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包子,认真看向了小周:“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三征东夷的胜负,是有三层的,外交上的胜负,军事上的胜负,还有政治上胜负……这三层,大约相互关联,但未必关联妥当……我们的负,是政治上的负,令尊和来公想的,恐怕是前两条,甚至只是军事上的雪耻,而如果大胜一场,攻入东夷都城下便是胜,当然也可以此番征讨,大胜也是很有可能的。” 小周略微恍然,但还是忍不住追问:“若是这般……圣人求得是哪一层的胜?” “圣人是指望用军事上的胜来赢下外交上的胜,最后变成政治上的胜。”李定盯着烤的焦黄的肉包子似笑非笑起来。 “那是……是圣人……是他不能用军事上的胜变成政治上的胜的意思?”小周压低了声音。 “不是。”张行将包子放在李定的膝盖上,自己重新夹住了一个新的来烤。“是从他宣布三征以后,就已经在政治上先输了……因为最大的政治,就是人心,此次三征,你也看到了,他已经将东都的人心弄乱了,过些日子正式启程,怕不是还要弄乱剩余所有人的人心……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真的能胜呢?” 小周闻言恍惚了片刻,然后姿态明显愈发小心起来,同时显得有些犹疑。 “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圣人这么聪明的人,本人却没有察觉人心因为出征本身就散了?”张行平静反问。 “是。”小周咬牙应声。“三哥,为什么圣人这么聪明的人,本人却没有察觉这一点?” 秦宝闻言,也盯住了张行,便是李定,虽然心里比谁都清楚,却还是暂缓了去拿已经不再烫手的包子。 “此问再简单不过。”炉火微微摇曳,照着所有人的脸,张行面无表情烤着包子,语气坦荡,言辞清晰无误。“那是因为圣人本人就是人心沦丧的重要缘由,天下人不直这位圣人已经许多年了……敢问,圣人再聪明又怎么能察觉到这一点,或者承认这一点呢?” 屋内陷入到了死一般的沉寂,便是隔壁月娘那里,装模作样翻书的动静也都停下来了。 过了片刻,李定似乎想要些什么,却不料刚一抬手,手中的烤包子就先滚落。 李四郎尴尬不已,赶紧低头捡起来,然后干笑一时:“太烫了……包子太烫了。” “我还以为是天上响了个闷雷,然后一震之威,至于如此呢。”张行失笑一时,将新包子给了对方,然后自行将对方手中的凉包子夹过来,重新来烤,同时不耽误他往屋顶看去。“你看?眉倚∫堂茫?就不动如山,上面那么滑,还刮着风,酒瓶子都没掉的。” 众人齐齐向上看去,随着屋顶一声明显的敲击瓦片声,复又齐齐低头。 而李四郎捏着刚刚烤好的包子,此时也不嫌烫的,只是低头好奇来问:“你现在什么修为?为什么我都没察觉?” “你什么修为?”张行反问。 “奇经八脉通了六脉,唯独任督二脉,已经快两年没有动静。”李定当场肉眼可见的黯然了下来。 而秦宝和小周明显是有些震惊的,他们大约知道李四郎是个半高手,却没想到其实早到了这种几乎碾压他们的地步……但反过来,八脉通了六脉,任督二脉却都没动静,未免又显得可怜起来。 毕竟,谁都知道,任督二脉一通,其余六脉必通,凝丹只是时间问题;而反过来,这二脉不同,你就是通了其余所有六脉,也很可能会止步不前。 “那比我强得多。”张行没好气道。“我回来的时候冲脉就已经全通,带脉也几乎差一口气,如今不过是年关时把这一口气给越过去了,算是奇经两脉而已……你没察觉屋顶,无外乎是你整日整晚心思都在别的地方,精神不济罢了。” 李定想了一想,抬头看看屋顶,却只能摇头。 也就是此时,院子那里,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李定无语,再度去看屋顶,刚刚完悖逆言语的张行倒是坦荡,丝毫不动,而秦宝则主动起身,往外面去开门。 片刻后,便转来回复:“三哥,是送柴的那位老丈。” 着,便看到秦宝主动帮忙打开大门,撤去门槛。 众人如释重负,张行却反而诧异,直接放下钳子起身往外走去,然后迎面对着那位面善的老丈认真来问: “老丈,正月初三就来送柴,是有什么事情吗?” 面色黝黑、喘着粗气的布衣老者闻言,匆匆来的院内,便要下拜,只是被秦宝拦住而已。 “有事尽管便是,老人家下拜我当不起。”张行也赶紧摆手以对。 而那老者,明显年纪大了,虽然起身,可几度想,却总是表达不清楚……最后,还是假装读书的月娘听不下去,冲出来做了翻译: “他就是想问下,朝廷是不是又要征役丁?莫忘了他儿子……他是担心自己儿子是不是又要被抓走?” “是。”张行恍然,脱口而对。“是有这么回事,但我委实不知道东都这里是不是也要征丁?” “要的。”吃着包子的李定在后面堂屋里做了补充。“我在兵部看到南衙的钧令了,后勤依照之前两次征伐的成例,只是还不确定规模罢了……若是按照第一次的规制,东都应该是十万役丁,都是负责运粮的,城内五万,城外五万……但未必有那么多了,第一次可是百万雄兵,两百万役丁。” 张行摇头以对,来看那老者。 老者早已经骇的面色发白,只是连连弯腰行礼,便匆匆往外走去,连车子都扔下了。 张行和秦宝依次都想要喊住,但也都依次闭上了嘴。 