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在古代很常见,自费印刷书籍,白送给人家做推广。 很多人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印刷费,导致作品失传。 比如《徐霞客游记》,差点就失传了。 只是当他们打开书,看到里面的内容,彻底惊呆了。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这些人毫无障碍的就接受了新符号。 悄悄关注这一切的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只要这些人肯接受,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还有一部分,他白送给了应天府内的书店,条件是将书摆在显眼位置。 白捡的便宜,书店老板自然不会拒绝。 正逢科举,数万各地读书人齐聚应天府,书店的生意自是红火。 每天都有很多读书人来这里寻找书籍。 陈景恪到不指望他们购买新算书,真正目的是让他们看到。 营造一种,新算学符号在应天府很流行的错觉。 等他们回到老家,看到新算学符号,就会习以为常。 甚至会得意的告诉周边的人,这种新符号在京师很常见,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这就是应天府作为京师,所带来的天然效应。 做完这一切,陈景恪就再次消停下来,剩下的就是新符号逐渐推广并广泛使用。 这个过程不会很快,着急也没用。 况且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直在关注着他。 期间并未对他的做法发表任何意见,直到他做完所有布置,选择静静等待才露出赞许之意。 并对朱标说道:“耐心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以前咱担心他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今日看来并非如此。” “此子将来可堪大用,你当善用之。” 朱标也很是认同这一点,不过随即就疑惑的道:“您不是要将他留给英儿用的吗?” 朱元璋摇摇头道:“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郁郁不得志很可能会改变他的性情。” “况且天赋固然重要,阅历同样不可或缺,而经验需要去做事才能获得。” “等到你继位,他理应过了加冠之年,也是时候给他锻炼的机会了。” 朱标点点头,马上又反应过来不对劲儿,连忙说道: “您瞎说什么呢,您和娘肯定能长命百岁的。” 朱元璋不屑的道:“放屁,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七十咱就满足了,长命百岁你也真敢想。” 然后他严厉的道:“你记住,切不可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否则九泉之下咱不认你这个儿子。” 朱标也正色道:“爹您放心,我断不会有此等荒谬之想。”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方才的话题:“咱一直觉得,治国不就是这样吗,咱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朱标忍不住说道:“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不弱于历代明君。” 朱元璋笑了笑,叹道:“以前咱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才知道,治国真的需要天份。” 朱标也沉默了。 以前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太子,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站的也足够高,看的肯定也比其他人远。 可是和陈景恪相熟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高屋建瓴。 在这一点上,大明无出其右。 陈景恪虽然没有直接说,大明的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可通过断断续续的‘讲史’,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这些缺陷,有的眼下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有些眼下看似不错,但未来必然会出现难以收拾的恶果。 朱元璋的感慨来的快,去的更快,迅即就严肃的道: “好好的看着他,若他无二心,就给他荣华富贵。” “若感觉控制不住他,就立即将他除掉。” 朱标郑重的点头,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 “他还未娶妻,要不就让他当驸马?” 联姻,是最常用的加固关系之法。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问道:“驸马造反的还少吗?况且你忘了李文忠旧事了?” “啊这……”朱标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这也是宋朝之后,开始提防驸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和文官做大也有关系。 外戚太容易威胁到文官的领袖地位了,必须打压。 至于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战神’李景隆的亲爹。 老朱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 然而他在驻守严州防范张士诚时,和一个娼妓有染。 