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吃饭,收拾衣物,第二遍鸣锣提醒他们收拾桌面和床面,考试期间,桌面除了笔墨和砚,什么都不许放,连当椅子用的床面都要收拾干净,只能剩一个空木板。 颜君齐把毯子叠好放入床下的篮筐,捡一个夹着腌辣椒的烧饼啃了。辣椒下肚,让他身体稍稍变暖,人也清醒了些。 巡逻的士兵经过,颜君齐要水洗了把脸,赶在第二遍鸣锣前去上厕所,等一旦开考,再出考房就要被登记盖章了。 第二遍鸣锣,考官入场,巡兵催促所有考生收拾桌面,发放试卷。 颜君齐位置靠前,早早把桌面收拾干净,边磨墨边等发卷,若等巡兵发卷桌面、床铺还有多余的东西,是通通要没收的。 一刻钟后,第三遍鸣锣,所有考生静止听考官唱题,第四遍鸣锣,考官第二次唱题,第五遍鸣锣,所有考试可提笔答卷。 颜君齐已经开始考试,卢栩才刚刚起床。 他没让老板娘给他煮面,而是到点心铺子买了两块没吃过的甜点,溜达到街上吃一份儿小碗蒸菜,填了三分饱,才继续昨天逛到的地方继续逛。 这两天全郡大半的读书人都在受折磨,州府的外地人尤其多,卢栩逛累了,随便找个茶馆坐下,都能听到各样的口音闲聊。 好在隆兴郡各县口音差距不太大,无论是最北边的崇宁县,还是最南边的清南县,他都听得懂。 这会儿,书生们都入了场,陪考的家属除了紧张考试,谈得最多无非就是各地的特产、州府哪有什么好吃的、北边的战况。 卢栩边喝茶边竖着耳朵听,还真听了几场大战情况,真真假假,说书似的,一会儿是外族凶神恶煞,一个脑袋两张嘴,三只眼睛四只手,在朔州烧杀抢掠,一会儿是大岐士兵英勇无敌,直追外族三千里,杀到对方老家,踹了敌人祖庙。 而最让卢栩惊奇的,却是他下午逛到的一家专卖羊肉的店。 那家铺子上明目张胆挂着大招牌,写着草原羊鲜。 卢栩震惊了,惊呆了,他们边和外族打着杖,竟然还能弄到人家的羊! 老板号称是从前线买回来的,外族的羊肉,味儿正,好吃,和他们本地的山羊不一样。卢栩都小半年没吃过羊肉了,管他是不是从外族手上买的还是山里长的,先来一碗羊肉尝尝。 不大一碗炖羊肉,三百文,卢栩一个人能吃三、四碗。 他点了一碗羊肉,一盘羊排,羊排是果木烤的,只撒了粗盐,没什么膻味,只有羊肉香,吃上去十分过瘾。卢栩扔钱扔得十分豪迈,喝着老板赠送的自酿浑酒,只觉无比之爽。 等颜君齐考完出来,一定要带颜君齐来这儿尝尝。 可惜他们家那群小萝卜头尝不到。 他摸摸嘴,问老板,“若我想买活羊,您可有门路?” 老板笑了,边给他烤肉,边无奈叹气道:“今儿个是你运气好,昨天回城的兵刚弄来两只羊,不然,我还不知道哪天能开张呢。” 卢栩:“您还真是从关外买回来的呀?” 老板:“这还能骗人?我这店都开了二十多年了。” 卢栩直可惜。 要是能买到羊,往下正是贴秋膘,吃火锅的季节呢,他都多久没吃过火锅了。 卢栩算着日子,问:“后天您开张么?” 老板一听就明白了,问他:“小兄弟家里有人考试?” 卢栩骄傲点头,“正是。” 老板:“放心吧,还有一只羊明日再杀。” 卢栩:“一天卖不完吗?” 老板:“卖不完,如今肉贵,两三天能卖完一只就不错了。” 卢栩听着,十分好奇地问起来,“我们与外族打仗,从他们那买羊,不犯法吗?” 老板直乐:“自然是犯法的。” 卢栩:“啊?” 老板:“和他们买当然犯法,但咱们打了胜仗,少不了抢回来些牛羊,军中缺粮,拿粮食去换牛羊,可不犯法了。” 卢栩懂了,合着现在得从军营买! 老板:“咱们这儿羊肉贵,到了前线,就便宜了。不过眼下军中开始做冬衣,做帐篷,到处要用羊皮牛皮,活羊不好买了。” 