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304章

第304章

的天皇信徒,怎么可能会被金钱收买。 而且,看看宇合家族的生活就知道了,和大明没有丝毫关系。 虽然家族没落,可他们依然坚守贵族的作风,因此没少被人嘲笑。 之前倭寇猖獗的时候,很多落魄权贵都去当了倭寇,宇合家族没有参与。 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当年被大明抓获又释放的倭寇。 之前足利义持兵变夺权之后,开始反对大明,在北朝搞去大明化。 当时宇合秀太也是支持的。 所以,他身上还打着反大明的标签。 退一万步讲,大明真要收买宇合秀太,那也得付出金钱吧? 再看宇合秀太一家平日里的生活,不算清苦,但也绝不算富裕。 如果他拿了钱,怎可能会不去享受?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宇合秀太都不可能是叛徒。 所有的嫌疑都排除之后,剩下的那个就是真实答案。 后小松不甘心失败,命令宇合秀太当场杀死长庆一了百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宇合秀太愚忠自己选择这么做的,可从结果上来看没啥区别。 长庆死了,大家心目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没了。 后小松一派成了罪魁祸首,遭到了所有人的不满和唾弃。 然后一个声音开始响起:连天皇家族都不在意日本的死活,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何必死忠? 大明不可能将所有日本人都杀死,我们不过是换个效忠的对象罢了。 就算投降大明,靠着家族的积累,一样是人上人。 这个声音一出现就开始疯传,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个风声很可能就是大明放出来的。 可那又如何? 道理是真的就可以了。 而且,如果这个消息是大明释放的,那就更好了。 说明大明没有消灭所有日本人的打算,我们投降是可以保全自己家族的。 可以说,随着长庆的死,本就怀有异心的各势力,彻底和天皇家族决裂了。 后小松虽然还想努力整合,然而已经于事无补。 ----------------- 林浩惊讶的道:“宇合秀太的履历,怎么看都不像是叛徒,侯爷远在洛阳是怎么策反他的?” 耿子茂喝了杯茶,说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林浩心中一动,道:“侯爷帮他报了仇?” 耿子茂点点头,接着说道:“他成为后小松家臣后,解决的那些难题,都是侯爷帮忙解决的。” 林浩恍然道:“难怪……那他要求幕府交还权力给天皇,后面支持足利义持反大明,也都是计策了?” 耿子茂道:“陈侯说,最初他是想挑起北朝天皇和幕府的矛盾,只是未能成功。” “后来就转变了思路,让宇合秀太支持足利义持,以获取幕府的信任,看有没有机会从中做一些文章。” 林浩已经全都明白了,道:“谁知道,这些行为反而证明了他对天皇的忠诚,也洗清了我们的嫌疑。” 耿子茂笑道:“是的,阴差阳错。” 林浩再次感叹道:“难怪侯爷喜欢下闲棋,这才叫落子无声,不经意间就能变成杀招。” 两人吹捧了几句,就转而聊起了正事。 林浩说道:“大局已定,你准备何时出兵?” 耿子茂说道:“巧了,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事。” “现在就可以出兵,带兵的人选……你觉得楚才如何?” 林浩自然懂他的意思,说道:“我看可以,就他吧。” 于是耿子茂命人将刘楚才喊了过来,没有直接说让他带兵的事情,而是先询问参军部是否有了计划。 刘楚才立即将参军部制定的计划讲了一遍。 耿子茂略作修改之后,就说道:“照此执行吧。” 刘楚才做好记录,又问道:“不知这次是哪位将军挂帅?” 耿子茂和林浩相视一笑,说道:“刘楚才刘将军,你觉得这个人如何?” “啊?”刘楚才惊讶的道:“这……这……” 耿子茂笑道:“怎么,你觉得他不合适?” 刘楚才连忙说道:“不不不……我,就是太突然了,我有点激动。” 