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送你一生高潮【全文高h 日更】 > 第122章

第122章

工部派去保护他的护卫还厉害,为了不照顾拖后腿的少爷兵,后来他去哪儿都只带三四人,节省得让想揪他小辫子的户部和御史台都很无奈。 为此,已经致仕退休的乌尚书还从老家写信通骂过户部的后辈,因为卢舟太受重用就迟迟不让颜君齐进户部,简直有脑疾! 可户部也很冤。 怕卢舟和颜君齐结党营私又不是他们的事。 再说卢舟没入京时候颜君齐不就召不回来吗? 庆文帝曾经是想召颜君齐回京的,哪有一个有功郡守死活不给挪窝的? 可谁让颜君齐担任定北郡郡守后,就开始对周边动手了呢? 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劝的,周边小国,隔一两年就归顺一个,这种不打仗、不花钱就能扩大疆域的能臣,庆文帝哪舍得让他回京呢。 户部有什么问题可以书信探讨嘛! 把颜君齐弄回来,他就只能做户部的事,把颜君齐留在定北郡,他能一个人干两份活。 这账庆文帝算得明白! 后来都有人弹劾再纵容颜君齐在定北郡待下去,他就要当土皇帝造反了,就这,庆文帝都没舍得把人召回来。 至于什么造反土皇帝,庆文帝更是一笑了之。 他又不是个傻子,敢放权给颜君齐,还让他在那儿那么久,自然验证过颜君齐够不够忠心。 他父皇往关外派过多少人庆文帝不清楚,他自己明里暗中派过多少人他自己有数。 派人去倒不是怀疑颜君齐有异心,或他对颜君齐有多不信任,而是颜君齐每年递送的奏本内容太细太具体了,他要查查颜君齐有没有造假。 事实是,颜君齐是整个大岐最老实的郡守之一。 他甚至连出了什么岔子都敢写敢奏。 到了孝光帝,那派去关外的人就更多了。 经两朝努力,关外各族总算对大岐有了点儿认同感,通婚结亲也开始逐渐普遍。关外的商贸和广阔的土地,吸引了许多人过去。 如今不用朝廷下政令迁人口,各地穷苦的百姓很多人想要去关外谋生计。 各族蛮人拿上官府文书已经可以入关做买卖,孝光帝还大胆地准许关外考生入关科考,考上了同样可以到大岐各地为官。 不过关外基础太差,到孝光帝后期,大岐才总算出了几个蛮族文官。 文官虽然不行,但关外出武将,孝光帝任用了几个年轻蛮人武官,剿匪时把南边的土匪们都打懵了。 仕途上,颜君齐没卢舟那般幸运。 他前前后后,从县令到郡守,一直在定北郡干了二十年。 有人阴谋论孝光帝忌惮卢舟和颜君齐里应外合才把他调回京城,也有人说颜君齐被“流放”在外那么多年,全然是受了卢舟拖累。 不过颜君齐本人对进京入中枢表现的并不热情。 不知是为了避嫌还是性格使然,他对谁都不冷不热,无论是下衙还是休沐,除了写书、编书、修书,就是去贺府借书,或到卢舟府上走走。 除了和做京兆府尹的贺颂之、在鸿胪寺任职的宗鸿飞偶尔聚聚,根本就不交际。 他先后在户部和吏部任职,官拜尚书,也没什么好人缘。 倒是因为职务问题,把同僚得罪得不轻。 朝中的勋贵们以为走了个抠门的乌尚书,日子总要好过点儿,没想到来了个颜尚书,比姓乌的还狠。 乌尚书只是不愿意给钱。 姓颜的是他娘的翻旧账问他们要钱。 什么他爷爷、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那时候多支走多少钱,他们家还欠了户部多少钱。 那、那他们哪儿知道呢?! 他追账追得太狠,还派人盯着人家今天纳了几房妾,明天去哪儿喝花酒,后天买了什么新奇物件,府里又采买了什么奴婢仆役奇珍异宝昂贵食材…… 反正逼得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有钱不还,还装穷问朝廷要钱。 