卢栩点头,心道,要是能买,他也想买点羊皮子,冬天做个马甲,靴子,多暖和! 他朝老板打听,才知道店里的羊皮都卖给皮货商了,卢栩吃完烤羊肉,溜达着去看冬衣了。 第67章 自己来 入秋正是做冬衣的季节,不过这会儿棉花还没收,毛皮也刚开始上货,可选择并不多。 卢栩看着,大多都还是存货,狐皮、貂皮这种昂贵货卢栩买不起,平民能买的皮草,最常见无非就是羊皮和兔皮,整张的羊皮比较稀罕些,兔皮卢栩就嫌贵了。 他们观阳也挨着山,附近村子也有人打猎,处理好的兔皮比州府便宜个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他才不买。 来都来了,卢栩在皮货市场闲逛,还真看到了皮靴皮鞋,还有怎么看都很前卫的皮衣。 这些东西可是奢侈品,他都消费不起,只能瞎逛四处看看。 卢栩逛到布店,习惯性进去看看问问价,同样品质的布匹州府卖得也比观阳贵,不过染布的手艺似乎不同,颜色比观阳要丰富些。 旅游哪能不买纪念品,卢栩捡着观阳没见过的鲜亮颜色,给家里女眷一人买了够做两身衣服的布。 至于男孩儿们——耐脏的蓝布灰布不实用么?凑合穿吧! 就在卢栩吃吃吃买买买的同时,他不值钱的弟弟们正想方设法赚钱。 他们观阳联盟的船每天从卢家村经过,谭石头早上晚上还是会随渔船撒网、收网,卢文眼瞅着船来来往往,他又无事可干,生出去县城卖油条的心思来。 他跑回家撺掇他娘帮他炸油条。许多天过去,他爹娘也渐渐从他哥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了,他爹依旧会时不时一个人垂头丧气,懊恼没能替他哥去。夫妻俩谁心里也不好受,没处发泄,所有的怨气无奈全发泄到田里,比平时劳碌得更狠了。 卢文看着,总觉得这么下去不成,等秋收他爹娘还不妥妥累病,他还是赶紧攒钱,买牛。 他缠着他娘炸油条,三婶对他却是不放心。 “你去卖?你才多大?” “我就去大哥平时摆摊的地方,他那些朋友我都认识,都会帮我的。” 三婶不放心,“拍花子的把你绑走,我和你爹上哪找你去?” 卢文:“观阳大街上日日有巡逻的官兵,哪有什么拍花子的?我从咱们村河边上船,下船一路有人陪着我呢,卖完我就回来,又不乱走。” 见他娘有点动摇,卢文再接再厉,“大哥一去州府十来天,哪天不得花钱,我就卖卖油条,赚一点儿是一点。” 三婶问:“你算得清账?” 卢文:“现在油条一根十文,大不了卖一根数一次钱,有什么数不清的。” 三婶犹犹豫豫,没要松口的意思。 卢文知道他娘不放心他一个小孩拿那么多钱,没办法,谁让他平时泥猴似的满村子跑,有几文钱都要跑镇上买糖,过往形象太差,一时也难以挽救回来。 卢文道:“我和卢舟一起,再问问三哥去不去。” 卢轩正好想去修修犁,卢文把县里的铁匠吹得天花乱坠,还真把卢轩说服了。 卢轩十四,已经长得不比卢栩、卢辉矮,站在那很像个大小伙子了。 三家的长子,卢栩从前又独又犟,整天噘着嘴黑着脸,不愿意陪弟弟妹妹玩,不算是个好大哥,卢辉是个好哥哥,但脾气太好,镇不住弟弟妹妹,倒是老三卢轩,饱受双生妹妹寒露折磨,他爹娘又没什么家长架子,处理孩子矛盾从来都是和稀泥,迫使他从小靠自己树立当哥哥的权威,做什么都自己闷不吭声拿主意,很能震得住下面的弟弟妹妹。 卢文不怕卢栩,不怕卢辉,大人不在时候,却是怕卢轩的。 有最让大人放心的卢轩作伴,三婶还真同意了。 说动了三婶,卢文拉上卢舟去菜地割韭菜,又游说小夏帮他做韭菜盒子。 