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241章

第241章

快,第二天早朝就以年老体衰为由请辞。 朱标挽留一番就批准了。 不过钟楼还是由他监工,等修建好再说后续安排。 实际上就是留个缓冲期。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变动,没有人觉得奇怪,也没有人说什么。 辞职后,邬秉让立即找到陈景恪,询问研究院的具体情况。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拿出厚厚一摞资料。 展开最上面的一张图纸,为他做了详细介绍。 蒸汽机,利用水蒸气推动动轮做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至少对邬秉让来说很简单。 他跟着陈景恪学过一些物理知识,还自学过洛下书院的自然教科书。 知道很多新名词,也知道很多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热胀冷缩的道理他是懂的。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原理竟然还可以如此利用。 关键是这个结构图看起来非常简单,每一个环节单独拿出来,他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组合在一起……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可以组合在一起。 越看他就越是激动,最后忍不住说道: “若此物真能造出来,将改变整个世界。” 陈景恪肯定的道:“它的用处只会比你想象的更大。” 然后他又抽出一张图纸,上面是一列火车和一段铁轨。 “这是蒸汽列车……可以拖动百万斤重物。” “就算每个时辰走四十里,只白天走晚上休息,一天也能走二百多里。” “从南到北只需要不到一个月,从此地域再也无法限制大明的脚步。” 陈景恪又抽出几张图纸:“这是蒸汽船,从此四海皆坦途。” “这是抽水机,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地下水抽出来,百姓就有了更多手段应对旱灾。” “这是蒸汽织布机……不过我对这玩意儿并不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 “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你们研究。” 邬秉让已经激动的只会说一个字:“好,好,好……” 陈景恪很满意他的表现,忍住笑说道: “邬院监,大明的未来,华夏的未来,就交到你手里了。” 邬秉让却丝毫都没觉得这话有问题,郑重的道: “放心,老夫就算死,也要先把这些东西造出来。” 之后,他一边督造钟楼,一边研究蒸汽机的原理。 时不时就跑去找陈景恪,询问其中的细节。 有些陈景恪能解释,有些解释不了的,只能让他慢慢研究。 半个月后,邬秉让拿出了一沓图纸,去机械研究院让人尝试打造一台迷你版蒸汽机。 “有了样品,很多事情就简单了。” 只是很多东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台样品并没有那么好打造,期间出了种种问题。 比如密封问题。 他们用了麻绳、各种布、各种动植物胶等等,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陈景恪告诉他们,用铜。 然后果然解决了。 铜垫密封圈就此问世。 说起密封圈,陈景恪不禁想起了橡胶。 这玩意儿应该还在大洋彼岸,是时候派人去寻找了。 还有土豆、红薯、玉米、南瓜、长绒棉等等。 这些高产作物,有助于解决人类温饱问题,解放更多人力用于工业发展。 而工业又反过来促进百业兴盛,帮助人类进入一个物资前所未有充沛时代。 只可惜,橡胶这东西据说生长周期很长,要五六年才能割胶。 算上寻找的时间,十年内能用到橡胶制品就不错了。 如果有橡胶树的替代品就好了。 这不禁让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一个报道。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草里提取出了橡胶。 后来经过培育,这种草橡胶含量有所增加。 已经在新疆进行小批量试种。 只能说,感谢那些科研工作者,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了大家美好的生活。 只可惜,他不知道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否则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就算橡胶含量低也没关系。 不计成本的弄一点做研究也好啊。 哎,早知道就多留意一点了。 陈景恪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这更加坚定了他派人去寻找美洲的想法。 想到就做,他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儿,去东宫找朱雄英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自然不能直接说去寻找新大陆。 就说极北一直没探查清楚,是时候派人去好好看看了,说不定就有新发现呢。 刚到东宫,他还没开口,朱雄英就先说道: “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事要找你。” 陈景恪好奇的道:“什么事?”