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46章

第46章

竟敢拿假钞行骗,你找死。”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惶恐的道:“不是,这不是假的,这是我辛苦一年多才赚来的,怎么能是假的呢?” “还敢狡辩,你看着纸,这上面的字,还敢说不是假的……走去衙门” 中年汉子被人架着去了衙门,只留下唏嘘不已的众人。 谁都知道,他是被人坑了。 这次去衙门,就算证明假钞不是他做的,也少不了被罚一笔。 里外里亏的更多。 看到这一幕,虎哥再不犹豫,拿出宝钞来到摊位前: “我这里有宝钞,换了。” 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在码头三教九流的人都接触过。 知道私铸的铜钱危害很大,会导致钱币贬值。 铜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纸钞? 只要有假钞在,朝廷回收再多都没用,宝钞价格涨不起来。 还不如趁现在卖出去,还能小赚一笔。 如他一般想法的人很多,赶紧换了小赚一笔吧。 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赌徒,很多人选择囤积宝钞。 这一把,要赚个大的。 且说假钞的事情。 中年汉子被扭送衙门,经过一番拷打审讯,终于证明假钞不是他做的,他也是受害者。 但依然交了一大笔钱,才被放出来。 从此他再也不信任宝钞,非但如此,还影响到身边许多人。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那张假钞,衙门的人本来并不在意。 这年头私铸钱币的人多了去了,朝廷都没办法,上报也是无用。 甚至还会被训斥一通,你们这里有假钞,为什么才发现?为何不去调查? 到时候鸡吃不着,反落一嘴毛。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事儿就此作罢。 巧的是,这个衙门新来了一个官吏,正是去年恩科新晋进士。 来这里磨砺的。 新官,又是科举进士,自然迫切的想立功。 就力主将此事上报。 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未来前途无量,别人也不想得罪他。 于是就将事情报了上去。 兜兜转转之间,这份报告就到了朱标的手里,看到这张假钞他脸色剧变。 最近一直在跟着陈景恪学习货币知识,顺带也学习了许多经济理论。 他对假钞更加的敏感。 私铸铜钱虽然危害大,但这玩意儿依然是铜铸的,还有一定流通性。 就算明知道是假的,百姓也能捏着鼻子用。 可是宝钞不一样啊,这玩意儿一旦造假泛滥,真就成废纸了。 朝廷所有的计划,都会成为泡影。 而且此事还会影响到朝廷的信誉,以后再想推行别的改革,阻力会更大。 不行,此事必须要尽快解决。 想到这里,他将报告和假钱拿起来,直奔皇宫。 朱元璋见到假钞之后,眼珠子都红了,怒道: “查,立即给咱查,咱要诛了他们的九族。” 朱标却拦住了他,说道:“爹,且先息怒,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瞪着他,道:“怎么了?” 朱标就将铜钱和纸钞的区别,简单讲了一下,然后道: “私铸铜钱还能使用,也不影响官方铜钱的价值。” “宝钞不一样,一旦假钞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引起百姓恐慌。” “到时候宝钞就真一文不值了。” “所以这件案子要查,但不能大张旗鼓的去查。” “况且这张宝钞不知道流转了多少次,一时间又哪里能查到是谁造的假。” “贸然出手反会打草惊蛇,让贼人隐藏的更深。到时我们想查到他们,就更难了。” 朱元璋也冷静了下来,说道:“宝钞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如你多,你说该怎么办?” 朱标沉声道:“来之前我让人去找了陈景恪,等他过来问问他的意见吧,或许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说话间,有内侍进来禀报,陈景恪到了。 第101章 我搞定无酸纸 看到假钞,陈景恪一点都不奇怪。 制作技术不过关,很容易仿造。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 大多数人连文字、图案和印章的真假,都分辨不出来。 感觉像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造假就太简单了。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二人。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阴沉的,能滴出水来了。 朱标束手无策,单单是制作技术问题,他还可以逼一逼工匠想办法。 可百姓不认识真假宝钞,如之奈何? 总不能挨个教他们怎么辨认吧? “景恪,你的主意最多,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说道:“只能在制作技术上着手,如果朝廷制作的钱钞谁都无法模仿,百姓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朱标苦笑:“这又谈何容易。” 朱元璋却猛然抬头,盯着陈景恪道:“你能做到,对吗?” 朱标心下叹息,老朱这是病急乱投医啊。 陈景恪虽然能力出众,可这工匠之术……不对。 他猛然想到望远镜和显微镜,还有洗盐法…… 这些神奇的东西都能弄出来,说不定还真掌握着什么奇特的技艺呢。 想到这里,他也连忙问道:“景恪,你有办法造出这种一眼可辨真假的宝钞?” 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你们还不是要求助于我这个穿越者。 