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理解,随后把镰刀递到他手上,“走吧。” 两人简单吃了点东西垫肚子,又把午饭和水带上,便出门了。 秦瑶提着扁担和绳索,头上戴了一个从何氏那借的帏帽,既可以遮阳,帽檐下连接到胸前的布片还能抵挡蚊虫,整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脚上也穿了轻便的鞋袜,裤腿全部扎进袜子里,用绑带系紧,有了经验,这次武装得很到位。 出了村,走了快一个时辰,才抵达目的地。 这地界已和邻村山林重合,旁边还有不少开垦出来的荒地,都是邻村的。 两人到时,其他村的人已经在地里忙了有一会儿。 大家也不熟,不需要打招呼,下了田,各干个的。 看到这地里的情况,秦瑶也就理解为什么刘季昨天担回去的麦子和杂草一样多了。 因为这地里,一眼望去全是草! 没人管的地,居然还能长出麦粒,也是令人意外。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这两亩麦打出来,应该也能有个一百来斤。 刘季昨天已经割完一亩,今天有秦瑶负责扎捆和运输,他直接过去割另外一亩地的麦子。 秦瑶每捆出一挑,便用扁担先担回。 她一个人走,脚程反而快许多,两个半小时一个来回,两个来回后,刘季那边的麦子也割完,正坐在阴凉的树下啃早上带来的食物。 秦瑶也放下扁担,坐下吃东西歇一会儿。 东西吃完,在秦瑶的威逼下,本想直接躺下的刘季被迫爬起来帮忙扎麦子。 秦瑶说:“动作快点,早弄完早回家休息,对谁都好,不然别怪我在这扇你!” 刘季累得话都不想说,点了点头,手上慢吞吞的动作明显加快。 傍晚时分,最后两担全部捆好,一人一担挑回家,可算是收拾完这两亩麦了。 这一整天,待在家里的大郎兄妹四个练完了字,也没出去玩。 吃完了午饭,把爹娘弄回来的麦子,捡走杂草,用木锤搓落麦粒,摊开在院子里晒。 这些活,四个孩子甚至做得比秦瑶刘季这两个大人都熟练。 三郎和四娘好不容易养了一个冬天的嫩脸,被麦芒和杂草刺得红彤彤的。 但两人一点没有抱怨,跟在大哥二哥屁股后面,一点点把杂草挑出来,小手抓不下了,就拿出去扔在柴棚边,这些草还能拿来引火呢。 黄昏,太阳还有半张脸挂在山巅时,秦瑶和刘季担着余下麦子回到了家。 刚把担子放下,就看见三郎和四娘扶着箩筐,正帮哥哥把晒过的麦子收起来,免得早晨的露水打湿了麦子,那这一个白天就白晒了。 挑拣了杂草的麦穗没剩下多少,两只箩筐都没装满。 秦瑶舀了一盆凉水洗脸洗手,看见这四个小孩红扑扑的脸蛋,不由得一阵心疼。 “过来,都擦把脸。”秦瑶喊他们把箩筐放下,一会儿自己来提进屋去。 四个孩子笑着跑过来,秦瑶舀水先给他们洗手,又盛一盆干净的水给他们擦脸。 三郎和四娘开心得咯咯笑,大眼望着秦瑶,低低唤她:“阿娘~” 秦瑶惊喜的看了三郎一眼,小家伙居然也跟着妹妹叫阿娘了。 心头一软,在这两张可爱的小脸上,“啵唧”各亲一口。 三郎小脸更红了,害羞的躲到妹妹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四娘呆呆摸了下被亲过的脸,咧开嘴,“嘻嘻”傻笑。 本就粘人,这下揪着秦瑶的衣摆,她走哪儿都要跟着,牛皮糖一样要当她腿部挂件。 大郎和二郎对视一眼,偷偷的笑。 再看刘季,进了门就往灶房里钻,拿了白糖出来,自己兑一碗酸甜的糖醋水,一口气喝掉大半碗,打着饱嗝,四仰八叉的坐在灶台前,眯眼就要睡去。 秦瑶没忍住,给了他一记老拳! 跟在秦瑶身边这么久,刘季已经把闪避练出来,拳风扫来时,偏头躲开了脸。 但肩膀结实挨了一拳,一个仰倒,摔倒在地,痛呼出声。 “还不做饭?”秦瑶不耐的催促。 可能是干农活太折磨人,她一见刘季躲懒就更来气。 刘季却顺势躺在地上,哎呦呦叫唤,就是起不来。 最后还是大郎和二郎怕亲爹被后娘揍死,主动承担下来。 刘季感动不已,“大郎二郎,有你们是爹的福气!” 这一个冬天吃得不错,九岁的大郎个子长了不少,站在灶台前不用架板凳了。 