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动,吃。 但注意力却一直在观察全场,就发现蓝玉的声音格外的大。 远远超过了主将傅有德,有时候甚至会打断朱元璋的话。 陈景恪能看得出来,不是他对傅有德有意见。 对傅有德,他表现的还是很尊重的。 完全是性格使然,喜好张扬。 这种性格,非常不讨喜。 虽然朱元璋和傅有德都表现的很大度,但谁知道内心是怎么想的? 难怪上辈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第一时间就将他弄死了。 就这脾气,他不死谁死? 话题不知不觉就从云南战事,转到了最近朝堂动向。 这群粗人对黄河改道不感兴趣,反倒是对迁都很是赞成。 纷纷表示早就该迁了。 提起迁都,自然免不了谈到放还军户民籍之事。 对此,这群将领的的态度就不一样了,认为军制岂能轻改。 朱元璋只是笑着表示,此事还未定下,现在是庆功宴,暂时不提军国大事,大家吃好喝好。 其他人都很识趣的不在谈论。 蓝玉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刚才被吹捧的有点上头,起身说道: “陛下,军户乃大明根本所在,不可轻动啊。” 朱元璋表情不变,笑道:“此事咱知道,自会考虑的。” “坐下吧,勿要扰了大家的雅兴。” 蓝玉却不依不饶的说道:“陛下,不可自毁长城啊。” 场面上渐渐安静下来,看着这一幕,有人不动声色,有人担忧,还有人等着看笑话。 陈景恪也是心中一惊,蓝玉这是真特酿的会作死啊。 连忙朝朱雄英使了个眼色,让他出面制止。 朱雄英有些犹豫,蓝玉连皇爷爷的面子都不给,我站出来会有用吗? 陈景恪却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你必须站出来,否则今天的事情就无法收场了。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不过还是强笑道: “咱说了,此事咱自有考虑。你带兵打好仗就可以了,别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蓝玉脸色比方才还红,也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酒劲儿上来了。 “陛下……” “砰。”他刚张开口,就听到一声巨响。 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谁这么大胆子? 难道是太子生气了? 转头望去,却发现是太孙朱雄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在众人的注目下,他起身喝道: “放肆,此事上有皇爷爷和父亲,下有群臣和五军都督府,何时轮到你说话了?” “念在你征战有功,又是酒后失言,就不治你的罪了,赶紧退下。” 所有人都震惊无比,这是太孙? 蓝玉也非常惊讶,下意识的道:“太孙,我……” 朱雄英呵斥道:“还不退下。” 蓝玉目光闪烁,最终低下头道: “末将酒后失言,冲撞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眼睛里全是兴奋,哪还有一点生气的样子,挥挥手: “你这个脾气若是不改,早晚惹出大祸,坐下吧。” 然后又举起酒杯,对群臣说道: “诸卿,咱心里高兴,来满饮此杯。” 群臣自然知道是为何,纷纷举杯:“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元璋终于绷不住了,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哈哈,同喜同喜。” 接下来宴会的本质就变了,不再是庆功会,而是变成了夸夸宴。 都在夸太孙聪慧、懂事,有明君之相。 还将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翻出来,一遍又一遍的说。 傅有德等人自然也很识趣的参与了进来。 从洪武十四年就出征云南,这两年多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他们并不是很清楚。 所以也确实很好奇,太孙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有蓝玉,彻底消停了,默默的喝着酒。 朱雄英重新坐下,手捂住心口,兴奋的满脸通红。 大有不酒而醉的样子。 陈景恪心下好笑,这小子,还有待锻炼啊。 让朱雄英站出来,其实是很冒险的事情。 蓝玉很可能会不给他面子,毕竟他此时正在顶撞朱元璋。 一个人情绪上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 朱雄英站出来,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矛盾。 但陈景恪依然选择,让他站出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之前在城外的那一拜。 他有七八成把握,蓝玉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扫朱雄英的面子。 相反,他会为了维护朱雄英的威严,自打耳光。 事情也果如他所想,蓝玉退了。 朱元璋忘记了被顶撞的不快,朱雄英获得了称赞,树立了威严。 至于蓝玉,虽然丢了点颜面,但及时收手也让他免除了,可能到来的严重惩罚。 皆大欢喜。 庆功宴顺利结束,大家各回各家。 但今天会上发生的事情,定然会传扬出去。 ‘太孙有威严,俨然明君之相’这个概念,也定然会为更多人所知晓。 爷儿仨加陈景恪回到乾清宫。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一直重复: “乖孙都会替爷爷出头了,爷爷开心呐,真是乖孩子。” 