他和卢舟也能包,但他们俩厨艺不如小夏,从面皮大小就擀不均匀,不像小夏,面块、面皮、包出来的韭菜盒子,大小均匀,全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小夏本来脾气就软,又总让着弟弟,自从卢文给她买了头花,更是又高兴又不安,这会儿卢文找她帮忙,小夏哪有不愿意,半夜跟她娘起来,又是和面又是包韭菜盒子,等卢文睡起来,她们母女俩已经把油条、韭菜盒子和糖糕都装好了。 小夏给卢文缝了个布兜,绳子能拴在腰上,方便他装钱。 卢文把布兜捆好拍拍,抬头看见小夏别在头上的绒花。 晨光照在绒花上,丝绒泛着丝丝缕缕的细光,莹莹发亮,卢文觉得全村大姑娘小媳妇,没有比他姐姐更漂亮的了。 卢文道:“等我挣了钱给你买更好看的。” 小夏腼腆笑笑,“这个就很漂亮了,你赚了钱好好攒着,不要乱花。” 卢文应一声,先去叫了卢轩,又去叫了卢舟,兄弟三个一起在河边等船。 看到黑底绿山蓝水的旗子,卢文就招手大声喊,划船的不是谭石头,却也认识卢文,见到他们靠岸让他们三个上去。 今天他们带的东西轻,卢文没推车,和卢舟一人背着一个筐,卢轩提着要修的犁一起上了船。 他们人多,不好意思白坐船,卢轩过去帮忙划船。到了观阳县城,陆勇果然还占了老地方卖豆腐,这几天谁都知道卢栩不在,他没给卢栩占地方,更没支卖凉菜的桌子。得亏卢文、卢舟就两个筐子,陆勇自己的摊位也够他们用了。 卢文跟着卢栩在早市摆摊,不少人都认得他,见今天是他来,还有人问起他会不会做凉菜。 卢文当然想卖,他还和卢舟试着做过。可他们俩在家霍霍了不少菜和调料,怎么也做不出卢栩做的味道来。 往常他不觉得凉菜有多难,无非是把菜切吧切吧,把调料挨个放两勺,可到了他做,明明是一样的东西,一样的步骤,死活就做不出卢栩做的味道。 等把卢栩剩下那点辣椒油祸祸完了,卢文也放弃了。 直到他自己撞了南墙,才知道他往常偷偷腹诽他大哥这毫无技术含量,谁都能干的活,其实也没那么容易。 至于另有人问起的炒菜…… 卢文更是无语凝噎。 他哪儿知道,卢栩可是从小在厨房混吃混喝,耳濡目染着长大的,卢栩虽然娇生惯养不用自己做饭做菜,但高中住校以前,可是天天看着家长怎么配菜做菜,就是他们家两代大厨惯出来的舌头,一般人扬鞭难及。 就拿韭菜盒子说,卢文也总觉得小夏调的馅不如卢栩调的好吃,不知道哪里有非常细微的差别。好在新鲜的韭菜放足了鸡蛋,只需撒上盐,咸淡对了,怎么做都好吃。 别人再问凉菜炒菜,卢文通通推销他筐里有的—— 吃油条吧,吃韭菜盒子吧,吃糖糕吧,咸的甜的都有,油炸过香香的,多好吃啊! 一上午卖完,谭石头也找过来了。 卢栩不在,好多平时要问卢栩的问题都来问他,这两天他也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算账,谭石头手指头脚指头不够用,一时间又学不会算盘,无奈之下折了好多树枝,粗的当十,细的当一,每天算得头晕眼花。 听说卢文领着卢舟来了,谭石头总要尽地主之谊,扔下一堆算不清的树枝给梁山宝,一溜烟跑到早市。 卢舟、卢轩他都认识,尤其是卢轩,他有时候去卢家村送货,杂货铺的东西可都是卢轩帮着搬运的。 卢舟他不太熟,这小孩文静,一看就老实厚道,没卢文那么多鬼心眼。谭石头相当喜欢这种乖小孩,领着卢舟去山货铺子拿果子吃。 “我姐夫背下来的甜梨,皮薄汁甜,可好吃了,我给你拿几个尝尝。” 卢舟当然是不要,不过他这么个小个子,被谭石头一把抱起来,挣扎都挣扎不下去。 左右他们要等卢轩去铁匠铺修犁,在哪儿都是等,卢文也爱去山货铺,他个子小会卖乖,总能蹭到些新鲜果子吃。 