纨绔们被逼急了,怎么会有人连他们家买把青菜多少钱,做身衣服几米布都要管?! 被逼疯的老少纨绔们想跑去把他那放账本的库房一把火烧了,一了百了,让他再算! 进皇城烧账本太难,他们选了个不难的,集资雇了一批人专门帮他们写奏折弹劾颜君齐,告他公报私仇。 颜君齐能怕他们? 他把大岐律法用得比大理寺还熟,他们敢告,他就反怼,每每把勋贵们怼得哑口无言,怼得三司怀疑人生,他们这群专业人士,是不是得回去再把律法条文好好理理? 再之后,颜君齐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宗鸿飞当上御史中丞了,俩人开始“沆瀣一气”“公报私仇”,逮着勋贵们大事小事鸡毛蒜皮的事一顿参。 御史台每年业绩勋贵们贡献了一大半。 经过颜君齐和宗鸿飞三年不懈努力,大小朝会勋贵们不是请假,就是鸦雀无声当摆件。 每年也没再多领一分钱。 孝光帝但凡想赏赐自己这群“老实巴交”的亲戚点儿东西,脑海里先闪过的都是颜君齐那张俊脸和宗鸿飞那张笑脸。 啧,还是算了。 他也不想被劝谏个没完。 有钱还是再修几个水渠吧! 而颜君齐担任吏部侍郎到吏部尚书期间,他对大岐全境的地方官员也没客气。 别谈感情,别谈交情,他们不熟,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吏部工具官,只看政绩。 粮产、税收、人口、工程,文教成绩,有没有灾情,如何应对的,治下有没有百姓活不下去要造反,审了多少案,有多少冤假错案…… 还是数数这些。 他还发挥在户部保持的优良传统,要求每个郡年底把该汇报的填细。 写不清楚? 他给模板。 哪个郡有特殊情况,他可以单独再出一版。 颜侍郎每年到翰林院“鼓励”新考上的翰林们,“你们是来自各郡的才子,是大岐的栋梁,蛮人都能学会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学会,好好加油。” 于是,年轻精力棒的后辈们努力学了如何用好各类表格,到了年底,被各衙门叫去当苦力。 算吧年轻人!填吧年轻人! 栋梁不能输给算吏啊! 翰林们水深火热,孝光帝却幸福了,他爷爷在位时冗长的奏折,到了他的时候,已经只有当年长度的一小半。 户部也很开心,各地年底报的账目清晰,福利的是他们。 颜君齐在京中搅动风云时候,全京城最爽的就是卢栩。 他终于有了自家的靠山,弟弟和君齐一个在内阁,一个在六部,出门谁都不敢招惹。 他还把家属接来在京城住了一阵子。 不过腊月和文贞惦记他们的书院,只住了不到半年,就拉着八车书跑了。 他们两个阿娘也不习惯京城的生活,还惦记着老家的生意,逛遍京城的大小成衣铺绣庄裁缝铺和布庄,学了新的裁剪方式和成衣款式,她们也带上一堆样板、布料,跟着腊月、文贞一起回了老家。 之后卢栩每日的乐趣不是和睿王一起闲玩儿,就是钻进冠海楼研究菜谱。 晚上君齐写书、编书时,他就坐在同一张书桌上写他的菜谱。 耗时两年多,他终于在京城印了他人生编写的第一本书——《家常菜谱一百例》。 还是插图的。 这书印刷精美,封面漂亮,就是搞得常在他们书铺买书的书生们有点儿茫然,常常出现在书册首页被感谢的卢郎君,原来也会写书? 他们一翻,好家伙,菜谱?! 菜谱都能印成书了? 有人痛骂,浪费纸张,浪费工匠,暴殄天物。 不过京城也不乏实践者,开卖当天就有太学的学生买了一本儿回家试,不试不知道,一试,还真挺好吃! 很快,卢栩的菜谱成了京城畅销特产。 落榜一轮游的考生们回家时几乎人手一份儿。 又雅又实用,没有丝绸首饰昂贵,还不像食物易腐易坏,带回去还能跟老婆聊聊京城见闻,明日做什么菜,多好。 