耿子茂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的道: “好好打这一仗,别给我们北海舰队丢人。” 刘楚才立正行礼,高声道:“是,绝不给大帅不给北海舰队丢人。” 耿子茂挥挥手,说道:“去吧,我和抚慰使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 从舞鹤港到平安京,总共也就百十里,往来传递消息非常快。 明军才刚刚开拔,那边就已经收到消息。 本就人心惶惶的平安京瞬间就陷入混乱,各家贵族纷纷在想办法寻找出路。 还有一些则选择了出逃。 北方已经被沐晟拿下,他们自然不敢去送死,只能往关东方向推。 然而还没走多久就传来消息,关东方向也有明军出没,他们只能折返往南方跑。 后小松还算有点骨气,到了这个时候他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投降的打算。 一边封锁城门强征民夫,一边派人去各地召军勤王。 三日后刘楚才带兵到达城下,看着这座城池也是意气风发。 大明即将二次分封,既是为了扩张,也是让老将们体面下台。 到时候耿子茂、林浩等人,都会进入中枢。 如此一来,各军高级将领就出现了空缺。 谁都想更进一步,刘楚才自然也想。 耿子茂让他带兵打平安京,就是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为后续竞争创造条件。 所以,这一仗他要打,还要打的漂亮。 他也没有玩什么花活,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先是将平安京围起来。 然后派人打掉周围的卫城。 之后他也没有直接发动攻击,而是给城内送信招降。 开出的条件很简单,现在投降可以保全性命,且大明允许他们保全自己的财产。 权贵、官吏、读书人若投降,大明专门为他们举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可以直接出任官吏。 武将通过考核,也可以加入明军。 日本乃华夏别脉,现回归宗族乃天命,望尔等顺天应命。 自然少不了一番威胁,不投降待城破之后屠城云云。 然后就等待一日,给他们讨论。 事实上这一日也是给大军休整。 城内接到劝降信之后,无数人都动了心,然而却没人敢第一个提出来。 后小松则回了一封义正言辞的信。 说日本存在已经上千年,向来尊奉天朝上国,大明侵略我们是不仁道云云。 总之最后的意思就是,不降。 这正如了刘楚才的意,日本人直接投了,他的功劳就小多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平安京那么多权贵要是都投降了,大明如何安置还是个问题。 现在他们不投,正好清洗一番。 于是他就下令攻城。 他攻城的方法朴实无华:大炮轰,步兵冲。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大炮一响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日本的房屋大多都是木质的,平安京人口密集,房屋也较为紧凑。 火炮打入城内点燃房屋引发了大火。 当刘楚才看到火光,以及听到城内的喧闹声,心中一动立即命令火炮集中轰炸起火点。 大炮引燃了更多建筑,也炸死了救火的人,火势越来越大。 刘楚才眼见差不多了,就派人换了个角度继续重复以上操作。 没多久平安京内火光四起。 至于城防,此时哪里还有城防。 可大明也没有攻城,就这样不停的进行火炮攻击。 城内的人终于受不了,想要派人出来谈判。 刘楚才将使者射杀,这才派人攻城。 城墙轻易被拿下,随后大军入城。 除了极少数还在负隅顽抗,日本军队开始集体放下兵器投降。 各家权贵纷纷投降,并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后小松头上。 我们早就想投了,是他一直阻挠,我们也没有办法。 然而刘楚才却根本就没有理会他们,下令大军屠城三日不封刀。 三日后平安京化为废墟。 后小松及其他天皇家族成员,全部被杀。 只有长庆的儿子,被勒令出家的行悟法亲王幸免于难,随后不久被送往洛阳。 平安京被屠的消息传出,整个日本都震惊了。 包括已经投降的宇都宫氏等家族,都恐惧的浑身颤抖。 之前大明手段虽然狠辣,却从来没有做过屠城的事情。 一度让他们忘记了战争的恐怖。 