果然,他们一进去,看铺子的大娘一人给他们一个梨。 有磕碰,有虫眼,或者外形不好看的果子,卖不上高价,他们就挑选出来,便宜卖。 大娘厚道,卢栩又总往铺子介绍人,她给卢舟、卢文的都是只有一点儿磕碰,看不出什么毛病的好果子。 卢舟知道果子贵,捧着梨不敢吃,这会儿谭石头和卢轩去铁匠铺了,卢文厚脸没皮啃得欢实,他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他正不知如何是好,在店后面挑选果子的大叔拿着几张单子急匆匆出来了,“谁翻账单了?” 大娘:“石头昨个看了,咋了。” 大叔挺急。 卢栩托酒肆掌柜给他们介绍了好几户有钱人家,对方要果子都是他们挑选了最好的挑到宅子里,月底定了日子拿单子过去一月一结账。他们不识字,就按人家距离铺子远近一张一张排好了,谭石头不知道,昨天翻乱了,这会儿他分不清谁家是哪张单子了。 夫妻两个对着单子努力回忆,哪张是哪张。 卢舟走近了看,见单子右上角都写了姓氏,便指着字道:“这是王,这张是李,这个是康。” “对对对!过了李家是康家,然后是王家,这张放在这儿。”大叔把纸顺序重新排对了,又让卢舟帮他们看看后面有没有错的。 卢舟挨个念过,他们把顺序重新调整好,卢舟道:“我帮你们在后面打个记号吧。” “记号?” 店里是有笔墨的,他们也按着卢栩教的画横竖线记账,卢舟取了笔墨,把纸翻过来,在背面右下角画圈,里面画上“一”“二”“三”“亖”,卢舟道:“这样数就知道哪张在前哪张在后了。” 老夫妻感激连连,直夸卢舟聪明,连线画得都比他们好看。 卢舟腼腆笑着,被他们催着吃梨,他帮上了忙,这会儿吃东西也坦荡些。 别人不知道卢舟没念过书,毕竟卢栩都陪书郎去考试了,只当卢舟也是识字的,卢文却是着实惊到了。 他只知道卢舟跟颜君齐学过怎么写名字,还背过几首童诗,那些诗他也听颜文贞背过,基本都是什么春天有什么花,冬天刮什么风,什么花鸟虫鱼星星月亮牧童竹笛的,诗里可没这么多姓。 卢舟什么时候识字的? 大哥知道么? 作者有话要说: 卢栩:震惊!弟弟在我眼皮子底下偷偷卷学习! 第68章 考完了 卢栩当然不知道,他更不知道谭石头回来听说卢舟识字,就敢拿着账单让卢舟帮他看账本,让卢舟帮他算账。 他更更不知道他在家里土墙上糊涂乱画的数字也被卢舟看到还学会了,卢舟无师自通了最简单的加减法,辅以掰手指头加心算,真帮谭石头算起账。 只是他对算出来的结果没什么自信,让谭石头再算一遍。 谭石头不想算,卢文却兴致勃勃,拉着谭石头复算了两次,结果证明卢舟算的都是对的! 谭石头更放心了,给卢舟买了点心,饮子,还请他们兄弟三个吃了顿饭。卢舟握着笔慢吞吞,工工整整把算好的数誊写上去。 他还没在纸上写过字,写得无比小心。 怕谭石头他们看不懂,卢舟很贴心地在字下附上了横竖线,方便他们数清楚。 回去后,卢文和卢舟一起去割猪草,他边拔草边问卢舟,“大哥叫你读书了?” 卢舟摇头,“没有,哥哥不知道,你先别告诉他。” 卢文不解:“为啥?好好的你干嘛要读书?” 卢舟:“我想读。” 卢文瞧鬼似的瞧着他。 他们家,他们族里都没一个读书的,里正大爷爷倒是动过叫家里孩子读书的心思,还把他家孙子虎头送到饮马镇唯一的先生那启蒙了,结果呢,虎头根本不是那块料啊,天天挨打,天天挨打,那手心被打得又红又肿,筷子都握不住了,惨得呦…… 虎头坚持了不到半年就不读了。 除了虎头那个半吊子,卢文认识的读书郎就颜君齐一个,他是有点佩服颜君齐的,就颜君齐那些书,他瞧着都跟鬼画符似的,一个个模样都差不多,让人看着头疼,颜君齐竟然能闷头读得下去。 