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吃货初嫁有点难 > 第10章

第10章

吴小军的妈就是之前和沈玉瑶搭话的孔桂香。 她原本和王月红她妈马二花关系挺好的,就因为这事儿俩人差点闹僵。 要知道那时候可是有政策,独子是不用下乡的。 更何况吴小军还父亲去世,家里只有寡母一个。 如果只是这样,其实跟王月玲关系也不算大。 毕竟当初坚持要她姐下乡的是马二花,又不是王月玲。 之所以整个大杂院的人都看不起王月玲母女,主要还是因为那份工作。 两年前,供销社主任放出话要给他家大儿子找媳妇。 提出的条件是,一结婚就给儿媳在供销社安排个工作。 供销社主任一共结了两次婚,有两个儿子。 此时他要给说亲的是前妻生的大儿。 但所有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他大儿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而且是最严重那一种。 出门要被人抱进抱出。 别说工作了,没人扶着连轮椅都坐不住。 这样的男人,嫁给他可以说这一辈子就到头了,再无希望。 主任这消息放出去了很久,但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 毕竟想要在城里上班,总得有个城市户口,农村姑娘他们安排不了。 但现在能留在滨海市不去下乡的姑娘,要么家里有点本事,要么爹妈心疼,舍不得女儿去受苦。 不管是哪个原因,都不会选择这样的婚事。 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这消息就传到了马二花的耳朵里,她还动了心。 马二花是舍不得小女儿去嫁瘫子的,她还想留着钓金龟婿。 她就把主意打到了老实、寡言、样貌一般的大女儿头上。 也不知道她和男方那边是怎么运作的,反正王月红被家里的一封加急电报给骗了回来,然后没两天就出了门子,嫁到了供销社主任家。 可她虽然嫁过去了,工作却没得到。 反倒是王月玲替代她姐成了供销社的营业员。 起初,院里的人都不知道这回事。 因为王月红结婚压根就没有办仪式。 大家还以为她回来探亲后又回乡下了呢。 最后是孔桂香站在老王家门口整整骂了两天,邻居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内幕。 知道后没有人不说马二花丧良心的! 这样做不仅把自家闺女推进了火坑,还把人家吴小军也给坑惨了。 当初吴小军本可以不用下乡,是为了王月红才跟着去的。 现在王月红嫁人了,吴小军却留在乡下想回也回不来。 “所以沈阿姨,你别把程团长让给小玲阿姨。她什么便宜都想占,欺负了小红姐现在又来欺负你! 你不知道那年过年的时候小红姐回来了,一进院就要往井里跳!还是我妈看见把她给拽住了。你没见着,可吓人了!” 张莱莱现在说起来还心有余悸。 当时她正好也在场,眼睁睁地看着王月红进了院子直直的就往压水井那边走。 然后揭开上面盖着的木板就要往里面跳! 当时把她给吓坏了。 沈玉瑶没有想到竟然能从两个小孩儿的嘴里听到王月玲家里这样一个惊天大八卦! 听完之后心里也是诧异得很。 后宅的阴私事从她十二岁开始,阿娘就一点一点的慢慢说给她听了。 不光是她,在无双国每一个贵女出嫁前,阿娘都会教她们管理后宅。 所以张莱莱说的这些对她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手段。 但把这样的手段用到自己亲生女儿身上,这种娘沈玉瑶还真没见过。 这一刻她对王月玲那一家子的厌恶可谓是到了极点。 至于张莱莱说的那什么让她不要把程立言让给王月玲的话,沈玉瑶听了,内心却并无太多触动。 即便她对那男人印象再好,如果他因了别的女人而犹豫,那这样的人她沈玉瑶也不会要。 所以将来会如何,沈玉瑶觉得要看的是程立言怎么做,而不是自己。 因为今天要去百货大楼报到,沈玉瑶起了个大早。 梳洗打扮后她吃了点阿娘投喂的红枣粥,吃了两个银丝卷,然后就出了门。 没想到冤家路窄,一出门就和准备去上班的王月玲碰了个正着。 王月玲昨天从部队回来后就没出门,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想了很久。 她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她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虽然王月玲不想承认,也清楚沈玉瑶比她漂亮。 但女人不能光有一张脸! 她已经打听了,这女的是程立言他姑给介绍的。 他姑就是一穷种地的,能介绍什么好人家? 不就是靠脸吃饭,靠身子找男人吗? 王月玲觉得这一点自己比沈玉瑶强多了。 她有一份好工作! 程团长就算是再喜欢沈玉瑶的脸,他难道不用考虑结婚后过日子的问题? 