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及待的露出獠牙了。 这让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他,充满了怨气。 他知道来人是大明的棋子,劝自己反叛也不安好心,可那又如何? 他宁愿鱼死网破,也不想再管什么日本的整体利益了。 我都踏马绝嗣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只见他缓缓抬起头,说道: “你们想让我怎么做?” ----------------- 看着手里的情报,耿子茂不禁再次叹道: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陈侯才是真正的用兵大家啊,远在万里之外,就能将日本搅得天翻地覆。” 刘楚之赞叹的道:“侯爷曾经给我们说过一个词叫和平演变,说是能兵不血刃拿下一个国家。” “只是当时他没有细说,此时想来,他在日本的布局,就是和平演变的一部分吧?” 他们这些军团级别的参军事长,都去洛阳参加过专门培训。 朱雄英和陈景恪时不时就会去上课,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顺便也会将一些别的东西。 “和平演变?”耿子茂不禁眼前一亮: “只听名字就不一般,陈侯真足不出户,决胜千里之外。” 刘楚之点点头,说道:“陈侯看人用人的能力更强,被他挖掘提拔的,几乎都成材了。” 耿子茂深有同感,说道:“是啊,这次操纵日本舆论的棋子,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三百倭寇。” “松下纯太郎兄弟、横山丸这些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毕竟俩人也都是因为陈景恪的政策而受益的人,又是大明军功集团的一份子,羁绊是非常深的。 说起用人的事儿,耿子茂高兴的道: “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孩子,全都送到洛下书院读书了。” “年末考核还得了表彰,陈侯亲自为他们写了评语呢。” 刘楚之恭维道:“是吗,那属下可要恭喜大帅了,后继有人啊。” 两人正说话间,北海舰队总抚慰使林浩走进来,笑道: “好啊,大战前夕你们两个竟然躲在这里闲聊起来了,看我不参你们一本。” 刘楚之连忙起身行礼,然后笑道: “那您参吧,陈侯可是大帅的两位公子的老师,小心给你穿小鞋。” 林浩大笑道:“巧了,我儿子也在洛下书院就读。” 耿子茂说道:“我两个儿子都在,你只有一个儿子在,你拿什么和我比。”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笑了起来。 林浩和刘楚之也哈哈大笑,会议室响起了快活的声音。 一支军队的三巨头,职权分明相互之间并无竞争关系,反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所以私下关系普遍都比较友好。 三人聚在一起,经常相互打趣开玩笑话家常。 这其实不符合古代传统观念。 怕将领造反,历朝历代都会想办法限制军中统帅的权力,监军制度就是这么来的。 但新制度却改变了这一观念,反而更希望军队高层相互合作,而不是内斗。 当然,不能说古人做的就不对,他们也是基于现实情况,搞出的监军制度。 陈景恪也是先改变了整个社会,然后一步步微调,在两年前确立了现在的军事制度。 没有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他也不敢轻易对军制动手的。 总之,一切制度都是基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情况而建立的。 没有相应的基础,太先进的制度反而会扯着淡。 三人聊了一会儿,就将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争。 林浩问道:“梁永怀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大战将起,他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刘楚之说道:“梁将军说一切准备就绪,让总部放心。” 林浩依然不放心的道:“足利义持麾下十五万精锐,梁永怀只有四万人,还是要提醒他小心一些。” 一阵寒风吹来,耿子茂紧了紧身上的大衣,说道: “一万两千名火器兵,五千骑兵,还有一万三千步兵精锐,只要他不瞎指挥这仗就输不了。” 刘楚之也说道:“梁将军去过草原,也去过西南,作战经验丰富,不会有问题的。” “我自然相信梁永怀的军事水平,但是……”林浩压低声音说道: “此战关系着陛下和陈侯的颜面,干系重大啊。” 耿子茂顿了一下,说道:“那就派一艘战列舰去博多港。” 刘楚之立即起身说道:“我这就去传达命令。” 博多港是陆后(福冈)地区的重要港口,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真正兴盛起来,还是近十几年日明贸易繁荣后的事情。 将主力舰放在这里,可以策应梁永怀。 这件事情处理完,林浩又问道: “后续登陆部队何时到达?可不能耽误了总战略。” 耿子茂说道:“十天左右到达,放心吧我的抚慰使,耽误不了大事。” 林浩认真的道:“这是我的职责,为你这个主帅查漏补缺,你还嫌弃起我来了。” 耿子茂说道:“不嫌弃不嫌弃,有你在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林浩这才放过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叹道: “我们两个,不知道还能搭伙多久。” 耿子茂眼神一变,说道:“你听到具体消息了?” 林浩道:“这还用打听吗?