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说道:“去年我就说准备去一趟南方,亲自见一见土民首领。” 南洋事件发生后,大明的很多政策都做了调整。 尤其是教化方面,从原本的鼓励学习,变成了现在的强制学习。 很多土民部落对此都有意见。 朱雄英计划亲自去一趟南方和西南,与那里的土民首领见一见。 以他在那里的威望,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只是因为接二连三的事情,行程一推再推。” “现在事情总算是解决了,我准备趁此机会去一趟。” 陈景恪却建议道:“目前大分封千头万绪,陛下的身体你也知道,要不明年开春吧。” “到那时分封的事情应该忙的差不多了,你也能放心出发。” 哪知朱雄英却摇头说道:“明年就要打西域,还要开发炎洲,事情也不少。” “现在有皇爷爷在,可以帮忙分担一些政务。” “等明年说不定皇爷爷又要外出巡查,我就更离不开了。” “现在出发,一来一回也就三四个月时间,正好不耽误回来过年。” 陈景恪想想确实如此。 现在大明朝廷的运转模式是,朱标在朝中主持改革,老朱在地方巡查监督执行情况。 如此才能保证在激进的改革下,不至于出大乱子。 今年为了大分封的事情,老朱一直在洛阳没动弹,明年大概率要去巡视。 朱雄英必然要留下协助朱标,很难脱得开身。 所以,目前确实是最好的时间。 想到这里,他点头说道:“也好……你和太上皇、皇上说了吗?” 朱雄英说道:“我先和你商量下,你要是不反对再去找他们。” “对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陈景恪就说道:“我对极北一直很好奇,想派人探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朱雄英不在意的道:“这事儿啊,我给你写一道手续,你自己找人去吧。” 这确实不是大事儿,以朱雄英的身份就能独立决定。 陈景恪拿到手续,当即就去找船和人,准备去探索新大陆。 一想到美洲,他就忍不住有些激动。 一个新的大时代即将开启啊。 只是还没等他准备好,就接到一个消息。 松下纯一郎进京了。 这让他非常生气,敢违反命令,翅膀硬了是吧。 必须敲打一下。 只是,当他看到陈永和一行的时候,震惊的一度失语。 第428章 大洋彼岸 “你说,你们从流鬼国一路向东,到达了一块全新的大陆?” 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个黢黑精瘦的男人,不敢置信的道。 流鬼国(堪察加半岛)向东,那就是走的阿留申群岛。 从亚洲去美洲的海路有很多,阿留申群岛就是主要海路之一。 但那是二十一世纪,拥有成熟的航线,还拥有抗风浪能力更强的远洋巨轮。 在明朝初年,靠着木质帆船,在没有航线图的情况下,横跨阿留申群岛。 这简直就是一场奇迹,他们能活着回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要知道,这里最著名的就是风暴,常年大风。 熟手走这条路都危险重重,更何况是一群从未到达过那里的陌生人。 以至于陈景恪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在说谎。 所以他紧接着又问道:“你如何证明自己到过?” 陈永和比陈景恪还要激动,毕竟陈景恪那可是传说中的大人物,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见到他。 至于发现新大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多伟大。 所以,此时的他,还沉浸在兴奋忐忑之中。 听到陈景恪的质疑,他连忙说道: “我们画的有海图,还有从那边带回来的物品。”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激动的道: “我们带回了很多良种,有一种和薯类很像的根茎,能长到碗一样大。” “一亩地就能产上千斤。” 怕陈景恪不信,他还特意强调道: “我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带回了很多那种薯类,就在船上。” 陈景恪‘噌’的一下站起身,激动的道: “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此时他终于确认,对方真的到过大洋彼岸。 否则不可能准确描述出红薯的样子。 毕竟,红薯的产量,在没有见过的人看来,那就是天方夜谭。 在亩产两三百斤就算高产的年代,有东西可以亩产几千斤。 真就是,编都没人敢这么编。 只有见过的人,才敢这么笃定的说出这样的话。 当然了,陈景恪激动不是因为红薯,亩产两千斤的水稻上辈子他都经常吃。 自然不会因为红薯就激动。 他真正高兴的,是华夏有勇士敢于去冒险。 红薯等良种,不过是对勇者的奖励罢了。 陈永和自然不懂他的想法,以为他是因为高产良种激动,心中也不禁有些骄傲。 毕竟这是他们九死一生带回来的。 正准备起身带他去船上,却被松下纯太郎给拦住了: “陈伴读千金之躯,岂能随意冒险,派人去把东西取过来吧。” 陈景恪也冷静下来,让两人稍安勿躁,喊来自己的管家吩咐道: “去东宫请太子过来,就说我有要事。” 管家立即小跑着离开了。 陈景恪这才对陈永和说道:“良种关系国民生计,当有太子亲迎才能表达重视。” 陈永和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竟然这么容易就见到太子了? 松下纯太郎有些担忧,小声的提醒道: “伴读,您看是不是要慎重一些。”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万一良种是假的呢? 贸然把太子请过来,那可是大罪。 但作为穿越者,他已经确定此事八九不离十。 更何况,就算是假的又咋了。 他小小朱还能为了这点事儿翻脸不成。 当然,这话是不能明着说的。 