不过卢舟从小就有点怪,卢文也不是很能理解他。 卢文搔搔头,看看卢舟那小身板,还有那傻呆呆模样,也不像做生意的料子,种地还行,读书不知道是不是料子。 他仰头琢磨着,心想,算了,反正卢舟想读书也是他大哥掏钱,又花不到他头上,爱读就读呗。 只是他不明白,“你干嘛不告诉大哥?”不告诉大哥,谁给他买书,谁给他买笔买墨? 卢舟表情沉了下,心事重重道:“我想等君齐哥考完再说。反正,你先别告诉大哥了。” 说完,他又闷声割草,镰刀唰唰唰地,像把烦乱都一刀斩了似的。 卢文呆呆地看他,他读书和颜君齐有什么关系? 卢文把草装进背篓里,琢磨了好一阵才想明白卢舟是怎么想的——颜君齐是他们村出名的神童,从三岁就开始读书,卢舟没颜君齐聪明,如今都十岁了,如果颜君齐读了十几年都考不上秀才,那卢舟就不敢读了。 大伯不在了,他们家全靠大哥赚钱养家,以卢舟的性格,是绝不肯让大哥供他读十几年书的。 卢文顿时也有些替卢舟发愁。 是呀,他大哥都十七了,要不是大伯没了,都是说亲的年纪了。现在就常有媒婆到杂货铺打听呢。 再过十年,卢栩怎么都该分家了,就是不分家,卢舟也二十了,也是盖房说亲的年纪了,哪能让他哥再供他吃喝读书? 别说卢舟不好意思,换成他都不好意思。 卢文不吭声了,第一次期盼颜君齐能考好点,给卢舟些勇气。 考场中,颜君齐不紧不慢地答题。 没有草稿纸,一次完成,落笔难悔,即使打完腹稿,书写时也要步步小心,他写得不太快,提着一口气,默念一句,再稳稳地写一句。专注、紧张,不知不觉中让人神经疲惫。 太阳开始西斜,已经到了可以交卷的时间。 颜君齐绷着神经收尾,放下笔瞬间,觉得整条手臂都发酸。比他抄半本书还累。 他吐出一口浊气,将卷子默默检查一遍,起身示意交卷。 交完卷,颜君齐示意去上厕所,又打水洗了把脸,回考棚路上,他看见有人从他面前被拖出去,不知是考到中途晕过去,还是生病撑不住了。 一整天滴水未进,颜君齐嘴都干透了,从床下篮子取出水壶和水碗,慢慢喝着。 热水早就冷透了,考完颜君齐觉得有些冷了,到酉时发蜡烛时,天上下起了小雨。 还没交卷的考生慌忙地遮雨,细密的雨没有止息的架势,颜君齐鞋面湿了,考场也开始乱,纵使巡考的士兵的考官呵斥,打湿了卷子的考生也再无希望了。 颜君齐撑起伞将衣物食物都放到伞下,鞋子脱了放到床板上,干燥的泥土被雨水溅,泛起一股泥土的腥气,四面八方都能听到考生绝望的哭声,他不住望向考官,不知道已经交的卷子有没有被雨淋湿。 好在雨下得晚,大多考生已经交了卷。 晚上考场发蜡烛,但考棚无顶,阴雨连绵,蜡烛没一会儿就被浇灭。 更麻烦的是考生们衣服被褥被淋湿,考试还有一天,不少人要穿着湿衣服过夜。 只有少数人带了伞,没伞的只好将衣服撑到头顶,聊胜于无的遮挡的。 卢栩撑伞跑到校场外,守卫巡逻的士兵全在雨中站着,闲杂人等不能靠近,谁急也送不进东西去。 他才到不久,就见有士兵拖了几个考生出来,那几个考生又哭又笑的,形状癫狂,给卢栩吓了一跳。 没一会儿,他看见马若奇的书童和小厮也跑来了,卢栩询问,才知道马若奇没带伞,也不知道人现在是什么情况。 雨下了两个多时辰,在校场外徘徊的人在宵禁前全被赶回去。卢栩和马家书童等到戌时,听见考场内收卷子的锣声,也没考生再出来了,好歹松口气。 起码都好好把卷子交了。 第二天一早,卢栩就到考场外等了。 来等的人还挺多,马家的小厮书童都是吃完早饭就来了。 不到中午,马若奇堂弟哭着出来了,他昨夜淋了雨,一上午恍恍惚惚,不小心撞倒了墨,把卷子污了,就是昨天答得再好也没戏。 到下午,出来的考生渐渐多了,咳嗽的,打喷嚏的,许多考生都病恹恹的。 