现在大明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这就是反抗的下场。 屠城确实很有用,原本还想待价而沽的各势力顿时就怂了,纷纷选择了投降。 但也有很多家族选择了负隅顽抗,结果自然毫不意外。 尽灭之。 即便如此,明军也用了四个月时间,才彻底拿下日本全境。 明军兵力有限,为了更快的拿下全境,就连部分水师都弃船上岸了。 这就导致对日本的海上封锁出现了漏洞,大批不愿意归附大明的人乘船逃走。 这些人的逃跑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北上去苦寒之地,二是南下去南洋。 从日本南下去南洋,就必须要路过琉球群岛。 然后,琉球王国就遭了劫难。 琉球王国这会儿总人口才十余万,分布在好些个岛屿上。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基本没有什么正规军队。 也就国王手里有几千青壮充当士兵。 这些士兵勉强人手一件兵器,至于盔甲只有部分将领才有,战斗力自不用提。 至于生活在小岛上的人,连军队都没有,只有部落首领和维护治安的人员。 那些日本人虽然是逃难的,可对于琉球王国来说,依然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 最先是周围的小岛被劫掠。 琉球国王得知消息大惊,一边固守主岛屿,一边派人去向明军求救。 然而还不等他们找到明军,一支六千多人组成的逃难队伍就来到了这里。 他们登上岛屿大肆劫掠,甚至还攻下了琉球王宫,将琉球国世代积累的财富席卷而空。 非但如此,他们还丧心病狂的将琉球王全族屠灭,之后才心满意足的逃离。 等明朝援军到达,也只能帮忙收尸。 至此,琉球国也名存实亡。 第521章 安西战略成 就在明军远征日本的时候,西域攻略也同步在进行。 明昭三年夏,平息了已占领区域的叛乱,并配合朝廷初步完成屯田建设之后。 朱棡对察合台汗国的大本营喀什喀发动了进攻,黑的儿火者也集结所有兵力展开抗击。 明军主力势如破竹,三战三捷击破了察合台汗国的防线。 黑的儿火者率领最后精锐退至叶尔羌河畔,意图据河而守。 明军缺乏船只渡河,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朱棡只能命人收集木头造船。 但因为气候原因,这里缺少大型树木,往往要跑几十里才能收集到一些。 就这么一耽搁,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底,天气逐渐转冷。 不少人劝朱棡退兵,喀什喀的冬天太冷了,实在不适宜作战。 朱棡却说道:“以前我们远征总是在冬季撤退,一是气候寒冷不宜作战。” “二是路远补给不易,而敌人却能轻易获得补给。” “长期对峙于我方不利。” “但这次不同,我们虽是远道而来,却准备充分后勤有保障,棉衣、粮草充足。” “察合台军虽然是本地人,但他们接连丢失城池和土地,补给已然困难,过冬的物资反不如我们充足。” “现在主客异形,我们岂能就此退走,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 众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再也没有人提退兵的事情。 张靖运坐在人群后面,也是一脸恍然大悟,学到了学到了。 等大家都离开,他也跟在后面准备往外走。 哪知刚走到门口就被朱棡给喊住了: “张靖运,你留一下。” 张靖运连忙道:“大王,我最近可没犯事儿。” 朱棡板着脸道:“你是没犯事,但你爷爷写信威胁我,你说我该怎么处罚你?” 张靖运一脸不爽的道:“这老头,等他死了我不给他哭坟。” 朱棡顿时绷不住了,哭笑不得的道:“混账小子,这话可不能乱说。” 然后他正色道:“有个任务交给你。” 张靖运一听不是收拾自己,还有任务,大喜道: “有什么脏活累活您尽管交给我,保证给您干的漂漂亮亮的。” 朱棡训斥道:“别嬉皮笑脸的,这次是正事。” 张靖运马上立正站好,目光看向朱棡似乎在说,我已经站正了你说正事吧。 朱棡没理他,径直说道:“我们新打下来的那些土地,没有来得及治理,百姓流离失所惶恐不安。” “如果就此不管,这个冬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你带人回头去绥靖地方,那些土匪、恶霸、地痞统统除掉,保护百姓的安全。” “同时也要想办法帮助百姓熬过冬天。” 