大郎让二郎帮忙烧火,两个小少年像模像样的做起饭来。 “阿娘,你累不累呀?”四娘关心的问。 秦瑶和煦的冲她笑笑说不累,走上前把刘季提了起来,扔进堂屋,懒得再管他。 因为她今天也累够呛,没那个精力跟无赖斗智斗勇。 有人做饭,秦瑶心安理得的坐在椅子上休息,三郎和四娘一左一右蹲在她身边,主动给阿娘捶腿。 小手没什么劲,但敲得人心里那叫一个暖啊,秦瑶闭目感叹: “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躺在地上没人管的刘季:羡慕二字,吾已说得倦了! 大郎和二郎煮了野菜粥,咸淡适中,秦瑶喝了五大碗。 吃饱了饭,精神又回来了。 碗筷留给四个小孩收拾,秦瑶抓起刘季来到院子里,把剩下的麦子和杂草做分离处理,明天好摊开晒。 刘季刚刚挨了一记老拳,老实了不少,忍着痛,两人点着灯笼在院子里埋头苦干,直到月上中天,这才清理完所有杂草,把麦粒敲落,回房睡觉。 一天农活干下来,沾枕即睡,睡眠质量都提高了。 接下来两天太阳很好,麦子全部摊在旧席子上晒,秦瑶和刘季一人半天,轮流给麦子翻面,好晒均匀。 比起之前割麦子,现在这个活完全可以用轻松来形容。 麦子晒好,现在就剩下最后一道程序——脱壳。 好消息是,麦子不到两百斤,刚好装满两个箩筐。 坏消息是,脱壳的石磨是人力的。 059 人力石磨 刘家村有磨坊,村里人一块儿修建的,在村祠堂旁边那片平坝上。 一到收获时节,这地方总是最热闹。 空地上全是晾晒的粮食,磨坊那间不大的小房子,里里外外都是人。 各家用磨,需要排队,原则上是谁家先要用就先用,来晚的自然排后面。 磨坊里面三个石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磨坊一天都没停下来过,每天都有人用磨。 因为磨磨实在是件苦差事,如果不是急着要卖粮食,大家都选择分几次慢慢磨,或者吃完了缸里的,等没了再来磨够一两个月的量。 秦瑶急着磨,是因为家里的粮食快吃完了。 上一次买粮食,还是去年十月底的时候,一个冬天过去,现在米缸差不多见底。 麦子用石磨磨,其实只是把外面的皮磨碎,到时候还需要用特殊的风斗,把皮和麦粒彻底分开,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干净小麦粒。 磨麦这个活儿,秦瑶就不指望刘季这废物了,留他在家里做饭,自己挑着新收的麦来到磨坊。 农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收成,各家在磨坊里,总会问上一句:“你家今年麦子收了多少?” 大家伙都说还行,气候没有异常,平均一亩能收上来差不多两百斤。 这亩产量,和后世上千斤的亩产是万万不能相比的,但在开阳县这一片来讲,粗耕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产量,很不错了。 这个时候,秦瑶低头看着自家的一百六十斤麦子,她这散养下来,平均亩产八十斤,也挺不错呢。 “秦娘子!我好了,你进来吧。” 磨坊里,有人磨完,喊了在排队的秦瑶一声,秦瑶忙把麦子挑进去。 终于轮到她了。 上一家离开前已经把石磨上的麦皮打扫得干干净净,秦瑶刚刚站在门口看都已经看会了,直接上手试了一下,感觉也还行。 不过这个效率就算力大如她,也觉糟心。 秦瑶把一百六十斤麦子全部磨完,花了一个小时。 就她这速度,旁人都看呆了,可想而知,普通人的话,这活有多磨人。 想起现代的打米机突突几分钟就完事,秦瑶挑着磨好的麦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石磨的效率呢? 就算不能提高效率,能节省点力气的话,也行啊。 用牲畜拉磨就别想了,村里有牛和骡的都当祖宗一样供着,可舍不得让它们拉磨。 而且牛马动起来就要吃粮草,这花费又增加了。 从桥上走过,秦瑶突然顿住,看着哗啦啦奔涌的河水,脑中灵光一闪。 村里这条河,一年四季有三季水量都很大,这就是现成的动力啊! 秦瑶曾参加过基地的水利工程,设计一款适合刘家村河流的水车没难度。 