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宣扬国威,没有真正开拓南洋的打算。 许柴佬也并未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但有句话叫,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他有那个能力,又处在那个位置,大明提前二十年经略南洋,他依然参与了进来。 并且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既然已经有了适合的人选,陈景恪就决定,直接在南洋推行新政。 将自己的计划一一写了下来,准备明天给朱元璋瞅瞅。 奏疏写到一半,福清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嗔道: “一天天就知道忙政务,饭都不吃了。” 陈景恪抬头笑道:“一个难题意外得到解决,这不是高兴吗。” 福清将一碗莲子羹、两个包子和一碟咸菜放在桌子上: “吃过饭再写吧。” 陈景恪心中倍感温馨,笑道:“感谢福清公主,小的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娶到你这么贤惠的媳妇。” “哈哈……”福清失笑出声,轻轻推了他一下: “你这张嘴啊,就会哄女人开心。” 夫妻俩卿卿我我了一会儿,等他吃完饭,福清才问道: “那两个人的能力,真的有你说的强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能力倒还在其次,主要是有胆略,想法也比较符合我的要求。” “我对南洋的一些计划,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施行。” “今天见到那个许柴佬,竟然发现他在很多想法上,与我不谋而合。” “虽然考虑的没有我全面,但稍加培养,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那真是太好了。”福清也为他感到开心,然后若有所思的道: “那个许柴佬好像被家族除名,妻儿都随他入京,现在还居无定所。” “咱家在西街有一所小院,暂借给他安身吧。” 这就是替他拉拢人了,陈景恪心下很是感动: “你看着去做就好……对了,海盗写好了吗?” 福清点点头,说道:“已经定稿,我再修改一遍就拿给你看。” 陈景恪笑道:“时间正好,借着开海的东风,定然能传扬天下。” 福清理所应当的道:“这是自然,你的创意我的文笔,肯定能传扬天下。” 陈景恪哑然失笑,这媳妇越来越不谦虚了。 夫妻俩又聊了一会儿,福清就起身说道: “好了,你先忙吧,我回去等你。” 目送她离开,陈景恪才提笔将奏疏剩下的部分写完。 第二天进入皇宫,见到朱元璋先提前打招呼,等会儿有关于南洋的事情要汇报。 这就是预约时间了,免得老朱去忙别的。 朱元璋也知道这个意思,特意吩咐人将早朝结束的时间空出来。 朱雄英则很好奇,一直追问:“还有什么事情瞒着我,老实交代。” 陈景恪只是告诉他,早朝结束一块儿去听不就完了,现在追问等会儿还要多讲一遍,浪费口水。 朱雄英气的差点打人,不过也确实没有在追问。 今天的朝堂比较平静,没说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按照流程走完大家退朝各自去忙自己的。 朱元璋、朱雄英和陈景恪三人,则一起回到乾清宫。 大家各自坐好,朱元璋问道:“说吧,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 陈景恪将奏疏呈上,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 “倒也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就想好的事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去执行。” “昨天发现一个不错的人才,能理解我的想法,所以就写出来准备游说陛下。” 朱元璋本来都把奏疏打开了,一听这话,又给卷在一起往旁边一丢,没好气的道: “那你就用嘴皮子给咱讲吧,咱懒得看了,费眼睛。” 陈景恪:“……” 朱雄英幸灾乐祸的道:“哈哈……你活该……” 但随即他就打圆场道:“你说的人才,不会是昨天下午见的那两个人吧?” 陈景恪心道,好兄弟,没白教你那么多。 “主要是许柴佬,此人虽生在商贾之家,却没有沾染商贾的缺点。” “他比一般人了解商业,知道如何发展商业,也知道如何限制。” “稍加培养就是个很少见的新型人才。” 朱元璋不屑的道:“什么新型人才,你直接说懂商贾之道的人不就行了。” “我就不信咱大明七千余万百姓,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大明原本在册人口六千万,去年人口普查,查出了很多黑户。 再加上蛮夷入籍,总人口增加了一千四百多万。 肯定还有很多人口被藏匿,但继续查下去代价就太大了。 而且人口藏匿也是制度和经济等多方面问题造成的。 与其纠结这个,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制度建设,搞好经济上面。 只要这两方面做好了,黑户自然就会减少。 否则,就算现在查的再清楚,用不了几十年,依然到处都是黑户。 言归正传。 听到朱元璋的话,陈景恪笑道:“陛下,我说的懂商业,和您说的懂商贾之道可不一样。” 朱元璋眉头一挑:“哦?有何不一样?” 陈景恪说道:“您说的商贾之道,是如何经商赚钱。” “实际上财富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从很多人手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我说的懂商业,是可以增加财富的手段,用之富国强民。” 朱元璋一阵迷惑,啥意思? 