点,迟迟无法痊愈。 陈景恪检查之后,发现是脓毒始终无法拔干净。 恰好朱橚的‘刀’法有了长足进步,就让他给徐达开刀排脓。 果然,效果立竿见影。 现在已经只剩下,大拇指甲盖大小的一个疮口,且已经基本不再生脓液。 朱橚说半个月就能好,还算是保守的了。 关心了一下老爷子的病情,徐允恭就连忙将朱橚的话,和自己的猜测讲了一遍: “爹,您说到底是不是这样啊?要真是,我就赶紧将这个差事给辞了。” 徐达没好气的道:“脑子呢?你是什么身份?陛下就算真的要再弄一个锦衣卫,也断然不会让你去。” 徐允恭也清醒过来,讪笑道:“我这不是被周王给吓到了吗,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徐达瞪了他一眼,但也没有再批评,而是说道: “但周王有一点没说错,金钞局肯定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徐允恭顿时就来了精神,问道:“为什么?” 徐达说道:“以我对上位的了解,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宝钞,他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徐允恭不服的道:“宝钞的事情也不小吧?” 徐达解释道:“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你仔细想想,最近几个月太子在做什么。” “太子?”徐允恭思索了一下说道:“在忙着建仓库,听说还找了一群人,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东西。” 说到这里,他恍然大悟,道:“您是说,殿下在研究的事情和宝钞有关?” 徐达颔首道:“和宝钞有关,但又非只是宝钞,定然还有别的东西。” “宝钞局也不是上位临时起意,而是早就计划好的,只是借着假钞之事公之于众。” “用宝钞掩人耳目,上位此次所谋甚大啊。” 徐允恭依然将信将疑:“陛下费尽周折想要做什么?” “而且听周王说陈景恪也参与了,如此大事,他一个太孙伴读能做什么?” 徐达斜睨道:“怎么,你看不起他?” 徐允恭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我与他是好友,怎会看不起他。” “只是他的出身您也知道,又能帮到陛下什么?” 徐达说道:“他的能力,可以帮到陛下。” 徐允恭默然,接触的越多,他就越觉得陈景恪不简单。 可依然无法理解,陈景恪到底凭什么,让皇帝对他如此倚重的? 徐达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以前陈景恪出身差,力量单薄,但现在已经不是了。” 徐允恭不解的看着自家老爷子,有什么变化吗? 徐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如果他有事了,你会出手帮他吗?” 徐允恭毫不犹豫的道:“那肯定帮啊,他可是我为数不多的朋友,可光靠我……” 徐达打断他道:“还有周王,还有户部左侍郎邱广安,国子监算学博士程一民……” “《洪武算经》所有编纂,国子监所有算学生……” “算学是个小圈子,传承也多靠家传和师徒。可越是如此,他们抱团就越紧。” “陈景恪看似什么都没做,身边却已然聚集了这许多人。” 徐允恭惊讶不已,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位好友,无声无息已经做出偌大的事业。 关键是,自己也是其中的一环。 这让他的心情很是复杂。 徐达继续说道:“如果将官场看做棋局,那他就是最高明的棋手。” “结交的都是有潜力的人,布局也都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徐允恭不服气的道:“我承认他很聪明,可您说的也太夸张了,我怎么没看出他的布局在哪里?” 第108章 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 结交我和周王……哦对了,还有邱广安和程一民。 如果结交我们也算布局的话,那这也太简单了,我做的比他更好。 徐允恭心中如是想到。 徐达知道自己儿子是怎么想的,倒也没有觉得失望,毕竟他还年轻。 至于陈景恪,这种妖孽几百年才出一个,不能以常理视之。 “我知道你不服,不过别急,等我给你说清楚,你就知道了。” 徐允恭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徐达沉吟了片刻,说道:“就从算学说起吧,你应该知道国子监的算学生都去了哪吧?” 徐允恭道:“大都做了计官,可计官并不受人重视,升迁路径也很单一。” 徐达说道:“你说这些都没错,可你必须认识到,计官掌握国家钱粮运转,位卑权重。” “一个计官的力量很弱小,千百计官的力量谁都无法忽视。” “陈景恪用《洪武算经》,将京师的算学泰山北斗一网打尽,奠定了他在算学圈的超然地位。” “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弟子,未来大多都会成为计官,掌握钱粮运转。” “金钞局的职能,也决定了要以计官为主……” “现在这股力量还很弱小,再过十年你且看。” “陈景恪自己又是太孙伴读,不出意外必然会位列朝堂。” “到时他什么都不用做,这股力量就会自己向他靠拢。” “届时他将主导朝廷的钱粮运转……” “嘶。”徐允恭倒吸一口凉气,可怕,太可怕了。 徐达很满意自己儿子的反应,继续说道: “这还只是他的一小步棋,他最高明的一步棋还是在太孙身上。” “他做的这一切我能猜到,陛下自然也能看得出来。” “咱们这位陛下可不是心胸宽广之人,却能听之任之,为何?” “就是因为太孙。”