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91章

第91章

一个月,原来是出于这个目的。 只有自己最单纯,以为他是为了帮助宣传剃发。 而且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徐达和徐允恭。 自己将他们作为至交好友,没想到到头来也只是一枚棋子罢了。 这是最让他无法接受的。 福清公主一直偷偷观察他的表情,自然也看到那一抹痛楚,非常的心疼。 鼓起勇气牵住他的手,安慰道:“这些都只是我的猜测,不一定就是真的。” “而且你还年轻,又要操心那么多事情,才没有留意到这些。” “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你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陈景恪抬头看着少女洁白的脸庞,第一次发现她竟然如此漂亮。 强忍着拥抱她的冲动,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谢谢,我没事的。” 躲在拐角处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幕眼皮子直跳,差点跳出来。 被马皇后及时给拉住拖走了。 老朱不满的道:“你拉我做啥。” 马皇后没好气的道:“你出去做啥?是责备福清不自爱,还是责骂陈景恪调戏福清啊?” 老朱也冷静了下来,哼哼唧唧的道: “那也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他。”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转而说道道: “福清这丫头聪明啊,也懂的藏拙。” “什么都看在心里,从来不说也不表露出来。” “若不是关心景恪,恐怕这番话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 朱元璋得意的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种。” 然后又恨恨的道:“就是便宜陈景恪那臭小子了。” 马皇后没有理会他的吐槽,而是说道: “你说景恪会不会想不开啊?” 朱元璋也担忧的道:“还真有可能,等会儿你去开导开导他吧。”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让天德自己去解释吧。” 然后她就叫来一名内侍,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他们两个在宫里闲溜达,不知不觉走到这里。 恰好听到福清在开导陈景恪,就躲在一边偷听起来。 然后就看到了方才那一幕。 老朱虽然嘴上说着不乐意,也并没有真的折回去搞破坏。 俩人的婚事都已经确定了,私下拉拉手也不算什么。 不过这样总归是不好,他当即就做出决定: “等过了年就将婚事给他们办了,免得年轻人惹出什么事端来。” 马皇后颔首道:“也好,景恪的想法是好的,但有些天真。让福清帮衬着点,我们也能放心。” ----------------- 另一边,被未婚妻抚慰了一番之后,陈景恪心情好转了不少。 中午时分,他准备出宫回家。 马上就要过年,自然是要做一些准备的。 刚走到宫门口,就见一人迎上来道: “陈伴读,家主请您过府一叙。” 这个人陈景恪认识,徐达的家将。 看到此人,他马上就明白,上午宫里的事情传出去了。 大概率是朱元璋做的。 他倒是想听听,徐达准备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反正两家也是顺路,去一趟也方便。 “前边带路。” 沿途街道上热闹非凡。 毕竟是应天城,这里的百姓还是比较殷实的,节日的气氛也更加浓厚。 搁往日,陈景恪肯定会好好欣赏一番,但今天实在没这个心情。 一路来到魏国公府,在大堂见到了徐达。 他正埋头写对联,徐允恭则为他打下手。 见到他进来,徐允恭脸上一喜,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有些尴尬。 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陈景恪也没有如往日那般亲切,只是公式化的行了一礼,就站在一旁等着看徐达是个什么章程。 徐达一气将手中的这幅对联写完,将笔放下,挥手让旁边伺候的仆人都退下。 然后才说道:“遭到背叛,心里很难受吧?” 陈景恪坦然的道:“是。” 徐达说道:“难受就对了,难受才会长记性,知道你这一次犯了多少错误吗?” 陈景恪讥讽的道:“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轻信他人。” 徐允恭有些着急,想要解释。 徐达挥手阻止,笑道:“看来你确实很生气……你知道什么是党争吗?” 陈景恪生硬的回道:“不过是党同伐异而已。” 徐达失笑道:“而已?看来你很看不起党争。可你忘了,变法也是党同伐异。” “朝廷所有的斗争,都可以看做是党同伐异。” “你进入这个圈子,就离不开党争,就必须正视、学习党同伐异。” 陈景恪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不管怎么美化,党同伐异始终贯穿政治活动。 徐达继续说道:“你认为党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打嘴仗,通过辩论说服对方,让对方认同自己?” “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彻底压服对方,要么遵从自己,要么毁灭?” 第186章 老狐狸们的课 “党争就是势与势的碰撞,争的也不是对错,目的也不是消灭对方,而是攫取最大的利益……” “还有一种是道统之争,更加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势强的时候,就施展雷霆手段,获取最大的话语权和利益。” “势弱的时候就蛰伏,慢慢积蓄自己的势,等待时机来临。” “王安石数次拒绝朝廷征召,用三十年养望,就是在积蓄自己的势。” “然后一遭为相,就开启变法,强行推动自己的政策……”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养望蓄势的做法,就是党争的真谛所在。” 