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白玉(NPH) > 第47章

第47章

动的道:“爹,万万不可,我能力不足您万一,怎能担此大任……大明离不开您啊。” 朱元璋很是欣慰,嘴上却斥道:“没出息,你要立志超过咱才行。” “什么大明离不开咱,等咱没了咋办?” 朱标还想解释,朱元璋挥手阻止他,说道: “咱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这个位置早晚是你的,这是不容改变的现实。” “等咱老了就会精力不济,再坐在这个位置上,对大明反而不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啊,大明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君主掌舵才行。” “所以不论你是怎么想的,都要坐上这个位置。” 说到这里,他用舒缓的语气说道: “你娘还没有看过这大好河山,你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咱带着她到处走走看看是不是。” 朱标终于不再推辞,郑重的道:“是,儿子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朱元璋欣慰的道:“这才对嘛。” 父子俩都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很快就恢复正常,开始探讨武装收税之事。 朱元璋严肃的道:“若此法能成,至少能延长百年国运,你一定要亲自盯着。” “在布局未完成之前,切记不可走漏任何风声出去。” “不论对任何人,都要说是为了打击假钞。” “就算是参与此事的人,也暂时不要让他们知道真相。” 朱标郑重的道:“您放心,此事暂时就只有您、我和陈景恪三人知晓。”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待赵瑁窝案结束,就由你出面将毛骧和他的党羽全部剪除。” “然后将锦衣卫里的蛀虫也清理掉,剩下堪用的全部转到新衙门去。” “至于锦衣卫,就让它成为历史吧。” 出乎意料的是,朱标竟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以为,锦衣卫不能废除。” 朱元璋惊讶的道:“哦,为何?你以前可是很讨厌锦衣卫的。” 朱标有些尴尬的解释道:“那是儿子以前不懂事,锦衣卫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不过他们的权力太大了,需要加以限制。” 朱元璋笑道:“很好,看来你已经有想法了,那就去做吧。” 第104章 再搞定变色油墨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标谈了什么。 从乾清宫出来,他依然心有余悸。 朱元璋或许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多几分忍耐。 但绝对不会无限度的纵容。 自己也不能仗着这一点,就飘的太厉害。 如果不想死,有些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锦衣卫这样的机构,自己竟然也妄想布局插手,是真的飘的没边了。 一定要引以为戒,绝对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回到自己的住所,花了好一会儿时间,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就开始思考印钞的问题。 纸钞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纸张,二是油墨。 他也正是准备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作为发哥的半个影迷和郭天王的半个歌迷,前世他是看过《无双》的。 演技是真好,剧情也跌宕起伏。 然而,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整部剧的设定,真的有些无力吐槽。 说白了,编剧就是在欺负大家不懂钞票。 无酸纸很难制造吗? 其实大家平日里接触到的纸,很大概率就是无酸纸。 准确说,无酸纸最早被造出来,是用来印书的,而不是印钞票。 只是因为这种纸比较优秀,才被选为纸钞用纸。 什么叫做无酸纸呢? 那就要先说说什么叫有酸纸。 工业化造纸时代,人们在纸浆里添加施胶剂,增强纸张纤维之间的亲和力。 最早的施胶剂是松香和明矾,适量添加,造出来的纸柔韧度显著增强。 还能有效防止表面起毛和掉毛,且能减少对油墨的吸收力。 这种方法很快就得到了普及。 但几十年后藏书馆的人发现,书籍会自我损坏。 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明矾。 明矾学名硫酸铝,具有酸性,会腐蚀纸张。 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纸张强度降低、褪色。 于是藏书馆就提出了要求,解决纸张的自我腐蚀问题。 方法也很简单,既然有酸纸会自我腐蚀,那就造无酸纸呗。 罪魁祸首是明矾,那就把它替换掉。 于是就有了非酸性施胶剂。 非酸性施胶剂很多,比如动物胶就是其中一种。 要是还觉得不保险,就在纸浆里添加一些碳酸钙(石灰石),于是就有了无酸纸。 这玩意儿的制作方法是公开的。 而且生产钞票用纸的原材料,也是半公开的,主要就是棉花。 随便找个懂一点化学知识的人,摸索一下都能造的出来。 根本就不需要大费周章,到专门的机构去买。 变色油墨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这玩意儿的核心就是光敏材料。 