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291章

第291章

成定局。” “至于后续整合……先完成合流,后续再慢慢磋商也不是问题。”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确实如此,他们也知道,我们来回传递消息需要半年时间。” “必然会趁着这个空档完成合流。”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狠,道:“本来我还想等变革完成再动手,看来不得不提前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变革大体已经完成,后续就是慢慢磨合,朝廷可以抽出手去处置日本了。” “况且,打下日本这么大一片土地,对将士们也是个极大的激励。” 前面说过,在确立分封制的时候,朝廷就划定了不封之地。 日本并不在不封之地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这块土地打下来是要分封给诸侯王的。 这么大一片土地,少说也能诞生几十个诸侯王。 将士们不积极才见鬼。 朱雄英立即召集大都督府诸将和内阁七学士,商讨征伐日本之事。 至于为什么军事会议要让内阁学士参加……后勤要靠他们。 而且后续的占领、教化也要靠文管集团,所以七学士是必须要参加的。 当然,他们也只是参与总决策的商议,就是决定打不打。 具体的军事行动就和他们没关系了,这是大都督府的事情。 听说要打日本,诸将激动的眼珠子都快冒出来了。 老将郭英不顾疾病缠身,非要出征日本。 面对劝阻,他还振振有辞:“我当年的封号就是靖海将军……咳咳……舟山水师也是我创建的。”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少的了我……咳咳咳……” 因为太激动,说一句能咳三次,众人看的相当无语。 可这老头谁的劝都不听,让众人非常无奈。 最后还是陈景恪偷偷派人去请了老朱。 老朱过来二话不说,拎着他的耳朵就往外走: “打仗是年轻人的事,你老小子凑什么热闹。” 等出了大都督府的大门,老朱黑着脸骂道: “咱看你是老糊涂了,这是雄英第一次展开军事行动,你竟然让他下不来台?” “要不是看在你从小就跟着咱出生入死的份上,咱真恨不得一刀剁了你。” 郭英这才反应过来,一脸惶恐的道:“那怎么办?我现在去给陛下赔罪。” 老朱呵斥道:“赔什么罪,还嫌这事儿不够丢人吗。赶紧给咱滚回去,好好配合这次行动。” “不要让雄英丢了面子,否则就算咱不动手,其他勋贵也会将你撕了。” 郭英猛的打了个哆嗦,连忙说道:“是,我这就去。” 说到底还是大分封,诸侯王的法统来自大明天子的册封。 谁敢动摇天子的地位,就是在挑战所有勋贵。 至少在大分封完成之前,是这样的。 郭英方才的行为,犯了两个忌讳。 一个是差点让皇帝下不了台,一个是间接损害了勋贵们的利益。 也就是他和老朱关系亲近,否则就方才的举动,他已经离死不远了。 看着郭英的背影,老朱无奈的叹道: “看来,是时候让一批老家伙退下来了。” 要说他们不支持朱雄英,那是不可能的。 勋贵集团才是朱家统治的基础,也是最拥护朱家的人。 谁敢质疑朱雄英的地位,他们就敢和谁拼命。 可在没有敌人的时候,他们又会仗着功劳和资历,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是人性,是很难避免的。 目前除了徐达、傅友德等寥寥数人,其他老将能把握好这个度的,并不多。 就连冯胜、蓝玉,也难免会有些骄纵之心。 所以老朱将冯胜带在身边,不允许他乱出头。 蓝玉有陈景恪压着,他敢跳陈景恪就敢当众削他,所以不怕他出格。 可老朱精力终究有限,而且现在的天子是朱雄英,不能处处靠他这个圣皇来压制老将。 况且,老家伙不退,挡住了新生代的上升渠道。 长此以往必然会酿成大祸。 所以,让老将们退下来就成了必然。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已经做出决定。 等打下日本,就进行二次大分封,将日本、南洋剩余土地,全部分封给老将们。 应该能分百八十个诸侯王。 少了这么多老将,朱雄英执政就少了很多掣肘,新生代将领也有了出头的机会。 至于殷洲,就留给新生代们吧。 没了郭英胡搅蛮缠,军事会议进行的就很顺利了。 很快就定下了大致的方针。 打。 统帅也很快就确定了,高阳侯耿子茂。 耿子茂是开国功勋耿再成的孙子,其父耿天璧在洪武十年出海剿倭战死。 他和日本有着血海深仇。 大明开海后他和赵秩一起出使西洋,路过南洋时灭了吕宋,因功承袭祖父耿再成的高阳侯爵位。 后来在平定南洋动乱时候,再次立下大功。 三年前被调往北海舰队担任大将军,对那边的局势最为熟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大明开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是少壮派的代表,大明水师未来的领军人物。 让他去积累军功,也是符合国家需求的。 可以说,于公于私让他打日本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 果然如陈景恪猜测的那般,就在大明商议出征日本的时候,日本国内也在为南北合并努力奔走。 面对群臣的请求,长庆也非常的痛苦和无奈。 坚持了几十年,难道错了吗? 他不甘心,可他也知道自己很难再获得大众支持了。 