王月玲又想起她妈说的话,男人都好色,但再好色也得先填饱肚子。 想通之后,王月玲再次斗志昂扬了起来! 王月玲也没有想到一出门就碰到沈玉瑶。 今天的沈玉瑶看上去要比昨天还精神漂亮! 她穿了一件灰蓝色的偏襟短款棉袄外套。 衣服有点微微掐腰,腰线那里有一个明显的弧度。棉袄下摆是半圆形的,只盖了屁股一半。 整件衣服没有一点装饰,但可以看出做工非常好,裁剪极为合身。 沈玉瑶下身穿了一条深蓝色的裤子,裤型和平常人的差不多,也是宽宽大大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布料原因,就是看着裤型特别好。衬得沈玉瑶两条腿又长又直。 一身衣服简简单单,连时髦都谈不上,款式甚至还有点老土。 可穿在沈玉瑶身上,却显得她亭亭玉立,宛如古画中走出的美人。 沈玉瑶漂亮这一点王月玲此刻已经接受了 但她有她的骄傲,所以对她的打击也不算太大。 此时她更关注的是沈玉瑶这一身到底是什么料子? 王月玲自认为自己也是见过好东西的,可她从来没有见过沈玉瑶身上的这种料子。 你也说不出它有多好,样子看上去朴朴素素,颜色也低调。 可穿在身上就是好看! 还显得人特别金贵。 王月玲张了张嘴,差点问出:“你这料子在哪儿买的?” 好在这时钱嫂子出来了。 她看到沈玉瑶立刻搭话:“小沈,你这是去上班啊,这么早?” 沈玉瑶冲她抿嘴一笑,点了点头。 “我昨天听小亚说你考上百货大楼了?恭喜啊,那可是好地方。”钱嫂子继续说。 “你说什么?她考上百货大楼了?开什么玩笑,就凭她?” 钱嫂子的话一下把王月玲给惊住了。 她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直接蹦了起来。 昨天其实沈玉瑶说这件事了,但那时王月玲心虚,压根没往心里去。以至于根本没注意。 不用沈玉瑶和钱嫂子开口,边上端盆出来接水的一个大嫂就不乐意了,直接怼了回去。 “别自己是个黑老鸹,就看别人也一身黑! 人家小沈是靠自己考上的工位,不像有些人,靠卖姐换了份挑蛆的活,还天天骄傲得不行。 我呸!也不知道傲什么,想想都恶心!” 第28章 吵架归吵架,这怎么还打起来了? 说话的人叫崔霞,是张莱莱的妈妈。 崔霞和王月红的情况有几分相似,都是被娘家出卖的女儿。 当年她是被她爹娘用一百块钱卖到张家的。 与王月红不同的是,王月红嫁的是一个瘫子,而且现在瘫子老公还活着; 而当初崔霞却是嫁给了一个病秧子,为了给老张家留一个后。 结果她嫁进来两年多一点儿男人就死了,她却只生下了张莱莱这一个女孩儿。 老张家盼望的“后”没留下,家里那两个老不死的对她们母女俩就开始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极近苛刻。 所以,崔霞对王月红很有几分同病相怜之感,对王月玲以及她妈也更加嫌恶。 崔霞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找不到工作。 她又和娘家断绝了关系,没有娘家可靠。 于是她现在就每天走东串西,靠捡垃圾收破烂卖钱养活她和女儿。 昨天崔霞回到家的时候女儿还没回来,她就问了一声,结果就被她那个婆婆痛骂了一顿。 非说莱莱偷了家里的红薯,为此她们婆媳俩又干了一仗! 直到晚间莱莱回来,崔霞才知道她是跟着院里新搬来的那个女孩儿一起去了部队,也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吃了女儿特意留给她的蒸饺,崔霞对沈玉瑶的好感更增加了几分。 如今看到沈玉瑶与王月玲对上了,她自然要帮一把。 大概越是你的敌人就越知道怎么打击你才会更痛,王月玲被崔霞的一番话气得浑身哆嗦。 别看都是供销社的营业员,可岗位各有不同。 最好的岗位自然是卖副食品还有布匹衣服的,而最差的岗位自然是卖调料的柜台。 这时候的调料还不流行小包装,无论是酱油、醋、还是咸菜都是放在那种大瓦缸里的。 这种密封不好的容器,天热的时候就很容易长虫子。 为了不至于太过难看,让顾客受不了。 也为了不让大家吃了拉肚子。 负责这个柜台的营业员夏天的时候,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个漏勺往外舀缸里的虫子。 那虫子……说实话以前没见过这场面的人,头一回舀的时候真的是要把隔夜饭都给呕出来了! 王月玲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但她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舀虫子怎么了? 一年才能舀几天? 再说了,如果注意点也不是每个缸里都会长那东西。 就这活儿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 她可是供销社正式职工。 