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186章

第186章

一突,莫非宗藩计划出问题了? 继续往下看,发现并非如此才稍稍放下心。 等把密信看完,他心中已经有了数。 朱标率先发问:“景恪如何看?” 陈景恪吐了口气,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 见他竟然如此淡定,众人都有些惊讶,老朱沉声道: “你早就料到会有今天了?” 陈景恪颔首道:“这是必然的,老爷们习惯了不把人当人。” “朝廷突然要赋予被奴役者基本人权,他们自然不习惯,阳奉阴违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明境内这种压迫依然普遍存在,更遑论淡马锡天高皇帝远了。” “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们竟然猖獗到在淡马锡搞奴隶贸易。” 这话打击面太广,让在场众人表情都有些不正常。 但淡马锡的事情,真真切切的给他们上了一课。 不把人当人,不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一切都是虚妄。 那么密信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此事说来就话长了。 淡马锡的发展,正如陈景恪最初设计的那样。 作为大明钦定的南海中心城市,又扼守麻六甲海峡,发展非常的迅速。 几年时间就成了贸易之城。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混乱。 一开始是盗窃、打架、诈骗、赌博之类的,之后就演变成了帮派斗争。 因为大明需要农奴和矿奴,导致奴隶贸易在小范围内兴起。 淡马锡就成了最佳交易地点。 而奴隶贸易天然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这让淡马锡的秩序进一步遭到破坏。 最严重的还是《雇工保护法》名存实亡,各家作坊公然使用奴隶干活。 许柴佬他们也不是不想管,然而敢违背大明律干违法买卖的,多是有背景之人。 不是某某权贵家的商队,就是某某大官僚的族人。 这些人,他都不敢下太重的手。 商人的天性让他选择了妥协,希望靠协商慢慢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退让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秩序这东西就是:你管不了一个人,就管不了所有人。 放任一个群体,别的群体就会有样学样。 淡马锡的秩序越来越混乱。 不过那些人还知道轻重,虽然违法犯罪的事情没少干,却不敢侵吞属于朝廷的资产。 缴纳赋税一个比一个积极。 所以,淡马锡每年上缴户部的钱粮,超过了内陆一个富裕的省份。 这也是为何,之前的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还是那句话,古典官僚的任务就两个,治民和收税。 大多数时候收税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是陈景恪说几句话,制定几条政策就能改变的。 朝廷的官员见淡马锡贡献如此多的赋税,自然就认为那边没有什么问题。 就算有那也是小问题。 改?万一改了之后收入减少了呢。 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所以,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 至于陈景恪制定的规章制度,他想要建立的社会秩序…… 在古典官僚眼里,那就是天真。 总之就是,淡马锡的秩序日渐崩坏,流血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商业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开始显现。 很多路过的商船都不敢上岸,在码头补给过后就匆匆离开。 导致岛上的商业开始凋敝,收入直线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税收。 直到此时,许柴佬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妥协政策的失败。 等他想要强硬的时候,发现已经无能为力,只得将事情上报朝廷。 此事的第一责任人自然是许柴佬。 最开始妥协,后续又未能及时调整政策,等事情失控才选择上奏朝廷。 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对于在座的人来说,透过这次事情看到某些问题的本质,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倒不是他们不知道秩序的重要性,而是从未想过秩序竟然可以如此重要。 除此之外,雇工保护法的重要性也同样出乎他们的意料。 奴隶社会也有秩序,可那种秩序并非良性的,会带来无数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你默认奴隶的存在,就会带来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在你这里,所有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 谁还敢轻易到你这里来? 雇工保护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保护的不只是雇工的权益,同时也是给了所有人一颗定心丸。 连雇工都受到保护,更何况是其他人? 而雇工得到了保护,干活就会更加积极,更加拥护当地秩序。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上下一心,当地早晚能繁华起来。 