这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事情,按令当处死。 朱元璋杀了娼妓训斥李文忠。 然后李文忠怕被处罚,竟然要投靠张士诚。 虽然最后没有这么做,但作为朱元璋的亲外甥,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虽然老朱还是原谅了他,却也是对驸马一类的外姓人,不再如之前那般信仁。 大明的驸马难当,估计和这件事情也有关系。 洪武朝时情况虽然没那么严重,但真正志在朝堂的人,也不愿意当什么驸马。 朱标叹了口气,准备放弃这个念头。 哪知朱元璋话锋一转道:“联姻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此事先不着急,先观察几年再说。” “如果他的表现能让咱满意,咱倒也不是不能给他开个特例。” 第82章 徐达还朝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标竟然产生了让他当驸马的想法,否则绝对吓的睡不着。 不过还好,朱元璋心里还是有数的,并没有同意朱标的意见。 时间缓缓流逝,很快就到了十月底,离科举开考只剩下几天时间。 一股紧张的氛围蔓延开来。 读书人脸上在没有了之前的轻松,也很少再有人聚在一起指点江山。 然而就在此时,朱元璋来了一个大动作。 新任吏部尚书李信,呈送一份多达七千人的名单。 别误会,这不是死亡名单,而是吏部统计的在野人才简历。 不过,以洪武朝官吏的危险性而言,这也约等于是死亡名单了。 陈景恪偶然看到这一大堆简历,那叫一个无语。 不是说好的,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当的吗? 怎么这么多狗都不如的东西? 吐槽归吐槽,对朱元璋的手段,他再次感到佩服。 之前他还在想,光清理地方大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朝廷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足够的地方官吏,才给了大户攫取权利的机会。 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缺口补上。 可一时间上哪弄那么多合格官吏去? 光靠科举选官,哪怕一年举办一次,二十年也填不满空缺。 恩荫倒是能可以。 可恩荫官靠着父辈关系更容易结党,数量太多隐患更大。 陈景恪也一直在想,到底该怎么解决。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 同时也更清楚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都不缺想当官的人。 不过想想也正常,大明六千多万人口,哪怕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一,都有六十多万人。 这些人里面挑选几千个能当官的,并不困难。 其实陈景恪不知道的是,自从宋朝私人书院兴起,古代的识字率就逐年攀升。 宋朝约莫在百分之八左右,明朝的识字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六千多万总人口,就有六百多万人识字,大明还真就不缺官吏。 这么多份简历,朱元璋自然不可能一个个挑选。 他采用了科举的名额分配制度,按照地区来挑选。 尽量做到每个布政司,每个府县都有人员被选中。 最后挑选出了四千九百人,分别授予官职。 这些人除了极少数被直接任命为主官,大多数都是次官。 精髓的地方来了,主官空缺,次官主政的情况下,哪个次官不想着再进一步? 否则,哪天空降一个主官过来,他就会被打回原形。 一旦尝过权利的滋味,自然没人愿意放弃。 想转正,就要拿出成绩。 在当前的局势下,如何才能尽快出成绩? 配合朝廷打击腐败,打击为富不仁的地方大户。 想通了这些,陈景恪不得不再次发出那句感叹: 老朱果然不愧是靠一个碗得天下的人啊。 而一次性任命如此多的官吏,也彻底点燃了所有读书人。 朝廷官吏缺口如此大,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啊。 不过朝廷可没空顾虑他们的想法,因为马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魏国公徐达回朝述职。 徐达,当之无愧的开国功勋第一人,他还朝绝对是一件大事。 朱标出城三十里迎接,朱雄英作为太孙自然也不能例外。 陈景恪身为太孙伴读,也要跟随出迎。 对于这位传奇人物,他是非常好奇的。 徐达是洪武十四年元月出征北元,获胜后留在北平镇守。 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而朱棣是徐达的女婿。 老朱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好好调教一下你女婿吧,别见外。 陈景恪在宫里这么长时间,从未见过徐达。 还有蓝玉,出征云南还未回来,也没见过。 现在徐达回来,他自然想瞧一瞧这位传奇人物。 朱雄英也同样很兴奋,受陈景恪影响,他对开疆拓土可是很感兴趣的。 对徐达这样的军中大将,自然就多了几分好奇和重视。 ----------------- 一大早朱标就带着众人出发,来到长江畔的码头等候。 禁军将码头团团围住,江面上的船只也早就接到通知,全部开走。 江面显得异常的开阔,举目望去只见波光粼粼,让人心潮澎湃。 徐达的船队直到中午时分才到达。 举目望去,只见江面上出现一支庞大的船队,当先一艘上悬挂着大大的‘徐’字帅旗。 别人都还好,朱雄英是最兴奋的,踮着脚尖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些战船。 看样子,似乎恨不得亲自统帅大军,将敌人打的落花流水。 陈景恪心下莞尔,这小子虽然聪慧,可有时候还是难脱小孩子心性啊。 