攻下日本之后册封一百个诸侯王,上面的意思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过不了多久,军队必然有一次大的人事变动。” “以你的资历和功劳,十有八九要去大都督府任职。” 耿子茂有些泄气,说道:“嗨,都是猜测,谁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陈侯怎么想的,谁都把握不准,说不定就把我发配到海外去了。” 林浩没好气的道:“你叫分封为发配?得了便宜还卖乖。” 耿子茂不在意的道:“谁想要封国谁就要去,反正我是不想要。嗯,现在不想要。” 林浩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他的话,有些人视封国为最高追求。 有些人则想实现更大的抱负和理想,将分封视为监牢。 因为一旦去了封国,就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封国,而是不想在最有作为的年纪,就被封到犄角旮旯去了。 耿子茂作为军方下一代核心,自然不想这么快被封走。 “上面的心思再怎么难以把握,有些事情也不难猜,不可能放你走的。” “现在该担心的是我,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耿子茂提议道:“要不找陈侯交流一下?” 林浩倒也没有反对,只是说道:“先将这一仗打好吧。” “这一仗打的越漂亮,后面的事情就越好说。” 耿子茂拍胸脯道:“放心,保证让你能挺直腰杆和陛下陈侯说话。” 就在两人讨论前途的时候,足利义持率领大军来到了陆后平原。 一场决定日本生死的战役,就此拉开。 第508章 不对称战争 足利义持本以为,明军占据陆后城那么久,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不过他并不惧怕。 “陆后城是为了抵御虾夷人袭扰而建,城墙只有一丈高,防御工事非常简陋。” “就算明军从占领之日起就加固城防,也无济于事,我大军轻易可破之。” 他的这一番分析,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缺少人手和建筑材料,时间又短,大明很难建立牢固的工事。 一丈多高的城墙,派几个人叠罗汉都能翻过去。 没有城防相助,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只是当他们到达陆后城附近,却惊讶的发现,大明确实重修了防御工事,但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明军并没有加固城墙,也没有挖护城河之类的,而是在城墙的周围挖了很多半尺深的坑。 坑与坑之间的地面上,埋着一根露出地面尺多长的碗口粗木桩。 这些坑和木桩的密度并不大,隔七八尺才有一个。 但分布范围很广,城墙周围五十丈距离。 看到这一幕,足利义持等人目瞪口呆,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一名部下说道:“明军在做什么?他们不会想用这些小坑和木桩,来阻止我们攻城吧?” 另一名部下笑道:“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昏了头呢。” 不少人附和道:“我看他们就是昏了头……哈哈。” “得我大军安顿好,定可一战而下,让明军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也让他中原皇帝知道,他们不过是日落处天子,我大日本的天皇陛下才是日出处天子。” 这是引用隋朝时典故,当时日本天皇派人去见杨广,国书上写的就是: 日出处天子,见日落处天子。 后来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击溃日本水师,彻底将日本打服,确立了中日接下来千年的主从地位。 日本就再也没有谁提什么日出处天子了。 此时有人重新提起,确实挺应景,也算是个吉照。 众人都纷纷附和着大笑起来: “哈哈……说的好,我大日本才是日出处天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一般,不少人面露忧色。 都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还什么日出处天子,闹呢? 这时一名叫伊藤正夫的老将,劝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军身经百战不会做无用功,他们这么做定然有诈,不可不防啊。” 足利义持颔首道:“兵部卿所言甚是,大明陆军所向披靡定有所侍,我们且不可浪战。” 伊藤正夫见他听了自己的劝,心中一喜趁机说道: “对于此战,老臣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足利义持眉头微皱,伊藤正夫是反对决战的,不用听他都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然而气氛烘托到这里了,他也不好拒绝,只能说道: “兵部卿但讲无妨。” 伊藤正夫语气恳切的道:“明军远来补给不易,且冬日将临,气候于明军也多有不利。” “他们的大军定然无法长久在日本作战。” “我以为,他们定然希望我们与其发起决战,以求速战速决。” “一旦他们击败我军主力,就会分兵四出打击地方藩主大名,届时日本国祚不存矣。” “明军最近的一系列表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以大御所阁下的英明,定然能察觉到此点。” 足利义持不禁颔首,这话虽然不好听却一语中的,明军希望速战速决的打算可以说是摆在明面上的。 