受到鼓励后,卢栩又写了第二本、第三本。 他还专门写了本儿野菜食谱,教人如何辨别野菜,做野菜。 不过受知识所限,他只能写关外、隆兴郡和京城附近的野菜。 这本野菜菜谱卖得不好,但却引起了太医院注意。 许多野菜也是药材! 他们太医院可一直想效仿前人做本普及草药的书册呢。 从前的医药书籍,只写文字少有绘图,前朝那版插图的,也有许多错误。 卢栩这儿有现成的图,还有关外的,这东西从前可没有,不用白不用啊! 睿王睡了个午觉,卢栩给他们的印坊拦了个大活儿,早就不上朝的睿王被宝贝侄孙叫进宫,让他发光发热,帮太医院革新医书。 睿王:“……” 姜濯:“九爷爷,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印,他印还不成吗? 睿王不肯放过卢栩,拉去当了一阵子苦力,卢栩被动学了许多印刷技术,还掌握了大岐最先进的印刷经验。 作者有话说: 卢栩:不想点,真不想点,我这技能树,唉,真亮!再瞧我们家两条大腿,多粗! 流浪中的卢小锐:哥哥,你的大腿也很粗! 第349章 番外4 不知是不是年轻时太辛苦的缘故,卢栩才过了五十岁冬天就开始腿疼。 他不想吃药,一个人宅在家里又无聊,除了把侄子、侄女逮来玩儿,冬天实在没什么事干。 无聊之下,他把家里的话本儿都读光了。 太医也没什么办法,除了吃药、药浴,也就是注意防寒和保养。 治了一年,第二年还是没什么起色,颜君齐和卢舟商量过,他辞官了。 彼时他刚刚当上吏部尚书不到两年,孝光帝有意让他入内阁。 但颜君齐走了。 果决到满朝吃惊。 那些曾经参他嗜权、弄权,要在关外造反的同僚简直脸疼。 颜君齐潇潇洒洒带着卢栩回了老家。 家中孩子多,村里尤其热闹,卢栩喜欢热闹。 卢栩能教依旧在拓荒开商路的侄子们做生意的经验,能帮他们出谋划策,而他能教书,写书,编书,再为老家发光发热。 他仕途上的志向几乎都实现了,学问上的志向,回家做也许更适合,清静。 颜君齐没什么不舍。 更重要的是,他和卢栩辛苦了一生,各自忙着事业,奔波大半生,彼此陪伴却不多。 他没不舍,别人却不愿意了。 颜君齐前脚递了辞呈,后脚就有人在早朝骂他带坏风气,身为臣子,年轻力壮的,怎么能不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呢? 颜君齐:“……” 原本都要笑出来了的勋贵们:“……” 妈的,这帮文臣怎么回事? 先前死活不愿意让颜君齐进吏部、入内阁的不也是他们? 这会又不让走了? 不! 颜君齐必须走! 他们突然踊跃替颜君齐说话,声泪俱下劝孝光帝要礼贤下士,照顾贤臣,颜大人为国为民辛苦一生,在关外吃了那么多苦,晚年一定要好好颐养天年啊! 还没六十的颜君齐:“……” 孝光帝也挺舍不得,能干可信又忠心的臣子谁也不嫌多。 可考虑到卢栩的情况,到底是私交起了作用。 他少年就知道的,卢家大哥其实是个很随性的性格,没什么抱负,也没太大志向,他爷爷、舅公一伙把人坑去关外二十年,人家开商路,安抚百姓,还给大岐开疆拓土,赚的钱大头也都进了他们家私库,如今想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了,他哪能说不。 孝光帝同意了。 卢栩是商籍,他不好封赏。 他将两人的功劳并作一起,要封颜君齐做侯爵。 不想颜君齐拒绝了,他不要侯爵,想要为卢栩换一个伯爵。 朝臣们这哪能同意,大岐封赏可是要军功的,颜君齐好歹有开疆拓土的功劳,卢栩一个商人凭什么? 吵了一早朝,最后孝光帝一意孤行封了,还封了卢栩一个厚义伯。 随之,颜君齐和卢舟毫不意外地被疯狂弹劾。 颜君齐人都离京了弹劾他的折子还没断呢。 