等船队靠近,一位身穿战袍的将领当先走出。 他胸膛挺立如一杆长枪,步履沉稳,目光坚毅深邃。 哪怕从未见过,只一眼陈景恪就敢肯定,他就是魏国公徐达。 徐达从船上下来后,脚步加快几分来到朱标面前,下拜道: “末将徐达,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孙。” 朱标连忙托住他的手臂,道:“魏国公免礼。” 徐达顺势起身,感激的道:“劳殿下亲迎,末将愧不敢当。” 朱标笑道:“魏国公为国征战劳苦功高,我身为晚辈自当亲迎。” 然后又对朱雄英招了招手道:“英儿,还不快来拜见你徐叔祖。” 朱雄英上前一步道:“雄英拜见叔祖。” 徐达连忙下拜:“使不得使不得,太孙折煞末将也。” 朱雄英克制住兴奋情绪,说道:“皇爷爷常说,叔祖乃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我等见到您,当以父祖视之,不可有丝毫不敬。” 徐达感激的热泪盈眶,朝皇宫方向下拜道:“陛下天恩,达唯有以死相报。” 随行的人无不为这一幕感到动容,君明臣贤不过如此了。 陈景恪在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切,不论是真是假,至少样子是做出来了。 而且根据历史来看,这一出戏当也有几分真情实意在里面。 至于朱元璋忌惮徐达的功劳,用一只烧鹅将他弄死。 这种毫无根据的传闻,陈景恪自然是不信的。 作为医生,他还从未听说过,有哪一种病是不能吃鹅肉的。 大明开国功臣里面,要说朱元璋最信任的,那肯定非汤和莫属。 但徐达绝对能排在前三。 且因为能力和个人操守,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还要更高。 老朱又不是真的昏聩了,这样的肱股之臣他只会嫌死的太早,实在想不到加害的理由。 一番流程走完,众人也没有在耽搁,启程回宫。 朱元璋还在等着他的老战友呢。 第83章 咱的乖孙怎么样 在太监总管孙福的带领下,徐达在乾清宫见到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穿着的是一件洗的发白的袍子,站在门口眺望,哪有一点皇帝的样子。 见到徐达的身影出现,快步走了过去迎接: “天德,这里。” 徐达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下,颤声道:“末将徐达,参见陛下。” 朱元璋小跑过去,双手托住他的胳膊就往上拽: “你这是做什么,两年没见你和咱生分了是不是。” 徐达借着劲儿起身,擦了擦眼泪道: “没有没有,末……我这是长时间没见到上位,激动的。” 朱元璋这才笑道:“这话咱爱听,多久没听人喊咱上位了。你可别学他们,迂腐的烦人。” 徐达说道:“只要上位喜欢听,我喊一辈子上位。” 朱元璋拉着他往大殿里走:“哈哈,还是天德懂我。走,咱们好好絮叨絮叨。” 大殿内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几个菜一壶酒。 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徐达心中更是感激,嘴上却笑道: “上位,你比以前吃的好了,可喜可贺。” 朱元璋拉着他坐下:“嗨,这还是帮了的光,平时我哪敢吃这么好。” 徐达等他坐好,才在对面坐下,玩笑道:“懂懂懂,夫纲不振。” 朱元璋佯装生气:“瞎说啥,咱那是心疼妹子,你不懂。” 徐达夸道:“皇后确实是史上少有的贤内助,值得上位心疼。” 媳妇被夸,朱元璋比自己被夸都高兴:“那是,能娶到妹子是咱的福气。” 说着端起酒杯道:“来,咱哥俩走一个。” 徐达连忙双手捧起酒杯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朱元璋放下酒杯,打量着徐达,感慨的道:“北风苦寒,将你吹老了啊。” 徐达拿起酒壶为两人斟满,道:“主要还是年龄大了,不服老不行啊。” 朱元璋摇摇头道:“你才五十,哪里老了……这两年辛苦你了啊。” 徐达顺着他的话说道:“苦倒是不苦,就是想上位,想家中儿孙。” 朱元璋眼睛一瞪,道:“你别想撂挑子,没有你在北平坐镇,咱心里不安生。” 徐达笑道:“燕王大才已经能独当一面,有他在北平,上位可安枕无忧。” 提起这个儿子,朱元璋脸上也多了几分柔情,嘴上却毫不客气的道: “你可别因为他是你女婿,就胡乱夸他,这小子要学的还多着呢。”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道:“他现在只学了守城的本事,还没有学会如何远征作战。” “此事咱只信你……带着他去两次草原,如果他的表现还可以,咱就让你回京歇息如何?” 徐达重重的点头,道:“好,有上位这句话,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我一定将燕王给你教好。” “哈哈。”朱元璋开怀大笑:“你徐天德说的话,咱相信……来走一个。” 接着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唠家常似的聊各种事情。 先是聊边关局势,然后聊朝堂。 酒越喝越多,两人都有了几分醉意。 话题开始讲过去的一些事情,讲家长里短。 朱元璋带着炫耀的语气说道:“今天你见到咱乖孙了,觉得咋样,是不是很出色?” 徐达竖起大拇指:“太孙之能不弱于上位,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皇后会教孩子啊,我都想把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交给她管教管教。” 朱元璋本来咧着嘴正高兴呢,听到后半段顿时不乐意了: “啥叫皇后教的好,难道咱教的就不好了吗?” 徐达一点都不怕,笑道:“要说打仗治国,咱对上位你心服口服。” “要说教孩子,咱们这些人加一块儿,都不如皇后教的好。”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不屑的道:“拍马屁,皇后又不在这,你夸的再厉害她也听不到。” 