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可这都是今天之前的想法。 这会儿,在刚知道沈玉瑶考上了百货大楼的工位后,被崔霞如此戳穿—— 王月玲只觉得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简直杀人的心都有了! “崔霞,你胡说八道什么呢!” 她气得将原本拿在手里的一串钥匙朝着崔霞就扔了过去! 崔霞下意识的用搪瓷盆去挡,然后就听到了咣当一声! “好你个王月玲,你手咋这么黑啊,你这是要砸死我?” 崔霞当场就不干了! 丢下脸盆,气势汹汹地就朝王月玲冲了过来! …… 沈玉瑶震惊地望着面前打成了一团的两个人,一时间都没闹明白她们俩怎么忽然就打起来了? 吵架归吵架,这怎么还上手了? 她顿时有点手足无措起来。 沈玉瑶当然知道另外一个女人是在帮自己,她也觉得这会儿她应该过去劝架…… 可她不会啊! 她也有点不敢上前。 钱嫂子看出了沈玉瑶的不适应。 一边在心里感叹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养出这么娇滴滴的女儿? 一边推了她一下,说:“你还不赶紧去上班?第一天可千万别迟到了。” 说着就把她往院子外面撵。 “可是……” “走吧,走吧,她们一天到晚的不知道哪句话说不对了就会打起来,你能管得过来?” 钱嫂子说着又朝沈玉瑶使劲摆了摆手,让她别掺和。 然后自己跑过去拉起了偏架。 这种情况沈玉瑶确实搭不上手。 她只能深深的看了一眼帮助自己的那个女人,把她的容貌记在了心里,只等以后有机会把这份人情还了。 然后就快步出了院,朝百货大楼的方向走去。 培训第一天,商业局请来的老师傅教这些新员工们的都是一些上班要用的专业技能。 例如:认秤,量布,认识商品的名称,同时学会书写。 除此之外,还专门开了珠算课。 这些课程对于沈玉瑶来说根本没有难度,她很快就全都掌握了。 老师傅们对她很是喜欢。 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姐当场就跟负责监督的蔡副科长说:“老蔡,这个小沈我要了,让她给我当个徒弟吧。” 现在流行“帮学带”。 特别是一些技术岗位,通常习惯给新入职的工人们找一个师父带着。 主要是这种一对一的帮扶,比较容易让新人上手,尽快适应环境。 但同样是找师父,找谁还是有区别的。 好的师父要么是自身有本事,技术强,受人尊重;要么是背景深,人脉广,能给徒弟提供帮助。 而一般的师父,则通常就是在单位混得年头多。 除了经验多一点,别的方面就马马虎虎。 这种师父,并不能给徒弟带去什么助益。 可偏偏这时代认师如认父,认了就不能换。 认师之后,虽不说让你把师父当父母一样看待,但也必须当长辈一样尊重并且听从指使。 同样,师父对徒弟也得负责。 从认了的那一天起,徒弟办的事儿师父就得跟着兜底了。 所以对认师大家都很慎重。 不管是打算收徒的,还是要认师的,都在互相考察、掂量。 没谁第一天就嚷嚷要当场收徒的。 沈玉瑶虽然不太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但她也知道拜师要慎重。 所以即便这女人已经说到了蔡副科长面前,沈玉瑶也没有立刻表态。 反倒是蔡副科长在惊讶过后激动了起来。 他当即朝沈玉瑶招了招手,说:“小沈,你快点过来。以后你就跟着丁师傅,丁师傅就是你的老师了!” 看他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那人要收徒的要求,边上几个与沈玉瑶一起过来的新人全都惊呆了。 有人忍不住地小声问:“你们知道那人是谁吗?她和沈玉瑶认识?怎么第一天就要收她做徒弟啊?” 站在众人最后面,明显就在磨洋工的张强生这时候开了口。 他慢吞吞地说:“那是丁翠珍,她认不认识沈玉瑶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她是咱滨海市连续好几年的三八红旗手,技术标兵。 听说丁师傅她妈以前是做裁缝的,有祖传的手艺。在裁布做衣服这方面没人能比。 商业局一直想让丁师傅收个徒弟,把她的手艺传出去,可说了好几回她都没答应。谁知道今天怎么就改了主意?” 张强生一番话说得众人都忍不住压着嗓子惊呼了起来。 特别是那三个女生,再看向沈玉瑶时眼珠子都要红了! 第29章 像是看见了什么大宝贝 有蔡副科长在中间说和,沈玉瑶还是当场就拜了师。 说是拜师,这年头也没那么多讲究。 也不用给什么拜师礼,就叫了声“师父”,然后跟在了丁翠珍的身边。 丁翠珍对这个徒弟看样子很满意。 她笑眯眯的招了招手,说:“你是我徒弟,以后肯定是要跟我一个柜台。别的那些不用学了,走,你跟我出去溜达溜达。” 说完竟然过去主动挽住了沈玉瑶的手臂,如同小姐妹般拉着她就往外走。 根本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 只留下身后一群人瞠目结舌。 