一向被弹挨参从不辩驳的卢舟,屡次在朝堂替亲哥哥辩解,细数他哥哥的功劳。 大多人被说服了。 也有人无论他怎么解释,也说服不了。 抓不到卢舟把柄的政敌们高兴了,这可是卢舟自己把弱点亮出来了,他们就等着,等着他的好大哥回乡后违法乱纪作威作福,到时候看卢舟会不会大义灭亲。 他们才不信一个小商人封了伯回老家后不会飘。 卢栩不知道朝堂的明争暗斗,若知道了他们怎么想,走前好歹要登门骂一句飘你大爷,爷爷我是实心儿的! 回家的路上,刚获封的厚义伯还在为赔本买卖叹气:“一个侯,换一个伯,亏了。” 颜君齐:“没什么分别。” 卢栩想想也是。 他们不缺钱也不缺田,无论是封侯还是封伯,都只是名头,弘安帝在位时就定了以后大岐封赏勋爵,不再给食邑。 他们又不指望靠爵位生活。 另外他们俩也不会生孩子,侯也好,伯也好,反正也没人世袭。 至于家中后辈孩子们嘛…… 有出息就自己挣,没出息在家种地! 他回去后高高兴兴在村中的院子里挂上伯府的牌匾。 他倒是没为了一块牌匾重新盖个伯府。 这几年家里添的人口多,房子才刚翻新过,他们回去住都还新崭崭的,两个人住一个小院已经很宽敞了,没必要浪费东西。 离家多年,他们总算落叶归根。 卢栩挺乐呵,花了几天时间把家里的小崽子和村里的小崽子们认熟,他就开始带着孩子们玩儿了。 从弘安帝在位战乱结束后,大岐人口就逐渐开始恢复、增多。 到卢栩回乡,都已经生到第二代了。 他们卢家村小娃娃可比他十七八岁时候多得多。 村中六岁以上的几乎都在上学堂,小则十二三,大则十五六,混完了学业学了手艺,有天赋的继续读书或去做各种工匠,没天赋的跟着商队去跑商做生意或者下地。 两岁以下的还都是爹妈爷奶照顾着,卢栩屁股后面跟的一串都是三到五岁的小娃娃。 娃娃们正是可爱的时候,奶声奶气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调皮捣蛋的程度也还受限于身高体力没熊到飞起,卢栩领着他们今天撵羊,明天追鸡,后天捞鱼。 买点儿果脯、糖果、小玩具,就能哄得一群小孩儿喊大王。 颜君齐则去腊月和文贞的书院当了先生,每旬去两三日,其余的时间则住在村里整理家中的书,编书或写写书,完成他一直想整编却一直没空做的典籍释义。 从前他为官时候,写的全是实用性很强的政论。 这次归乡了,才有闲心练练书法写写诗。 家里人多,他们俩住的院子靠里,依山傍水,若不出门,僻静悠闲,若是出门,则是热闹的一大家人。 卢栩很满足也很满意。 到了冬天,即便卢栩很不想承认他得了老寒腿,现实也不允许他反驳。 深秋一下雨,冬天一下雪,卢家村最受欢迎的山大王就歇菜了。 他抱着手炉窝在火炕上赖床,看颜君齐忙东忙西给他递衣服倒热水,还时不时给揉揉胳膊揉揉腿,他就忍不住想,怎么说,他身体素质也比君齐好一点儿吧? 怎么别人都没事,就他老寒腿了呢? 为了证实他不是孤独的,他还给远在北境、定北郡的谭石头、裘虎、阿维、亚卡等人写了信,求证大家是不是冬天都腿疼。 谭石头耿直地回信,没有啊,他冬天还去下网捞鱼呢。就是年纪大了的确不像小时候壮了,如今他都不敢冬天光膀子了。 千户退伍的裘虎则给他寄了鹿皮和虎皮,边关心,边用实物证明,他这位义兄老当益壮,身体倍儿棒,冬天还能打猎呢。 至于阿维,写了长信狠狠嘲笑他。 阿维还给他带了许多老朋友的问候,那群部落头头们表面嘘寒问暖,都在问他疼到什么程度,读过信的卢栩深深怀疑,他们也拥有同款老寒腿,就是死鸭子嘴硬而已。 还是亚卡体贴,商路一好走,就亲自往观阳来给他送来一堆药和补品。 卢栩都五十多了,因为腿疼,还是逃不过娘和婶婶们的唠叨,她们给他缝了厚厚的棉衣,责备他不知道爱惜身体。 