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皇嫂(H·强取豪夺) > 第346章

第346章

意,他这么夸,庆文帝才不会介意呢。 再说了,庆文帝就姜濯一个独苗苗,要是因为他夸几句就嫉妒儿子了,那也太小肚鸡肠了。 将心比心,别人要是夸他弟弟妹妹,他指不定多开心呢。 这事传着传着,很快就传到庆文帝耳朵里了。 皇后差点气死,埋怨卢栩瞎挑头,埋怨群臣瞎说,挑拨他们父子关系。 庆文帝听过后只是哈哈一笑,对父皇留给他这个能干又跳脱的皇商,庆文帝也是十分了解的。 朝臣们都不知道,卢栩自己也不知道,他每个季度往京中送账本儿,名义上是给睿王,其实都是给弘安帝和庆文帝的。 连同账本一起的,还有他写给睿王那些啰里吧嗦,或谄媚,或埋怨,或哭穷,或邀功,或吐槽的信函,睿王也以“字多看着好烦”“皇兄/陛下你看看我赚点钱容易么”“我该怎么骂他”等诸多理由,一股脑打包给弘安帝和庆文帝了。 再辅以颜君齐每季度送往六部内阁的公文奏折,庆文帝父子虽然从没去过关外,但对北庭县和卢栩的商队情况了如指掌。 卢栩是个话痨,写信洋洋洒洒,没什么忌讳。 通过那些信函,庆文帝对卢栩那一手多年没什么长进的烂字特别熟悉。 见过他如何不要脸地吹捧过他弟弟的画作,吐槽过梅孟希新造的字狗都不学,还见他抱怨过朝廷给的俸禄太低,曾经的颜县令如今的颜郡守没日没夜赔钱上班,颜君齐但凡一生病,卢栩就要在信里和睿王抱怨,这破官狗都不爱干。 颜君齐带兵追击西部贼寇后,卢栩更是询问睿王,如何在不惹英明神武的陛下生气的情况下颜君齐能顺利辞了这破官。 要不是他贤惠聪明,帮县衙、郡府开工坊赚钱,他们可怜的颜大人就得光杆司令,一个人干八百个人的活儿。 卢栩自己都没算过,不过庆文帝通过他的信函和颜君齐每年报给户部的赋税清单,自己脑海中是有一笔账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卢栩每年往北庭县、定北郡填了多少钱。 知道卢栩经营商队遇到过多少麻烦困难,在别处受过多少刁难。 更知道卢栩如何渡过难关。 毕竟卢栩的信中,困难只是铺垫,夸耀自己如何靠聪明才干与人斗智斗勇取得胜利赚了钱买到粮修了路盖了房开了店等等才是重点。 他甚至知道卢栩和睿王商议的怎么坑钱的计划,偶尔还会悄悄替他们推波助澜。 这些只有弘安帝、庆文帝和睿王知道,连太子都不知道。 朝臣只当卢栩会敛财,和睿王沆瀣一气肥了私库,愚弄他父皇给了卢栩皇商之便。 庆文帝嗤之以鼻,他父皇是那么好愚弄的吗? 他是那么好愚弄的吗? 他的傻朝臣们至今以为去年满朝文武俸禄加了一成只是因为这几年风调雨顺,根本不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口中该被罢免的蠹虫皇商和专权的郡守把北部几郡盘活了,每年不但不用朝廷补贴钱粮,还能往国库交点儿税。 蠹虫皇商还时不时在信里替他们抱怨哭穷,这才让他好奇之下专门去调查了大岐全境官员的日常花销。 朝臣们跪谢他皇恩浩荡时候,庆文帝都是一边欣喜,一边腹诽的。 尤其是年底。 看着某些郡县抖落不清的烂账,再看看颜君齐报的又详细又简明的各种单子,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家连蛮人部落有几只羊几头牛都能统计清楚,有的县连自己多少户多少人口都数不清。 瞎编的时候,真当他不看往年的数据,不会推理不会对比吗? 庆文帝自己都感慨自己真是好脾气。 要是他爹在他这个年纪,别说给他们加薪了,不罢免一批进大牢都是天上下红雨。 