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凡事先想到的就是太孙。” “比如与你相交,没几日就把太孙也拉了进来。” “只要他始终以太孙马首是瞻,陛下就能容他。” “现在你知道他的厉害之处了吧?” 好半晌,徐允恭才憋出一句话:“人都是会变的,陛下就不怕他变坏吗?” 徐达反问道:“如果他变坏了,你还会帮他吗?” 徐允恭摇摇头:“我会劝他,若他不听……” 徐达笑道:“你都懂的道理,其他人自然也懂。” “别人以他马首是瞻的前提,是他能在朝堂站稳脚跟。” “若他引起了陛下的不满,那些人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 “纵使有一些人会跟着他,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到时只需一纸诏书,就能让他身首异处。” 说到这里,徐达又补充了一句: “就算这些人铁了心跟着他又如何?赵瑁一党牵连何其广,还不是被陛下杀了个精光。” 徐允恭先是点点头,随即又疑惑的道:“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不能容忍别人布这样的局呢?” 徐达失笑道:“除了他,你还见过谁能布这样的局?” 徐允恭哑口无言,别说见了,闻所未闻。 徐达继续说道:“陈景恪能得到陛下另外相看,还是因为他的能力。” “陛下愿意为了他的能力赌一次,赌他能成为朝廷栋梁,成为太孙的肱股之臣。” “而别人,不配让陛下去赌。” 徐允恭有些失神,以往他只是觉得陈景恪聪明,能力强,人品也不错。 加上性格也挺合得来,于是就成了好朋友。 没想到他在陛下心目中,竟如此特殊。 徐达看着失神的儿子,没有再说什么。 今天他说这些,其实就是故意的。 一是想让儿子能更直观的了解陈景恪,其二就是给他浇浇凉水。 有才能的人,骨子里都会有股子傲气。 当年徐达自己也有,因此吃了很多亏,才将傲气给磨平。 徐允恭作为魏国公世子,能力出众,屡次被陛下称赞,自然也有傲气。 只是他的教养把这股傲气,很好的隐藏了起来。 可作为父亲,徐达又岂能不了解自己儿子。 一直想让他遇到点挫折,将傲气给磨下去,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陈景恪出身低微,靠着能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下了偌大的局面。 是一块上好的磨刀石。 能让徐允恭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家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你靠的是父辈。 至少目前为止,你拥有的大多数东西,都是靠父辈获得的。 他都尚且保持谦虚,你凭什么骄傲? 至于徐允恭会不会因此生出妒忌之心,从此和陈景恪分道扬镳,甚至成为敌人。 徐达并不担心,他对自己的儿子有足够的了解。 固然有傲气,但绝非心胸狭隘之人。 果不其然,徐允恭先是不服,然后沮丧,最后化为一抹苦涩的笑容: “景恪真绝世之才,我不如他多矣。” 徐达开心的笑了,儿子没有让他失望。 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用沮丧,你也不差。” “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爹相信以你的能力,必然能大放异彩。” 徐允恭郑重的道:“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父子俩又谈了一会儿心,就将话题转回了金钞局。 “你无需去考虑陛下有何计划,将稽查司的差事办好就足够了。” “等到假钞的事情查的差不多,就功成身退,记住不要在其中经营自己的人脉。” 徐允恭不解的道:“为何?” 功成身退他懂,金钞局属于文官机构,他将来要当武将的,不可能一直在这里任职。 立下足够的功劳,脱身而去才是最好的。 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不能留下几个自己人。 徐达解释道:“金钞局关乎陛下下一步的大计,你拉拢这里的人,就是往陛下眼睛里揉沙子。” “干干净净的离开,是陛下乐于见到的,也是对你最有利的。” 往深一点想,陛下让他当稽查司郎中,也正是基于这方面考虑。 就算允恭想不到这么深,自己也会告诉他该怎么做的。 这就是老伙计之间的默契。 徐允恭有些失望的道:“哦,我知道了。” 徐达安慰道:“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金钞局是管理宝钞的。” “在这里留点后手,将来你带兵打仗,就不怕有人克扣你的粮草。” “但你完全多虑了,以你和陈景恪的关系,谁敢在这方面为难你?” 第109章 出关 有了自家老爷子的指点,徐允恭接下来可谓是彻底放开了手脚。 不会刻意去得罪谁,但也不会有意去结交谁。 一切都遵从本心,有能力的就上,没能力的就下。 除了杜同礼得到了一些照顾,其他人都一视同仁。 但杜同礼走的是陈景恪的关系,不算他的人。 而且在明面上,杜同礼帮他摸清了,从锦衣卫抽调来的五百人底细,是立了大功的。 得到重用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的做法一开始让大家很是不解,不少人私下腹诽他不近人情。 但渐渐的大家发现,他也从来不欺凌打压谁,真的做到了一切只看能力。 口碑开始好转,很快就变成了敬佩。 即便是最讨厌他的人,也都佩服于他的人品。 真正有能力的人,开始积极表现自己,并走向领导岗位。 稽查司的框架,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 朱标对此非常满意,数次称赞徐允恭有大将之风,将来必为国家股肱之才。 