马若奇一出来,脸红得都不正常,卢栩一摸,高烧,赶忙让小厮背他先去医馆看病。 都烧成这样了,能答好题吗? 卢栩忧心忡忡等颜君齐,一直等到太阳西斜,颜君齐才背着包袱提着篮子出来。 颜君齐一抬头,视线还没扫过半圈,卢栩就冲到他面前了,上手先一把按到颜君齐脑门上,把颜君齐按的一懵。 “没发烧!”卢栩挺高兴,接过篮子和包袱,一抹,包袱都是潮湿的,想来颜君齐这一天一夜过得也不怎么舒适,忙问:“你有哪儿不舒服吗?” 颜君齐摇头:“我没事。” 卢栩还是不放心,拉着颜君齐到医馆瞧。 医馆人满为患,都是考生,还有些家境清贫的,连药都吃不起,只能喝碗姜汤。 不过他们症状一样,全是风寒,不严重的喝完姜汤也能撑过去,卢栩没在医馆多留,陪颜君齐回去放好行李。 另外三个考生也回来了,文丘县那名考生见卢栩买了伞,也买了一把,崇宁县两人没买伞,好在他们头一天交卷早,身体也好,淋了半夜雨,只有些咳嗽,还是顺利完成考试。 卢栩见他们几个都有些病状,找老板娘买了一大块红糖,要了一大块姜,跑去厨房熬姜汤去了。 卢栩糖放得足,姜放得更足,辣得四人直吐舌头,晚上吃素面嘴里都一个辣姜味儿。 第二天,几人状况好转,也到了道别的时刻。卢栩打算在州府多留一天,和船夫约好了明天中午在晖棠镇码头见,另外三人,却不打算再在州府浪费钱。 几人换了姓名地址,约定府学再见,却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考入府学。 来考的,约有四百多人,录取只要六十人,其中只有前二十是正录,经过几次考核,通过就能明年秋天继续考乡试,后四十名都是补录,进府学还要交钱,考核进不了前面,连乡试资格都没有。 刚考完没人说丧气话,只是相互鼓劲再见。 考完了,总要犒劳自己,卢栩先拉着颜君齐去那家羊肉铺子吃羊肉,再去尝尝这两天他发现的好吃的小吃,然后再到州府的书局逛逛。 州府的书局可比观阳大多了,书局主要开在两条街,一条就挨着府学,一条在对角的街。 卢栩:“我打听过了,府学旁边卖的都是圣贤书,对角那边卖的都是话本。”好些都是观阳根本就见不到的书。 颜君齐进了书店犹如鱼进了水,翻书时愉悦的表情比卢栩吃羊肉还快乐,卢栩原本还想带他去看看闲书的,但看颜君齐的模样就知道不用了。 一个学霸,大概是不会像他一样沉迷故事书的。 卢栩任他挑着,自己也慢慢悠悠逛。 颜君齐在圣贤书堆里就挑花了眼,摸着袖中的钱袋,精打细算着能买什么。 颜母刺绣攒的钱足以家用,他抄书赚的都自己管着,除了偶尔给文贞买糖,几乎没有花销,这次出来全带在身上。 他们出来,船费和住宿是颜君齐付的,吃饭和零碎的钱全是卢栩掏的,他口袋里还有几两银子,印书买不起,手抄书还能买两三册。 颜君齐细细地比着,有些他听说过却没看过的,干脆在书局边看边记了。 他们在书局消磨了一整个下午,店里都没什么人了,卢栩拿上伙计推荐的几本有插画的蒙书,问颜君齐哪个好。 “我给卢舟、卢文,还有石头他们选两本,你看看哪个常用字多,平时写个名字记个账还是要的,不能总在纸上画横竖。” 颜君齐这才发现天色都暗了。 大岐是有专门的算经的,和律学、书学一样,曾经还是吏员考试的一门。除了常用字多的《蒙林》,颜君齐还给卢栩挑了本《算经》,只是那本算经,又贵又枯燥。 卢栩毫不犹豫地掏钱,“知识的事怎么能嫌贵呢,我瞧卢文、卢舟都挺聪明,还有卢轩、寒露、小满、小雨他们,反正他们爱在杂货铺玩,都学学算数,帮我爷爷记账吧。” 除了才五岁的卢福、腊月,一岁的卢锐,他那群弟弟妹妹们卢栩一个也不打算放过。 