伊藤正夫见他没有生气,还以为他听进去了心中更喜,连忙继续说道: “既然明军希望速战速决,为何我们要遂了他们的愿呢?” “我们不妨与其对峙拖延时间,每过一日我方的胜算就多一分,明军的胜算就少一分。” 足利义持反问道:“明军水师强大,他们可以从任意地方登陆作战,如之奈何?” 伊藤正夫马上回道:“坚壁清野,加固城防,能守则守,不能守则留一座空城给他们。” “到时明军若退走,我们可不战而拿回城池。” “明军若分兵把守城池,我们就可个个击破。” “战线越长,我们抵抗的力量就越强,大明的优势就越弱。” “况且战事旷日持久,明军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因着急而出错!” “到时我们再大举反攻,必能一举而破敌,将明军全数歼灭于日本国土之上。” 一席话说的伊藤正夫自己都激动不已,这可是他深思熟虑后拿出的战术。 自认为是目前最佳的策略。 他身后一群保守派,也都纷纷出声支持。 说起来复杂,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敌人越想要什么,我们就越不能满足他们。 这是最简单的兵法应用。 就连不少激进派都意动不已,这听起来确实比决战靠谱啊。 虽然这个法子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可胜在稳妥。 决战虽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可万一失败了呢? 就一无所有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伊藤正夫的策略并没有问题,然而站在足利义持的立场上,他必须决战。 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迫切需要这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然后反手镇压国内的反对派,正式结束长达七十年的南北分裂。 还有更深远的,那就是大明对日本的渗透太严重了。 只有打赢这一仗,才能重振国家荣耀,驱逐大明的影响。 想到这里,足利义持说道:“兵部卿的建议乃老成持重之法,然……” 他回头看了看众人,沉声道:“你可考虑过日本内部有多少人心向大明?” “南朝的藩主大名,是否会配合我们的计划?” “你可想过,又有多少人真的会站出来抵抗大明的入侵?” “又有多少人,会主动打开城门向明军投诚?” 一番话,将伊藤正夫问的哑口无言。 其他人也终于醒悟过来,是啊,计划虽好,却没有施行的外在条件啊。 以日本目前的情况,真要是执行他的计划,恐怕会有大批的人箪食壶浆,喜迎大明王师入城。 到时候连决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足利义持眼中迸出一股杀气,道: “传我军令,日本安危皆系于此战,望将士们奋勇杀敌。” “如有再敢言退者,杀无赦!”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心中一肃,知道这就是最终决定。 决战。 足利义持接着又下令安营寨在,并派出探马四处巡逻警戒。 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一大早他派出了五千人发起试探性攻击。 “我倒想看看,明军挖坑埋桩,到底在搞什么鬼。” ----------------- 明军阵地。 杨洪趴在城头,用望远镜观察着日本军队的行动。 十五万人的军营,绵延数十里,看起来声势非常慑人。 但杨洪却一点都不怕,嘴角反而挂着贪婪的笑容,这踏酿的都是军功啊。 打赢这一仗,怎么也能捞个上造、骑尉的勋。 我才十九岁……不对,过了年就二十了……就拿了他一辈子都没拿到的功绩。 看我爹还敢不敢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他的恩荫。 是的,他这个百户不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得来的,而是继承父亲的位置。 但能加入神机营,还能继续当百户,则是靠他自己的能力,确实很聪明有天赋。 要知道,神机营的将士,可都是从全军挑选出来的。 要求身家清白,个人能力突出,学习能力强,一样不满足都进不来。 最初他和他爹,都属于燕王序列的低级军官。 就是靠着个人能力,才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神机营。 只不过他爹怕他太飘,总是打击他。 这让年轻的杨洪心里很不服气,向挣个勋位回家堵亲爹的嘴。 至于爵位……暂时他还没想那么远。 一名叫元大石的手下凑过来笑着说道: “百户,日本人发起进攻了吗?” 杨洪头都没回,说道:“已经开始组织人了,目测有五千人,应该是试探性攻击。” 元大石抬起头努力看去,只是太远什么都看不到,这不禁让他羡慕的看向杨洪手里的望远镜。 望远镜,百户级别以上的军官才能配备。 要么就是特殊兵种,比如斥候之类的才会有。 他只是普通士兵,这玩意儿也就只能眼馋一下。 不过……劳资早晚也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望远镜。 就在他给自己打气的时候,杨洪兴奋的道: “来了来了,日本人开始进攻了。” 其实不用他说,元大石自己就看到了。 五千日本兵,在武士们的带领下,缓缓靠近城墙。 元大石不禁点评道:“你还别说,这些日本兵队列整齐,走那么远都不乱,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杨洪说道:“废话,这些可都是战场厮杀出来的老兵,战斗力能差到哪去。” “只可惜,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不对称战争,是陈景恪给他们灌输的概念。 