陈景恪不禁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徐阶斗严嵩就是这个套路。 蛰伏二十年积蓄自己的势。 没有什么刀光剑影,更没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苟且。 一直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天,顷刻间天翻地覆,一举将严嵩父子扳倒。 可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徐达为什么要没头没脑的说这番话? 徐达看出了他的疑惑,却并未直接解释,而是说道: “王安石为相之后,从未试图用嘴说服对手,而是雷厉风行强行推动变法……” “因为他知道,大家的矛盾不在于谁对谁错,更不是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道理还有辩论的机会,利益还可以妥协,道统之争有进无退……” “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先推行自己的道。” “等变法成功,对手自然而然会自己去调整,适应新的法度……” “如果失败,则道统毁灭……” “你和儒生们的斗争,往小了说一文不值,不就是一个长发短发吗?” “但往大了说就是道统之争……” “你是不是觉得,这次斗争为何如此简单?儒生们的反抗也不是很激烈?” 陈景恪点点头,儒生们确实没有怎么抗争。 除了写写文章打打嘴仗,什么都没做。 不过,在他看来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就是一个发型,一个风俗习惯而已。 或许涉及那么一点礼法问题,可也不应该这么严重。 就算剃短发又能如何? 自己又没有提出什么学说思想,撼动不了儒家的地位。 突然,他想到徐达方才的话,剃发往小了说不值一提,往大了说涉及到道统。 很明显,儒家选择了大事化小。 可为什么他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答案很简单,自己背后站着的是皇帝,又有徐达和蓝玉表态支持。 如果他们强行抗争,很可能会招致皇帝的打击。 最后抗争失败,儒家的脸面丢的更大。 或者说,文官们也知道,这是勋贵群体对他们的反击。 知道争不过,又理亏的情况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所以,从始至终都只是普通儒生们在抗议,大儒全都保持了沉默。 文官系统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应激反应。 可还是那个问题,我今天来不是听你讲课的。 你不应该解释一下,为何利用我吗? 就算想找个机会打击一下文官。 以咱们的关系,你直接告诉我,我会不同意吗? 徐达就像是没有看出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 “剃发不论是道统之争也好,利益之争也罢,你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可你竟然没有行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推行此法,而是试图说服别人。”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你的想法太幼稚了,幼稚的可怕。” “不服气是吗?” “你完全可以等剃发完成之后,再告诉大家,为何要这么做。” “你觉得是通过讲道理,让百姓剃发容易。” “还是剃完发再给百姓讲道理,百姓更容易接受?” 陈景恪嘴巴张了又张,答案自然是后者。 纵使剃发有一万种好处,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想让他们剃发,宣传防疫知识反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破除心中的障碍。 可是如果用强制手段,给他们把头发剃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头发都已经剃了,他们心中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接下来就是单纯的科普防疫知识,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你的方法,在强势的时候显得保守。” “磨磨唧唧的,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了内耗上。” “处在势弱的时候,又显得过于激进。” “过早的暴露了目的,必然会遭到对方的打击。” “此时你应该先不提剃发,只宣传防疫知识。” “告诉大家长头发容易藏污纳垢,要勤打理。” “这叫蓄势。” “等到所有人都知道,并认同这个观点,再找机会尝试推广短发。” “如此才能更好的破局,并达成目的。” 陈景恪彻底沉默了,被徐达这么一分析,他发现自己确实用了最愚蠢的办法。 徐达拿起杯子一饮而尽,长出口气,又说道: “你想推行剃发,有太多的办法,根本就无需大张旗鼓。” “说服陛下,先在军队里施行剃发,对你来说要容易的多。” “然后通过军队来影响他们的家人,再通过军户来影响乡里。” “如此无声无息间,就可完成计划。” “就算有儒生反对,在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的情况下,他们也找不到攻击的目标。” “而你直接选择正面硬碰硬,还让方孝孺写文章吸引火力。” “可谓是最愚蠢的办法。” 陈景恪被说的有些抬不起头,已经忘了自己是过来讨公道来了。 这时,徐达语气凝重的道: “如果是别的,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危的事情,你这么做还情有可原。” “就算失败了,大家也会称赞你一句忠贞之士。” “可剃发算什么?也值得你这么做?” 