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116章

第116章

了。 以前朱元璋觉得,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陈景恪都教了些什么,自己也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可朱雄英这次出巡,期间的所作所为,一次次超出他的预料。 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个孙子已经完全超出自己的掌控了。 他能猜到朱标在想什么,预见到朱标会做什么。 却无法猜到自己的孙子再想什么,更无法想象将来他会做什么。 但他依然很满意这个孙子,甚至是无可取代的那种满意。 因为朱雄英确实很优秀,而且还学到了陈景恪的真本事, 而陈景恪的本事,是可以帮助大明走出王朝周期律的。 就算无法完全走出,能延长几百年寿命,也是值得的。 另外三人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讨论着话题。 等事情差不多谈妥,陈景恪趁机说道: “陛下,殿下,等迁都之后,我准备在洛阳城外开办一所书院,专门教授理科之学。” 这才是他弄出温差发动机的真正目的,方才被朱雄英给打了岔。 朱元璋眉头一挑,问道:“理科之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关系吗?” 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我说的这个理,是万物之理。” “这门学问,就是研究万物之理的。” “方才我说的力学,只是理科的一部分。” 本来他想用格物学来命名的,但后来想想,这么做很可能会给儒家做了嫁衣。 干脆还是用理科这个名称吧。 而且万物之理,比格物更加合适。 至于会不会被人误认为是程朱理学。 一开始或许会,但等理科开始放出光芒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非常的慎重,说道: “你先将这个万物之理给咱讲清楚,咱才好判断要不要让你公开授课。” 陈景恪说道:“那是自然,我会编写基本基础教材,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 朱元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一切都等到教材出来再说。 而且他也很好奇,这个理科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多神奇。 这时,陈景恪又说道:“数月前我随太孙去舟山水师大营,登上水师战舰见到了火器。” “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改良,所以想去军器局看一看,请陛下准许。” 第227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 小会议结束,朱雄英毫不客气的,将温差发动机收了起来。 其他人只以为他对新事物好奇,也没有多想。 这个温差发动机,确实很有意思。 等各自散开,这家伙就一路跑去找到徐妙锦,显摆的道: “妙锦你快看,我给你带了宝贝。” 另一边,朱元璋找来牛二虎,也就是朱雄英南巡时的护卫统领。 “二虎,从你回来咱就一直忙,也没和你好好谈谈。” “今日得了点空,来给咱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牛二虎恭敬的道:“是陛下。” 他就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朱元璋。 其中对朱雄英那是极尽赞美:“太孙有陛下之风……” 朱元璋心下高兴,面上却不动声色,道: “说说有何缺点。” 牛二虎为难的道:“这……太孙实乃英杰也,臣未发现任何缺点。” 朱元璋盯着他,说道:“你跟咱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说出来,说错了也没什么,说对了咱好及时让太孙改。” 牛二虎腰都弯了:“臣乃肺腑之言,绝不敢欺瞒陛下。” 朱元璋挥挥手,说道:“罢了罢了,那你给咱说说陈景恪吧,对他有什么看法。” 牛二虎心中松了口气,连忙回道:“陈伴读能力出众,实为当世第一才俊。” 朱元璋眼睛一瞪,说道:“别光说好听的,说说缺点。” 牛二虎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他是个好人。” 好人本应该是优点,可好人成不了大事。 对身处高位的人来说,这就是缺点。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他杀起人来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你竟然说他是好人?” 牛二虎解释道:“他只杀该杀之人,从不妄杀一人。” 朱元璋这才点头,这也符合他对陈景恪的了解。 “还有呢?” 牛二虎说道:“他性情烂漫,行为轻浮不羁,面对太孙时有逾矩之举。” 朱元璋反问道:“你为何不阻止他?” 牛二虎没有解释,直接认错道:“是臣之过也,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说道:“咱知道你心里不服,你提醒过他,却被太孙阻止了。” “所以你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问题出在太孙身上。” 牛二虎冷汗直流,连忙道:“臣绝不敢有此想,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咱就告诉你,你错在了哪。” “身为君王近臣,你除了要保护君主的安全,还要维护君主的威严。” “哪怕将命豁出去,也要完成使命。” “太孙阻止你就听之任之,那要你何用?” “况且你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私下去找陈景恪谈。” “他一次不听你就找他两次,还不听就三次五次……” “你是怎么做的?