与沈玉瑶一起来的另外五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儿。 苦辣酸甜有之,更多的应该还是羡慕和嫉妒吧。 沈玉瑶不知道那几个人想什么,她也不关注。 她只是不太习惯和不熟悉的人如此亲近。 被丁翠珍挽着,只觉得半边身子都麻木了。 好在出了那间被临时当做教室的砖瓦房后丁翠珍就松开了手。 她一句闲话都没有,直接就伸手抓住沈玉瑶的衣袖摸了摸,还把她拽到了阳光下,仔仔细细地看了看她衣服的针脚。 然后问:“这衣服是你自己做的?” 虽然衣服不是自己做的,可沈玉瑶自认自己有这个水平。 而且她也没法解释到底是谁做的。 于是点头道:“是。” 听了这话,丁翠珍再看向她的眼神就更亮了,俨然像是看见了什么大宝贝。 她没有再继续追问做工的问题。 而是好奇的蹲下身又摸了摸沈玉瑶裤子的面料,问:“你这身衣服的料子是从哪儿买来的?咱滨海市可没有这种好料子。” 从收到阿娘送来的衣服后,沈玉瑶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就算是一般人看不懂面料其中的差距,但总有懂行的。 沈玉瑶并不敢忽略这种可能。 好在她此时已经想到了应对的方法。 于是她说:“是我姑姑给的,我姑姑在海市工作。” 原主在日记里曾经说过她姑姑当年不顾哥嫂的反对,硬是跟着她自己找的对象去了海市。 为此不惜与家庭决裂。 原主的父亲十几岁就父母双亡,自小和妹妹相依为命的长大。 妹妹为了一个男人连他这个当哥的都不要了,这让原主的父亲非常伤心。 自此后不允许任何人在家里提到妹妹的名字。 但原主母亲和这个小姑子的感情也很好,即便已经多年不见,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她,也会偶尔和原主念叨。 母亲告诉原主,她姑姑离开家后往家里写过好几封信 开始时她还偷偷回过,还给她寄过原主满月时的照片。 只可惜后来这行为被丈夫发现,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她就再也不敢了。 时间长了就彻底断了来往。 这也是为什么原主知道姑姑去了海市,却与她失联的原因。 沈玉瑶觉得,连原主都找不到这个姑姑,那别人自然也联系不上。 用她临时做个借口,应该是没问题的。 果然丁翠珍听说这料子是从海市寄过来的,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了。 越和这个师父聊沈玉瑶越喜欢她。 只觉得丁翠珍很像以前阿娘帮她请的教女工的老师,都是那种一门心思研究手艺的人,心思单纯,除了技术对于别的并不上心。 而这正是沈玉瑶所愿意接触的人。 她实在不耐烦过那种天天与人勾心斗角的日子。 之后的几天沈玉瑶就不再和别的新人们一起参加培训了,她被丁翠珍拉着单独上小课。 说是上小课,还不如说是她们两个一起钻研技术。 例如就在单独授课的第一天,丁翠珍就给沈玉瑶拿来了一张图,上面是她画的之前在沈玉瑶衣服上见到的一种挽边的针法。 而沈玉瑶也没有客气,当即指出了她画的图纸中某一个步骤是错误的。 丁翠珍大喜,立刻拿出了特意带过来的针线,当场就让沈玉瑶给她演示…… 通过和丁翠珍的接触,沈玉瑶知道自己的这个师父原本是在省供销社下属最大的布店上班。 那布店不光对外卖布,同时还提供服装制作的服务。 不要以为这个年代的人都自己在家里做衣服,那只是普通老百姓们的日子。 像是一些在工厂工作的年轻单身汉,或者是条件比较好,爱时髦的年轻姑娘,小媳妇们,还是愿意花点钱在布店里买成衣的。 毕竟专业师傅做出来的衣服,和家里自己缝的还是有区别。 更好看,也更显气派。 丁翠珍在布店里可是最出名,最受欢迎的师傅。 除了在布店里裁衣,丁翠珍其实还接给滨海服装厂以及纺织厂设计布料、成衣的活儿。 滨海市是一个大市,目前有一个服装厂,两个纺织厂。 他们设计的布料还有成衣不仅供应本市,还有一部分要供应外地市场。 除了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几个厂子每年还要出一定量的新品,而丁翠珍则是他们请的新品创作的顾问之一。 听了师父的介绍,沈玉瑶不由动了心。 她对于在百货商店给人量体裁衣没兴趣,在她心里这是丫鬟们干的事儿。 但她对给服装厂提供成衣样稿以及给纺织厂提供花样子则兴趣很大。

相关推荐: 镇痛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差生(H)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总统(H)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致重峦(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