最后只能将自己的岳父西园寺公重找了过来,试图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太政,真的非合并不可吗?” 面对长庆近乎哀求的询问,西园寺公重默然低头。 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回答,这让长庆心中更加沉重。 他也知道逼迫无用,决定缓和一下气氛,深吸口气说道: “我也不为难你了,说说现在的情况吧。” 西园寺公重缓缓抬起头,说道: “日本人口已经十去其六,从贵族到百姓皆厌恶了战争,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少。” 长庆忽然说道:“不合并,停战不可以吗。” 西园寺公重顿了一下,摇头说道:“大明不会看着我们停战的。” 到了这会儿,大明的意图已经是公开的了。 尤其是海外分封制度施行,日本被排除在不封之地之外,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大明的目的。 之前南北两朝拼命发动战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尽快灭掉对方重新完成一统,不给大明机会。 可惜大明棋高一着。 长庆依然不死心的道:“赵君呢?他不是位列七学士吗,就不能帮忙周旋?” 赵君就是赵秩,和日本高层关系非常好。 这些年日本没少通过他,与大明朝廷进行沟通。 西园寺公重苦笑道:“大明的决策悉数出自于安平侯之手,赵君这个学士也只是执行者罢了。” “况且,他终究是大明的内阁学士……” 大明的内阁学士,关键时刻自然是站在大明一方的。 “大明法度森严,没有朝廷的命令,驻扎在我国附近的大明水师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而从日本到洛阳,一来一回需要半年多时间。” “我们必须趁这个时间完成合并,否则……” 他顿了一下,沉声说道:“否则日本亡国之日不远矣。” 长庆终于死心,过了好久才苦涩的道: “足利义持的条件是什么?” 西园寺公重心头一震,知道长庆态度软化了,连忙说道: “足利义持承诺,两朝合并之后愿行两统迭立之法。” 两统迭立,这不正是当年足利义满给后龟山开出的条件吗。 自己复辟的时候还嘲笑他天真,还说自己宁愿站着死,不愿意跪着生。 没想到,十几年后同样的局面,落到了自己面前。 还真是讽刺啊。 第500章 奋进的松下纯太郎 虾夷岛,一群商人正在码头等着装货。 一名管事朝码头工人喊道:“都小心点,这些米比金子还贵。” “撒一点,你们半个月就白干了。” 工人们都低着头,扛着麻袋小心翼翼的往船上走。 管事的话虽然难听,可说的是大实话。 这一口袋米,能顶他们数月的工钱。 啥?你说工钱太低,剥削工人? 还真不是,这里的工人每天都有二十文工钱,比大明还多出三分之一。 如果运气好碰到船家想提速,甚至还会加工钱。 总体算下来,他们赚的并不少。 主要是这米贵,一斤都得上百文钱。 在民间,这种米还有个名字,黄金米。 价比黄金之意。 不禁要问了,什么样的米,能贵成这个样子? 一切还要从四年前说起。 四年前大明将岛上的虾夷人尽数驱赶走,并正式占据该岛。 将这里建成了经略鲸海的重要枢纽,鲸海舰队等机构的总部,也全部在这座岛上。 去往殷洲的探险船,也会将这里作为补给站。 为了长久占据此地,大明还迁徙了四五万百姓过来。 形成了两座小城,十余座村镇。 政治地位带动经济发展,这里的贸易也相当的繁荣。 商人拉来一船船生活用品,换走岛上生产的各种物资,甚至还有粮食。 是的,北海道这个所有人眼里的苦寒之地,竟然对外出口粮食。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辽东寒稻的培育。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辽东寒稻有了几个不成熟的品种。 不过即便是不成熟的,也比以前要强的多。 陈景恪做主,提前让这些寒稻问世。 一方面缓解辽东粮食问题。 另一方便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自发的培育新品种。 宋朝将占城稻和西南本土稻杂交选育,就是民间自发完成的。 种植面积最广的,是产量较高的那种,亩产可以达到三百多斤。 缺点是口感不太好。 不过对当前的百姓来说,什么口感不口感的,产量才是最主要的。 种植面积第二的,是亩产只有一百斤左右,但口感最佳的那种,有钱人专好吃这玩意儿。 不过朝廷限制了这种低产稻的种植面积,在市场上一直属于供不应求。 这是虾夷‘黄金’水稻能产生的前提。 虾夷岛的水热条件与辽东类似,有移民尝试将寒稻移植过来,发现竟然成活的很好。 正是因为这个发现,大明才决定在这里屯田的。 本来一切都是好好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就兴起了一股风潮。 虾夷岛产的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在海商中间流行开来。 然后其他想吃那种低产口感好水稻的富商,也纷纷过来求购。 当富人开始追逐攀比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论之。 一斤米从虾夷运送到大明本土,价格能翻到上百文还供不应求。 虾夷岛远离洛阳,朝廷也管不过来。 更准确说,朝廷压根就没打算管。 