当着太孙的面提醒一次,被阻止之后就再也不提了。” “你跟着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做事的?那我如何能放心对你委以重任?” 牛二虎被说的大汗淋漓,羞愧的道:“臣错了,请陛下治罪。” 朱元璋满意的道:“算你还有救……以后就跟着太孙吧,好好保护他。” “啊?”牛二虎惊呆了, 跟着太孙?这分明就是重用啊。怎么做错事了,还被委以重任? 朱元璋笑道:“怎么,不愿意?” 牛二虎回过神来,忙不迭的道:“愿意愿意……谢陛下大恩。” 朱元璋严肃的道:“记住我方才说的话,下次再犯就别怪咱不讲情面。” 牛二虎郑重的道:“臣知道了,必誓死保护太孙。” 朱元璋心中又何尝不是松了口气。 以前朱雄英一直住在乾清宫偏殿,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护卫。 平时保护他的人,都是朱元璋临时派过去的。 但现在他年龄大了,心也野了,是时候为他配置护卫僚属了。 说的直白点,太孙该有属于自己的小班子了。 护卫统领一职至关重要,必须是朱元璋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让太孙讨厌。 朱雄英出巡地方,让牛二虎充当临时护卫统领,就是为了让两人接触看看。 过程比较顺利,牛二虎表现的尽职尽责,朱雄英对他也不讨厌。 所以朱元璋就准备顺势将他的位置定下来。 不过在此之前,敲打一下他也是必不可少的,免得他太飘了。 至于让他纠正陈景恪轻慢之事…… 陈景恪时不时就逾矩,难道朱元璋就不知道? 不,他什么都清楚。 甚至这种逾矩就是他自己放纵出来的。 可他依然提醒牛二虎去纠正。 目的很简单,人为的为两人制造矛盾。 一个是君主的护卫统领,一个是君主最器重的臣子。 如果两人关系好,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所以,必须要让两人产生矛盾。 但这种矛盾又不至于让他们反目成仇。 礼仪方面的小毛病,就是最合适的。 只要牛二虎不当众斥责,搞的陈景恪下不来台。 双方最多也就是心中相互膈应,不会成为死仇。 至于陈景恪会不会听劝…… 朱元璋表示,有他在背后放纵,以陈景恪那轻慢的性子,是改不了的。 ----------------- 陈景恪还不知道,老朱在背后悄无声息的算计了他一把。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 朱元璋这么做,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换成他自己,也会这么做的。 试想一下,如果胡惟庸和宿卫统领关系好,或许天下已经改姓了。 朱元璋这一招就是用来防野心家的,没有造反的心思,其实无所谓。 至于和牛二虎的关系…… 他和牛二虎本就没啥共同语言,之前也没有什么交情,这样就挺好。 会议结束回到宿舍,见朱雄英没有回来,就猜到这小子肯定找徐妙锦献宝去了。 着实有些让人无语。 不过想想他姓朱,又觉得一切都正常了。 之后他坐下来,拿出手稿做最后的检查。 这都是近几个月,他根据记忆,还原出来的火药、火枪和火炮的改良之法。 火药这玩意儿比较好弄,就是提纯和颗粒火药。 至于无烟火药、发射药乃至炸药,他都会弄。 但眼下不适合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科技树要一步一步的攀登。 作为兵器,稳定、产量大才是王道。 太高端的现在弄出来,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装备,黑火药反而比较合适。 枪炮这东西,就比较麻烦了。 前世他连军迷都算不上,对这玩意儿了解实在有限。 只知道先有火铳,然后有了火绳枪,后来又有了燧发枪,再后来貌似就进入定装弹时代了。 对这些枪的结构也了解有限,只知道大致的外形和原理。 反倒是对现代枪支了解还多一点。 比如他就知道莫辛纳甘和ak47的大致结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至于火炮,他就只知道先有前装火炮,然后有了后装弹火炮,最后就是定装弹火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了解的几种火炮外形,全部画下来。 然后将思路写出来。 具体的细节完善,就交给这个时代的工匠吧。 又修改了一些细节,总算是确定了最终草稿。 第二天,他拿着朱元璋的手谕前往军器局。 朱雄英也非要跟过去凑热闹,还将徐妙锦也带了过去。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你小子能不能有点出息。 不过很快,朱雄英就开始后悔了。 因为一路上徐妙锦追着陈景恪问东问西,目光里充满了崇拜。 朱雄英几次插话,想要将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都以失败告终。 将他气的牙痒痒。 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让你小子嘚瑟。 不过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过。 开始有意的将话题往朱雄英身上引导。 小女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朱雄英身上。 然后这个家伙立马就忘了方才的不快,眉开眼笑起来。 陈景恪再次无语。 一旁的牛二虎则有些尴尬,陈伴读好像又逾矩了,可现在这种情况咋提醒啊? 而且太孙貌似过于喜欢徐娘子了啊。 和陛下真是太像了。 以后要好好巴结徐娘子,将来多一个靠山。 说说笑笑,众人就来到了军器局。 军器局是洪武十三年设立,专门打造兵器之所。 别看名字听着响亮,实际上地位非常低下。 军器局大使才是正九品,真正的芝麻官。 下面具体干活的,基本都是工匠……拥有匠籍的工匠。 所以,多余就不用说了。 大明的火器几百年都没进步,答案就写在题面上。 不过大明对火器倒是一直都挺重视的。 