而光敏材料的种类实在太多了。 比如氯化银,就是最早被发现的光敏材料之一。 用硝酸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 再用硝酸银和盐酸反应,就能生成氯化银。 三酸两碱,有工业母液之称。 碱的制作门槛要高的多,前世一度被发达国家掌控。 直到侯德榜大师公布了自己的发明,才普及开来。 而三酸的制作门槛就比较低了。 就拿硫酸为例,将胆矾蒸馏,生成的气体冷凝就是硫酸。 这玩意儿咱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还给取了个名字,叫绿矾油。 然后还是一味中药。 是的,硫酸是一味中药。 有了硫酸,再制作硝酸和盐酸,就更加容易了。 三酸有了,就可以着手制作光敏材料了。 有了光敏材料,变色油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无酸纸加变色油墨,这就是陈景恪敢说,百年内无人能仿造的底气。 无酸纸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先把变色油墨弄出来再说。 先是设计了一套,土法获取光敏材料的流程。 将所需材料写下来,清单交给朱标。 明确告诉他,这是用来造特种墨的,收集材料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被人发现了。 朱标自然懂得怎么做,将清单分开,找不同的人来收集。 皇太子吩咐的事情,效率自然很高,没多久材料就送来了。 陈景恪试验了许多次,终于弄出了一点光敏材料,也就是变色粉末。 然后又弄出几种不同颜色的油墨,各自取一点和变色粉末混合。 就成了变色油墨。 当看到白纸上,会变色的字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惊呆了。 他们一直在想,陈景恪要如何才能制作出,别人无法仿造,百姓又能一眼看出真假的宝钞。 想了许久,都没有丝毫头绪。 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 这玩意儿确实没人能仿造,而百姓只要不瞎,都能分的出真假。 “好好好,太好了。陈景恪你又立下一个大功,天大的功劳。” 以朱元璋的城府,都喜形于色,连连夸赞道。 陈景恪谦虚的道:“陛下过誉了,不过是承前人的智慧罢了。” 然后拿出几页纸递过去:“陛下,变色油墨的核心材料,是变色粉末。” “只有添加了它,油墨才会变色。” “这是制作变色粉末的方法,天下只有我一人知晓,请陛下收好。” 朱元璋小心的接过来,展开纸发现上面的字都认识,但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 看不懂好啊,看不懂才说明这是秘法,别人不容易偷师。 然后他将纸递给朱标:“标儿,你找人单独生产变色粉末。然后将粉末交给宝钞提举司,让他们配置油墨。” “切记不可让他们知道,变色粉末是哪来的。” 朱标双手接过,小心的收起:“爹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这时,陈景恪又说道:“陛下,我觉得宝钞用纸也应该换。” “现在的宝钞用纸,质量太差,用不了多久就会起毛、掉色。” “这也不利于宝钞的发行和流通。” 朱元璋直接就说道:“交给你了,宝钞提举司有专门的造纸作坊,我让他们全力配合你。” “是。”陈景恪也没有推辞,应下之后,又说道: “臣以为,宝钞的纸太大了,可以缩小。而且有了变色油墨,还可以重新设计新的图案。” “还有面额,现在有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面额太大了。” “大多数百姓其实都用不到。” “我觉得可以将面额弄的小一点,一贯、一百文、五十文、十文、五文这几种。” “超过五文,可以使用宝钞,五文以下使用铜钱。” “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宝钞的作用,解决钱荒问题。” 朱元璋和朱标相视一笑,道:“不错,你和标儿想到一起去了。前几日标儿还和咱说,面额要改一改。” 陈景恪尴尬的道:“殿下英明,是我多事了。” 朱标安抚道:“呵呵,你能考虑到这些,说明你一心为国,值得表扬。” “刚才你说宝钞用纸太大了,图案也需要重新设计,我觉得确实有必要。” “你可有什么想法,咱们一起商量看该如何改。” 第105章 陈景恪当场就和老朱、朱标讨论起来,他直接照搬了前世纸币的样子。 老朱一开始觉得太小了,窄窄的长长的不够大气。 陈景恪直接给他算了一下印钞的成本,别的不说,光用纸一项就可以节约差不多六成。 要知道,在古代纸是很贵的。 节约六成的用纸,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朱元璋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图案设计的思路也差不多,汉字和数字写的额度,一些奇特的防伪填充图案。 考虑到是皇权社会,又加上了龙形图案。 正面的正中心,陈景恪提议写上大明的‘明’字。 这个建议得到了朱元璋和朱标的一致认同。 至于为什么不用朱元璋的头像……还是算了。 为啥民间会流传老朱鞋拔子脸? 还真不是有人故意抹黑他,是他自己搞出来的。 怕被人刺杀,就对外宣称自己鞋拔子脸,还弄出了一张画像。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 谁能想到,自己面前这个国字脸的老汉,竟然是朱元璋。 现在让他将自己的头像放在宝钞上,那肯定是不行的。 ‘明’字反而是最合适的。 至于背面正中心要画什么图案,陈景恪没有说,而是交给了老朱和朱标。 毕竟这是大明宝钞,要全是自己设计,就有点不会做人了。 朱元璋和朱标分别提了几个图案,最后选了几个合适的,每种面额一个。 确定了主体轮廓之后,剩下的细节就需要交给专门的画师了。 