在元蔓娘泪汪汪的自责中,卢栩使劲儿穿棉衣,还给到处浪的卢锐写信,冬天猫好了穿厚点儿,不然你哥就是未来的你。 他冬天裹的跟个球一样,要么在火炕上赖床,要么守着火炉子烤冻梨烤苹果烤馒头烤包子,吃不完高声嚎一嗓子叫其他院里的侄子侄女孙子孙女们来帮他吃,要么趁着天气好,中午搬个躺椅坐院子里晒太阳。 冬天时候,颜君齐怕他无聊,十分不敬业地跷了课,书也不写了,从早到晚陪着他,坐在他旁边烤火、晒太阳、念话本。 太阳一低,颜君齐就会伸手摸摸他爪子冷不冷,问他脚冷不冷,要不要换棉鞋。 当然是不冷的,但卢栩次次都让颜君齐摸摸看,然后在他又厚实又大的袖筒里互捏手指玩。 卢栩想,他们俩年轻时候都没这么腻歪过。 多亏他长得帅,五十多了瞧着还是很年轻,头发白了,依旧是个帅老头,不然这画面多么辣眼睛。 他一舒坦就忍不住嘴欠,问颜君齐:“你说是不是我从前几个月几个月不着家,跑太多了,现在报复我不让我瞎跑了?” 颜君齐怔了怔,睨他一眼,“嗯,挺好的,你现在都跑不过我了。” 卢栩撇嘴。 真记仇。 不就是当年在定北郡有一次往西走跑兴奋了,带着商队一路蹿邻国去了么? 他又不知道邻国那时候开始内乱打仗了。 而且他们发现出境跑远了就赶紧回来了。 明明当年见到他还红着眼睛抱抱的,后来就数落他腿长乱跑了。 他腿就是长。 卢栩也翻起旧账:“当年你背着我带兵的事,怎么不提了,要不是图阿能干,你是不是还打算投笔从戎当将军,拔刀跟人干架呢?哎哎,你哪儿去?” 颜“将军”不大想理说不过就狂翻旧账的人,他去给他端药。 一大碗苦药,不给糖吃。 春天一到,卢家孩子们的大爷爷山大王又活过来了。 换上薄衣服,跟蚕宝宝出了茧似的,开始蹦跶。 卢栩伸伸胳膊伸伸腿,喊上一群小萝卜头跟他上山挖野菜。 上的还是自己家山。 等吃过几顿头茬的荠菜饺子,卢栩彻底复活,闲不住开始往城里钻。 溜达了没多久,他就霸占了给妹妹建的印坊,计划起给弟弟妹妹和君齐印书。 从前他印书的大本营在关外,那边有一座山的石料非常适合雕石板,工匠们开好磨平,进行雕版,十来年,他们积攒了一个雕版碑林。 京城的工坊工艺好,但雕刻成本太高。 卢栩才新学了技术,还正新鲜。 闲不住他想找点儿事干。 他们在关外印的全是黑白的,在京城进修后,他觉得他能搞彩色了。 卢栩开始带人琢磨彩印,让商队到处留意着颜料。 印刷的内容先从颜君齐编的书开始。 印好了就能往书院送。 等卢锐声名鹊起凑够集册时,卢栩的印刷技术已经超了京城,冠绝大岐。 他斥巨资为弟弟印书,还突发奇想在山里造了个藏书洞。 据说他原本想盖个藏书楼,只是观阳临水,难免潮湿,于是他特意在山中找了个干燥的位置开凿了山洞。 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己印坊印的书,还有颜君齐、卢舟、卢锐、商队从各地弄来的珍本典籍。 不过后代子孙又开辟了新作用——存宝。 他们卢家先后出了一个伯爵,一个公爵,后代还出了不少文官、武将,虽然再没达到祖宗的高度,但也是本地的大家世族。 不说历来积累,只孝光帝一朝的赏赐就价值连城。 再加上他们家几代经商囤积的家底,在后世战乱时自然十分招人眼热。 当时的卢家族长无奈之下决定封山。 宁肯祖产永远封于山中,也不想呕心沥血保护下来的书册藏品毁于战乱。 他一狠心,将家中最值钱的古董文玩金银宝物都藏进山中,然后把入口炸了。 随后卢氏一族穷了近百年,靠卖树打柴过活,也没去挖山。 再之后,到了和平年代,卢家后人再次靠耕读兴家,随后在宅子里修了藏书楼,却再没去山中找过藏书的山洞。 时光流逝,岁月悠悠,卢家山中的藏书洞到底在哪儿已经没人知道,慢慢成了传说。 