商业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虽然陈景恪解释过,商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可有一个问题始终是真实存在的。 商人就是通过倒卖、囤积居奇等手段,将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 实际上社会的生产总值并没有增加多少。 这其实和对财富的认知有关。 在古代财富就是土地,东西方都是一样的。 不论是钱还是权,最终都归于土地。 当官捞钱,最后还是买地,地就是一切。 在此时财富就是实物,钱也是实物——可以是粮食布帛,也可以是金银铜贵金属。 所以古代没有金融危机,只有生产不足和分配问题造成的生存危机。 但当资本诞生之后,财富有了新定义,就是钱。 所谓资本就是玩钱。 工业化? 现代人赋予了工业化很高的意义,但在资本眼里工业化不过是工具,是手段。 目的也是为了玩钱。 钱就是一切。 人们还发明了很多玩钱的模式。 股票、期货、提前消费等等。 一切都被钱标注了价格。 于是就有了金融危机,就有了倒牛奶事件。 在资本出现之前,将食物倒掉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资本出现以后,一切以钱为标准,就变得很正常了。 陈景恪所说的商业,也是资本,是玩钱。 不要将资本看的特别高大上,资本最早就诞生在意大利的城邦之间。 他们也想玩土地,可是地域狭小国家分裂,玩不转呐。 做生意赚了钱怎么办? 别的国家能买地,他们没办法买啊? 就只能玩钱,资本就是这么慢慢被玩出来的。 几个人合伙集资买船,大家都有分子,股份就是这么来的。 不要觉得资本就是邪恶的,它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阶段性工具而已。 虽然很多人批判资本如何坑脏邪恶,但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它也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性产物而已。 它的出现,直接摧毁了以宗教、封建制度建立的旧古典社会。 在极短时间内生产出了大量的财富,让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富足时代。 而且不能否认的是,资本也是迄今为止,最具活力的一种模式。 当有一天出现一种更好更先进的模式,它自然而然会被淘汰。 所以,没必要赋予它太多溢美或者贬低之词。 当然,他的这个想法非常政治不正确,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只能说,感谢前世那个开放的时代,可以包容各种不同观点。 南洋岛屿众多,且是大明的海上门户,处在交通要道上。 有玩资本的条件。 当然了,陈景恪自然不会直接告诉朱元璋,他要在南洋玩资本玩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太惊世骇俗了。 不只是大明人无法接受,此时的西方人大概率也同样无法接受。 所以他只是告诉朱元璋: “陛下,南洋地域广阔以海岛为主,非常不利于统治。” “关键我们要的不是羁縻地,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统治。” “不能让这里变成吸大明血吸血虫,要变成为大明提供物资的地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想办法,用一样东西,将整个南洋联系起来。” 朱元璋都快麻了,你在说什么?我一点都听不懂啊? 刚才不是还在说商业吗,怎么就变成联系一切的绳子了? 他将目光看向朱雄英,发现大孙子也一脸迷惑。 这时他无比怀念朱标,好大儿要是在这里,肯定能听懂吧。 不知道洛阳宫修的怎么样了,赶紧弄好迁都吧。 咱马上就把皇位让给标儿,再也不操这个闲心了。 不过,虽然无法理解陈景恪说的话,却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你准备用商业为绳子,将整个南洋联系起来?” 第250章 构建帝国体系 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此完全无法理解,所以非常谨慎。 因此,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肯定他的话,而是说道: “需不需要用商业来当纽带,其实我自己很迷茫。” “因为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听到这话,朱元璋警惕的情绪反而放松了许多,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顾虑: “历朝历代皆对商贾严加防范,以商贾之道来治理国家,更是前所未有之事。” “你自己也说,此法后果难料,咱如何能同意。” 说来说去,他还是无法将商业和商贾之道区分开来。 此事倒也不怪他,陈景恪没办法直接给他们讲资本,这是最根本的症结所在。 只能一步步去引导。 “大明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老的办法已经无法再适用于当前的形势。” “更何况,我们设计的制度还要兼顾未来。”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做,指望后人更没有可能。” “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去尝试,即便失败了也能留下足够的经验。” “更何况,这次用来做试验的地方是南洋,而不是大明本土。” “说的不负责任一点,就算失败了,动乱的也是南洋,对大明本土没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皱眉道:“大明的变革之大已然是历代罕有,难道还不能应对未来变化吗?” “你所看到的变化是什么?