他对松下纯太郎说道:“就算没有良种,诸位甘冒天险为华夏为大明探索世界,也值得太子亲自表彰了。” 陈永和感动的热泪盈眶:“谢陈伴读,有您这句话……日后若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 陈景恪也很感慨,说道:“放心,一旦证实你们真的达到过新大陆,朝廷必有嘉奖。” “对了,你方才说的海图,可有带在身上?” 陈永和擦了擦眼泪,忙不迭的道:“有,您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叠皮革。 将皮革展开,有一尺见方,上面有一条条黑色的凹陷纹路。 陈永和解释道:“船上潮湿,我怕用墨作图容易糊,就想到用牛皮。” “上面的纹路,是用铁丝烫出来的。” 陈景恪赞许的道:“此法甚好,你有心了。” 说完就朝地图看去。 嗯……对于习惯了球形地图的人来说,这幅图很怪。 但大体轮廓是能看得出来的。 确实是从阿留申群岛去的对岸,沿途大致的岛屿都被标注了出来。 但新大陆,却只标注了西海岸的海岸线,东海岸是空白。 而且向北也没有到达白令海峡,向南大致走到了南美洲中部地区。 陈永和有些羞愧的道:“我们试图环绕新大洲转一圈,画出完整的地图。” “只是一直向南走了几千里都没走到头,大家筋疲力竭,我们只能回来了。” “所以只能画出新大洲局部的样子。” 陈景恪却表扬道:“能走到那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探索了几千里。” “你不必为此羞愧,应该感到骄傲。所有华夏人,都应该为你们的壮举感到自豪。” 这赞誉太高了,陈永和兴奋的脖子都红了:“陈伴读过奖了,草民不敢当,不敢当。” 陈景恪又仔细看了看这张图,小心的收起来,说道: “这张图送给我如何?” 陈永和说道:“您喜欢就拿去好了,我回去可以再画……不是,这本来就是准备献给朝廷的。” 陈景恪哑然失笑,这人依然带着原始的淳朴啊。 之后陈景恪又和他谈起了事情的始末。 得知他们曾经得到过傅安的赞助,不禁微微点头。 环境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眼界。 傅安以前只能说比较开明,去淡马锡做了几年总督,就成了激进派中的激进派。 这些年经常资助探险队,收获还不小。 不过探索出来的基本都是小型岛屿,或者是新的海路,除此之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发现。 但种子撒播的多了,总有一颗能开花结果。 这不就发现大洋彼岸了吗。 有一点很无奈,发现新大陆并不会带给他们太多荣誉。 因为此时的华夏,真不缺这点地。 不过还好,华夏人对粮食有着别样的感情。 发现新大陆不能带给他们荣誉,良种可以。 这一次,一定要重重表彰他们的功绩。 随着陈永和的讲述,陈景恪也终于知道了,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九死一生。 不只是危险,还有迷茫和绝望。 “若非不想埋骨他乡,我们真的没有勇气回来。” 这是提起返程的时候,陈永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他们没能发现白令海峡,回来的时候走的依然是阿留申群岛。 明知道前方的危险,依然义无反顾,只为了回到家乡。 叶落归根,这是融入华夏骨子里的思想。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是正确的,返程途中一艘船终于坚持不住,被风浪摧毁。 全船三十余人全部遇难。 “回来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衣物和头发分成两份,交给另外两艘船。” “这样只要有一艘船能回来,至少能带回一些念想……” 提起此事,陈永和难过的泣不成声。 陈景恪也伤感不已:“你们都是华夏的勇士,我会奏请陛下,为你们树碑立传。” “华夏子孙都会记得你们……” 陈永和不敢置信的道:“真的吗?” 陈景恪郑重的道:“放心,我……” 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真的,我保证。” 话音刚落,朱雄英龙行虎步的走了进来。 陈永和有些迟疑的看着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 陈景恪还没说话,松下纯太郎已经噗通跪下,谄媚的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都没理他,径直来到陈永和面前,说道: “你们辛苦了,大明会记得你们的功劳的。” 陈永和激动的浑身颤抖,也跟着噗通跪下: “草民陈永和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将他搀扶起来,说道:“壮士无需多礼……” 一旁的松下纯太郎见没人搭理自己,就悄悄的爬了起来。 对陈永和的待遇羡慕不已。 啥时候我也能得到太子殿下如此礼遇啊。 不行,一定要做出一番大功绩,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大明人。 众人都没理会他,朱雄英安抚了一下陈永和,朝陈景恪使了个眼色,询问到底怎么回事儿。 他也是刚到,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是听到陈景恪说,要给这些人树碑立传,才跟着说的。 这就是信任,他相信陈景恪这么做必有缘由,自己先支持再说。 陈景恪接到暗示,立即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并重点强调了新大陆,几千里都没走到头的海岸线,以及良种。 朱雄英自然也是秒懂重点,新大陆?庞大的大洲?高产良种? 好,好,实在太好了啊。 