直到后世探测技术发达,确实找到了山洞,证明藏书洞存在,甚至能探出内部的楼阁,本地姓卢的不姓卢的还是全都不同意打开。 一直,一直,又几十年后,观阳市遇到地震,灾后统计全市受灾情况,发现藏书洞的入口露出来了,埋在山中七八百年的宝物重见天日。 洞内一千多年前的书籍、文物也完好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据坊间流传,负责挖掘修复的专家进了藏书洞,第一个感慨就是:“真有钱啊!” 而跟进去见了世面的卢家后代们,则羞涩又自豪地夸赞:“我家祖宗是懂什么值钱的。” 虽然为了保护,珍贵的书籍、金银宝石首饰器皿工艺品等等全都进了博物馆,但只看挪不走的山中阁楼,装饰的木石雕塑,还有可以自然保存的石刻印版原件,已经足以管中窥豹,推测大岐唯一的皇商到底多有钱。 若这些东西感受不直观,那就只好移步观阳市博物馆,卢家藏书洞为博物馆贡献了两个展厅的文物。 当然,展地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最具价值的史料性文物,专业人士还在看。 作者有话说: 卢栩:不要看这只是你们颜爷爷酒醉即兴在一张纸上写了一首诗,等几百年后,这叫真迹! 满村的小娃娃们似懂非懂地点头。 卢栩:来,把这个放进去,那个也放进去,放进去,通通放进去,将来啊,你们当念想也行,实在过不下去了卖钱也行……尽量能不卖还是别卖了。 小娃娃们再次点头。 n年后,卢家人看看这,稀罕,看看那个,心疼,于是定了祖训,藏书洞,只能进货,不能出货,谁卖谁是不肖子孙。 卢栩:????? 第350章 番外5 暑假,卢氏藏书展第五期即将开展。 这已经成了观阳市博物馆的暑期惯例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到今年持续到第五年了。 同样的,卢氏藏书洞暑假也照旧比平时每日多开放一百个参观名额。 不过网上照旧还是很多人在官网、论坛抱怨预约不上,抢不到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抱怨三百六十五天。 最早还诚惶诚恐打滚卖萌的客服经过五年锻炼,已经练成了套餐话术,“亲,请明日赶早哦”“听说零点更容易抢到呢”。 网友回怼:“你是叫我熬夜吗?!” 但如今的客服已经不会再在深夜解释了,一过五点半,准时下班,和网友互动乱扯的都是机器人自动回复。 除了气人的“请赶早”,偶尔还蹦出一句“工作人员已下班,您的意见明日一早小助手会转达哦。” 更气人了。 随后,有约不上票又闲得没事干的网友把小助手回复当开盲盒,谁开到了“明日转达”就忍不住截图发到社交网络。 还有人触发到了关键词,竟然问到了许多官网都搜不到的奇怪讯息,比如: “盛夏福利——亲爱的游客朋友,爬山一定很热吧!下山时凭票可到沿途大小商店免费领取解暑福利哦。” “温馨提示——大中小学生朋友们好,拿上学生证购买纪念品可以打折哦~”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今天过生日的朋友可以凭身份证领取礼物哦!” …… 有人触发后发到网上,竟然真在从卢氏藏书洞下山的路上领到了解暑福利,有人是雪糕,有人是饮料,还有人拿到的是水果。 而凭学生证打折的活动,在博物馆购买纪念品竟然也适用,学生们沸腾了,家长们沸腾了,让本就难预约的票更加难约了。 “特别日子”也逐渐被网友们解密,一般都是卢家名人的生日。同款生日的网友调侃,这是卢家人在给祖宗过生日,他们是顺带的饶头。 