朱标依然第一个发言道:“我现在才知道,景恪为何要早早制定雇工保护法,还特别强调在淡马锡秩序高于一切。”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此言,什么叫高瞻远瞩,这就是。 朱元璋却没有夸他,而是质问道:“你既然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况,为何不提前说?” 陈景恪叫屈道:“太上皇可真是冤枉我了,您仔细想想,所有的一切之前我都说过。” 朱元璋还没说话,朱标先开口道: “景恪确实都说过,只是当时没有人在意,很多人甚至以为他多此一举。” “包括我其实也有这种想法,所以才忽略了淡马锡的情况。” 朱雄英慢悠悠的说道:“人教人永远都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 老朱的脸一僵,被噎的半天说不出话。 实际上,此事真追究起来,他才是第一责任人。 要是别人这么阴阳怪气的怼他,早就举起屠刀了。 但没办法,现在是他宝贝大孙子,下不了手啊。 李善长和徐达则识趣的抬头看向屋顶,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朱标眼见自家老爹下不来台,连忙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此事确实是我疏忽了,相信群臣得知情况后,也会吸取教训。”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淡马锡的问题。” 朱元璋脸色这才好转一些,瞪着陈景恪说道: “你既然猜到了,肯定也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 陈景恪淡淡的道:“在没有比屠刀,更能让人长记性的东西了。” 闻言,李善长和徐达神情里充满了错愕。 原来这就是你的解决方案吗? 很直接,但……很残酷。 但和陈景恪以往的作风相差甚远啊。 朱元璋和朱标也微微有些错愕,但随即就露出了释然之色。 陈景恪确实妇人之仁,但为了大局他可以杀人不眨眼。 否则也不会制定出那么多针对宗族、士绅的计划,也不会鼓动朝廷调整人口分布。 因为他的政策死亡的人无法计数。 现在也是如此。 为了让人们重视新政,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行新政,他故意放任淡马锡上的混乱。 然后以雷霆手段解决这一切问题,为新政扫平所有阻碍。 只不过他的这种反差,目前只有朱元璋几人才知道。 李善长和徐达都不甚了解,所以才会感到震惊。 朱雄英眉头一挑,露出亢奋的表情,说道: “相信经过这一次之后,再也不会有人违反朝廷制定的律法了。” 李善长和徐达心道,那确实不会了。 毕竟谁家的户口本都不是批发的。 接下来就是商量有谁去执行大清洗任务了。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否则动不了那些权贵的商队。 还必须要够狠,毕竟这次要杀的人可不少,一般人还真没那么大的心脏。 最重要的,不怕得罪人。 毕竟带头在淡马锡搞事情的就是权贵官僚家的人。 这次行动,差不多要得罪大半个朝堂了。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陈景恪说道:“让秦王去吧,这几个月他学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出发去小亚细亚了。” “路过淡马锡的时候,顺个手就解决了。” 听到这话,众人的表情都有些怪异。 顺个手? 那可是无数条人命,你说的和杀只鸡一样。 不过想想朱樉的性情,对他来说还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 关键是,还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 前两条好说,不怕得罪人这一条,基本就锁死在朱樉身上了。 大明还有比他更不怕得罪人的人了吗? 首先是皇子的身份,确保没人敢找他秋后算账。 其次,他马上就要被‘流放’到中东去了,得罪再多人都无所谓。 不过这毕竟是得罪人的活儿,朱元璋在场的情况下,朱标是不适合开口的。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也没问朱标的意见,直接拍板: “好,就让朱樉去一趟。” “标儿,下旨恢复他的爵位,宣布在海外封国吧。” 朱标颔首道:“好,我这就拟旨。”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和徐达,说道:“当初的承诺,也是时候兑现了。” 即便以两人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兴奋的表情,起身道: “请太上皇吩咐。” 朱元璋说道:“通知各家派一个能干的儿子,跟随老二一起去小亚细亚磨炼一番。” “具体怎么做,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两人齐声道:“是,请太上皇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他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一切,在场的众人都知道,另一场变革已经拉开了帷幕。 陈景恪私下给这场变革取了个名字:大分封。 这次分封的不只是皇子,还包括功勋。 是的,功勋也一并海外分封。 当然,目前只分封顶级勋贵,剩下的还要看他们是否努力。 虽然朱元璋一直没有明说,他是如何说服勋贵无条件支持朝廷改革的。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陈景恪还猜不到,那就太蠢了。 除了分封,还有什么能让勋贵集团自损利益,支持朝廷改革的? 那可是真正的诸侯国,是建立宗庙的资格,是真真正正的世袭罔替。 在它面前,所有的利益都变得一文不值了。 朱元璋为什么舍得给异性诸侯封国? 原因很简单,世界实在太大了。 