别说树碑立传,要是证实是真的,封侯都不在话下。 “走,咱们去船上看看新大陆的良种,陈壮士你走我身边,路上为我介绍一下新大陆的情况。” 朱雄英迫不及待的说道。 之后,众人一起前往码头。 路上陈永和详细介绍了新大陆的情况。 新大陆很大,土人很多,但多以部落为主。 不过也有较大的势力,比如有一个叫特诺奇提特兰的部落,就有二十多万人。 他们擅长用黑金刚制作器具……黑金刚是佛教对黑曜石的称呼。 这个部落还有航海技术,陈永和他们刚到达的时候,他们派出了三十余艘船进行监视。 只是他们的船比较小,也无法去风浪较大的地方。 朱雄英很快就抓住了重点,没有马,没有金属器具。 那简直太好了。 一旁的陈景恪听的也很认真,他对印第安人了解也不多。 只知道曾经有个玛雅文明,然后就是被西方列强欺负的很惨,就再没有别的了。 不过有一些基本的情况他还是知道的。 美洲确实没有马,这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脚步。 所以他们多以部落为主体生存。 只有沿河流的地方,才会形成比较大的部落联盟。 至于金属器具,说起来印第安人也是倒霉。 美洲的金属储藏非常丰富,但埋藏都非常深,靠手是很难挖到的。 这也导致他们始终未能点亮金属科技。 这让陈景恪想起了一个梗: 挖矿需要金属器具,可没有矿就没有金属器具…… 不过印第安人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丰富的黑曜石文化。 制作出了精良的黑曜石器具,包括武器。 但没有金属器具,就无法制作大型工具,只能向着小巧精美的方向发展。 这也意味着,他们的上限被锁死了。 面对骑兵、金属武器、坚船利炮,他们脆弱的像一张纸一样。 一边听着陈永和的介绍,陈景恪一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做对比,对当前的美洲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能说人家落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印第安人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限。 他们的城邦也同样拥有不错的文化。 甚至很多部落施行的制度,真的有点华夏古代圣贤时代的特点。 比如友善,比如团结,比如没有森严的阶级。 “我们曾经到过一个部落,他们那里非常团结,绝不会抛弃自己的族人。” “有人生病了,他们想的不是隔离,而是大家一起围在他身边。”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借给病人,又或许是可以感动天神吧。” 松下纯太郎不屑的道:“愚昧,如果是传染病,岂不是会死更多人。” 朱雄英也点头表示认同,作为个人可以这么做。 但作为首领要为整个部落负责,怎么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呢? 陈景恪没有给予评价,从行政管理角度考虑,他们说的确实没错。 可那个印第安部落就错了吗?他们真的愚昧吗? 站在他们的角度,自己没有错。 为了照顾族人而死,他们认为自己死得其所。 这就足够了。 不过总体来说,美洲大部分土地都处于莽荒状态。 当地土民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立部落城邦。 拥有不错的文明。 但繁荣程度比起华夏文明,自然是远远不如。 朱雄英更关心的则是,对方的实力不强。 大明可以轻松征服那里。 第429章 良种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码头,得知太子到来,船员们有多激动可想而知。 朱雄英没有着急去看良种,而是先安抚了大家。 在这里他说话就保守了很多,没有说什么树碑立传之类的。 只说大家的功绩朝廷看到了,不日就会有奖赏下来,不会让诸位白辛苦的。 即便如此,也让一群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之后他们才去船舱里,查看了带回来的各种物资。 首先看的自然就是良种。 不得不说,前世网友戏称华夏是种菜民族,是有一定根源的。 就比如陈永和他们,外出探险带回最多的就是各种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可以扦插的树枝。 这次他们总共带回了十几种蔬菜粮食种子,其他的可食用植物也有十几种。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红薯、土豆、玉米、南瓜等。 最先被拿出来的,也是这几种。 红薯有七个,普遍都是家常吃饭用的瓷碗大小。 能看得出来,这肯定是特意挑选最大个的带回来的。 土豆有三十三个,有点出乎陈景恪意料的是,这玩意儿最大的才和鸡蛋差不多。 比起前世常见的小了好几圈。 不过他也能想到,土豆应该是经过培育才高产的。 反倒是红薯,和前世见过的品种区别不大,这才是值得奇怪的地方。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薯类大多天生高产,红薯也不例外。 这玩意儿一出场就以高产著称。 前世人类培育,更多也是往抗虫抗病害方面努力,产量方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新年快乐(1v1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树深时见鹿   猛兽博物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女奴的等价替换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