就因为开海?”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开海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是,大明要走出摇篮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了。” 朱元璋更加疑惑:“什么意思?” “陛下,请给我纸笔。”陈景恪问他要来纸笔,画出了大明混一图。 前面已经说过,朱元璋其实一直有在收集外面世界的信息。 在原本的世界,他就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包含了欧亚非三大陆。 这一世因为陈景恪的出现,他对外面的世界更好奇,派出了更多的力量去打探。 地图的绘制进度也加快了许多,已经画出了整个亚洲,大半个欧洲和中北非。 只不过,因为绘制地图的技术和标准问题,古代的地图和真实地形地貌存在极大的差别。 陈景恪看过大明混一图之后,根据前世记忆里的世界地图,进行了调整。 使其更加符合真实地形地貌。 说白了,他画的就是一张亚欧非三大陆的世界地图。 地图画好之后,他又将青藏高原、西南山脉、天山山脉、大沙漠连接在一起。 “陛下且看,这些山脉和沙漠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在这屏障之内,就是养育了华夏的神州大地。” 朱元璋不禁点头,之前他看地图也觉得神奇。 实在是太巧合了,山川大海荒漠,形成了天然屏障,将这块地包围起来。 很难不让人联想,莫非我华夏真的是天命之族群? 陈景恪继续说道:“这道屏障,在我们弱小时,替我们挡住了几乎所有外来敌人。” “但在我们强大时,也同样阻碍我们走出去。” “最可怕的是,它还会禁锢人心。”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一点他可太能体会到了。 他执意要迁都北方,就是因为长江天险固然能阻挡敌人,也容易让人变得保守短视。 然后他表情狐疑起来,啥意思? 你小子是不是想说,咱的心也被那道屏障给禁锢住了。 以前或许是,可现在咱的雄心壮志还不够吗? 陈景恪并不知道老朱思想又跑偏了,自顾自的说道: “但是我们在进步,外面世界的人也同样在发展进步。” “总有一天,所有的天险都会被打破。” “区别就是,被人打破还是我们主动打破。” 朱元璋并不觉得危言耸听,毕竟蒙古帝国的前车之鉴就在不远处。 当年蒙古人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国家也能做到。 远的不说,帖木儿帝国日渐强盛,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已经归顺于他。 帖木儿其人野心勃勃,以蒙古帝国后裔自居,对大明的敌意非常深。 早晚有一天,大明与其必有一战。 就看是他打进来,还是大明打出去。 “可是,这些和方才说的那些有什么关系?” “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明何惧强敌。” 朱雄英插话道:“有关系的,皇爷爷您想啊。我们打出去之后,如何治理这些土地?” “从应天到西域,走一趟要半年时间……” “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恐怕会步了汉唐的后尘。” 朱元璋疑惑的道:“不是说好了吗,将亲王分封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封王建制。” “到时候自然有诸王就近管理这些土地。” “大明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就可以了。” 陈景恪接话道:“说句陛下您不喜欢听的,两三代之内大家都是亲兄弟,三五代之后呢?” “远在万里之外的藩属国,除了一个宗法关系,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他们会不会渐渐的和大明疏远?” 朱元璋眉头紧皱,这话他可太不喜欢听了。 可他也知道这是现实,所以没有出言反驳。 再想到他心中的另一个计划,连反驳的想法都没有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土地都打下来,那样大明就成天下公敌了。” “比如南洋列国,我们只能灭掉几个对我们有威胁的,和地理环境比较好的。” “一些比较温顺,地理位置又不好的藩属国,灭掉他们得不偿失。” “将来时机成熟了,灭掉他们也不是不行,但至少目前不适合。” “而且南洋之外呢,外面的天地更加广阔。” “我们既然走出去了,就必然要有一番作为。” “可万里之外的国家,打败他们很容易,彻底征服他们很难。” “就算打败他们,如何治理也是个问题。” “须知鞭长莫及,继续用老办法,恐怕大明会掉入战争泥潭。” “所以,大明需要一个全新的绳子,将所有的势力全都套住。” “到时候哪怕是万里之外的国家出问题,大明动一动绳子,就能将他们制住。” 朱元璋眉头一挑:“咱怎么越听越玄乎了,你别给咱画大饼,商业就能拴住这些人?” 朱雄英也同样很疑惑,靠商业能做到这一点? 即便他对陈景恪有着迷之相信,也难免会有些质疑。 陈景恪说道:“我给陛下说一下怎么操作吧,陛下……嗯,太孙应该能听的懂。” 朱元璋登时就不乐意了,啥情况,你瞧不起咱是不? 然后他就对朱雄英说道:“乖孙,你好好听着,你爹不在就靠你拿主意了。” 朱雄英差点笑喷,这老爷子现在越来越逗了啊。 不过他也打起了精神,想要看看陈景恪到底要设计一套怎样的制度,竟然能拴住那么多国家。 