陈景恪忍不住争辩道:“关乎百姓的生命健康,难道不值得吗?” “呵……”徐达嗤笑道:“不剃发就一定会死吗?” “人类顶着一头长发过了几千年,也没有灭绝。” “况且,在衮衮诸公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大明有六千万人,就算死五千万,还有一千万。” “用不了百年,损失的人口就能恢复过来。” “你为了一个剃发,就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你活着才能造福于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陈景恪虽然很不认同,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自己重视人命,不代表别人就会重视。 过早的暴露自己,反而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说到这里,徐达叹了口气,终于谈到了‘背叛’的事情: “你可知道,明知你犯了失误,为何陛下、娘娘、殿下都没有提醒吗?” “不是为了利用你达成什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好好磨炼一下你。” “有些道理,别人说再多你都不一定能懂。”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亲身体会了,才会吸取教训。” “一般的小教训,可能起不到什么效果。” “黄河改道这样的事情又太过重要,不容有失,也不适合。” “剃发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影响,正好适合给你练手。” “至于我们用这件事情教训文官,不过是顺手为之罢了。” 徐允恭终于憋不住了,说道:“是啊,景恪你千万别误会,我们真的没有利用你的意思。” 陈景恪面无表情的道:“你早就知道了是吗?” 徐允恭点点头,解释道:“我爹叮嘱过我,全力配合你的计划,但不要给你任何提醒。” “如果你能看出端倪,就及时给你解释,防止误会。” “如果看不出来,就等回京再说。” 陈景恪心情极为复杂:“为了我,你们还真是煞费苦心。” 徐允恭还想解释,再次被徐达阻止: “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足见你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 “若你是普通人,并无什么影响,也不妨碍你名垂青史。” “但你不是普通人,将来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缺陷是致命的。”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你补上这一环。”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让你们失望了吧,若非公主提醒,恐怕我现在还蒙在鼓里。” 徐达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是你对我和允恭很信任,从未想过我们会利用你。” “二是你当年应该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做学问上,否则不会有这般深厚的学识。” “所以,在政治上表现迟钝一些,也是正常的。” 陈景恪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有一点徐达确实说对了,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政治培训。 前世他就是个普通人,考上大学当了医生,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过日子。 离政治活动最近的时候,就是和别人摆龙门阵侃大山时。 有人总觉得当官很简单,自己去一样能做好。 事实上,并不是有学问有天赋,就能搞好政治。 系统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权贵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思维方式和政治眼光,和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事无绝对,总是会有例外出现的。 有些人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稍加锻炼就是顶级政治高手。 比如朱元璋、徐达、李善长等等,都是。 但从比例来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是远远小于高门出贵子的概率的。 有句话叫,三代才能出贵族,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陈景恪前世今生都算不上什么贵子。 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全是穿越者多出几百年的见识,和迥异于古代的思维方式。 真要论政治水平,他就是菜鸟中的菜鸟。 就像这次剃发事件,他被这群大佬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到有问题。 要真是大家站在对立面,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得知自己被安排,他心中确实很不舒服,但也松了一口气。 至少比被背叛要强的多。 而且这件事情也教会了他一个道理,那就是忍耐和妥协。 政治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更多的是苟且和妥协。 即便心中再不舒服,面对这次善意的安排,他也要接受。 所以,他起身郑重的朝徐达下拜道: “谢徐伯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徐达很是欣慰,说道:“不错,你已经学会审时度势,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等陈景恪解释,他对徐允恭说道: “自己的兄弟自己开导,老子说的口干舌燥,也没见你给老子倒杯水。” 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堂,只留下他们二人。 徐允恭有些尴尬的讪笑道:“景恪,你别生气,我们真没有恶意。” 陈景恪想要故作轻松的表示不在意,却发现自己做不到。 