话音刚落,就听门口传来马秀英的声音:“但是我能听到有人说我坏话。” 朱元璋猛的起身,脸上堆满笑:“妹子你咋来了。” 徐达忍住笑,起身行礼道:“参见娘娘。” “天德无需多礼。”马秀英颔首示意,然后对朱元璋说道: “怎么,天德回来了,我不能见一见?” “哦,我忘了,我还正被你禁足呢,要不你把我抓起来?” 朱元璋脸上有些挂不住:“哎,妹子你说这做啥。天德好不容易回来,你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 马秀英在一个空凳子上坐下:“你们也坐……都是老兄弟了,谁不知道谁啊,要什么面子。” 等两人坐下,她就开始问道:“妙云身体还好吧?高炽呢……” 徐达一一做了回答。 明显能看出,他的心情比方才轻松了许多。 方才看似兄弟叙旧,但身份上的差距,依然让两人之间存在着隔阂。 徐达说话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句都是斟酌了一遍又一遍。 马秀英一来,几句话的功夫,隔阂就消失了。 也让这场兄弟叙旧,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老四一走就是一年多,也不回来看看我。真应了民间那句话,儿大不由娘啊。” 徐达自然替自己女婿说话:“燕王一直挂念着娘娘呢……” “哼,他就是嘴上挂念。”马秀英嘴里责备着,又对朱元璋道: “给老四下一道旨,就说我老婆子想孙子了,让他带着妙云和高炽他们回京一趟。” 就藩的藩王,未得诏令是不能回京的,也不能去拜访别的藩王。 他们想回京,必须要朱元璋下令才行。 朱元璋自然不会反对:“好,咱让他们兄弟五个都回来看你。” 马秀英这才满意,继续和徐达聊了起来。 不过细心的她很快就发现,徐达时不时的就耸动一下肩膀,神色里也闪过一丝痛楚。 她就问道:“天德,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徐达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我身体强壮着呢。” 马秀英道:“你骗不了我,这一会儿就抖了好几次肩了,是不是肩膀受伤了?” 朱元璋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你确实总是抖肩膀,咱还以为这是你近两年养成的毛病。” “老实给咱说,是不是受伤了?” 徐达随意的道:“嗐,就是背上长了个小疙瘩,有点不舒服。” “郎中说是外感风湿火毒引起的,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马秀英摇摇头道:“你徐天德刀斧加身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一会儿就抖了那么多次肩,这病肯定没你说的那么轻巧。” 朱元璋更直接,对外面喊道:“去偏殿喊陈景恪过来,马上。” 第84章 我能治啊 得知皇帝要召见自己,陈景恪很是惊讶。 这会儿朱元璋不应该和徐达叙旧吗,喊自己过去做什么? 莫非徐达生病了? 可他不是三年后才因为背上生疮病死的吗? 难道这会儿就已经有疮了? 朱雄英也同样好奇,就直接问道:“孙福,皇爷爷喊陈伴读所为何事?” 孙福自然不敢瞒他,就说道:“似是因为魏国公身体不适。” 果然是他,陈景恪心道,就是不知道生的是什么病。 朱雄英有些惊讶,说道:“景恪,我们赶紧过去吧。” 我们? 陈景恪问道:“你也要去?” 朱雄英正色道:“魏国公乃国之重臣,我怎能不去。” 陈景恪点点头,起身拿起小药箱:“也是,走吧。” 于是两人在孙福的带领下,一路来到正殿,见到了正在喝酒的朱元璋三人。 只看到这一幕,陈景恪就心生感慨。 对徐达这位旧臣,朱元璋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哪一个臣子得到皇帝如此厚待,会不心生感激的。 见过礼之后,朱雄英乖巧的站到马秀英身后。 徐达上下打量着陈景恪,惊讶于他的年轻,不过并没有轻视之意。 治好了太孙,又帮皇后调理身体,医术定然有独到之处。 这样的神医,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没人愿意轻易得罪。 朱元璋说道:“景恪,魏国公背上生了个疮,你给他瞧一瞧。” 果然是生疮了,陈景恪心中一沉。 历史上徐达就是被这个病折磨死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治好。 不过这会儿还处在早期,想来应该能治。 “魏国公,请随我移步里间。” 背上的疮肯定要脱衣服,马皇后在场,确实不方便。 徐达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就准备起身。 哪知马皇后说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当年我天天出入伤兵营,不知道亲手为多少伤兵包扎过伤口。” “就在这检查吧,大不了我不看就是。” 说着转过身去,背对着他们。 徐达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朱元璋:“上位……” 朱元璋也说道:“嗐,又不是脱裤子,有啥不好意思的。” 徐达拱手道:“那就失礼了。” 然后将上身衣物一件件脱下。 当看到他的躯体时,陈景恪愣了一下,露出意外之色。 他本以为徐达就算不是一身腱子肉,也应该很壮硕。 但真实情况是,竟有些削瘦单薄。 唯有一身的伤疤,述说着他的功绩。 朱元璋眼睛有些湿润,道:“英儿你仔细看看这身伤疤,都是为大
相关推荐:
村夜
淫魔神(陨落神)
篮坛大亨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红豆
桃源俏美妇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山有木兮【NP】
猛兽博物馆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