在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引导他去探索世界。 那张‘大明混一图’,可是包括了整个亚欧非三大陆。 如此庞大的领土,皇家就算再能生也无法全部占据。 当然,如果没有帝国计划,朱元璋依然不会分封异性诸侯王。 毕竟这个口子开的时候很容易,一旦实施了就很容易失控。 谁都不知道诸侯国互相兼并之后,会不会诞生一个强大的国家,反过来将大明给吞噬了。 夏商周不都是这么灭亡的吗。 可是帝国计划的出现,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计划注定了,大明要在海外建立数量庞大的诸侯国。 与其把这个位置留给异族,还不如分封给大明的功勋。 异族诸侯国随时都有背叛的可能,功勋诸侯国至少几代人不用担心会叛变。 而且朝廷还能用分封和勋贵们进行利益交换,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行很多激进的改革。 这个想法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马皇后和朱标也出力甚多。 一家三口最终敲定了这个计划。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能无视所有阻碍进行改革的原因。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而现在,也是时候兑现当初的承诺了,否则勋贵们也会怀疑老朱是不是在忽悠他们了。 这也是为何李善长和徐达会如此兴奋的原因。 ----------------- 第二天,朱标下旨恢复朱樉的秦王爵位,并下旨重建秦王卫队。 此举不出意外的,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第340章 无题 事实上,朱樉的事情群臣早就看在眼里了。 但之前朱标并未下旨恢复他的爵位,群臣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那也是朱元璋和马娘娘的嫡亲血脉,总不能真关一辈子吧。 朱标这个当兄长的登基,稍微给他一点自由,是可以理解的。 显得他这个皇帝和兄长宽仁顾念亲情。 不过群臣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皇帝想恢复朱樉的爵位,他们就上书阻止。 准备这么做的不只是文官,还包括勋贵。 倒不是他们有私心之类的,而是朱樉的行为太非人了,还犯了忌讳。 残害那么多无辜百姓,还把皇帝气出病,尤其是后者绝不能姑息。 今天赦免了朱樉,那以后有皇亲把皇帝气死了怎么办? 所以等朱标的复爵旨意下达,早有准备的群臣纷纷上书劝谏。 礼法不可废,绝不能恢复朱樉的爵位。 而且他们还拿出了《皇明祖训》: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于心。 这可是太上皇立下的规矩,陛下您可不能糊涂啊。 眼见群臣拿《皇明祖训》堵自己,朱标非常的无奈,亲爹挖的坑啊。 关键是亲爹还活着呢,不好违背啊。 陈景恪也相当无语,这下确实有理有据不好反驳啊。 不过对朱元璋立下的这个规矩,他还是很认同的。 自己很重视亲情,却无法保证后世子孙都如自己一般。 必须要提醒后世子孙,小心身边的人不能被他们给蛊惑了。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味的教育子孙,必须相亲相爱什么的,那才是真的脑子瓦特了。 但现在问题却尬住了,怎么办? 让朱元璋修改《皇明祖训》? 别闹了,真当这玩意儿随便写呢。 但,若真以为朱标就此束手无策,那就太小瞧他了。 他依然没有采取朱元璋那样的强硬手段,而是换了个玩法。 打感情牌。 朱樉怎么说都是我的亲兄弟,我不能屈待了他啊。 这样,咱们折中一下,复爵之后立马就把他封到海外去。 在南洋找个小岛一扔,和流放没区别啊。 群臣可不傻。 如果是以前,将人流放到海外小岛,那还真是流放。 现在不一样了,那是流放吗? 那是分封好吧。 而且那可是南洋,海洋贸易最繁华的路段。 眼下或许贫瘠,只要好好经营,用不了多少年必然会繁荣起来。 你搁这唬谁呢? 还有,南洋稳定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怎么能让朱樉这个搅屎棍过去? 不行,绝对不能给他复爵,我们不同意。 朱标决定退一步,那就将天竺旁边的锡兰岛封给他? 远离大明本土,这次总行了吧? 群臣依然反对,锡兰岛是下西洋最重要的海上补给地之一,别说是朱樉,封给谁都不行。 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才可以。 朱标没办法,又在更西的地方找了个岛屿。 这里总行了吧? 到了这会儿,群臣的反应已经变成: 不行,这里也很重要。 那里是重要淡水补给地,也不行。 只是群臣没发现,不知不觉话题已经从要不要复爵,变成了封地放在哪。 也许大家察觉到了,只是也看出朱标态度坚决,且也不想把朱元璋给惹出来。 就装糊涂选择退让一步。 毕竟那些岛屿离大明十万八千里,是真的和流放没区别了。 最终朱标将地点放在了极乐岛(索科特拉岛),态度也变得有些强硬: “此地荒凉,离大明远隔重洋,就将秦王的封国放在此地吧。” 群臣终于点头,行,就放在这吧。 于是,朱樉被恢复秦王爵位,封地为西洋极乐岛。 为了安抚群臣,朱标下了严令: 勒令其三个月内出发不得延误。 就算是正常的亲王就藩,这个时间也显得仓促了,更何况是朱樉这样被废了六七年的王。 之前的势力被肢解的七七八八,已经没什么班底可言了。 属于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其实钱好办,就算朱标不出钱,朱元璋夫妻俩也不会看着儿子两手空空离开。 关键还是人员和物资,这两样东西需要时间才能筹备齐全。 而三个月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看到这条诏令,群臣心中舒服了许多。 不论皇帝是怎么想的,至少面子上还是很照顾群臣的。 