嘴上却习惯性保守的道:“我倒是知道一些特殊的技巧。” “但制作条件极为复杂,能不能成我也不敢肯定。”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那就慢慢做,咱让宝钞提举司的人全力配合你,务必将这种宝钞造出来。” 陈景恪道:“臣勉励一试。”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肯定会不满意。 什么勉力一试?必须给我完成。 和陈景恪接触多了,知道他就是这种性格。 当医生养成的,从来不说肯定的话,即便有十足把握,也只会说七分。 朱元璋一开始还觉得,他缺乏自信和担当,后来习惯了也不再说什么。 制作新宝钞的事情有了眉目,可旧钞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啊。 谁都不知道市面上有多少假钞,全部回收朝廷也承受不住。 关键是,如果不将造假之风遏制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假钞流入市场。 到时候朝廷怎么办? 朱标就将当前的困境讲了一遍:“景恪可有解决之法?”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打扰他,大殿一时间安静下来。 过了约莫一刻钟,陈景恪终于开口:“之前发行宝钞时,可有统计过每个地方发行了多少?” 朱标摇摇头,苦笑道:“并未具体统计过,近几年发行的情况,我们还能推测出一个大致数字。” “再往前发行的,就无法统计了。” 陈景恪心下叹了口气,果然如此。 老朱真是啥都不懂,全凭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政策。 但这会儿说这些已经晚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各地域之间流通性很差,那些人制作出来的假钞,只能在本地使用,且很难流入外地。” “先派人去全国各地,悄悄的查一查当地宝钞情况,看哪里的假钞数量最多。” “基本就可以确定,当地有人在造假。” “然后再查,哪些人手中流出的宝钞最多……差不多就能锁定是谁干的了。” 本来朱标想说,万一那些人把假钞运送到异地使用呢。 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就不说话了。 不管他们将假钞拿到哪里使用,只要规模足够大,就必然需要一个有足够实力的人,往外释放才行。 找到那个人,就能揪出造假钞之人。 “此法甚妙,果然还是景恪你对宝钞最为了解啊。” 陈景恪谦虚的道:“殿下过奖了。”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又皱了起来: “如果百姓拿假钞前来兑换物资,我们是给还是不给?” “只是一两个人,我们不兑换还没什么。” “若持有假钞的人很多,我们要是不兑换,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朱元璋突然开口道:“换,不论真假全换,不论朝廷损失多少钱粮,将来都能十倍百倍的补回来。” 朱标顿时就明白了这话的意思,敢造假宝钞的,必然都是当地有钱有势的人。 将他们揪出来,九族灭了,家产全部充入国库。 到时候不但假钞造成的损失能补回来,还能大赚一笔。 事情有了解决的办法,他也终于松了口气。 这是,陈景恪问道:“殿下,之前提议的,组建专门的宝钞管理衙门,不知可有准备好?” 朱标点点头回道:“已经有了计划,准备等三月份开通宝钞兑换时,再正式组建。” 陈景恪沉声道:“提前组建吧。” 朱标疑惑的道:“为何?” 所谓的专门管理宝钞机构,就是陈景恪之前提议的,管理宝钞发行、流通情况的衙门。 该衙门会在各大城镇开通分部,以便于更好的完成任务。 还要观察统计当地的经济情况,比如百姓主要靠什么为生,有多少大地主,多少大商人等等。 将这些信息汇总到一起,可以推测货币发行量。 还能帮助朝廷,更详细的了解地方经济情况。 总之,用处很大。 朱元璋和朱标,对这个衙门很感兴趣。 之前还让陈景恪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货币、经济类的书。 陈景恪对这方面了解也有限,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非常超前了。 朱标找了一帮子人进行研究。 最近几个月,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情上。 越研究他就越觉得,经济一道的学问深奥无比。 对经济一道了解的越多,他就越觉得大明现行政策漏洞百出。 而对于提出全新经济理论的陈景恪,也就越是佩服。 此时,陈景恪要提前组建宝钞管理衙门,他第一时间不是反对,而是问为什么。 陈景恪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新衙门的建立,需要一把火,才能更快的获得世人认可。” “就用那些造假钞的人的血,来为新衙门扬名吧。” 朱标心潮澎湃,但也敏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你想让新衙门掌握一支武装力量?” 第102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 陈景恪的画外音,是让这个新机构自己去查这个案子。 可是敢造假钞的都是亡命徒,没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是查不了他们的。 武装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是敏感的,给宝钞管理衙门一支这样的力量,那意义就完全变了。 朱元璋的表情也凝重起来。