朱雄英也乐的不行:“孝顺皇爷爷,是我应该做的。” 朱元璋连连点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左右看看,一拍大腿道: “哎呦,不行,我要将此事告诉你皇祖母去。” 说完一溜烟的跑去了坤宁宫,腿脚麻溜的不像是五十六岁的老人。 朱标看的直摇头,然后严肃的说道: “你可知蓝玉为何会听你的话吗?” 朱雄英得意的道:“因为皇爷爷和父亲啊,我是太孙,他自然……” 朱标摇摇头,打断他的话说道:“因为他是你的舅公,才会卖你的面子。” “若换成其他人,今日你贸然站出来,恐怕事情更不好收场。” 朱雄英有些不信,难道不是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吗? 他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陈景恪重重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至此,他才不得不信,兴奋的心情开始冷静下来。 朱标停了一会儿,等他消化的差不多了,才继续说道: “这也是我没有站出来的缘由。” “不是我不想站出来,而是不能。” “一旦我站出来,又未能平息事态,事情就会彻底失控。” “我不站出来,还能想办法转圜补救。” 朱雄英脸上露出与年龄不符的苦笑,说道: “谢父亲教诲,我明白了。” “明日我就去永昌侯府上,向他道谢。” 朱标却摇头说道:“不,你去他府上不是道谢,是安抚。” 朱雄英有些疑惑,什么意思? 朱标却没有再多解释,而是对陈景恪说道: “你给他解释吧,顺便教教他该怎么做。” 陈景恪颔首道:“是,请殿下放心,我会协助太孙处理好此事的。” 第155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 和朱标告别,回到自己的住所,陈景恪说道: “想不通是吗?” 朱雄英点点头,又摇头道:“隐隐约约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明白了什么。” 陈景恪说道:“那是你还年轻……” “君主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敬畏,历史上被臣子当做傀儡的皇帝,并不在少数……” “尤其是军中大将,多桀骜不驯之辈,想要让他们听话,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才有功高震主这个说法。” 朱雄英不禁点头,确实如此。 陈景恪继续说道:“……君主想要服众,靠的不仅仅是大义和权力,个人威信也同样很重要。” “现在的你只有储君的名义,手中没有权力,也没有树立起威信……” “莫说是军中大将,文官对你也只是尊敬,而不会真的听你的命令。” “永昌侯今日,就是在帮你立威,告诉天下人你是太孙是储君。” “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们是血亲。” 他将蓝玉为何会当众参拜太孙,又在宴会上退缩,详细的讲了一遍。 “今天顶撞陛下的若不是永昌侯,我是绝对不会让你站出来的。” “其实也不用你站出来,太子早就下令将人撵出去了。” “我敢让你站出来,也是算准了,永昌侯一定会维护你的威严。” “果如我所料,他退了。” “明日‘太孙斥退永昌侯’的故事,就会传遍应天府,很快天下人都会知道此事。” “从此之后,所有人都要正视你……” “对于你的命令,不敢再有任何怠慢。” 朱雄英恍然大悟,有些失落,有些感激,又有些羞愧的道: “原来是这样吗……那我岂不是更应该去感谢永昌侯?” 陈景恪严肃的道:“不,你是去安抚他的,不是道谢。” 见朱雄英一脸懵懂,他解释道: “你是君,他是臣。臣子维护君主的威严,天经地义。” “所以你无需道谢。” “若真去道谢了,就是在害他。”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何会是害他?” 陈景恪说道:“他会认为你的一切都是他给的,然后变得更加狂妄自大。” “长此以往,会失去对你的敬畏之心。” “到那个时候,你将再也无法指挥的动他。” “所以你不能去感谢他,就算心里很感激,也不要轻易表达出来。” “你要让他知道,他做的都是他应该做的。” 朱雄英思考了许久,才郑重的道:“我明白了。” “这就是你常说的,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只有大家恪守其道,方得长久。” 陈景恪笑道:“对,就是这个道理。” 朱雄英点点头,但眉头却紧紧锁住,似乎有什么心事。 陈景恪只是看着,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可我总觉得,他如此帮我,我什么都不做心中有点过意不去。” 陈景恪欣慰的笑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你小子要是真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那以后就别怪我留一手了。 “所以殿下才说,让你去永昌侯府安抚他,而不是让你不要去。” 朱雄英再次点头,原来如此。 父亲一下就想到的事情,我还要在景恪的解释下才知道,我要学的还很多啊。 然后苦恼的道:“可是我该如何做,才能让他知道是安抚他,而不是道谢呢?” 陈景恪没有回答,起身来到书架前,找到《唐书》(新),将列传十四取出。 翻开将其中一页折起,又重新将书合上。 “将此书给永昌侯送去,看他作何反应。” 朱雄英疑惑的将书接过,翻到折起的那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然婞直,颇以功自负,又廷质大臣得失,与宰相不平。”