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蒋心武立刻跑到燕王府负荆请罪。 对此姜溟也是欣然接受了他的道歉,依旧命他担任知府一职,协助自己管理燕州的一应政务。 是以看到他出现后,姜溟便直接起身相迎:“外面雪大,蒋老且进亭子说话!” “谢殿下!” 姜溟命侍女给蒋心武倒了一杯热茶,后者浅饮了一口后随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殿下,朝廷那边又有了大动作!” “从南方过来的所有商旅,尽数在燕水之畔被扣了下来,不让他们来燕州做生意。” “甚至于海上都有朝廷的战船不分昼夜在巡视,拦截一切准备到武平城来的商船。” “朝廷这是想要行绝灭之事,彻底困死燕州啊!” 听到这里,姜溟的表情也不禁变得严肃。 自从上次惨败之后,朝廷对于燕王府的态度就变得无比忌惮。 虽然没有派大军继续来战,但也会不时派出小股军队潜入燕地袭扰。 好在姜溟在各地都安排了驻军,基本上都把进来的朝廷军队当成经验宝宝刷了,并没有让其造成太大的麻烦。 眼看军事上没占到便宜,朝廷就开始搞些阴招了,直接派重兵封锁了燕州边境,不让南方的物资运进燕州。 毕竟燕州位于大玄的最北边,不仅气候寒冷,耕地面积也相当有限,粮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之前一直都靠南方运来的粮食支撑。 虽然姜溟在掌控整个燕州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大力鼓励百姓开荒了,并且还开始着手研发化肥用以增加单位作物的产量。 但相关政策才刚刚开始推行,作物的生长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在没有南方来的粮食补给的情况下,燕州三百多万百姓吃饭的问题,确实会是个大麻烦。 “蒋老,目前州内各城的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姜溟开口问道。 蒋心武闻言沉吟了片刻,随即回答:“之前的异族入关,再加上数月的匪患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这导致各城的粮食多则能吃三个月,少则只够维持一两个月了!” “如今才刚刚入冬不久,要是不想想办法的话,只怕等不到来年开春,燕州就会因为粮食短缺闹饥荒啊!” 姜溟闻言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民以食为天,别看现在燕地百姓能够毫无怨言地追随他,可一旦连粮食都供应不上的话,他也会很快失去百姓们的支持。 到时候辛苦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就要化为一场梦幻泡影了。 想到这里,姜溟的目光不由得一寒。 “既然有钱都买不来粮食,那干脆就不买了,直接用抢的!” 第132章 要想出兵去搞粮食,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燕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了。 在西边与南边两个方向,燕州直接与大玄的并州和冀州接壤。 西北方向是草原蛮族的势力,东北则是力真。 目前这些势力基本上都是与燕王府处于敌对的状态,除了东面是茫茫大海之外,称得上是四面皆敌了。 所以各地必须留有足够的兵力守家,可以调动的野战兵力实际也就五万人左右。 清楚这一点的蒋心武在听到姜溟想用武力抢来粮食,忍不住开口道:“殿下,如今咱们周边各个势力可都不好抢啊!关外地广人稀又是苦寒之地,即使能够从异族手里抢到粮食,恐怕还没有在路上消耗得多!” “而朝廷在断了与燕地一切商贸往来后,肯定也知道燕州会缺粮,多半早就把粮食给藏起来了,咱们现在可用的兵力还是太少,没办法深入大玄的领地去抢粮啊!” 蒋心武的分析十分中肯,不过姜溟听完只是笑了笑,随后说道:“周边这三个势力本世子早晚都会挨个打一遍,但不是现在,只单纯为了筹集粮食的话,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与燕州隔海相望的三韩之地!” 听到这里,蒋心武不禁为之一愣。 所谓三韩之地,指的就是辽东以东半岛上的三个番邦国家,分别是百济,新罗和高丽。 这三个国家虽然不大,但粮食产量却不小,不仅能够养活半岛上超过千万的人口,甚至还有富余卖给北边的力真和南边的东瀛。 关键这些番邦国家的军事水平还不咋样,和燕军完全没得比,确实是个足以解决燕州缺粮麻烦的好去处。 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三韩之地距离燕州实在有点远,走海路需要穿过一整片燕海海域,风险很大。 而要是取道陆路的话就更加麻烦了,需要出山海关先后经过力真的领地,以及大玄的辽东都司,必须得一路打过去。 综上所述,去三韩之地搞粮食确实是个可行性不高的方案,因此蒋心武便把自己的顾虑如数告知了姜溟,请他三思而行。 而对于他提到的那些问题,姜溟也都想到过,自然也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 从燕州到三韩之地,走陆路目前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很容易打草惊蛇,相比之下走海路就要隐蔽多了。 而两地海上的直线距离其实也就六百公里左右,海路之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危险重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普遍较低,大多数船的质量也不过关,一遇到风浪就很可能会有去无回。 但姜溟此前未雨绸缪,已经组建起了一支以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和两艘五级风帆战列舰为核心,辅以数十艘其他类型的小船,兵员五千余人的强大海军。 由具备丰富远洋经验的原海沙帮少帮主张清统领,去个几百公里外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捉鬼大师
[快穿]那些女配们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云翻雨覆
醉情计(第二、三卷)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