稽查司自然不可能全用锦衣卫的人,还从卫所抽调了一千五百人。 总共两千人,全部打乱重新分组。 其中一千五百人,分成十三组,前往十三个布政司坐镇。 剩下五百人留在京师总部,随时听候调动支援布政司分部,同时还兼顾培训新人的任务。 杜同礼自然被留在了京师。 这倒不全是徐允恭照顾,他的能力也确实很不错,还懂算学。 太适合在总部工作,兼顾培训新人了。 这些人本来就是从卫所抽调的,武力方面无需培训,个个都是好手。 侦查方面,锦衣卫出身的五百人,本身就是干这个的。 所以稽查司只是经过简单整合,就直接可以投入工作。 他们的任务是协同地方衙门打击假钞,负责管理宝钞的了解当地经济的,另有其人。 与此同时,朝廷也接连给地方衙门,下了好几道旨意。 讲明了金钞局的职权范围,并要求地方衙门配合他们工作。 地方衙门对金钞局的态度,那自然是反对的。 皇帝说的轻巧,只是管理宝钞发行和流通情况,稽查造假币。 可皇帝也说了,他们还有个任务,是了解地方的经济情况。 对于地方官来说,这可就要了亲命了。 以后他们弄虚作假的成本,就更高了。 至少要把金钞局的人喂饱才行,否则人家一封奏疏上去,就要死一大片人。 至于假钞?和我有啥关系。 可他们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阻止这件事情。 现在只能想办法,将对方拖下水。 其实反过来想想,金钞局是专门管理宝钞的,如果将他们拖下水…… 嘿嘿…… 已经有人开始畅想美好的未来了。 就是不知道,等真相揭开的那一天,事情会如他们所愿。 ----------------- 另一边,陈景恪也一直在忙碌着。 无酸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比如如何处理棉纤维,毕竟之前可没人奢侈到用棉花造纸。 比如添加多少施胶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纸造出来之后,还要做各种试验。 撕扯测强度,揉搓、火烤、水洗……各种折腾。 但凡有一点不达标,就要重新调整配方比例,乃至改进整个制作流程。 这个过程没有一点捷径可走,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去试验。 还好,宝钞提举司有一群技艺精湛的工匠,通过群策群力一件件解决了这些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在陈景恪的指引下,发明出了很多新工具。 二十多天后,终于造出了符合要求的纸张。 看着最终的成品,工匠们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陈景恪也长出口气,露出欣喜的笑容。 将近一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足以匹配的成果。 不过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很快他又带领大家梳理了整个生产过程。 最终拿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生产流程。 实验了几次,确定流程没有问题,他才拿着一卷样纸走出宝钞提举司,来到朱元璋面前。 “陛下,不辱使命,纸造出来了。” “快拿过来,给咱看看。”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走过来,接过纸张小心的抚摸,只觉入手光滑犹如美人肌肤。 陈景恪在一旁告诉他,如何测试纸张品质。 朱元璋一听要如此折腾这些纸,心中竟生出些许不舍。 随即他就自嘲一笑,没想到自己还多愁善感起来了。 立即就按照陈景恪说的方法,一通测试。 不禁露出惊讶之色,这纸的质量太好了。 拿起普通的纸,用同样的方法试了一下,对比更加的明显。 “好好好,景恪你果然从不食言,这纸确实好。” 随即他又有些失望的道:“可惜,就是造价太贵了,否则咱说什么都要造上一批自己用。” 陈景恪安慰道:“其实这种纸也就是耐用,真要说写字画画,还是宣纸更好用。” 朱元璋想了想也赞同的道:“确实如此,不吸墨就是最大的缺点。” 这时陈景恪又神秘的道:“陛下,这张纸上另有玄妙,也可以用来防伪。” 见他卖关子,朱元璋也没生气,而是好奇的道: “哦,玄妙在何处?” 陈景恪说道:“您将纸对准太阳光一看便知。” 朱元璋立即拿起纸放在阳光下看去,赫然发现上面有‘洪武’二字,像是水写的文字一般。 将纸放下来,发现字又消失了。 再放在阳光下,又显现出来。 用手去摸,只能隐约感觉到有轻微的凹凸感。 他惊讶的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陈景恪这才解释道:“这是水印,还是纸浆的时候印下,待凝固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朱元璋再次赞道:“好好好,景恪真神乎其技也。” 说到这里,他也故作神秘的道:“正好,咱也有样东西给你看。” 陈景恪心中一动,莫非是新钞的样板做出来了? 面上却故作茫然的道:“哦,不知陛下要给臣看何物?” 朱元璋从桌案上,拿起一本书递给他: “你自己看。” 难道猜错了? 这样想着,陈景恪翻

相关推荐: 蝴蝶解碼-校園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旺夫   万古神尊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恶蛟的新娘(1v2)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