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殿下可知私铸钱币之事为何屡禁不止?” 朱标回道:“利润巨大。” 陈景恪却说道:“不尽然,朝廷对此事不够重视,或者说治理不得法,才是私铸泛滥的根本原因。” 朱标皱眉道:“大明律规定,私造宝钞者斩,私铸钱币者绞……这还不够严厉吗?” 陈景恪摇头道:“有法而不执行,约等于无。朝廷只制定了律法,却并没有想过如何更好的执行。” “我知道,朝廷每隔几年都会督促各衙门,打击私铸钱币之事,每次都收获颇丰。” “可是衙门的主要职责是治理地方,而不是打击铸私钱。” “这属于他们职务之外的工作,朝廷督促的时候他们就去做一下,朝廷不督促他们就不管了。” 朱标沉默了,因为真相确实如此。 朱元璋缓缓点头,道:“所以你想组建一个机构,专门用来打击铸私钱是吗?” 陈景恪道:“陛下英明,就是如此。新衙门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打击铸私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权力。” “而他们的升迁,也只看打击铸私钱的成绩。” 朱元璋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这个思路他们之前从未想过,但确实很有道理。 可一个新机构,尤其是掌握武装力量的机构,太敏感了。 他们要好好衡量一下其中的得失。 陈景恪也知道他们的担忧,于是又抛出了另外一个砝码: “陛下、殿下,还记得之前我们讨论过的赋税问题吗?” 父子俩愣了一下,赋税问题? 想起来了,大户会想办法将自己该交的税,转嫁到百姓头上。 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下,百姓很快就会被榨干最后一滴血。 到时候百姓活不下去,朝廷收不上来税也难以为继。 可是,为何他突然重提这个问题? 和这个管理宝钞的新机构有什么关系?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的道:“让新衙门暗中调查地方大户,确实有助于朝廷了解地方情况。” “但他们没有行政权,也无法阻止大户转嫁赋税问题吧。” 朱元璋却露出了然之色,说道:“你想让这支武装力量去问大户收税是吗?” 陈景恪惊讶不已,这么快就想到了,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陛下英明,就是让他们去问大户收税。” “还是那句话,他们没有任何行政权,只有收税的权力,而且只能问拥有一定资产的大户收税。” “朝廷可以规定,他们追缴的税款,一半归他们自己,一半上缴国库。” “如此,我相信他们会拼了命的去查那些大户。” 朱标恍然大悟,他也终于明白了陈景恪的真正谋划,不禁说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原来如此。” 如果朝廷直接说,我要建立一支武装力量,专门用来问大户征税。 那必然会引起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 就算朝廷强行组建了,估计这个新部门的成员,连衙门大门口都出不来。 敢出门就会被人弄死。 现在先以打击铸私钱的名义,将这个机构组建起来。 这是个很正当的理由,打击铸私钱历来是一件大事。 没有人会怀疑。 等机构组建完成,并将当地的情况基本掌握,再摇身一变。 俺们不装了,俺们是收税的。 到那个时候,地方势力再想针对他们也晚了。 而且这里面还存在一定心理因素。 这个机构突然出现,大家会出现应激反应,集体针对。 当习惯了它的存在,就算再怎么恨它,也很难组织太多人一起去针对。 这一点老朱是最清楚的,锦衣卫一开始也不是干这个的。 等大家慢慢习惯了这一支力量的存在,突然就挂牌成立了。 群臣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自从上次和陛下谈过赋税难题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解决……” “后来在汉武帝身上获得了灵感……汉武帝其实就是武装收税……” “只不过他并未将这种模式,变成制度保留下来。” “等他驾崩,这种模式也就被继任者给放弃了,甚至被后世认为是恶政。” 朱元璋不屑的道:“但他确实用此法,逼的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说是恶政也不为过。” 陈景恪没有反驳,因为这是事实。他顺着老朱的话,说道: “所以我们若行此法,就要吸取其中的教训。” “问百姓收税,是地方衙门的事情。” “这支武装力量只问大户收税,若敢向普通百姓伸手,不但无功反而有罪,要重罚。” “如此,既能限制他们的权力,又能有效杜绝汉武恶政的出现。” 朱标赞道:“好办法,再以重利驱使,他们会发了疯一样的找大户的麻烦。” 毕竟查到一家,就能获得一半的奖励,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钱啊。 比辛辛苦苦压榨百姓,利润大了无数倍。 当然,朝廷不可能给这么多奖励,但即便是给两三成,那也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至于会不会有无辜大户因此受害…… 对不起,作为朝廷我们打击的就是大户。 就像是圈养的豕(猪),养肥了就杀一批。 只要百姓不乱,天下就乱不了。 朱元璋已经被说服,道:“好,你的这个建议原则上咱同意了,具体细节咱们后边再商量。” “哦对了,你和锦衣卫那个小旗官杜同礼不是很熟吗,正好把他也调过来吧。”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让陈景恪瞬间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锦衣卫是什么机构? 你一个太孙伴读私下和他们结交,是想做什么? 