等画师将图形画好,就找雕刻师雕版。 这里陈景恪提议用铅板雕刻,由于铅比较软,他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铅合金配方。 比铅硬,比铁软,很适合作为雕版使用。 以后可以考虑做铅活字印刷,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些工作自然由朱标负责去完成。 而陈景恪,则去了宝钞提举司,准备把无酸纸给弄出来。 他前脚刚进入宝钞提举司的造纸作坊,后脚就来了一群锦衣大汉,将作坊团团围住。 禁止所有人出入。 就在他努力造纸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这天早朝,朱元璋将假钞拿出来,当场大发雷霆。 将大理寺、刑部以及各地方衙门喷了个遍。 群臣瑟瑟发抖。 他们完全能理解皇帝发怒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能站在这里的没有蠢人。 大家都明白宝钞的特殊性,私铸的铜钱就算质量不好,依然能当钱使。 而且也不影响制钱的购买力。 虽然危害依然很大,但还在朝廷的忍受范围内。 可宝钞不一样啊,这玩意儿就是一张纸。 一旦假钞泛滥,会连累的真钱都一文不值。 朝廷正想办法,提振百姓对宝钞的信心,为此不惜牺牲一部分赋税。 现在竟然有人弄假钞,换成谁都会生气。 被喷的刑部和大理寺,虽然很委屈,却也没觉得皇帝骂错了。 毕竟他们是大明最高司法机关,出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有责任。 但他们也确实冤枉,就在心里痛骂造假的人,和地方衙门的官吏。 只有一个人,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那就是毛骧。 皇帝这么愤怒,肯定会派人去查,我锦衣卫当仁不让啊。 又可以趁机大捞特捞了。 于是他就果断站出来请缨:“陛下,臣请命搜捕造假之贼,不出三月定能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元璋还没吭气,群臣就先吓了一跳,纷纷站出来反对。 你毛骧什么东西我们会不知道?这事儿要是交给你,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朱元璋也做出一副众意难违的样子,对毛骧说道: “毛卿拳拳之心咱看到了,不过你要查赵瑁贪腐案,此事就交给别人吧。” 毛骧只能不情不愿的道:“是。” 眼见自己发大财的机会被破坏,他心中非常愤怒,用阴狠的目光扫视着群臣。 群臣顿觉毛骨悚然,但一股愤怒也油然而生,并在心中酝酿着。 朱元璋又问:“诸位可有良法?” 群臣能有什么办法,继续派出巡查使,督促各地衙门去抓吧。 以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朱元璋再次发怒:“每次都需要朝廷督促,地方衙门才会动一下,朝廷不催他们就不管不问。” “……民间私铸钱币泛滥,就是因为他们不肯用心……” “查假钞之事,咱信不过他们……既然你们没有办法,那就用咱的办法。” “成立金钞局,在各地设立衙门,专司侦破私铸钱币之事。” 群臣一开始还以为皇帝在说气话,但很快就意识到不对,这不像是气话。 这一下大家再也淡定不了了,纷纷站出来阻止: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陛下,一个新衙门的设立,需要大量的官吏……” “是啊陛下,此举会加重朝廷负担……仅仅只是为了查私铸钱币,得不偿失……” 见众人都反对,朱元璋更怒,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 “闭嘴,朝堂喧哗,你们眼里还有没有咱这个皇帝?” 见皇帝面红耳赤的样子,群臣都吓了一跳,纷纷闭上了嘴巴。 朱元璋指着群臣道:“你们除了会说不行还会做什么?” “不想让咱设立新机构,行啊,你们给咱一个更好的办法。” 群臣都低着头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别说他们,自古以来铸私钱就屡禁不止,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但设立一个新衙门,他们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劳民伤财。 朱元璋扫视了一圈众人,痛心疾首的道:“你们以为咱设立金钞局,只是为了打击私铸钱币吗?” “不是,咱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行宝钞。” “……宝钞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每个地方的贫富情况也不同……” “该往哪里投放多少宝钞才合适?除了户部的几个官吏,你们还有谁懂这些吗?” “地方衙门有人懂这些吗?” 群臣面面相觑,发行宝钞这么麻烦的吗? 可是以前为啥就没见你,考虑过这个问题? 那时候你都是全凭心意发行的啊。 但仔细一想,发现朱元璋说的确实有道理。 铜钱发行的多了问题也不大,铜本身就值钱。 宝钞要是太多就麻烦了。 确实需要好好估算一下,每个地方该发行多少。 这样一想,众人顿时就没那么反对设立宝钞局了。 曾泰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陛下,此事可否交给地方衙门去做?” “另外设立一个衙门,对朝廷的负担太重了。” 对这位肱股之臣,朱元璋难得的收敛了怒火,解释道: “你是户部尚书,应当知道此事有多麻烦,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就算将此事交给地方衙门,也同样需要重新招录一批官吏。” “还会受到地方衙门的掣肘……” “与其如此,不如新设立一个衙门。