弄出一个拳头产品,是振兴当地经济,吸引财富和人口的最有效方式。 现在民间自己弄出了黄金稻,陈景恪又怎么可能会反对。 甚至他还推波助澜了一下,将虾夷岛黄金米列为贡米。 这一下就更加刺激了民间需求。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虾夷岛种植最多的,反而是那种亩产低口感好的水稻。 黄金米也成了虾夷岛的标签和拳头产品,民间已经开始用黄金岛来称呼虾夷岛。 只不过大明官方并没有确认这个名字,忒俗了。 而且大明体系内,叫黄金的岛屿实在太多了。 很多确实盛产黄金而得名,很多是因为别的原因。 不过朝廷也没有确定虾夷岛这个名字,只是暂时采用而已。 原因很简单,现在取个名字将来还要改,太麻烦了。 将来把这里封给谁,就用谁的封国来命名。 就在码头有条不紊运转的时候,突然有十几艘战船闯入。 不过并没有去民用码头,而是停靠在了旁边的专用码头里。 熟悉这里的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就知道来者是谁了。 只有外来的商人还在好奇,这是大明的水师战舰? 可看起来不像啊,关键是上面没有悬挂旗帜。 有商人去问码头管事,那管事笑道:“这是松下首领的船。” 那商人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惊:“松下首领?可是那日本海之王松下首领?” 那管事说道:“除了他,这日本海域还有几个松下首领。”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一个身着华丽汉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走下船。 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着远处行去。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那商人心有余悸的道: “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看到他。” “不过,江湖传闻松下首领身高八尺……这看起来反倒像是个文人。” 那管事忍不住笑道:“江湖以讹传讹罢了,松下首领为人非常和善,处处遵守礼仪……” 和善? 那商人心道,你特娘的要不要听听你在说啥? 日本海头号海盗头子,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你竟然说他和善? ----------------- 松下纯太郎并不知道,正有人在腹诽他,知道了也懒得理会,这点肚量他还是有的。 此时他正一脸凝重,思考要如何说服镇守此地的水师将领王景弘。 很快马车就到达了指挥使衙门,略微等待之后,就见到了王景弘本人。 办公室里面摆满了书籍,比起将领,反倒是更像是一个读书人的书房。 王景弘也猜到他来的目的,直接屏退了左右,办公室内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果不其然,松下纯太郎直接开口说道: “王指挥使,我们不能坐视日本南北合流,必须要采取手段。” 王景弘无奈的道:“我也想,可我只是一个指挥使,没有上面的命令不敢擅自行动。” 松下纯太郎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洛阳现在还没有命令下达。” “你作为镇守此地的主将,紧急时刻当有自传之权。” 王景弘说道:“松下君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个指挥使而已,哪敢自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说的是统帅级别的。 我这小小的指挥使,实在没那个资格这么干啊。 松下纯太郎见他如此,心里别提多着急了,语气也加重了许多: “朝廷派你坐镇日本,是让你看好这里。” “现在日本有大变,你这个主帅却坐视不管,对得起朝廷的信任吗?” “将来回了朝廷,你如何面对陛下?” 一席话说的王景弘脸色非常难看。 但松下纯太郎地位特殊,他也不好翻脸。 倒不全是因为松下纯太郎和陈景恪的关系,还因为他与对方利益相关。 松下纯太郎独霸日本海域,是海盗也是最大的海商,还设卡收过路费,倒卖日本女奴。 每年赚的钱财不计其数。 这些钱不可能全落自己腰包里,四成进贡给了洛阳那边。 三成是自己的,剩下三成都给了水师。 镇守日本海域是肥差,肥在哪?就是这里。 全军上下,按照级别不同,从指挥使到最普通的小兵都有分红。 在这里干三年,比在他处干三十年还赚钱。 而且这块灰色收入,还是朝廷默许的。 只要回家给税务稽查司纳过税,就能光明正大的使用。 虽然会被刮去一层,可依然是一笔巨额财富。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松下纯太郎说话重,王景弘也只能听着。 松下纯太郎知道单纯骂是没用的,所以又换了激将法: “王指挥使出身贫寒,听说当初差点入宫为宦。” 王景弘不禁回忆起以前,自幼家贫自己都养活不起,走投无路准备去当宦官。 恰逢朝廷招募水师,他因为通水性就投身军中,才躲过了那一刀。 后来在军队学了文化知识,正式开了窍。 因为聪慧作战勇猛,短短几年就爬到了指挥使这个位置上。 实现了阶级的跃迁。 此时回想过去,他自己都有些恍惚,几以为是在梦里。 