颜君齐担任郡守两年,弹劾他专权将来必割据为患的折子就有一年半。 庆文帝看着那些折子,心想,他们知道户部已经磨了他父皇和他五六年想要把人要回来了吗? 乌尚书还曾抱怨过,这样的人才不能进他们户部为国效力,他死不瞑目。 而颜君齐一手培养起来的卢舟,亦是被户部死死盯着—— 颜君齐呈奏上来的文书中,尤其是早期的,可有将近三分之一署名都有卢舟。 卢舟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中进了会试考场。 这场会试,共录贡生四百九九名,卢舟得了个正正中中的二百五十名。 随之掀起的,便是整个大岐史中最微妙的“科场舞弊案”。 作者有话说: 江郡守:妈的,关系比我还硬,哼。 卢栩:谁二百五?黑幕!!! 第345章 番外4 不等卢栩去击鼓鸣冤,提前拿到成绩的姜濯已经率先闹起来了。 他要看卢舟的卷子。 要看前十的卷子。 还要让每一个给卢舟写了评语的考官仔细给他对比对比,讲解讲解,他们的评分标准是什么,他们的打分原则是什么。 十八名考官苦笑。 能是什么呢? 最大原因是避嫌。 卢舟和太子关系太亲密,若是他名次太好,必难服众。 今年原本定的考官是在礼部当值的贺承业,但贺承业做过卢舟的老师,主动避嫌。 贺承业都避嫌了,其他与颜君齐有交情的,或与太子关系紧密的,也都纷纷避嫌。 剩下的考官一时摸不准该按什么标准打分,第一个人出于谨慎,给卢舟打了一个不上不下的评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难免会有主观,就是状元也不见得能让所有考官都给高分,给卢舟打个不上不下的评分,原本也挑不出错。 不过他们没想到,一个人这么干,两个人这么干,原本拿不定主意的人一看,也这么干。 结果不知是出于默契,还是出于什么原因,等卢舟的卷子转了一圈,得的几乎全是中等和中上的评语。 反倒是最后阅卷的主考官给他的评分高一些。 不过大岐阅卷标准为了公正,要综合所有考官的评分,即便是主考官也不能一个人一锤定音,最后还是得综合取成绩。 一汇总,卢舟可不就得了个不上不下的名次。 但这怎么能和太子说呢? 他们委婉地支支吾吾,各自都很有道理,但太子根本就不接受他们的这份“为太子着想”的体贴。 他不但拿走了卷子闹到庆文帝面前,还要求作废整场成绩,换考官重新评阅,早朝时更是高喊着举贤不避亲,把所有考官全部弹劾了一遍。 阴阳怪气间,还无意把向来是避亲的贺太师给阴阳进去了,替他考了状元却多年打杂,如今还只能在礼部混的姑丈贺承业,还有贺家其他子弟们好喊了一阵委屈。 他斥责这群考官们沽名钓誉自私自利耽误大岐的人才。 太子早朝一顿无差别乱杀,搞得原本打瞌睡凑数的勋贵们纷纷加入看热闹行列。 哇哦! 好爽! 平时骂他们的人正在被骂。 还是一群! 他们有心替太子吆喝几声,好杀一杀这群日益放肆的文官们的锐气。 但是吧…… 太子挺的这个人,他哥哥又和他们十分过不去。 如今大岐虽然局部还有战乱,偶尔也有天灾人祸,但总体上而言,风调雨顺,河清海晏,连西边的邻国瞎蹦跶,都被雷厉风行地按住了。 他们不知不觉间,大岐国力渐渐恢复了。 国库有钱了。 皇家私库有钱了。 弘安帝、庆文帝连续地轻徭薄赋,各地的粮仓竟然还渐渐满了。 勋贵们不知不觉间发现,战时最紧俏的粮食不再紧俏了,他们最赚钱的生意,不好干了。 放眼望去,整个大岐还大片缺粮的,只剩下西北两个郡和关外的一大片。 而这些从前他们嫌穷嫌荒嫌远根本瞧不上的地方,这几年竟然悄然被以卢栩为首的本地商队霸占。 这个卢栩,也不知道使了什么邪术,周边几郡的商户都对他马首是瞻,一个个跟土匪似的,又横又愣,他们派过去的商队根本就打不进去。 