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全面领先的大国,当你与敌国陷入肉搏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玩的就是武器的代差,以及来自于国力的直接碾压。 敌人还没有进入战场,就已经输了七分。 火器对冷兵器就是代差,就是不对称战争的一种最简单体现。 元大石点点头,说道:“看,他们的速度慢下来了……” “呵呵,估计他们还在奇怪,咱们为什么挖这些坑,埋那些木桩吧。” 杨洪举起望远镜继续观察,嘴里不停地说道: “这可是新研究出来的工事,专门配合火器使用的,咱们国内的都少有人知道,别提他们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遗憾的道:“可惜了,没有铁丝网,否则效果更好。” 元大石想到完整的工事,有些心疼的道: “布置个战场都得几万斤铁,侯爷是真不知道心疼啊。” 杨洪反手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说道: “你懂什么,那些铁丝网能让我们少死多少人,最终受益的不还是我们吗。” 元大石连忙道:“别打别打,我知道我知道,侯爷爱兵如子。” 杨洪没好气的道:“瞧你那小家子气……敌人已经进入阵地,去告诉弟兄们做好准备。” “没有听到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开火。” 两人说话,五千日本兵已经进入了明军预设好的防御工事。 本来他们还担心,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之类的。 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进入之后没有任何的危险,这不禁让他们放下心来。 然而,就在他们想加速冲到城墙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跑不起来。 脚下并不密集的小坑和木桩,总是能迟缓他们的脚步,不少人被扳倒。 而且为了躲避小坑和木桩,走着走着他们的阵型就全乱了。 但除此之外,就在没有别的动静。 站在后方观察阵地的足利义持也放下心来,看来自己确实想多了。 “明军妄图凭这些坑和木桩迟滞我们的脚步,实在是天真。” “立即准备土石,地面填平,木桩拔掉。” 比起填护城河之类的,这个工作量实在不值一提。 十五万人,每人一块石头都能将这里给填平。 然而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梁永怀就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阵地变化。 对于这些日本兵的素质,他也不禁赞叹,确实不可小觑,难怪当年倭寇能纵横大明沿海。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战争。 当这些日本人进入阵地,他的副将问道: “将军,要不要开火?” 梁永怀回道:“不急,敌人进入十丈距离在开火。” 副将迟疑道:“是不是太近了?” 梁永怀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这本来就是一次战术验收。” 副将再不说话,转身让传令兵去传达命令。 传令兵自然不会跑步去传达,而是来到高处,将命令传达给通讯兵。 通讯兵拿出不同颜色的旗帜挥舞。 这就是旗语,在陈景恪的启发下,大都督府组织人发明的。 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但已经能准确传达并不复杂的命令了。 神机营的通讯兵,配备到了百户所这一级别。 杨洪很快就接到了命令,眼睛里露出亢奋的之色,大声喝道: “兄弟们,将军有令,敌人靠近十丈开火。” “谁都不要提前开火,否则我让你去扫一个月厕所。” 然后看了看走在前排的日本兵,他又补充了一句: “敌人有盾牌,前三穿甲弹。” 所谓穿甲弹,就是梭形的钢弹,近距离破甲效果非常好。 阵地响起零星的笑声,接着就是更换子弹的声音,很快就恢复寂静。 阵地内的日本兵,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靠近城墙二十丈左右,他们就撑起了盾牌,然而预想中的箭雨并没有落下。 作为最基层的士兵,他们虽然觉得奇怪,却并没有多想,而是继续往前走。 十五丈,十丈…… “砰……”不知道谁率先打响了第一铳。 “砰砰砰……”更加密集的火铳声紧随其后响起。 走在前排的日本兵发现,自己手里的木质盾牌,像是纸片一般被轻易穿透。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自己的胸前点出了一朵朵血花。 火器,对日本的普通士兵来说,还是太遥远太神秘了。 很多人只听说过火炮,却不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火铳。 他们致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 随着火枪声音的响起,一排排的日本兵如割麦子一般被击倒。 这些人也不愧是百战精锐,并没有怯懦,而是举起兵器试图冲锋拉进距离。 然而,脚下不深的坑和木桩,却让他们迈不开腿。 短短的十丈距离成了天谴,任凭他们如何冲锋,都始终无法越过。 随着一名名日本兵倒下,终于有人受不了,转身逃跑。 远处足利义持也是目瞪口呆,他知道大明有神机营,也知道是新式火器军队。 却从来没有想过,火器的
相关推荐:
交流_御书屋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过激行为(H)
村夜
顾氏女前传
篮坛大亨
女奴的等价替换
猛兽博物馆
将军在上
我的风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