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 “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敬德顿首谢。” 这是尉迟敬德传。 说他居功自傲谁都不服,还差点一拳将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了。 李世民很生气,就将他叫过来说,我以前也认为汉高祖屠戮功臣太过了。 可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才知道,杀韩信、彭越不是汉高祖做错了。 而是韩信等人太过骄纵,不得不杀。 一番话说的尉迟敬德汗流浃背,幡然悔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敬佩的道: “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陈景恪笑道:“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你将书给他送去,若他承认错误,就去宽慰他,表彰他的功绩。” “若他没有任何表示,你就去训斥他。” 朱雄英连连点头,但又迟疑的道: “你说他这能改吗?” “呵……”陈景恪嗤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都快五十了,几无改变的可能。” “不过我们要的只是他的态度,只要他能收敛一些就好。” “而且送这本书过去,主要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你斥责他是在保护他。” “至于教育意义,反倒在其次。” 朱雄英连连点头:“我知道了,这就让人将书给他送去。” 陈景恪本想说,宫门都快落了,明天送也不迟。 但想想还是别拖了,万一让蓝玉误会就不好了。 ----------------- 宴会散场之后,蓝玉在宫门口与一众部下分别。 他本人并未离去,而是在门口徘徊。 他在等,等着宫里有人来见他,或者召他进宫。 太孙的呵斥让他坐立不安。 他虽然桀骜不驯,却也不是傻子。 很清楚常蓝两家的未来,与其说寄托在太子身上,不如说寄托在太孙身上。 这也是为何他把自己当垫脚石,为太孙树立威信的原因。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宴会上太孙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之前他虽然帮太孙树立威信,可内心依然把太孙当小孩子看的。 说白了,他和别人没区别。 只是因为太孙是他外孙,所以他才表演的很尊重。 但朱雄英那一巴掌以及呵斥,让他陡然明白,太孙就是太孙。 就算没有自己帮衬,太孙依然是储君。 只需给他一段时间成长,他依然能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威信。 就如现在的太子。 这个真相,一时间让他有些恍惚。 他开始担心,太孙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心生厌恶。 若真如此,对他们家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越想他就越是懊恼,不是因为顶撞了朱元璋,而是为何要在太孙面前这么做。 他期望宫里能传出消息,哪怕是一声斥责都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宫里却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把守宫门的人自然都认识他,但也只敢远远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进出皇宫的人见到他,上前行礼问候。 他哪有心思应酬,只是摆摆手让人离开。 那些人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怕触了霉头,赶紧离开。 一直等了快半个时辰,太阳已经西斜,宫门就快要落锁。 他的心里就更慌了。 没消息才是最可怕的,那意味着在太孙心里,自己毫无存在感。 没多久,把守宫门的人开始做准备,这也意味着宫门就要落下了。 蓝玉满脸失落,懊恼,又为自己感到不值。 自己纵使有错,可也一心为太孙着想,没想到皆是一厢情愿。 罢了,罢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从宫里出来。 见到他眼前一亮,连忙喊道: “永昌侯,永昌侯请留步。” 蓝玉抬起的脚步陡然停住,看着奔向自己的小宦官,眼睛里浮出一抹喜色。 “这位小公公,不知你找我何事?” 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声音是多么的温和,还带着点颤抖。 小宦官受宠若惊,连忙行礼道: “不敢当不敢当,小的是伺候太孙的奴婢。” “奉太孙之命,给永昌侯送一样礼物。” 说着,就递过来一本书。 “太孙说,他读此书偶有所感,希望永昌侯也用心学习,必能有所得。” 蓝玉恭敬的双手接过书,大声说道: “谢太孙殿下,蓝玉必用心研读,不辜负殿下期望。” 小宦官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发现禁军已经开始落门,连忙说道: “永昌侯知道便好……我还要向太孙复命,就先告辞了。” 说完行了一礼,朝宫内狂奔而去。 蓝玉罕有的拱手道谢,尽管小太监已经看不到了。 然后看着手中的书籍,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太孙心里有我的位置。 