索性也不装了,怼道:“你少放屁,换成你,你能不气?” 见他生气,徐允恭反而不慌了,说道: “好好好,就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行了吧。” “要不让你就打我一顿……你肯定抬不起手。” “要不就骂我几句……你肯定张不开嘴。” 陈景恪气笑了:“你说相声呢,谁说我抬不起手张不开嘴。” “要不是这里是在你家,看我揍不揍你。” 这是以前他用来戏耍徐允恭的梗,现在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来了。 徐允恭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现在你知道这群老家伙的可怕了吧?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一不留神就被算计的死死的。”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其实这两年顺风顺水,我也生出了自大之心,以为政治也不过如此。” “这一次算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清醒了过来。” 这是真心话,从揭皇榜进入皇宫以来,他确实非常顺。 将偌大的帝国指挥的团团转,颇有点算无遗策的意思。 心中确实生出了,不过如此的想法。 被大佬们安排了一次,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就是个菜鸟。 想到这里,他心中好受了许多。 虽然被安排了很难受,可他们的初衷确实是好的,自己也获得了难得的经验。 关键大家非亲非故,他们花费这么多心思布局教导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可矫情的? 想到这里,他心态渐渐放平,诚恳的道: “谢谢。” 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从魏国公府出来,看着明媚的阳光,陈景恪的心情也恢复了正常。 没有背叛,学到了经验,获得了很多人的重视…… 不论怎么说,最后自己都是赢家,实在没有必要矫情。 至于剃发的事情,他已经不关注了,也没必要关注。 事情已成定局,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之后他就返回家中,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就在这忙碌之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齐王朱榑死了。 去年朱元璋将秦王次妃邓氏的人皮,给朱榑送去,希望能震慑一下这个凶暴的儿子。 效果确实很好,好的有些过了头。 这位曾经将鸟窝摘下来,或雏鸟捏成肉泥,或用火烧成灰,并以此为乐的齐王。 变得特别珍惜生命,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 之后又笃信佛教,每天吃斋念佛。 但依然感觉有冤魂环伺周遭,以至于不敢独处,夜不能寐。 五日前他在噩梦中惊醒,高呼有恶鬼索命,意图拿烛火烧死恶鬼。 最终引燃了卧室,被活活烧死。 这个消息着实有些让人震惊,群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比较好。 朱元璋则是又怒又悲。怒其不争,悲其早亡。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群臣申请给朱榑加谥号的时候,他直接给出了一个‘丑’字。 怙威肆行曰丑,这是标准的恶谥。 并且还将朱榑的恶行,全都写在了悼词里,并且给出了禽兽不如的评价。 这一下反而轮到群臣坐不住了,纷纷劝谏,给死者留点体面吧。 马皇后和朱标也被惊动,纷纷劝说。 陈景恪虽然觉得以朱榑的行为,给个丑字恰如其分。 但经过之前的那一番安排,让他明白政治不能由着性子来。 所以也劝说朱元璋换个谥号。 在众人的劝说下,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将谥号换成了愍字。 虽然也是一个比较差的谥号,但至少不是恶谥。 因其无子,故国除。 齐王一脉至此落幕。 朱榑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但带给诸藩王的警示,比朱樉那一次还要大。 毕竟朱樉只是被罢为庶人,被圈禁之后虽然失去自由,但活的其实也不算差。 朱榑不一样,不光丢了命,死后也没落了好。 足见朱元璋对不法行径的厌恶。 一时间诸藩王心中可谓是警钟长鸣,都消停了许多。 皇十三子豫王朱桂,就和换了个人一样,说话都不敢太大声。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黄河改道正式完成,李祺携白英等筑河功臣还京。 朱元璋大喜,众人皆有封赏。 主要是白英,被授予水部郎中一职,正式掌管水部,掌有关水道之政令。 凡舟船、漕运、灌溉、水渠、河道、湖泊等,皆归其管辖。 说白了,只要与水有关的事情,他都能插一手。 端的是位高权重,还是个肥差。 这个位置平日里不少人盯着,每次更换私下都要经历一次较量。 但这次任命白英,没有任何人反对。 没办法,主持黄河改道的功绩实在太大了。 谁要是敢阻挠,传出去绝对会被无数人咒骂。 陈景恪的功劳也被提起,毕竟上次朱标当众承认,是他一手策划了黄河改道之事。 不过对于封赏,朱元璋只是一句: 此事我自有考量,就暂不封赏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陈景恪和福清公主的婚事,现在可谓是人尽皆知。 肯定是留到赐婚的时候,一并封赏了。 但要说最大最受关注的一件事情,无疑是重新核定功勋之事。 经过几个月的复核,勋贵和文官之间私下几经争斗,终于在年底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虎王的花奴(H)   万古神尊   村夜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蝴蝶解碼-校園H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过激行为(H)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