朱元璋争霸天下时期,就广泛使用火器。 朱棣时期组建了神机营,是世界上第一支专门的火器军队。 之后大明始终保持着数量可观的火器军队。 虽然冷兵器依然是主流,但火器确实是在明朝开始大规模应用的。 明朝前中期,不论是技术还是装备数量,都远超全世界。 但可惜,因为理科没有形成体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技术方面始终无法取得关键性进步。 再加上文管集团独大,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轻视,朝廷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去研究新式武器。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技术上被西方赶超。 这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文官集团被广大网友怒喷的根本原因。 你们想掌权,想当时代的领导者,这本无可厚非。 可是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你们却将整个华夏族群拖拽进了深渊。 被骂也是活该。 陈景恪自然不会再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 扶持方孝孺,从内部分裂儒家。 司法独立,为法家思想复苏创造环境。 这都是在思想领域做出的尝试。 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是自然科学。 有人或许会奇怪,儒家思想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自然科学是应用学科。 两者是两条赛道,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啊。 是的,自然科学本身对儒家没有威胁,但别忘了物质决定意识。 自然科学的兴起,必然会倒逼思想领域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生产力。 如果儒家不做出改变,主动去适应新时代,就会被新兴学派取而代之。 陈景恪并不反对儒家,是法家主导,还是儒家主导,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只要他们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不要成为新时代的绊脚石,就足够了。 在任何时候,一门学科想要发展,获得朝廷的支持都是最优解。 陈景恪自然也要走这条路。 温差发动机,让朱元璋知道了自然科学生产粮食的能力。 现在他要通过改良火器,让老朱明白理科对军事的提升。 军器局大师蒋登贵听闻太孙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见过礼之后,朱雄英提出要在军器局参观一下,看看各种军械制作情况。 这是提前计划好的,先不拿出火器,而是参观一下军器局的具体情况。 蒋登贵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亲自带领他们参观。 到了工作的地方,得到通知的工匠们,早就集体跪在地上迎接了。 看到跪了一地的工匠,朱雄英眉头就皱了起来。 蒋登贵看的心中就是一咯噔,不会是哪里引起他的反感了吧? 可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就在他犯嘀咕的时候,朱雄英开了口: “传我的命令,给军器局所有人都发一套棉衣。” “啊?”蒋登贵惊讶不已,没想到太孙竟然会发出这样一条命令,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朱雄英不悦的道:“怎么,你有意见?” 蒋登贵连忙道:“不敢不敢,臣……臣是被太孙的仁慈感动到了。” 然后他转身对工匠们喊道:“太孙有令,给所有人发棉衣一套,还不快谢恩。” 众工匠们也有些惊讶,这是啥情况? 但有一点他们很懂,自己得好处了,于是大声喊道: “谢太孙。” 朱雄英顿时觉得,做好事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徐妙锦崇拜的目光,让他又收获了另一重喜悦。 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这孩子确实有善良的一面。 这些工匠们很惨,衣服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有些穿的看起来像是棉衣,但从破烂处可以看出,里面填充的是稻草。 还很多连这样的棉衣都没有,就穿了一件单衣。 朱雄英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一幕,并给所有人赐棉衣,太难得了。 蒋登贵等官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太孙果然如传闻中那般仁厚。 小插曲过后,一行人继续参观。 工匠们的手艺确实很娴熟,制作器具的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朱雄英等人都非常满意,蒋登贵等人更是自豪。 然而,陈景恪却说道:“效率太低了。” 第228章 无题 效率低? 朱雄英马上听出了画外音,问道:“你想到什么好法子了吗?” 蒋登贵也很是惊讶,他自然是知道陈景恪的。 最近一年,关于这位驸马都尉的传闻非常多。 但最让他关注的,还是滑轮组、轴承和飞梭。 能想出这种东西,定然是懂手艺之人。 不过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很是不以为然。 军器局都是最顶尖的工匠,所生产的东西,又是各自最擅长的。 每天都要生产几十件,这么多年下来有多娴熟可想而知。 毫不夸张的说,闭着眼睛都能把东西给弄出来。 他不信有人还能提高效率。 