张靖运一脸苦相:“大王,让我杀人我在行,让我安抚百姓实在为难人啊。” 朱棡说道:“别给我装傻充愣,你爷爷精通军政,我不信他只教了你用兵。” 张靖运:“……” 我踏酿的最后悔的就是成为张定边的孙子。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百姓缺的是粮食,我上哪变出粮食来啊。” 朱棡在主位上坐下,优哉游哉的道:“那是你的事情,我不管。” 张靖运不服气的道:“您这是……” 朱棡打断他,伸手指着外面道:“滚。” 张靖运扭头就跑:“好嘞。” 看着他的背影,朱棡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小子有点憨,但是真有本事,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 本来以为这是个军事天才,后来派他去某个屯田所坐镇。 没想到他竟然将那个屯田所,管理的井井有条。 这就不能用天赋来解释了。 打仗这玩意儿,有时候确实不需要系统培训,只要天赋够高,多打几仗就能成名将了。 但行政不行,这玩意儿经验比天赋更重要。 纵使是诸葛亮那样的行政天才,如果不经过学习,也比不过系统培训出来的庸才。 张靖运能将屯田所治理好,就说明他是经过培训的。 问他是跟谁学的,答案永远都是,跟爷爷在庙里学的。 朱棡就以为他是哪个隐世高人调教出来的。 毕竟乱世才结束没多少年,民间确实隐藏着许多高人。 而且这些高人往往藏身在道观或者寺庙里。 张靖运的爷爷完全符合这个标准。 直到洛阳那边传来消息他才知道,这小子确实是隐世高人调教出来的,还是个大大的高人。 张定边的亲孙子,将老张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 只是他学的都是理论,缺少实践机会。 后来参军,迅速将军事理论和实践结合,脱颖而出。 去了屯田所,又完成了一次蜕变。 这也是朱棡让他执行这次任务的原因。 只是这小子从小生活在庙里,再加上老张的过度保护,心思比较纯粹。 又比较调皮,整日和老张对着干,养成了现在这么个性格。 不过朱棡反倒很喜欢这种人。 有能力,歪心思较少。 当然,他只是为人纯粹,谁要是把他当傻子,很快就会发现傻子是自己。 张靖运虽然接了这个任务,可正如他自己所说,杀人容易安民难。 为了抵御大明,黑的儿火者杀鸡取卵,在本地强征粮草,百姓家家无余粮。 夏天还好说,大不了吃草,吃树皮草根。 可冬天就不好办了。 现在让他去安民,他上哪弄粮食去。 一路上他都在为此发愁,头发都揪掉好几把。 直到他来到一座小城池,将这里作威作福的恶霸老爷给杀了。 去抄恶霸的家的时候,看着圈里的牲畜,粮仓里的粮食,仓库的各种物资,他终于知道问题该怎么解决了。 不外乎就是劫富济贫。 黑的儿火者也不敢用强硬手段,去征收权贵、大户的粮食,这是他统治的基础。 至于恶霸、地痞,这些人社会关系复杂,也有的是办法逃避征收。 所以他强征的对象,只能是普通百姓。 所以,这些大户是有存粮的。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张靖运就笑了:“我今天也干一回劫富济贫的买卖。” 于是他每到一地,就先派人打击地痞、恶霸,并让他们指认当地大户为恶。 然后以此为由,对当地大户进行打击。 就这么说吧,在这个年代又有几个大户的底子是干净的? 几乎是一指一个准。 非但如此,他每抓一个大户,都会鼓励百姓站出来告发。 没人愿意告发? 把大户的粮食钱财摆出来,每家每户派人来领。 现在呢?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依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告发。 张靖运叹道:“百姓宁愿饿死,也不敢站出来告发他们,这些人的凶残可见一斑。” 于是也不再要求百姓告发,而是直接抄家,然后将财货分给百姓过冬。 大户死了,东西也拿到手了,百姓们才敢相信,眼前的明军真的是为了救他们。 再对比之前黑的儿火者对他们的剥削。 百姓们自然知道该选择谁。 只是看似简单的几件事情,就让明军收获了民心。 