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说,年轻时候吃苦不算苦,老来吃苦才是真的苦……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安然居然也觉着有道理了。 “我今儿来,是想问一下,咱们妇女同胞自己干点事,你还想干吗?” 刘宝英眼睛亮得不像话,一拍大腿,制造出响亮得犹如过年放炮仗的“啪”声:“哎哟姑奶奶,我就等你这句话呢!等了两年了都!” 安然哈哈大笑,刘宝英还真是不含蓄,不过,找下属的话安然就喜欢这种性格,毕竟她的生意头脑和能干都不是演戏能演出来的。“这样,你去把雪梅和银花也叫来。” 这句话仿佛让刘宝英成了一班之长,能帮老师办事传话,成为老师的代言人一般,她顿时欢天喜地昂首挺胸的去了。 赵银花和邱雪梅今儿都在家,很快四个昔日的好邻居就坐到了一起。“啥?咱们要办女工食品厂?”银花一愣。 “对,你们不是都会做好吃的嘛,咱就发挥专长,做吃的。” “可是,可是,食品厂又是怎么回事?”邱雪梅以为的让她们做吃的,就只是简单地做点小吃食,悄悄拿出去卖。 “办厂估计要过段时间,现在咱们先从小作坊搞起。”安然胸有成竹,这事她已经计划很长时间了,从困难女工互助合作社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她脑海里就已经在计划了。 “啥小作坊,你倒是快给咱说说啊,急死人了都。”银花给她腰上掐了一把,谁知她的肉软软的嫩豆腐一样,其实一丝多余的赘肉也没有。在座的同样都是瘦子,可她们仨瘦是瘦,哪怕比小安瘦,她们腰上的肉也是松的,肚皮也是垮的,穿啥肚皮那儿总会鼓出一个包。 “咱们仨是生孩子生废了,肚皮里揣过三个,我揣过四个,不比小安啊。”只生一个,生的时候年纪小,现在恢复的特别好,跟大姑娘一样。 安然心里酸楚,自己一方面是只生了一个,年纪小,另一方面也是她注重锻炼保养,不用干家务的时候不是深蹲就是平板支撑,卷腹啥的,太重的东西她也不会勉力而为。可她们仨不一样,她们月子里就得自己做饭吃,都是劳苦大众,干起重活累活也不比男人差,这凸出来的肚子,松垮的肚皮想要再回去真的很难……要是有条件,世上的女人哪个不爱美呢? 不然看看五十年后,高龄产妇产后恢复得很好的也不是没有,关键还是经济条件限制啊。所以国家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是真理,不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如此,就是一个家庭,一个男同志女同志都需如此。 现在,安然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手头宽裕的事,糊火柴盒是能挣点零花钱,可那都是血汗钱,熬油费火又费眼的,不适合长干。 “可要凑多少钱呢?”银花有点紧张。 “每家顶多二百块,大家觉着咋样?如果拿不出来的话也可以少出点钱,多出点力,反正到时候咱们把资金投入和工时一样折算成工分,到时候按工分分钱,怎么样?” 赵银花心动了,两百块她现在完全不成问题,只不过还要去废品回收站上班,估计就兼顾不上,“到时候我没时间来,我可以多出点本金。” 刘宝英呢,是属于有点小钱,但不见兔子不撒鹰,舍不得下血本的人,忙举手说:“好。我没钱但我最多的就是时间,大家只管把事儿交给我,我一定办得漂漂亮亮。” 众人又笑,就这么商量好了,算上安然,她们四人,安然银花每家出两百块,雪梅出一百,宝英出五十,但拿一样的,到时候看记工本来分账。 “那咱们做啥?怎么做才不会被抓呢?” “就做梨膏糖。” 邱雪梅一喜,“这成啊,这几天正好梨子上市,漫山遍野都是。” “至于怎么做不会被抓,你们加入我的合作社就行,到时候给你们分个小组,只要是‘组'那就不是个人,谁也挑不出错处来。”安然留下这么句,就去找胡光墉。 她提出想要让厂里帮助大院里的无业家属们改善生活,鼓励她们组织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填饱肚子,需要厂里给她们创造一点小条件。 胡光墉是个很开明的老党员,而且安然在他手底下两年,清楚怎么说有用,投其所好,几乎是毫不费力的,这位二分厂书记就同意给家属们在大院左边进门的地方盖一套生产加工间,给她们焊接需要的各种锅炉工具,以及把车间烧锅炉用剩的还有温度的炭火给她们用。 毕竟,解决好家属的工作问题,也能让工人们更放心的投入工作不是? 这不,他的要求是不仅仅局限于她们四人,还可以把范围扩大到所有家属,谁愿意都可以加入。 安然也倒是不怕别人来分钱,毕竟大家都困难,能多一分也是一分,也能少个孩子挨饿不是?不过,亲疏远近的度她心里知道就行,哪些人是朋友,哪些人是邻居,哪些人是来打杂的,她心里有数。 而且,有书记发话,车间给她们焊锅炉器具的工人也特别卖力,效率很高,几天就全按安然的图纸做好了。 