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人家主家都不着急上火的,他也不想多管闲事。不过张天良还有一件事儿。 他头一回下货舱的时候,就觉得装压舱石的麻袋不对劲儿。可他咋也想不到,刘鱼生那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压舱石的主意。 这回他再下来,那么一掏一摸,坏喽,要说刘育升把压舱石都给坏了,也换点值钱东西啊,结果都是些不值钱的速干货,这都快过年了,大家嘴里都淡出鸟来,谁吃着东西啊?整点咸鱼也行啊! 对了,鱼! 张天良想着一路打鱼,到沿路的港口去卖,年年有鱼么,鱼肯定比刘鱼生的素干货好卖,卖了钱,刘鱼生也有钱给老妈子看病了。 可这么一来,可能会耽搁点时间,他得跟赵振国商量商量,看看时间上能不能行。 赵振国一听,立马就答应了,说:“没事,就当带我媳妇和闺女到各地玩了,说起来还是我给张大哥添麻烦了,快过年了还跑这一趟。” 张天良一听,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还真怕赵振国不答应,到时候又得费一番口舌去劝呢。 那闯下祸事的三个人,一整宿都没合眼。前半夜待在货舱里忙活着平衡货物。 后半夜一直在下网子捞鱼,得亏张天良出来运货来带着全套的捕鱼家伙什儿,这不,就派上大用场了。 三个人跟水里较上了劲儿,差不多捞了七八十斤鱼,里头啊,鲫鱼、鲤鱼占了大头。 —— 下船去吃早饭,还能顺带逛逛山城重庆,这么好的事儿,宋婉清哪有不应的道理。 下船的时候,小棠棠像只欢快的小喜鹊,朝着张天良使劲儿挥手,那小模样,可爱极了。 第840章 张天良瞧见棠棠冲自己挥手,赶忙也笑着挥手回应。 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漂亮的小闺女,棠棠穿着红彤彤的小袄子,两条麻花辫在脑后一甩一甩的,圆嘟嘟的小脸儿粉嫩粉嫩的,活脱脱就是年画里走出来的娃娃。 而且这孩子嘴甜心善,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暖人心窝。 昨晚上吃饭的时候,棠棠突然拽着张天良空荡荡的袖子,奶声奶气地说:“叔叔......长长......” 张天良当时就愣住了,一脸茫然,不知道这小家伙说的什么意思。 水生也放下筷子,怕张头儿因为这小孩一句话不高兴,他虽然不说,但丢了一条胳膊,总归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 宋婉清看他们都盯着棠棠看,扭头问棠棠,“棠棠,你是说张叔叔的胳膊还能长出来,对不对?” 棠棠重重地点了点头,“嗯!” 就这么一句天真无邪的童言,差点让快四十的张天良红了眼眶。 他这胳膊断了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残了,怕拖累别人,所以至今都没成家。 棠棠这话,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在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他还真盼着能成个家,生个像棠棠这么可人的女娃娃。 他当时激动地拉着棠棠的小手,眼睛亮晶晶地说:“妞妞说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棠棠一听,小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奶声奶气地重复着: “可以!可以!” 宋婉清也在一旁笑着接话:“张大哥,一定可以的…” 张天良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只当是人家哄他开心。 可他不知道,宋婉清从那台收音机里,听到了外面的消息,让失去胳膊的人重新“长”出“胳膊”是真的可以。 学医这件事情,宋婉清是认真的,有应教授的辅导,她有信心自己能考得上。 就是不知道,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 还有,张大哥什么时候能装上义肢? —— 朝天门码头,被冬日的薄雾轻轻笼罩,江风裹挟着水汽,带着丝丝寒意。 可寒冷却挡不住码头的热闹喧嚣,船只的汽笛声、船工的吆喝声、商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晨曲。 赵振国一家子就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下了船。 他肩膀上顶着棠棠,左手紧紧牵着媳妇宋婉清,背后则背着一个竹筐,装着圆滚滚、毛茸茸的小团子,透过竹筐的缝隙好奇地向外打量。 “爸爸,饿饿,饭饭!”棠棠奶声奶气地嚷着,小肚子还“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好嘞,这就带你们找好吃的去。” 第841章 赵振国笑着点点头,目光在码头边的小吃摊上扫视着。 一阵浓郁的香气钻进了他的鼻腔,那是辣椒与花椒碰撞出的独特味道,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都开始闹腾起来。 他顺着香气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个卖小面的摊子。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在一个蜂窝煤炉灶上用大锑锅熟练地煮着面条,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翻滚着,面条在沸水中上下跳跃。 旁边的大碗里,油辣子、花椒、酱油、猪油、芽菜等调料码得整整齐齐,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只不过这时候不富裕,少了花生碎。 “就那儿吧,咱去尝尝这重庆的面。”赵振国说着朝面摊走去。 摊主老头就热情地招呼起来:“几位老师,吃点啥子嘛?我们勒个重庆小面味道正宗得很,巴适得板!包你吃了还想来二回!” “来一大两小三碗面,大的那碗多放点辣椒和花椒,小的有一碗不放辣椒,有一碗放一点点辣椒。”赵振国笑着说道,重庆小面此时虽然没有火遍全国,但那也是重庆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得!