但他也不敢得罪陈景恪,只是以请教的语气说道: “不知陈伴读有何指教。” 陈景恪知道他不信,也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先让人回宫里取一套度量衡工具过来。 就是他给形学研究班制作的测量工具。 这套工具,将来会作为理科学院标准器具使用。 随着理科的发展,必然会成为通用的度量衡工具。 而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离不开统一的测量工具。 所以,他准备先在军器局推广一下。 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没有闲着。 找来一套鞍辔,让工匠详细为他介绍了结构。 然后他尝试着将各个结构分拆…… 完成这一步,又挑选了几个普通工匠,让他们每人负责一个结构的生产。 还挑选了几个人负责运送材料、零部件,还有人负责组装,有人负责质检。 众人都很疑惑,每人生产一个结构,就能提高效率了? 陈景恪依然没有解释,也没有让他们立即就开始制作。 而是等到测量工具取过来。 让人照着模板制作了几套,分发给他挑选出来的那几个工匠。 然后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规格,生产出标准大小的零件。 是的,陈景恪准备推广流水线生产法。 刚才参观的时候,他发现工匠要自己生产大部分零件,然后再自己组装成鞍辔。 但凡知道流水线生产法的人,都知道这种生产方式有多繁琐,效率有多低。 所以就决定,先从这里着手进行改变。 流水线生产法,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衡。 否则零件规格不一样,也是组装不起来的。 所以,他才会让人回宫里取测量工具。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明白,流水线生产法的先进之处。 他又找来同样人数的熟练工匠,和流水线普通工匠做对比。 并且他还提出了奖赏激励: “赢的一方,每人奖赏十文钱,当场发放。” 十文钱,对陈景恪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说的那啥一点,十文钱的小钞掉在地上,他们都懒得弯腰去捡。 可这些工匠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忙碌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存下十文钱。 本来只是一场无所谓的比试,现在每个人眼睛里都冒出了火花。 这个钱,我们势在必得。 陈景恪对此也非常满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是他不想多给奖赏,而是给的多了工匠们也保不住。 十文钱虽少,却能实实在在的,落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随着一声令下,两组工匠火速行动起来。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那群熟练工匠动作非常麻溜,看他们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速度自然也是非常快的,没一会儿鞍辔的雏形就出现了。 陈景恪挑选的那一批工匠,技术确实很普通,和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 同样一个零件,对面已经制作好,去制作下一个零件了,这边才弄了一半。 好不容易制作出一个零件,还要用尺子测量数据,然后进行修正。 任谁看,他们都输定了。 然而,当三五个零件之后,他们的制作速度开始提了上来。 随着制作的零件越多,速度就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 最后所有的零部件,都被送到组装人员手里,快速成型。 众人的目光,也渐渐被流水线组吸引。 任谁都能看得出,他们已经开始占优…… 这让众人简直不敢相信,一群技术娴熟的老工匠,效率竟然不如几个普通工匠? 大多数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明明老工匠生产每一个零部件的速度,都比对方要快。 为何效率反而落后了呢? 蒋登贵等人毕竟不是普通工匠,作为管理人员,渐渐的看出了一点门道。 这种分拆制作,每个人只需要负责一个零部件,一旦上手效率会越来越快。 正所谓,唯手熟尔。 比起一个人负责大部分零部件,效率可不就是要提高数倍。 越是了解,他们就越是感到震惊。 这陈伴读也太妖孽了吧? 只是在这里转了一圈,竟然就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接下来的比赛已经毫无悬念,流水线组以碾压优势获得胜利。 众工匠都感到不可思议。 一群能工巧匠,竟然输给了一群二把刀?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他们自然知道,二把刀能获胜,靠的就是那个分拆制作方法。 对提出这个方法的陈景恪,彻底心服口服。 难怪能当太孙伴读,实在太厉害了。 蒋登贵立即出来,鞠躬道:“陈伴读,下官请于军器局推广此法。” 陈景恪颔首道:“我将这流水线法拿出来,就是希望能得到推广,你尽管使用。” 蒋登贵大喜:“谢陈伴读赐法。”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流水线法……确实和流水一样,名字很贴切。” 徐妙锦崇拜的道:“陈伴读能创出此

相关推荐: NTR场合_御宅屋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交流_御书屋   将军在上   神秘复苏:鬼戏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镇妖博物馆   新年快乐(1v1h)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