听说要每家投钱,大院里其他家属顿时就打退堂鼓,都不愿加入了。见不到实打实的好处,她们可不敢跟着乱投。 等小屋子盖起来,卫生打扫干净,各种工具支进去,大家伙一看,嘿,还真动真格了啊,一个个没事就在院里看着,看看这四个妇女到底能干出个啥来。 安然四人能成为朋友,那是心有有个共同点——都是说干就干,不会瞻前顾后啰哩巴嗦。 场地有了,工具有了,燃料也有了,安然抽个周末带着三人出去探听行情。这时节梨子枣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她们对比副食品商店和黑市上,其实都差不多,因为这东西它就是薄利多销。但黑市的话因为时不时会有公安去检查,不能保证每天都有人卖。 “这样吧,咱们去个地方问问。” “哪儿?” 安然带她们去的,就是长平村李翠珍老太太家。长平村分为两个部分,原本老的村子所在之处已经被农药厂覆盖,只村尾的半山坡上,还住着三户人家,其中一户是李翠珍和小孙子。以前的长平村村民,现在成了是农药厂职工,也没有正式编制,没有职工宿舍,住的是山背后一片民房,家家户户盖得都差不多,红砖青瓦。 “小安这地儿这么远,你是咋找到的呀?” “就是,看你路可熟呐,就像自家后院。” 安然笑笑,只说是工作需要来过两次,才不会说其实她经常来呢。因为总觉着农药厂不对劲,她经常借着工作啊啥的来,严厉安那边也没放松,一旦遇到任何跟农药厂有关的事都会放心上。 毕竟,安然不知道,他和宋致远却清楚,去年那几张油纸条上的数字还没搞清楚呢。 虽然两个对岸间谍是承认他们的犯罪事实,也供出了上线,严厉安也顺藤摸瓜查出了一条华国和越国之间的走私暗道,可宋致远找到的油纸条和一串数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安然一直记着呢。 甚至,她有个大胆的猜测,那俩瘦子,会不会其实是被人推出来挡枪的? 毕竟,虽然是安居乐业乐不思蜀的谍二代,可他们的智商实在是……不敢恭维。 况且,如果是一般人,怎么会想到在金条里藏纸条呢?那可是金条啊!没一定的技术,谁能把纸条藏得进去啊?只要那几个数字一天不查出来,他们就一天不能放松。 李翠珍老太太这一年来有安然的暗中资助,日子倒是好了一点,至少配上她挖的野菜,祖孙俩都不会饿肚子了。屋顶漏雨的地方,安然也请德宝大叔帮着换了新的瓦片,窗子漏风的地方装上干净透明的玻璃窗。 四个女人进去,可把老太太高兴得很啊,忙着倒水给她们喝,“宝儿,给姨姨们拿梨子吃。” 宝儿今年跟铁蛋同岁,在安然的极力(强行)劝说下,到附近的公社小学上了三年级,人很聪明,也很能干。一个人端出一个竹篾编的筛子,里头是十几个黄绿色的梨子,虽然都不大,只有拳头那么大,颜色看着也不像很熟的样子,可实际是熟透了的,闻着一股梨香味儿。 安然咽口水,拿起一个,洗了洗就啃:“我可不跟你们客气啊,要吃自个儿拿。” 骑了半小时的车,又热又渴,这清甜的梨汁儿入喉,能凉到心里! 其他人见她这么“自来熟”,也不扭捏,各抱起一个就啃。“这是宝珠梨,我有段时间没吃过了,大娘家自个儿种的吗?” “以前老头子和宝儿他爹活着的时候,种了一片,现在生产队不管事,连着以前队上的满满两座山头,随便咱们摘,也吃不完。” 到十月份,熟透而没人摘的梨子就掉了,落得树底下都是,她实在是心疼,就给捡回家,洗干净后捣成梨醋,去年还给安然送过两斤。 梨醋跟工业酿造出来的白醋不一样,不是纯酸,而是酸中带甜,有股天然的醇厚,酸得不倒牙,甜也不腻,拌凉菜特别好吃。小猫蛋可是能直接抱着“吨吨吨”喝的,因为她觉着这不是醋,是梨汁儿。 刘宝英一听居然烂了都没人捡,心疼坏了,“哎哟,那咋你们村的人都不吃梨吗?” “吃,但人看不上咱们这种害气的。”害气是阳城土话,说的是不成器的、形状不好、身形瘦小的东西,可以指人、动物,也可以指植物。 因为没施过肥,个头只有小孩拳头大,没有打过农药,虫害不少,表皮上都有虫洞虫屎,确实看着不受欢迎。 可在大院里,只要是能吃的,不会中毒的,那就是好东西,孩子们哪管它害气不害气啊?刘宝英有点心动,想去捡点,带回去给仨小子吃。 赵银花倒是想得比较周到,也是最能领会安然意思的人。“这样吧大娘,要不您卖一点给咱们吧。” “对,咱们跟您买吧。”雪梅帮腔。 老太太吓得“哎哟”一声,“啥卖不卖的啊,山上多的是,要多少我去给你们捡就是了。”宝儿这就背着个背篓跑出门了,他知道哪儿的梨子最多最甜,还不受农药厂污染。 说了会儿话,安然出门溜达,对这一带也算相当熟悉了,这一带崇山峻岭,仿佛一座有一座金色的屏风,与外界隔开,要不是熟悉的人,进山肯定会迷路。 山里很安静,不像小海燕,哪儿哪儿都有社员和动物的声音,这里的人都进了农药厂上班,有不错的收入,只
相关推荐:
沦陷的蓝调[SP 1V1]
军师威武
老师,喘给我听
寡妇门前桃花多
小公子(H)
宣言(肉)
她太投入(骨科gl)
心情小雨(1v1强制)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