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是全机械化生产,部分零部件用机床加工,部分还是得用手搓。 然后人工拼装。 产量也不会高,每天能产个三五台就算成功。 想要真正大规模批量生产,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观了一圈之后,老朱才回宫。 陈景恪并没有跟着一起回去,小型蒸汽机生产线可不是说弄就弄的。 很多问题他都要亲自参与才行。 蒸汽机实现小型化,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高层传开。 大家自然是非常兴奋。 来参观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陈景恪倒也没有阻止他们,甚至还专门在书院外面圈了一块空地,将小型蒸汽机放在那,供大家参观。 目的自然是引起大家的重视。 就在陈景恪为蒸汽机忙碌的时候,安西的八百里加急情报传来。 朱雄英派出使者召他火速回宫。 第596章 尾声(四) 安西出事儿了?陈景恪心中一惊。 别看朱樉、朱棡两人在安西所向披靡,实际上就是在走钢丝。 作为外来者,他们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无敌’营造出来的‘势’的震慑。 一旦这个势被打破,安西各族开始反叛,他们很难撑得住一波又一波的反噬。 所以得到消息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皇宫。 见到朱雄英之后,连礼都没行,直接就问道: “出什么事儿了?” 朱雄英也不在意这些,指了指桌子上的奏疏说道: “很多变故堆一块了,马穆鲁克那边发生了意外……” “忽格鲁特遭冷箭不治身亡……” 忽格鲁特死了?还是被背后冷箭杀死的? 陈景恪的心顿时就提了起来,金帐汗国的局势,甚至比马穆鲁克那边还要重要。 马穆鲁克不论出什么变故,其实都好应对。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转攻为守。 有水师在,秦国就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可金帐汗国不同,这是大明安西战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就这么说吧。 秦国堵住了奥斯曼和西方的水师东进之路,金帐汗国堵住了西方列国从陆地的东进之路。 秦、晋、金帐汗国,作为三个钉子,牢牢的钉在安西。 三国相互帮助,一起稳住安西的大局。 为大明后续的同化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国出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动荡,之前做的种种布局都得推倒重来。 现在忽格鲁特被冷箭射死,显然内部问题很大。 那么随着他的死亡,金帐汗国会不会发生动乱? 少了金帐汗国的弹压,那些被征服的安西部落会不会反叛?欧罗巴列国会不会趁机出兵? 最致命的还是,如果金帐汗国的汗位被别的部落抢走,大明该怎么办? 捏着鼻子承认? 大明之前可是承诺过,金帐汗国王位只属于忽格鲁特一系。 现在你承认了别的部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以后谁还听大明的? 出兵帮阿合马抢回汗位? 倒也不是不行,可之前做的战略计划,全都要推倒重新来。 不只是安西战略受影响,大明本土的战略计划,一样会受到影响。 这种局面是陈景恪绝不愿意见到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由不得他了。 他只希望局势没有坏到那种程度。 直到将情报翻看一遍,对安西的局势有了大致了解,他才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忽格鲁特临死前全歼了维陶塔斯组建的军队。 在短期内西方是无力东进的,这就为大明争取到了许多时间。 而且忽格鲁特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说服了金帐汗国最大的地方势力艾迪古。 汗账一系和艾迪古一系联手稳住了局势。 并且前来迎接阿合马继承王位的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 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至于为艾迪古申请册封的奏疏,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人家作为最大的地方势力,没有趁人之危争夺汗位,还反过来帮你稳定局势。 人家图个啥?图你嘴皮子利落吗? 肯定是需要一些好处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爵位,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划算的。 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和藩属国内部承认的贵族,在法礼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姑且不说加开国字号的诸侯王,就算是普通贵族,含金量也远超后者。 藩属国自己册封的贵族,只在本国享有特权。 出了国门,别人最多给你几分面子,特权啥的就别想了。 大明册封的贵族,在华夏文明辐射范围内,都是通用的。 到任何藩属国,只要亮明身份就可以享受礼法规定的待遇。 最关键的是,可以受到大明朝廷的庇护。 想要处死大明直接册封的贵族,必须经过中央朝廷的许可。 大致流程就是,先上报给皇帝。 皇帝会命令礼部和宗正寺核查,确认其罪行。 如果他真的犯了死罪,皇帝会下旨废除其爵位,然后才能进行处置。 