至于为何要送一本书过来,他心中也很奇怪。 不过不重要,肯送东西出来就说明重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他生气,将我臭骂一顿,问题都不大。 就在他准备翻看一下,这本书有何玄机的时候,更鼓的声音响起。 第一声更鼓响,是告诉大家,宵禁快要开始了。 还没回家的,赶紧回家。 等到第二通更鼓响起,代表着宵禁正式开始。 还在大街上溜达的,被抓住至少一顿胖揍,再关个十天半月。 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被当街打死。 跋扈如蓝玉,也不敢擅闯宵禁。 要是被当场打死了,那可就真白死了。 所以,听到更鼓响起他也不敢耽搁,连忙把手下叫过来,骑马往家赶。 他家离皇宫近,很快就到了。 算算时间,离宵禁至少还有一刻多钟。 他家中此刻是喜气洋洋,他女儿蓝燕敏带着家中上下所有人,早已等着了。 嗯,他正妻前几年亡故,只有两个妾室。 家中事务,由一个受宠的妾室打理。 不过妾室始终是妾室,遇到大事还是要把蓝燕敏推出来的。 今天迎接蓝玉凯旋,更是没人敢抢她的风头。 回到家,蓝玉自然恢复成一家之主的姿态,几句话就将众人给打发了。 自己回到大堂,拿出那本书翻了一下。 很容易就找到了折起来的那一页。 等看完里面的内容,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太孙果然生气了,喜的是太孙很重视自己。 送这本书过来的用意,自然也明白了。 劝他收敛脾气。 别人这么劝,他肯定不屑一顾,你算老几也配劝老子? 但太孙劝,他却很高兴,决定以后一定要改一改。 不能让太孙厌恶。 至于能不能改,或者改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来想将书扔一边去,但想了想又珍之又珍的收好。 这可是太孙送给我的,一定要放好。 哎呀,太孙真是聪明啊,竟然能想到这种法子来劝我。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他都这么大了。 是个小大人了。 今天宴会上训斥我的时候,和小老虎一样。 以后不能再将他当小孩子看了…… 就在这时,蓝燕敏端着一杯茶进来: “爹,喝点热水压压酒。” 蓝玉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畅快的道: “啊……舒坦。” 蓝燕敏很是不解,问道:“爹,您没事儿吧?” 宴会上丢那么大的脸,您竟和没事儿人一样? 照以往,你这会儿应该很生气才对,为何很高兴的样子? 蓝玉心中正得意,拍了拍桌子上的书,冷哼道: “你懂什么,看到这本书了吗,太孙送给我的。” “挨两句骂怎么了,别人想被骂,太孙还不乐意呢。” 蓝燕敏疑惑的道:“唐书?太孙送您唐书做什么?” 蓝玉解释了一下道:“……太孙在借古喻今,劝我莫要居功自傲。” 蓝燕敏一脸无语,您也知道自己的脾气啊? 而且,这有什么可得意的吗? 不过想想,值得太孙如此花费心思劝说,也确实说明对自己父亲很重视。 而且太孙能想到这种办法,果然聪慧啊。 想到这里,她说道:“那您准备怎么回复太孙呢?” “回复?”蓝玉先是一愣,然后才明白过来: “是啊,我怎么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明日我就给太孙……不对,给陛下上一道奏疏请罪。” 然后又看着自家女儿,满意的道: “不错,你也长大了。哎,你要是男儿该多好啊。” 这也是他的遗憾了,之前有过两个儿子,全都夭折了。 只养大了这一个女儿。 现在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出儿子来。 实在不行,就只能从兄弟那里过继一个了。 不过还不急,咱还能再‘征战’几年,不信生不出儿子。 将这些杂乱的情绪甩出去,他又说道: “将我从云南带回的宝贝整理一下,给太孙送去一批。” “再给那个伴读陈景恪家里也送一份。” 蓝燕敏表情有些不自然,道:“区区伴读而已,应该他给您送礼才对。” 蓝玉听出了她话里的异常,脸色一黑,说道: “你不会是得罪他了吧?” 第156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 蓝燕敏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和他就远远见过几次,怎么得罪他。” “是表哥,他认为太孙伴读应该是常继祖的,被陈景恪半道抢走了,心中很是不服气。” “大本堂刚开课的时候,让常继祖带着几个勋贵子弟,去找陈景恪的麻烦……” “前几个月,陈景恪为了给太子治病去了长安,就有人想抢这个位置。” “表哥也想抢,被陛下训斥了一顿,才息了这个念头。” “但心中对陈景恪一直有意见,逢年过节陈家送礼,他也从来不回。” 常茂无子,常继祖是其弟常升的长子。 虽然常茂很混账,但对自家人还是可以的,一直将常继祖视作家族继承人。 蓝玉勃然大怒:“蠢货,不只蠢,还忘恩负义。” “那陈景恪两次救下太孙,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我们常蓝两家靠的是什么在军中立足?” “是义气,有恩必偿,有仇必报。” “常茂此举就是忘恩负义,真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虎王的花奴(H)
万古神尊
村夜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蝴蝶解碼-校園H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过激行为(H)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