陈景恪决定不讲那么多大道理了,直接从怎么做入手: “首先,就是强化宗藩关系,我们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规则。” “大到统一的度量衡,语言、文字,小到走路靠右走,所有藩属国都必须使用这套标准。” “最关键的是宝钞,所有的藩属国必须接受宝钞。” 朱元璋眼前一亮,问道:“如果所有藩属国都使用宝钞,那朝廷是不是就可以加印了?”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您老人家就知道加印是吧。 朱雄英耐心的解释道:“加印是肯定的,但加多少还是要经过计算才行。” 朱元璋连连道:“这个好,这个好,这个咱同意了。” “具体该怎么做,你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朱雄英也是眼前一亮,他比朱元璋想的更多,已经有些明白陈景恪的意思了。 前面那些度量衡、语言等标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交流。 后面的宝钞则是杀手锏,大明就可以用宝钞来控制他们。 得到启发,他已经想到好几个不错的点子了。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更多,于是催促道:“快说快说,后面呢?” 朱元璋一看就知道,自家大孙子听懂了,心下别提多开心了。 这孙子,咱家的。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论是统一的度量衡和宝钞,都只是为商业计划打基础。” “等标准被各个国家采纳并流行开,咱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贸易联盟。” 朱雄英兴奋不已,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果然如此。 “这个贸易联盟是做什么用的?” 陈景恪详细解释道:“贸易联盟是用来管理各国商业行为的机构。” “监督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主持多边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帮助发展中成员提升贸易能力。” “同时还能帮助各国制定钱币政策,以免出现钱荒或者通货膨胀。” 朱元璋已经彻底晕了,你说的这是个啥? 但朱雄英却听懂了,不禁拍手叫好:“贸易联盟掌握了所有国家的商业。” “大明是宗主国,自然就是贸易联盟的盟主。” “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住了所有藩属国的商业,相当于抓住了他们的经济命脉。” “各藩属国想要脱离大明,就变得更加困难。” 朱元璋挠了挠头,听不懂,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就是如此,贸易联盟掌管所有加盟国的商业行为。” “而且贸易联盟具有排他性,除非加入这个联盟,否则在跨国贸易中就要受到排挤和歧视。” “更严重一点,可以直接不带他们玩。” 朱雄英心中一动,说道:“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我们的商品是最丰富多样的。” “再加上藩属国的资源,我们的贸易联盟将会非常强势。” “对于无法用军队掌控的国家,可以用贸易联盟吸引他们。” “如果他们不加入,我们就支持他们的敌国。” “如此,加入的国家越多,贸易联盟的实力就越强,就越能逼迫更多的国家加入。”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用贸易联盟,掌控更多的国家。” 朱元璋疑惑的道:“难道别人就不能组建联盟了吗?” 朱雄英回道:“可以啊,那就比一比谁的商业联盟更强势,谁代表的利益更大。” “以大明的生产力,又有藩属国体系为后盾,我相信咱们可以打败任何竞争对手。” 陈景恪补充道:“主流国家都需要大明的商品。” “丝绸、茶叶、瓷器、琉璃、漆器、棉布、糖等等产品,畅销全世界。” “还有爪哇的香料,也同样受到列国追捧。” “只要他们还需要这些东西,只要他们还想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必须加入进来。” “否则,就只能从别人手里,花十倍百倍的价格去购买。” 朱元璋又问道:“这些东西都不是必需品,别人要是关起门不和外面的人做生意呢?” 闭关锁国,大明就干过。 朱雄英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嘿嘿,大明的战舰可不是吃素的。”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用兵只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大明最好不要直接陷入战争泥潭。” “真要打仗,也是扶持代理人……” “想打谁,就扶持他的敌对势力,让他的敌人去打他。” “大明只要出钱出物资就可以了,打赢了我们坐享渔翁之利,打输了也就损失点钱财。” 朱元璋皱眉道:“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陈景恪说道:“这是难免的,但无所谓啊,再扶持一支势力让他们继续打呗。” “把整个国家彻底打烂,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大明再过去收割。” “到时候连土地一块拿下,建立一个封
相关推荐:
恶蛟的新娘(1v2)
乡村透视仙医
猛兽博物馆
村夜
乡村桃运小神医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鉴宝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