未经天子同意就处死朝廷册封的贵族,视同谋反。 对于艾迪古这样的权臣来说,大明册封的贵族身份,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只要他的家族不背叛大明,就可以确保安全。 这比争夺汗位,然后天天担惊受怕,要划算的太多了。 想到这里,陈景恪赞叹的道:“艾迪古果然聪明,难怪能成为一方势力的领袖。” 朱雄英说道:“你的意思是,爵位可以给他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不是要不要给,而是必须得给,否则我们就只能派军队送阿合马继位了。” 接着他又解释道:“艾迪古在金帐汗国拥有崇高的声望,若不是他不想陷入内战,金帐汗国早就陷入内乱了。” “尤其是这次忽格鲁特遇刺,他能经得住汗位诱惑,实在让人敬佩。” “我们的安西战略能得以延续,他居功至伟,给他一个爵位也是应该的。” “还能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应。” 朱雄英有些担忧的道:“他得了爵位,怕是阿合马都要看他的脸色了。” 陈景恪说道:“这是难免的,就算大明不册封他,阿合马照样得看他脸色。” 一个在国外长大的年轻君主,短期内必然要看本国权臣的脸色,更何况这个权臣还有从龙之功。 朱雄英说道:“我就怕他抵触大明的同化政策。” 如果阿合马继位后选择华夏化,那么艾迪古很可能会变成保守派领袖。 他又拥有大明册封的爵位,到时候会很麻烦。 陈景恪笑道:“大明现在最当紧的,是完成对周边部族的同化。” “对安西的要求就是稳定,同化可缓行。” 等周边地区同化完成,大明内部休养生息完成,工业化有了基础,再去同化更远的地方。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况且,朝廷有规定,勋贵的继承人必须到洛阳来学习。” “艾迪古接受了大明的爵位,那么他也得将自己的继承人送过来。” “我们就可以先改造他的继承人,就和阿合马一样。” “等将来他回去继承了爵位,自然就会偏向大明文化。” 朱雄英终于点头道:“好,那就封他个侯……伯爵吧。” 陈景恪失笑道:“大气点,直接封个侯爵给他吧。” “如此一来,他必然会心向大明的。” 伯爵的地位也不低了,可你得考虑艾迪古的身份。 人家原本就是金帐汗国最强大的地方势力,部族几十万人,控弦之士不下十万。 你册封个伯爵,是表彰还是打脸? 朱雄英也不禁笑道:“也罢,就给他侯爵吧……马穆鲁克那边你怎么看?”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能怎么看,秦王手里的牌不多,能保持不胜不败就不错了。”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有借口切断安西各势力和奥斯曼等国的联系。” 朱雄英叹道:“就是允熥可能又要失望了,他可是准备了许久啊。” 陈景恪若有所思的道:“其实这样也好,正好有个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事情?” 陈景恪说道:“朝鲜。” 朱雄英又是一阵头疼,说道:“朝鲜那边,就怕八叔有别的想法啊。” 陈景恪说道:“所以才必须要趁圣皇还在,将朝鲜拿回来。” 当初为了更好的治理朝鲜,大明采取了迂回政策。 册封潭王朱梓为朝鲜王,然后慢慢的通过移民、思想同化等方式,削弱其国内保守派的抵触情绪。 目前来看,这一招非常成功。 大批的朝鲜人被以各种理由,迁徙到大明本土。 又从本土迁徙了几十万汉人过去,完成了人口的交流。 文化方面也没落下,各种宣传教育深入到了基层。 本就以华夏后裔自居的朝鲜人,更是对大明充满了认同感。 其中方孝孺出力是最大的,他利用自己在朝鲜的影响力,将大批的年轻俊杰弄到了大明。 直接让朝鲜的年轻一代出现了断层。 剩下的年轻人,也基本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大明心向往之。 再加上其他各种配套政策,越来越多人想要融入大明。 反而是朱梓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虽然他没有采取什么过激行为,但私底下也搞了不少小动作。 比如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帮子遗老遗少,缅怀朝鲜的光辉历史。 还派人到大明散布一些流言,什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屏障。 有他在,大明就不用担心东北方向的安全。 还上书给朝廷,说朝鲜人心依然不肯归附,现在不适合废除朝鲜国。 甚至还派人游说大明的高层,希望继续保持朝鲜的独立。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了十几年朝鲜王,哪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但理解归理解,原则归原则。 半岛是必须掌握在中央朝廷手里的。 而且还必须要在老朱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解决了。 “圣皇是大明的创建者,朝鲜王国也是他册封的,潭王也是他的亲儿子。” “他废除朝鲜国,没人能说什么,潭王就算不情愿也不敢反抗。” “可这事儿要是由你来办,就会很麻烦。” “大家会说你欺负自家叔叔,潭王自己也不会轻易放弃嘴里的肥肉。” “到时候真的刀兵相向,就算将朝鲜收回来,也会一地鸡毛。” 朱雄英叹道:“哎,即便现在收回来,恐怕也少不了流言蜚语啊。” “罢了罢了,不能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改天我找皇爷爷说说此事。” 事实上他什么都懂,但有些事情他不能开口。 尽管很多事情是老朱时期就说定的,可大家都没动,偏偏你这个当侄子的忍不下了。 你怎么就那么心急? 到时候真就黄泥掉进裤裆里,说不清了。 