而且,她之前不是一直在想怎么赚点钱吗,这水力石磨做出来,在乡下肯定有市场。 想到这秦瑶就有点激动。 村民手里没什么现钱,她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粮食,这样长期下来,光是刘家村这一个村子,都能赚不少粮食呢。 家里人口又不多,她自己再打点猎,是不是就不用辛苦种地了? 想到不用种地,秦瑶一秒钟都不想再耽搁,担着一百六十斤的麦子,一路小跑回家。 风斗刘季已经从老宅借过来,就等秦瑶把磨好的麦子拿回来就开始筛。 “回来啦!” 刘季端着热水迎上来,娘子今天都没让他去磨磨呢,她真好。 秦瑶把担子放下,喝了一大口热水,把碗还给刘季。 “麦子已经磨好了,你筛出来,我先去刘木匠家一趟,中午给我留饭,我可能晚点才回来。” 交代完,扭头就出了门,往刘木匠家赶去。 刘木匠家在村子中心位置,和刘大福家隔得很近,之前马匪烧了刘大福家的后院,差点连带着把刘木匠的木料也烧了。 幸亏大家伙救火及时,他的木料才得以保存下来。 现在秦瑶要做水车,这可都是现成的材料。 秦瑶到的时候,刘木匠一家刚吃完早饭不久,一家子除了他本人还在刨木头,余下的人都忙着晒麦子筛麦子,忙碌得很。 上回秦瑶给了刘木匠上下床的图稿,刘木匠特别开心,这回见了秦瑶,猜到她可能又有什么新鲜玩意,热情的把她领到屋里,问她要打什么家具。 秦瑶踩着满地蓬松的刨木花,来到刘木匠的大桌子前,熟练的找到他的笔墨,研墨提笔在一块儿废板上把水车的样式画出个大概。 示意刘木匠站过来,指着图讲:“我想要做一个这样的竖水车,用来带动石磨,我看了我家门口那的水流落差高度,只要做一个这么大的就行了......” 她抬手比划了一下,和她人差不多高。 刘木匠从没见过这种风车一类的东西,听见秦瑶说这水车可以利用水流落差形成动力驱动沉甸甸的石磨转动起来,脑海里根本想象不出来是怎样的画面。 好在秦瑶不胜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跟他讲解其中原理,又用他屋里的废木板打了水,做了个小型试验演示效果,加上刘木匠本身理解能力就很强,顿时明白过来,惊呼道: “竟然还有这样的巧物,秦娘子,你是从何处看来的?” 秦瑶答:“小的时候,我在一本水利相关的书上看到的。” 刘木匠哦了一声,便不再询问。 凡是技艺,各家必然是藏起来的,贸然追问,触犯了人家的规矩就不好了。 秦瑶最喜欢的就是刘木匠这一点,不会刨根问到底,省去她很多解释的麻烦。 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这次秦瑶再用简略图讲了一次,刘木匠立马就懂她要的是什么东西。 除水车外,还需要选一根硬实的整根木料做承轴,才能承受水流冲击的力量,把这股力转移到推动石磨的摇臂上。 秦瑶道:“不需要做得多么精巧,只要整个动力系统能运作起来就行。” 刘木匠看着废板上简略的图纸,提醒她:“这要做出来,可得废不少好料子,银钱上秦娘子你得有个准备。” 秦瑶本想大手一挥,不用担心钱! 奈何钱包扁扁,不得不仔细问了下大概价格。 刘木匠说,念在她又让自己长见识的份上,先给她做,工费也免了,但光材料也还得一两银子。 秦瑶把心一横,“做!” 060 水车 秦瑶在刘木匠家待到下午两三点钟,把各种细节都确定清楚,又重新给他画了一份等比例缩小详细图纸,这才顶着咕咕叫的肚子回家。 正午阳光正好,刘大福家的田割完麦子,已经在烧麦梗了,村里的田地,一眼望去,都是正在忙碌的农人。 村东边那一大片靠河的良田,全都是刘大福家的,每年一到春耕,就有村民提着鸡鸭上门去,想要租他家的田
相关推荐:
还珠之帝欲迷璋
古早言情文男主破产之后(校园1v1)
平阳公主_御书屋
母亲节的礼物
变成阿飘后我恋爱了
作为一个beta
明月来相照【伪叔侄】
限制级幻想入侵中
精神体是幻想系如何贴贴
如果有如果(快穿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