他们也参了,也告了。 可那个狡猾的皇商名义上没有限制任何商人,还欢迎他们出关。 可若按照他们制定的那一堆规则,填写那一堆东西,他们得交多少税? 他们傻吗? 粮食那么沉,大老远的弄过去,赚不到钱谁干?! 他们打听过了,关外的粮食主要靠睿王从京城周边买了再走驿站送出关呢。 他们骂骂咧咧,好个姓卢的,真不是东西,他用驿站不掏钱,弄过去粮食还卖低价,忽悠他们弄粮食过去,卖不上价不是坑他们呢? 他们一商量,联合起来全不往西北卖粮,他们倒要看看没了供给,姓卢的怎么办! 他们联合好了,睿王从京城四周和附近的郡县全买不到粮。 想从某些勋爵封地买,他们按照商量好的齐齐报高价。 起初他们以为姓卢的早晚得服软,不料等啊等,等啊等。 睿王、姓卢的,竟然都没认输认怂。 他们再一打听,好么,姓卢的竟然从老家买粮食了! 隆兴郡那群穷鬼傻帽土包子,千里迢迢送粮食出关?! 等他们回过神儿来,不但隆兴郡,附近好几个郡的百姓都开始往关外和西北卖粮。 从前商路难走,路上也不安全。 如今商路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卖粮去关外,还不用改户籍,不用额外交商税,连过关的费用定北郡都给他们报销。 到了关外,定北郡官府还在各县组织蛮人和他们进行贸易,又是联系虎贲军护送,又是安排驿站,又是给安排翻译的,那叫一个方便。 他们卖完粮食货物,买完牲口、皮毛,还能再买些只有定北郡有的粗盐。 到了深秋冬天,因为路途辛苦,像北庭县那样有钱的衙门,还会给行商免费供热汤,县城的工坊还会送他们些优惠券。 别说为利而动的商人,农闲时连农户们都想呼朋唤友结伴出关。 不说别的,从关外买牲口便宜啊! 除了牛,军马营淘汰的马匹,有一部分会放入牲口市场,价格比关内可划算太多了。 勋贵们不知道他们拿捏卢栩不成,反而让出了巨大的市场,等他们回过神来再去找睿王买他们的粮食,睿王为难地摇摇头,表示不需要了。 睿王一摊手:“西北又穷人又少,蛮子还不懂咱们大岐粮食的好处,不爱买,光从隆兴郡和北边那几个郡买粮,他们已经要吃不完了。” 勋贵们气得想打人,忽悠鬼呢! 他们都知道如今蛮子也会烙饼、煮面、包饺子了,听说还有人特别喜欢吃米饭。 可他们又不敢打睿王。 从前睿王怕弘安帝,做事多少要点儿脸,如今他的亲亲侄儿当了皇帝,睿王那叫一个摆烂不要脸。 参他?随便。 他辩驳超过三句话都算他输。 他一不高兴就说自己年纪大了,腰酸背痛腿抽筋,不是那儿疼,就是这儿不得劲,不来了。 早朝随便骂,反正他听不见。 庆文帝呢,对这从小就要好的皇叔那叫一个纵容。 别人前脚参睿王,他后脚就往睿王府里派太医送补品,还总是为难地劝内阁和朝臣,他叔叔能有什么私心呢? 不就是性格纨绔了点儿,人跳脱了点儿,一没违法乱纪,二没欺男霸女,什么坑点钱,骂骂人,他叔叔都是无心的,差不多行了,那毕竟是他亲叔叔。 满朝文武:“……” 反正除非睿王想造反自己当皇

相关推荐: 掌中之物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蚊子血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炼爱(np 骨科)   医武兵王混乡村   妇产科男朋友   妙拐圣僧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恶女嫁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