陈景恪作为臣子提起此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是他的职责,不说反而是失职。 现在他主动提了,朱雄英装作为难的样子磨叽一番,谁都挑不出什么错。 俩人说干就干,立即就去慈宁宫找到老朱。 先是将安西局势讲了一下,老朱摆摆手道: “咱就一退位老头啥都不懂,这种事情就别和咱说了,你们看着办吧。” “咱现在啊,除了工业化啥都不关心。” 尽管他这么说了,朱雄英依然将自己的处置方式说了一下。 老朱满脸不高兴:“真是大了,爷爷的话都不听了,不让你说你还说。” “行行行,就照你说的办,这下你高兴了吧。” 朱雄英笑道:“有皇爷爷掌舵,我心里就踏实了。” 老朱嘴里嘟囔个不停,什么熬老头啊,什么人家老人年龄大了享清福啊什么什么的。 陈景恪忍俊不禁,但该说的事情还是要说的: “圣皇,有件事情真得您亲自出手,这件事情您不给办了,这晚年是别想过安生了。” 老朱瞬间就猜到了他在说什么,脸色严肃的道: “是时候了吗?” 陈景恪点头道:“是时候了,再拖下去恐怕潭王就更舍不得那里了。” 老朱毫不犹豫的道:“那就让老四跑一趟吧。” “咱再给朱梓传一道旨意,说咱想孙子了,让他把家眷全部送到洛阳来。” 事实上蜀王朱椿就在辽东坐镇,他出面更方便。 只是他排行十一,朱梓要是耍赖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棣就不一样了,敢耍赖?信不信把你当癞子打? 朱梓在他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陈景恪趁机说道:“朝鲜依然有许多遗老遗少,这些人恐怕不会老实。” “需要派一位可靠的大员长期坐镇才行。” “漠北现在还没有彻底安定下来,燕王无法长时间离开。” “我以为,不如让吴王(朱允熥)去那里担任总督。” “等过上几年朝鲜彻底安定,朝廷也能腾出手拿下马穆鲁克了,吴王正好去那边建国。” 老朱说道:“好,就这么办了。” 然后他当场给朱棣写了一封信,将事情交代了一番。 不过朱雄英并未直接将信送出去,收回朝鲜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倒不急这一年半载的。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将安西的事情处理好。 尤其是送阿合马回国继位的事情,必须要安排妥当了。 别到时候半路让人给弄死了,那就真成笑话了。 之后,朱雄英派出内侍,召阿合马入宫。 第597章 尾声(五) 听说皇帝召见,阿合马还很疑惑,好好的喊自己做啥? 他心里还蛮不情愿的。 最近正和同学一起深入研究氢气,这一来一回多耽误事儿啊。 说不定就这一会儿,就错过了一个关键灵感。 但他又不敢拒绝,只能不情不愿的来到皇宫,然后就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要说他对父亲有多深的感情,那是骗人的。 毕竟从九岁就来洛阳为质,他对陈景恪的感情,都比父亲的深。 但得知父亲死亡的消息,他内心依然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虽然没有放声大哭,眼泪情却不自禁的就流淌而下。 陈景恪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节哀。” 阿合马擦了擦眼泪,问道:“凶手查到了吗?” 陈景恪将那边的情况讲了一下,说道: “你父亲临去前已经为此事定了性,我希望你们明白他的苦心。” 阿合马心中更加难受,什么为事情定性。 说白了,父亲为了汗国的团结,选择了不去追查元凶。 至于脱脱迷失的儿子,不过是背黑锅的罢了。 父亲一生为汗国,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不知道感恩就罢了竟然还行刺。 他恨不得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全部都弄死。 朱雄英这时说道:“接你回去继位的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尽快做好准备吧。” “朝廷也会派遣使节团护送你回去。” “放心好了,绝不会让你父亲的事情,在你身上重演的。” 阿合马克制住悲伤情绪,说道:“谢陛下,我……我……请恕臣失礼。” 朱雄英摇摇头表示不在意,安慰道: “我知道你很悲伤,但从今往后你就是一国之君了。” “要为金帐汗国数百万生民负责,希望你能早日振作起来。” “不要让你爹失望,也不要让所有关心你的人失望。” 阿合马回道:“请陛下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嘴上虽然如此回答,但内心远没有这么理智。 如果忽格鲁特是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的,他都能接受。 可现在是被自己人背后放冷箭害死的,这让他如何能接受的了? 可皇帝都亲自劝说了,他也只能按捺住内心的悲伤。 在大明他不只是学习了理科知识,还接受了系统的君主教育。 控制情绪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 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肆意妄为会让自己失去大明的支持,也会让父亲的努力化为泡影。 陈景恪接着说道:“我知道现在说这些对你过于残忍。” “但你即将是一国之君,就注定了要比平常人承担更多。” “所以,有些话我还是要对你说。” 阿合马恭敬的道:“我懂,老师您有何吩咐尽管说。” 