不过接下来的变化,彻底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李善长的次子李芳、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傅有德的次子傅正、汤和的次子汤軏…… 等十余位开国勋贵的次子,主动上书请求加入秦国为官。 他们不光自己去,还拿出了商船、物资等等东西表示忠心。 不止如此,每家还都附送了一大批人手过来。 眨眼间秦王府的架子就搭建了起来。 群臣瞠目结舌,什么情况?勋贵们这是疯了吗? 不过大家都不傻,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太上皇和太后出手了。 只有他们两个能有如此大的威望,让勋贵们拿出棺材本支持秦王。 对此群臣只能干瞪眼。 你总不能反对老两口帮助亲儿子吧? 勋贵们支援秦王,在以前那是要谋逆。 但在这个大分封的时代,实在太正常了。 完全可以解释成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大家族自古以来惯用手段。 可以说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没办法反对。 而有了这些大家族的支持,建立封国需要的一应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被收集。 只用了两个半月,一切竟然就准备齐全了。 只是唯一让群臣不理解的是,这些个顶级勋贵对太上皇和太后就那么忠心? 先是自斩臂膀,支持朝廷的各项变革。 现在又出钱出人帮秦王建立封国,他们图个啥啊? 如果说是想把鸡蛋分开放,那支持晋王和燕王岂不是更合理? 只可惜,他们就是打破头都猜不到真正的答案。 陈景恪在一次私下拜访徐达时说道:“恐怕这个难题还要困惑群臣许久。” 徐达含笑道:“莫说是他们,就算是我刚听说这个计划时,也完全不敢相信。”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道:“也不瞒你说,那会儿我还以为陛下对我不放心,想找个机会把我除掉呢。” 陈景恪却没有笑,而是说道:“你们就这么惧怕陛下?” 徐达长叹口气,说道:“有些事情你不懂……算了不说了,不懂的好,不懂的好。” 陈景恪心道,我怎么可能不懂,前世史书上都写着呢。 徐达转移话题道:“你的变革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可知大家为何从未对你和你的家人出过手吗?” 勋贵、官僚、军队、士绅、地主、商贾……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他全得罪了。 而且还是得罪的死死的那种,说是不共戴天之仇都不为过。 但这么久了,从没有人刺杀过他,连针对都没有过。 这确实不太正常。 陈景恪说道:“难道不是因为太上皇?” 徐达摇摇头说道:“你得罪人之深,十个太上皇都护不住。” “不要不服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开的价钱足够,有的是人来杀你。” “而且还是查不到任何痕迹的那种。” “就算你身边有陛下派的人保护,你父母呢?”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啊。 古今中外最不缺的就是政治暗杀。 古代的就不说了,现代比较著名的如脑洞大开美乐帝,心胸宽广安倍三。 在这个年代,想买一条人命实在太容易了。 自己深居简出,身边还有人保护,倒是不怕被刺杀。 可是自己的父母不一样,这二位是闲不住的人,天天出门遛弯。 时不时就去大街上给人做义诊,想对他们动手可太简单了。 为什么从未有人这么做过? 想不通之下,他只能将目光看向徐达:“为什么?” 徐达说道:“因为只有你能治太后的病。”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说白了还是害怕朱元璋。 只有马娘娘能劝得动朱元璋,陈景恪救了她就相当于是救了大家的护身符。 马娘娘得的是慢性病,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复发? 如果将陈景恪弄死,万一马娘娘的病复发了怎么办? 所以,不论心里多么痛恨他,都不能动他。 不但不能动,还要防止别人害他。 想通了这一切,陈景恪不禁一阵后怕。 还好救了马娘娘,否则都不用老朱动手,自己就先被利益受损的勋贵集团给弄死了。 徐达继续说道:“后来则是因为太上皇许诺大分封,比起封国被改革损害的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相反大家还要感谢你,若没有你的变革,以太上皇的性格是必然不可能施行这样的政策的。” “所以你又成了大家的恩人。” “难道你没有发现,以前因为文明治军对你很有意见的勋贵,对你友好了很多吗。” 陈景恪仔细想想,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也不怪他迟钝,主要是他一直深居简出。 最近一两年大部分心思都在构建大同世界上,对别的事情确实关注不多。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抬起头问道: “既如此,是时候让徐老大回来了吧?” 徐达被噎了一下,好一会儿才说道:“你不怪他?”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怪他做什么,大家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

相关推荐: 红豆   虎王的花奴(H)   NTR场合_御宅屋   鉴宝狂婿   顾氏女前传   乡村透视仙医   淫魔神(陨落神)   我的傻白甜老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深宵(1V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