刚刚占领的这些地方,也迅速的安定下来。 随着后续行政官吏的到达,一套全新的统治体系被快速建立起来。 目睹了全过程的张靖运这才明白,为何朱棡会让他在冬天干这件事情。 恶劣的天气,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这时候他们是生不起什么反抗之心的。 任意的善意,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稻草抓住不放。 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与之相对应的,黑的儿火者的日子很不好过。 他连战连败,物资粮草丢失了大部分。 好不容易靠着叶尔羌河阻挡住了明军,却又开始为物资发愁。 他可没有大后方可以提供物资,只能继续搜刮百姓。 然而此时他还能掌控的区域,也就只剩下差不多四个半县。 西域地广人稀,这四个半县的总人口加起来才二十万出头。 且这些人之前已经被他搜刮过一次,这次又能刮出多少油水? 更何况现在是冬季,百姓仅存的粮食、冬衣等等全都被抢走,自己又怎么活? 要知道,喀什喀地区冬天也是很冷的,暖和的时候零下五六度,冷的时候能到零下一二十度。 这种温度,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百姓几乎活不下来。 黑的儿火者只能寄希望于,明军会主动撤军,如此他还能重整旗鼓。 可惜,明军毫无撤退迹象,甚至还修筑了简易房屋,显然是铁了心要和他耗下去。 没办法,他只能继续去搜刮百姓。 百姓榨不出油水,连当地大户也不放过。 一开始劝捐,劝不动就直接抢,此举可以说惹的天怒人怨。 察合台汗国百年统治笼络的人心一朝丧尽。 其实黑的儿火者自己也很清楚,他是断无可能打赢的。 就算这次打赢了,不久之后也会有更多明军过来。 更何况还有朱樉在背后虎视眈眈。 放在以前,他还可以继续往西逃,进入安西之地。 可是现在这条路也断了。 他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投降的打算。 “华夏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不想被关在笼子里运送到洛阳,为大明君臣取笑。” 很快时间进入十二月份,天气愈加寒冷,叶尔羌河开始结冰。 只不过温度还没到滴水成冰的地步,冰层并不厚。 黑的儿火者作为本地人,很清楚叶尔羌河不会大面积结冰的。 就算是结冰的河段,也无法支撑几万大军通行。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派人将部分河段的冰层捣毁。 并且还派人巡视河面,一旦发现明军有动静,就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 事实上他想多了,已经知道他困境的朱棡,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打算。 “耗下去,耗的他人心尽失我们在出手结束一切,免得将来有人怀念他的统治。” 当然了,朱棡也没有那么轻松。 往西域运送军需物资本就困难,冬季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支持他的战略,从河西走廊到高昌再到焉耆、伊丽水,全都动员了起来。 数十万人为他们运送物资,冻死者数以千计,冻伤者不计其数。 另有无法计数的物资被浪费在路上,才勉强维持住了前线所需。 但还是那句话,家底厚可以耗的起,这就是他的资本。 时间很快来到明昭四年二月,天气逐渐转暖。 朱棡趁着这个冬季,完成了对占领区域的统治。 相反,黑的儿火者这里就是另一幅景象。 他还能统治的这四个半县,死于冻饿者多达六万余人。 很多都是一家一家的集体冻死,部分甚至整个村子都没了活人。 如此惨状,彻底激怒了当地百姓。 在当地头领的

相关推荐: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篮坛大亨   婚里婚外   交流_御书屋   恶蛟的新娘(1v2)   我的傻白甜老婆   神秘复苏:鬼戏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