陈景恪说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有个人临时到外地定居,为了生活方便他买了一所宅院。” “当时正值寒冬万物凋零,他发现自己新买的院落里杂草枯树丛生,于是就让仆人将院子清理干净。” “正在干活的时候,被邻居看到了。” “邻居连忙制止,告诉他这些都是上一任主人种的花草树木,铲掉太可惜了。” “此人将信将疑,但也很听劝的停止了清理工作。” “很快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那些冬天的‘杂草枯树’,果然变成了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 “那人深深的庆幸,还好自己听劝,否则就欣赏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阿合马露出若有所思之意,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他又如何能不明白。 陈景恪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你自幼就在大明生活,对金帐汗国的情况了解不多,金帐汗国的人也同样不了解你。” “在这种情况下,你贸然对汗国进行改造,很容易引起麻烦。” “尤其是复仇,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惊慌。” “我不反对你报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让你报仇有违人性也不符合礼法。” “我只希望你五年内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这五年你努力成为真正的国君,五年后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阿合马心里好受了许多。 虽然道理都懂,可刚接到父亲被刺杀的消息,就用大道理劝他不要报仇。 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陈景恪同意他报仇,只是将时间延缓几年,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 让他心里好受了许多,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那些人的奸计得逞的。” “汗国是父亲留下来的,我不会让他的心血付之东流。” 陈景恪欣慰的道:“好孩子,老师没有看错你。” “去吧,好好歇息几天,然后和同学师长告个别。” 实际上他俩年龄相差还不到十岁,但这一声好孩子他说的理所应当。 阿合马也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对。 ----------------- 安西的变故很快就传开了,和阿合马相熟的人,都纷纷去安慰他。 但大多数人都在担心,安西的局势会不会崩盘。 不过还好,朱樉的奏疏很快就到了,详细介绍了那边的情况。 并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大致讲了一遍。 这一下群臣才放下心来。 虽然大家不看好朱樉的人品,但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既然他说没问题,那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至于对峙,怕什么。 华夏什么样的情况没经历过,怕你这个? 等过上几年大明抽出手来,看揍不揍你就完了。 到了这会儿,大明已经没有真正的保守派了。 所谓保守派,也不再是缩脖子关门自高自大的那种。 而是希望先用王道压人,不听话的再打。 打之前也要先将拳头收回来,这样打人才更疼。 至于激进派,管你三七二十一,听话的先揍一顿再谈投降的事儿,不听话的直接灭了。 保守派嫌弃激进派做事没有章法,你到处乱打怎么建立规则? 激进派嫌保守派磨磨唧唧。 规则?打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了,还不是我们说啥就是啥。 陈景恪对朱樉的计划也非常赞同,积极防守,然后将矛盾摆在桌面上。 既亮出拳头震慑了人心,又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就是朱允熥了。 他早就摩拳擦掌,想要去安西大展拳脚了。 现在局势陡变,他封国的事情被无限期押后。 不过当他得知,朝廷想让他督朝鲜的时候,顿时又兴奋起来。 朝鲜就在大明边上,治理这里可比去安西有意思多了。 关键是,未来的华夏史书上,肯定是督朝鲜功绩大。 现在大明虽然没有塞王了,但有四大都督。 分别是督北海的燕王朱棣,督辽东的蜀王朱椿,督交趾的湘王朱柏,督云南的西宁公沐春。 这四位可谓是高权重,还深受朝野敬仰。 他一直都很羡慕这四个人的,现在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了,那还有啥可说的。 立即就开始为这方面做准备。 同时朱雄英也给朱棣和朱椿写信,将情况告知他们,并且还将老朱的亲笔信交给了他们。 不过现在也只是进行沟通,并做一些准备,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得等到明年了。 目前朝廷最当紧的事情,是为阿合马回国做准备。 正如前面所说,阿合马是大明同化金帐汗国最重要的一步棋。 朝廷必须要保证他安全到达汗国,并坐稳大汗的位置。 然后以他为中心,慢慢传播华夏文化。 先影响高层,等高层都开始讲华夏文化的时候,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去学。 所以,朝廷派遣了一支三千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新年快乐(1v1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树深时见鹿
猛兽博物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女奴的等价替换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