换成别的朝臣敢这么做,这会儿估计已经等着投胎了。 也就自己数次为朝廷解决大难题,且也没有利用这层关系做什么事情,否则不会这么容易过关。 这次朱元璋只是警告,并没有惩罚。 再有下次,谁都救不了自己。 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仗着穿越者的身份,就去做犯忌讳的事情。 第103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 看着陈景恪的背影消失,朱标说道: “您老就不怕把他给吓着了?” 朱元璋道:“他要是就这点胆量,咱还瞧不起他呢。” 顿了一下,又说道:“只要他不傻,就应该能看得出来,咱这是在护着他,在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否则,咱大可以什么都不说,把这个把柄留着,将来以此将他给收拾了。” 朱标点点头,这才符合他心目中那个老爹的做法。今日竟然提点陈景恪,属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您老人家对他可谓是青睐有加啊。” 朱元璋斜睨道:“你是不是觉得,咱应该处处防着他?将他的把柄攥在手里威胁他?” 朱标心道,您老人家可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朱元璋自然知道儿子在腹诽自己,冷哼一声道: “那是对一般人,陈景恪是一般人吗?” “对他这样的人,就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他才十三……今年十四了,还是个半大孩子。” “咱就用真心去对他,就算是块铁,也能给他暖热喽。” “这样他才能心甘情愿的,将才能拿出来为大明效力。” 朱标点点头,并补充了一句:“该有的防范还是要有的。” 朱元璋说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行,咱们既要对他好,也要提防他,两者并不冲突。” 说到这里,他突然感慨的道:“以前咱从不将别人放在眼里。” “不就是治国吗,咱能从一个穷孩子变成皇帝,还能治不好一个国家?” “哪里不懂学就是了,不会比任何人差。没有他们,咱一样能将大明治理好。” “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咱也不得不承认,治国咱确实不如他。” “既然知道了不如人家,那就虚心一点,好好跟着人家学。” 朱标并没有被自家老爹,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给感染到。 当了二十八年父子,他可太了解自家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别看现在说的好,翻起脸了谁都不认。 而且他更好奇另一个问题: “陈景恪的想法很独特,可以视为革新派,您就不怕他将国家搞乱了?” 朱元璋自信的道:“怕什么?咱能白手起家建立大明,还能怕国家出乱子?” “但咱也不是傻子,哪些政策可行,哪些不可行,咱心里也有点判断。” “只要不是太离谱的,试试又何妨呢?” “成了,大明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说不定国祚能多延续一两百年。” “不成,咱再改回来。最多就是乱上一阵,大明亡不了。” 朱标也不禁为自家老爹的胸襟和自信感到敬佩。 朱元璋看着朱标,说道:“咱敢如此,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你在。” “我?”朱标很是意外。 朱元璋苦笑道:“有时候不承认都不行,我老了,眼界思想都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想法了。” “陈景恪讲的东西,有些我能懂,有些完全无法理解。” “就像是经济一道,我也在研究,可越看就越糊涂。” 说到这里他忽然骄傲的道:“但标儿你能懂,比咱强。咱可开心了,比咱自己懂了都开心。” “就算将来咱不在了,以你的能力和威望,也能继续带领大明前行。” 朱标非常感动,自家父亲对自己,真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啊。 “爹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朱元璋笑道:“咱相信,你从来没有让咱失望过,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 “还有咱的乖孙,从小跟着陈景恪,他将来懂的肯定比你还要多。” “一代人比一代人强,咱看着心里就高兴。” “嘿嘿,陈景恪在引导乖孙,他以为咱不知道吗。” “咱之所以没有阻止,是因为他没有往歪路上引,教给乖孙的也都是真正的学问。” “只要他能一直如此,咱就让他引导又能如何?” “咱巴不得他将所有本领,都教给乖孙呢。” 提起自家儿子,朱标也非常欣慰。 以前这孩子只是聪慧,现在学识和才能也在快速增长。 将来肯定比自己强。 难得和儿子谈一次心,朱元璋也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你要快点成长起来,咱再给你看十年家。” “十年后就将这个位置让给你,然后和你娘安享晚年。” 朱标激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新年快乐(1v1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树深时见鹿   猛兽博物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女奴的等价替换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