想要买复刻版卢锐典藏画册的网友和想买颜式经典注疏原版影印集的网友们疯狂哭嚎,投诉卢氏就是搞饥饿营销,凭什么买个画册、文集还要实名制,一张身份证一辈子限买一份儿? 官方解释,为了防止黄牛和高价代购。 网友怼,那你们甩开膀子印刷啊,印多了谁还高价找黄牛? 官方不回了。 向来在出周边纪念品上对网友有求必应,甚至每年会搞征集投票的官号直接装死了。 据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地卢姓人士私下与朋友吐槽:“我爷爷说,要是不稀罕了谁还来我们这儿旅游?” 没见他们镇种菜的这几年收入都比往年翻了两番么? 就更别说什么开酒店、开菜馆、开出租、卖纪念品、开饮品店的了。 到了寒暑假,他们镇上和附近两个村的生活广场都贡献出来当停车场了。 网友:“……” 很卢氏。 这就很卢氏。 不愧是能上历史书的商人世家。 不过好在卢家村其他方面还是很厚道的。 那边原本就是观阳市的风景区,自然风光好,名胜古迹多,九成景点都不收门票。 附近酒店客栈也多,各种档次价位齐全,房价到了旺季涨价也不超平时百分之十。 因为临近市区,附近还有蔬菜瓜果基地,交通方便,吃住便宜,无论买什么价格都很实惠。 从前藏书洞还没被发现时,观阳市民周末就会驾车到卢家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郊游买菜,如今游客多了,还诞生了可以短租一两个月的度假项目,菜园子、蔬菜大棚提供采摘、农家乐项目,码头附近还有专门的钓鱼区。 本地退休的大爷会很热心地把他价值不菲的钓竿借给游客,然后在旁边哈哈哈,无情嘲笑钓不上鱼的年轻人。 这让游客们怀疑,他们出现在河边,根本就不是为了钓鱼。 另外,只是走马观花短途游览也很划算,观阳大多景区都不要钱,收费的景区票价也很实惠。 纪念品也不贵,整个观阳市各大景区的纪念品在全国数得着的物超所值。 卢家藏书洞和博物馆合作的主题周边纪念品更是直接复刻文物,除了材质、大小不一样,复刻得非常完美。 关键是,便宜。 卢家村本就有人开工艺品工厂,做自家周边,那叫精益求精。 本地人吐槽说,不能坏了祖先的名声。 而广受欢迎的藏书洞出土的各类文字图画,也一直陆续在往官网上传。 已经上传的大多都支持下载,爱好者和搞研究的学者、老师、学生们,若嫌书籍画册贵的,还能自己打印。 不过要想看原汁原味的,要么来观阳市逛博物馆。 要么,来买扫描原件做出来的复制品。 做工考究,超级高清,特别还原。 一比一等比例印刷,纸用的都是特种纸,手感和原件特别像。 有人调侃,伪造文物也不过就是这个技术了。 就是那个价格,让专门搞大岐史研究的、搞民族融合史、古代商业史和卢家研究的民间组织、个人爱好者特别咬牙切齿。 妈的,奸商! 被吐槽多了,官网和线下周边店施施然挂起了提倡理性消费的宣传语,只要去他们店买书籍类周边,售货员、服务员都会亲切地告诉你“我们官网有电子版哦”“电子版不要钱哦”。 嘬着牙花子下狠心买书的人更气了。 他们不知道有电子版吗? 他们还知道颜氏经典注疏已经出版了,还是古代文学专业参考书呢! 他们要买的,都是看过电子版后精挑细选做了攻略研究出来的必买超值款! 到了暑假,又开始抢票的爱好者们焦虑到抖腿。 他们就知道,观阳博物馆又又又搞事了。 今年竟然搞了个家史展,还要展出大量大岐孝光年间的卢家书信。 这么是什么居心? 他们不知道卢家最有意思的时期就是大岐弘安至孝光时期前后吗? 是嫌弃去年搞的古籍展太专业太晦涩,看的人不够多么? 暑假到来,展览如期开始。 第一批游客涌入展馆,仔细看完了卢家风云人物卢栩详细的生平大事件,忍不住把时间线拍照发网上吐槽:“太尼玛离谱了,卢栩肯定是穿越的!” 