松下纯太郎说道:“你成为指挥使之后,并未耽于享乐,也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买了这许多书籍研读。” “由此可见,你心中有更大的理想抱负。” “可是,大明有四百多指挥使,勋贵子弟更是遍布全军。” “你想出头,又岂是那么容易?” 王景弘默然不语,升到指挥使之后,他才知道上面没人有多难爬。 大明采用军功爵制,立功就有机会升迁。 可到了指挥使这个级别,再想往上升,就不是普通军功能做到的了。 必须要在重大战役里,做出重大贡献才行。 可是四百多指挥使,还有勋贵子弟竞争,这种机会岂是能那么容易就能碰到的? 松下纯太郎看出他态度有所松动,立即跟进: “眼下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让你超越同侪的机会,你就甘心这样放过?” 见王景弘还在犹豫,他又来了一记狠的: “我知道侯爷的性格,他不喜欢没主见的人。” “如果这次你坐视不理,朝廷不会给你任何处罚,可侯爷会对你彻底失望。” “一旦引起他的厌恶,你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他说的侯爷就是陈景恪。 松下纯太郎和陈景恪的关系,是摆在台面上的。 对于他的这番话,王景弘不敢无视。 以陈景恪在朝中的地位,真被他列入黑名单,别说升迁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位置都不好说。 虽然王景弘没有和陈景恪打过交道,可对方的事迹他听说过一些。 开海大分封,日本的经略计划,都是出自他的手。 如果自己坐视日本南北朝合流,那后果…… 想到这里,王景弘的神情变得坚定起来。 搏一把。 但……另一个难题随之而来。 “我手里只有五千余人,算上你手中的两万人,也很难真正影响到日本的大局吧。” 日本南北朝加起来,可是有六十余万大军的,还都是战场杀出来的精锐。 王景弘就算再自大,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凭借两万多水师,去陆地上硬刚别人六十万大军。 那不是勇敢,那叫傻叉。 闻言,松下纯太郎就知道他下定了决心,心中大喜,说道: “我们不需要真的动武,只需要摆明态度就足够了。” “不要小看大明官方意志,对日本的影响力。” “而且,很多时候政治的手段,比军事手段更好用。” 王景弘说道:“哦?不知松下君准备怎么做?” 松下纯太郎说道:“靠我们阻止两朝合流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目的也不是阻止,而是拖延。” “为朝廷争取处置的时间……” “我相信朝廷此时肯定在调集大军,算算时间,最多三个月后大军就会到达。” “我们只要拖到大军到达就足够了。” 王景弘微微点头,这与他的判断不谋而合。 他并不是真的坐视不理,而是手中力量有限实在没办法。 只能等朝廷大军过来,到时候再跟随大军去作战。 松下纯太郎继续说道:“拖延的办法就多了。” “你先以大明官方身份,斥责威胁南朝王室。” “他们的君主身份,是大明天子册封的,岂能未经允许就私下授予他人?” “这是对大明天子的不尊重,大明军队必将以血来维护天子的威严。” “最好能出动水师,去日本沿海巡视,以为震慑。” 王景弘皱眉道:“这种方法只能影响一部分人,恐怕无法改变长庆他们的想法。” 松下纯太郎自信的道:“我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还有后续手段。” 王景弘问道:“哦,不知是何手段?” 松下纯太郎笑道:“侯爷十几年前埋下的暗子,是时候动用了。” 闻言王景弘顿时不再过问,这种机密不是他能过问的。 而且他也终于知道,松下纯太郎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了。 原来安平侯留的还有后手。 心中不禁为陈景恪的老谋深算感到咋舌,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埋暗子,直到今天才启用。 这心机实在太深了。 难怪能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大明政策的制定人。 真恨不能亲耳聆听教导。 与王景弘商量好细节之后,松下纯太郎没有停留,当天就乘船前往日本。 站在船头吹着海风,他心潮澎湃。 至今他都忘不了,第一个发现殷洲的探险家陈永和,当时他去洛阳陈景恪亲自出迎。 态度要多亲切就有多亲切。 那是一种松下纯太郎想要而不可得的态度。 从那时开始,他就希望自己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安平侯也能正眼看自己。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安平侯满意的朝自己微笑。 第501章 无间·阳谋 离开虾夷岛之后,松下纯太郎一路南下来到了越国(富山)港。 越地(富山县)面积不大,和大明两个县差不多。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山有木兮【NP】   乡村桃运小神医   秘密关系_御书屋   篮坛大亨   我的风骚情人   新年快乐(1v1h)   镇妖博物馆   我的傻白甜老婆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