三位老师稍微等到起哈,马上斗给你们端上来!”老头应了一声,便开始忙碌起来。 在等小面的时候,棠棠被旁边一个摊子吸引住了。 红苕糯米饭热气腾腾,红苕的香甜和糯米的软糯混合在一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棠棠伸出小手,指着红苕糯米饭,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要......要......” 宋婉清忍不住笑了:“这小馋猫,看到吃的就走不动道了。” 赵振国也笑着说:“这个好,好嚼,你跟棠棠尝尝。” 说着,他便起身走到红苕糯米饭的摊子前,买了一份。 摊主是个和蔼的大妈,她笑着将一份热气腾腾的红苕糯米饭递给赵振国,还特意多舀了一勺红苕:"给娃儿些多夹点红苕,勒个红苕甜咪了,娃儿肯定喜欢!" 赵振国谢过大妈,回到座位上,吹了吹,又用嘴唇碰着试了温度,才把红苕糯米饭喂给棠棠。 棠棠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小嘴不停地嚼着,含糊地说着:“好…好…” 老头将三碗热气腾腾的小面端到他们面前,红亮的汤汁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红油,面条劲道有嚼劲,上面还撒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芽菜,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赵振国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挑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放进嘴里。那麻辣鲜香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刺激着他的味蕾,让他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赞叹:“嗯,这味道,地道!” 宋婉清也尝了一口小面,虽然被辣得直吐舌头,但还是笑着说:“这味道确实不错,就是有点辣。” 棠棠看着爸爸妈妈吃得那么香,也伸出小手,想要去够小面,她本能地觉得红红的面应该比自己的白白那碗好吃。 宋婉清赶紧拦住她:“棠棠,这个太辣了,你不能吃。” 棠棠嘟起小嘴,有些不高兴。赵振国笑着安慰她:“棠棠乖,来,张嘴吃口面。” 堂堂扭着头不肯张嘴,赵振国耐心地哄。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是卖熨斗糕的摊贩在敲打模具的声音。 熨斗糕是重庆的传统小吃,外形像个小熨斗,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米香。 第842章 得嘞,闺女不肯吃面,赵振国也不勉强,全扒拉到自己碗里吃了。 一家人吃完小面,又来到熨斗糕的摊子前。 摊主是个中年男人,他熟练地将调好的米浆倒入模具中,放在炭火上烤着。不一会儿,熨斗糕就烤好了,外皮变得金黄酥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来五个熨斗糕。”赵振国说道。 "莫慌莫慌,马上斗好老!摊主应了一声,将刚烤好的熨斗糕用油纸包好递给赵振国。 棠棠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宋婉清也吃了一个,赞不绝口。 最令赵振国惊讶的是,小团子居然喜欢吃甜的,一口气吃了三个熨斗糕... 吃完早饭,赵振国准备带媳妇在附近随便转转,不过在转之前,他要去邮电局拍个电报。行程有变,得跟胡志强说一声,想来他带回去了这么宝贵的窖泥,胡大哥哪怕多代几天班,也是高兴的吧? 前两天,电话里他跟胡志强说自己要晚几天回去,胡志强虽然没吭声,但电话那头的脸一下子跨了。 赵振国走之前搞了个什么元旦促销活动,把他忙得晕头转向,脚不沾地。这眼瞅着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厂里一堆事儿等着赵振国回来拿主意,他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赵振国赶紧回来。 结果倒好,赵振国一个电话打过来,说要晚回来几天,可刚想抢白赵振国两句, 赵振国在电话里说自己晚回去几天,是为了搞到窖泥,顺利带回去。 胡志强一下子哑火了,窖泥对酿酒来说可是个宝贝,他还觉得赵振国不一定搞得到,搞得到也不有一定能顺利带回来,这一路上千公里... 想到这儿,胡志强一拍大腿,暗自念叨:“这小子要是真有这本事,晚回来就晚回来呗,我就不信了,他还能过年前不回来!” 一天后,收到赵振国电报的胡志强,都觉得自己不识字儿了: “志强,窖泥已到手,十天后归,赵振国。” 这小子,行,可太行了! —— 再说回赵振国这边。 赵振国对宋婉清说:“媳妇,走,咱带棠棠去坐渡轮,横跨嘉陵江到江北城去,让棠棠也感受感受这两江交汇的壮阔。” 一家人来到渡口,花了几分钱买了船票,便登上了那艘木制渡轮。 渡轮虽然有些陈旧,但船身却擦得干干净净,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桐油味。 江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像是给嘉陵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船舱内挤满了背篓装着农货的乡民。他们的背篓里装着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鸡、鸭… 乡民们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相互交谈着,分享着生活的琐
相关推荐: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靴奴天堂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危险情人
莫求仙缘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