网友回复:“论坛都定论十来年了,卢栩绝壁是穿越的!” 某常年在网上活跃的卢姓讲解员很不认可,在网上回帖:“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哦!他要是穿越的,那么会做菜,为什么不发明电冰箱呢?” 网友:“?????” 网友:“朋友,虽然你姓卢,但是不要太离谱。” 网友:“就是,你这个要求太高了,不然你还是让你祖宗造反算了。” 网友:“就从生平看,卢栩肯定也是个文科生!” …… 没多久,又有对卢锐感兴趣的人在话题组发言: “苍天啊,展馆展了卢锐给卢栩、卢锐给卢舟、卢锐给他们家其他人写的三百多封书信,这让我们卢七爷情何以堪,不是说他往家里写的信绝大多数都被两个哥哥带入坟墓做随葬品了吗?” 大岐流行去世后将逝者生前珍贵的物品带入墓中。 据卢家流传的家族年谱记载,卢栩下葬时,最重要的陪葬品就是和兄弟姐妹们历年来的书信。 “社死了社死了!”发图的网友在论坛痛心疾首,“我都不忍心看,太肉麻了!” 卢锐什么人,人送外号卢七爷,无数背包客、驴友、探险者心中的酷哥、楷模、大爷。 现在呢? 博物馆预告放的第一篇,就是卢锐左一句“哥哥我好想你”右一句“我晚上想你们想得睡不着”的家书。 光想就罢了,结尾他还特不要脸地问哥哥能不能给他寄点儿钱。 多门学科课本上都在介绍的开创者、奠基人,滤镜简直碎了一地。 说好的大岐第一酷男子呢? 他们只好自我安慰,按时间推算,写这封家书时候卢锐才刚二十,放现在大学还没毕业,问家里要钱很正常! 他们还一顿从各种角度找补,什么算一算这个时间他在哪儿流浪啊,孩子多不容易啊,虽然家书各种撒娇,但是他的事业很棒棒啊,我在他这个年纪才艺只有上街乞讨啊。 锐粉们开始歪楼,吐槽那个狂拍的网友到底是不是假粉。 一片嬉笑和粉饰太平中,又有人发出一手资料。 “震惊!卢锐算什么社死,我梅才是真社死!天爷呀,我是为了看梅孟希当年创的初版文字才来观阳博物馆的,不是为了看他和卢栩写信吵架口水战的!” 发完,他还补了一百多张梅孟希和卢栩的书信。 那些书信展出的只有三页,其他的都是从博物馆的互动电子浏览器上拍的。 传完,他还评价道:“像不像小学生吵架!” 喜欢梅孟希的不喜欢梅孟希的都要裂开了。 这位出身名门、桀骜不羁、淡泊名利、文风瑰丽、写出史上第一部 传奇长篇小说、诗篇无数、名震文坛、还开创古蛮语,最重要的是,据说还特别帅的大牛,被粉丝称为大岐第一才子的梅孟希,私下是这样的吗? 说好的冷面酷哥呢?! 某位正以梅孟希为原型写剧本的编剧在网上疯狂呐喊,不可能,她不信,前些年出画册时候她发现梅孟希没同榜的宗鸿飞、颜君齐帅已经够受打击了,怎么现在梅孟希人设都崩了呢? 梅孟希必须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的冷酷款才子! 她还 了观阳市博物馆官方号,经官方号解释,原来这次家史展还有分展区,展览的是与卢家历代交好的朋友们,与梅孟希相关的展品就在那个展区,除了和卢栩的书信,还有和卢舟、颜君齐甚至卢锐往来交谈的书信。 官号声明,梅孟希和别人的信都很正常,大多也都正经。 除了书信,展区还有一部分梅孟希亲笔真迹的话本故事,梅榜眼字如

相关推荐: 军旅轻狂(H)   温梨(校园甜文 1V1 H)   无双局(1v2 父子丼)   销魂窟_新御宅屋   林瑶与她的淫娃朋友们   嘉医生今天救人了吗【NPH】   【快穿】陷入H游戏   妈妈的婚纱   度假岛 (np,限)   禽兽的他(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