既可以管理宝钞的发行和流通,还能专门打击造假钱。” 曾泰思考了片刻,最终叹道:“陛下考虑周全,臣无异议了。” 他的同意就像是个风向标,很快朝堂大多数人就都同意了此事。 金钞局正式成立。 朱元璋心中松了口气,演戏真特酿的累。不过还好,目的达成了。 “此事就交给太子负责吧,各衙门要全力配合他,尽快将金钞局建成。” “是。”群臣应道。 朱元璋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毛骧道:“追查造假之人,需要一些查案的能手。” “就先从你锦衣卫借调一批人,去金钞局吧。” 啊?毛骧傻眼了。 第106章 自己人好办事 杜同礼再次失望的离开陈景恪家中,这是两天内他第三次前来拜访了。 他知道自己身份敏感,所以很少来陈家。 这次之所以来这么频繁,皆因一道调令。 两天前他接到毛骧的命令,被抽调到即将组建的金钞局去了。 不光他,还包括他手下那一帮子弟兄。 这下他可坐不住了。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自然听说了,也知道金钞局是做什么的。 这活儿他是真不想干啊。 造假币的都是亡命徒,去查他们太危险了。 虽然在锦衣卫受到排挤,在外面也不受待见。 可两相比较,他还是觉得锦衣卫更好。 来找陈景恪,就是想请他帮忙,看能不能不去。 只可惜,陈远两口子也联系不上宫中的儿子,他只能失望而归。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隔天一大早,就带着手下的弟兄,来到宝钞局临时办公场所。 在门卫的指点下,来到一间办公室外,透过门缝发现里面坐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看清对面的模样,他有些震惊了。 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子徐允恭。 他怎么在这里?莫非也加入金钞局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自己加入金钞局,或许就是一个崛起的机会。 一个衙门的地位高不高,除了看职权范围,还要看上面带队大佬的身份。 羊是带不出老虎的,而老虎也不会甘心吃草。 徐允恭,那可是魏国公的继承人,备受陛下赞赏,和太孙私交甚好。 说一句前途无量,一点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带队,金钞局的地位就低不了。 关键是,徐允恭和陈景恪关系莫逆,自己可以借此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 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 想到这里,他的心态已经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回头看了一眼耷拉着脑袋的手下,他低声道: “马上就要见新上官了,都打起精神来,不要让人小瞧了。” 众人只以为,他是想在新上级面前好好表现,心中很是不以为然。 但毕竟是老大,也不好不给他面子,就勉强振作了起来。 杜同礼这才敲响房门,等里面发话让进去,小心的推开门。 然后昂胸挺胸大阔步的走进去:“锦衣卫小旗官杜同礼,携部下十人前来报到。” 徐允恭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壮汉,今天已经有好几拨锦衣卫的人来报到。 但基本上都是不情不愿,说话都有些有气无力。 如这般精神奋发的,杜同礼还是第一个。 这不禁让他心生赞赏,满意的道:“好,不错。” 金钞局乃新建衙门,一切都是草创,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加入。” 杜同礼露出恰到好处的欣喜:“谢上官,若有差遣卑下愿效犬马之劳。” 徐允恭点点头,问道:“识字吗?” 杜同礼回道:“读过几年书,识得一些字,还读过《基础算学》。” 徐允恭这下真的有些惊讶了:“哦,你竟然还懂算学?基础算学你读的懂?” 杜同礼回道:“卑下与陈伴读有旧,蒙他指点略懂一些。” 徐允恭露出怪异的表情:“哪个陈伴读,陈景恪?” 杜同礼回道:“正是。” 徐允恭上下打量着杜同礼:“你知道我和他的关系?” 杜同礼老实的道:“知道……其实卑下一开始也不愿来金钞局。” “这两天一直想找陈伴读想办法,只是他在宫中无法联系到。” “方才在门外见到世子,也觉得非常意外。” 徐允恭笑了,欣赏的道:“你倒是坦诚,不错,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好办了。” “以后好好在金钞局做,比在锦衣卫有前途的多。” 杜同礼激动的道:“是,卑下一定不会让世子失望的。” 徐允恭纠正道:“我现在是金钞局稽查司郎中,以官职称呼我即可。” 杜同礼马上改正:“是,徐郎中。” 徐允恭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既然是自己人,那我也不和你客气了,交给你一个任务。” 杜同礼知道机会来了,高兴的道:“请郎中吩咐。” 徐允恭说道:“朝廷准备从锦衣卫抽调五百人过来,你帮我甄别一下

相关推荐: 篮坛大亨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淫魔神(陨落神)   开局成了二姐夫   山有木兮【NP】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顾氏女前传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将军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