又隔了两日,也就是王代积王侍郎来请张行喝酒的那天,朝廷正式宣布了此次东征的规模――发上五军、金吾卫,关西、河北屯军,江淮、江东水军,并徐州大营、河间大营、幽州大营、江都大营兵马,总计马步水军五十万众,并起各地民夫一百万,维系后勤,即日开始汇集兵马、征发役丁,并立向东。 同日传旨,重立登州前线大营、汴州后勤大营,点略各处武官,招募举国凝丹以上修为高手,随行御驾。 誓要扫除东夷,一统四海,成不世之功。 但也就是这日晚间,喝完酒回到白塔执勤的张行从交班的钱唐那里得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息――他们昔日在靖安台时熟悉的第二巡组常设官仆,小顾,居然死在了当日通天塔的坍塌中。 算算时间,已经快五个月。 ps:大家晚安。 第一百六十二章 浮马行(9) 张行当日回到家中,只觉得有些不安。 这倒不是所谓“来不及”和“大事”的冲击……他对此事早有预料,否则也不会急匆匆的去跑官了,即便是事情来得太快、太急,以至于跑官猝然失败,也没有过分触动他。 真正让张行感到不安的,还是自己扶刀那一下。 那一刻,即便只是一瞬间而已,杀意也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表现,过于危险了。 须知道,这两年的时间里,张行亲眼目睹了大魏朝重大的军事失利,发现了长久以来不曾有半分缓解的社会基层矛盾、地域矛盾、阶级矛盾,又亲眼看到毛人圣人扭曲的性格以及外强中干的丑态激化了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早已经意识到,大魏确实药丸,确实要上演一出经典的二世而崩。 既然大魏要崩,既然自己要去地方上做幺蛾子,那就没必要为了一些早就预料到的事情,为了一些而且哪里都不缺的人而平白动怒,更没必要为这种人而付出代价。 但那一刻,张行还是怒意勃发了,还是忍不住摸刀了。 这不理智,也不合算。 真要是如此,要杀的人没完了。 不过,素来喜欢反思的张行这晚上又忍不住反向进行了反思,如果连对张含这种字面意义上助纣为虐之人都还要放任,那是不是对毛人圣人也要放任? 这都是大魏的结构性问题?都是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进程不应该正是人在推动吗?人不要负责任的吗? 不过,时间根本没有给张副常检卖反思券的机会,因为第二日他就接到了任务: 号称重定了天地中枢的大金柱正式落成了,十五丈高,三层台,盘赤青两色双铜龙,上起三辉一日二月雕塑,外围四御大影壁。 而圣人将在年末最后一日,也是再过一日,出城亲自祭祀,以彰大魏的圣德。 这件事情,假如没有出巡中那些事,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好吧,即便是现在,也是有深刻意义的,尤其是精通历史和神学的人都知道,三辉本身就是凡世与凡人对抗四御的核心手段,而且确实行之有效;除此之外,三辉四御体系的推行,也是使天下人巫妖三族藩篱打破,构筑四海一统的重要前置条件……妖族再也无法倚仗赤帝娘娘的庇佑做最后的遮蔽,巫族自己都对罪龙的存在遮遮掩掩,北荒和南岭即便是名义上的服从,也都很少再形成对中原王朝的实际挑战,肉被烂在了锅里。 只不过,修建这玩意的代价有点大。 而且,大金柱立起来了,更早、工程量似乎更少的通天塔却还只有三层半,未免更显荒唐。 这一年的最后一日,上午时分,晴空万里,紫微宫宫门大开……不知道为什么,圣人拒绝了百官入明堂迎接自己的方案,而是自己率大内仪仗步行出宫门,百官则在紫微宫大门外隔着洛水金桥下拜相候。 最先出来的,当然不是圣人,而是从侧门公然驰出的两队铁甲骑兵,一队是司马正所领的屯骑精锐,另一队是赵光所领的长水军精锐。 两队骑兵旗帜鲜明,甲胄长兵俱全,铁骑隆隆,直接顺着洛水金桥的两侧分桥驰过洛水,以做候命。 紧接着,圣人戴十二旒冕,着全套衮衣,系十三环腰带,脚踏赤色木舄,在无数?仁獭⒐?人、金吾卫的护卫下,缓缓走出了宫殿,步行来到了洛水金桥前。 然后只让牛督公做搀扶,便昂然登桥,接受了前方百官的大礼参见。 礼毕之后,仪仗自当继续前行。 但接下来的行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没有步撵,没有辎车,没有观风行殿的复制品,只有无数旗帜,无数甲胄,无数刀枪,无数冠冕,乃至于无数堂皇,在冬日的猎猎风中,伴随着当世第一权重的凡人个体,聚集成团,卷积成云,以步行的方式,亦步亦趋,蜂拥向前。 因为伏龙卫的特殊职责,身着深色锦衣,配弯刀、戴武士小冠的张行,距离圣人的背影不过十余步,从他这个角度能轻易看到很多东西。 抛开司马正和赵兴两位将军在两侧前方做引导,在张副常检之前,其实只有牛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世界调制模式
变态怎样都不算ooc【NPH】
快穿之寻爱之旅
她的他爱欲合集
娇软腰精穿兽世:雄兽们宠疯了
林止陌夏凤卿
幸运儿(校园NP)
董依依的足按摩店
血色长歌
烛火烬燃(强制,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