别的不会,名字和常用字要认得吧,算盘要会,三位数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总要会吧! 三年级语文数学,谁学不会谁挨打,大哥就是这么慈爱。 卢栩兴冲冲选好书,问颜君齐要买哪本。 颜君齐只选了一本。 卢栩:“就要一本吗?” 颜君齐点头,“若考上了,我再来看剩下的。” 卢栩怔了怔,随即笑起来。 真自信呀! 看来君齐考得相当满意。 结完账,时间已经不早,卢栩原本打算去附近的知名景点逛逛的,也只能作罢。 他和颜君齐绕着府学外墙逛了一圈,当做提前熟悉环境。 若颜君齐考上了,以后就要到州府读书了。卢栩闷头走着,一时又生出些怅然。 他都习惯每天回家跑去颜君齐书房聊一会儿,遇到什么事找颜君齐商量了。 卢栩抚过头顶的垂柳枝,踩着府学外的石子路,叹口气,“要是你来州府读书,我一定会想你的。” 第69章 看图识字 回程没了来时的紧张,卢栩和颜君齐背着买好的礼物,雇了辆驴车到码头,和船夫一起在岸上吃了顿饭,补足了东西,才慢悠悠往回走。 到晚上他们错过可以停靠的码头,干脆也不赶路,宿在船上,撑开船舱窗户,点火烤馒头,在船上看星星赏月亮。 四野无人,野旷天低,薄云遮月,繁星更明,空寂中卢栩都生出阵悠然。 “从前我从家里出来,走山路到观阳,早上出门早,也能看到一大片星星,就是走得太累,还是坐船舒服。”卢栩靠到垫子上,仰躺着,感觉身下水流过船底,时间都流慢了似的。 “啊。”颜君齐应一声,人有些头晕,又无比的放松,醉了似的没什么形象靠在另一边,自从他得知父亲死讯以来,这晚是最放松的一夜。 等船到了观阳码头,卢栩活动活动僵硬的四肢率先跳下船,才把行李递给谭石头,却在码头巡逻队伍看到了让他无比意外的人——罗慎。 卢栩当即顾不得什么了,撒丫子就跑,直奔罗慎,“罗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路上可顺利?我弟弟怎么样?大伙都还好么?” 罗慎连他人都没看清,耳朵又是一阵嗡嗡声,他皱皱眉,沉稳道:“昨日回来的,你弟弟很好,负责在军中后方运粮草。” 卢栩狠狠松口气,不住道:“太好了,太好了!那……” 罗慎:“裘虎随军去了前线。” 卢栩兜头又是一瓢冷水,“前线?” 跟在他后面跑来的谭石头当即愣在原地。 罗慎道:“裘虎在军中表现英勇,才被选拔入了主力大军。” 卢栩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颜君齐走近,问道:“如今主力可还在朔州?” 罗慎看看他,摇头道:“大军已向西开拔。” 向西…… 卢栩全然没概念。 他只知道隆兴北边是朔州,朔州西边是哪儿? 谭石头问:“大虎哥他们都没受伤吧?” 罗慎点头。 谭石头顿时就高兴了。 管他去哪儿,只要人没受伤,就万事大吉! 谭石头很高兴,和卢栩他们一道辞别罗慎,欢欢喜喜往城里去报喜。还是得卢栩在,他昨天就看到罗慎了,也没想着过去打听打听情况。 如今,裘家的人,还有他们联盟的人,都喜欢往杂货铺跑,一来,他们往村中送货,收了钱或菜、蛋、粮食等等需要拿到杂货铺来卖,二来,缺点什么,要让看杂货铺的梁山宝去补货,三来,杂货铺就在东街上,位置好,去哪儿都方便。 卢栩熟门熟路进了杂货铺,不想却看见卢舟正坐在柜台后面记账。 他不可置信地揉揉眼睛,又看了看,真是他们家卢舟! “大哥!” 在一边帮忙捆菜的卢文也看见卢栩了,放下菜率先喊起来。 卢栩扭头,好么,这儿还有一个! 卢舟听见声音,也放下笔从凳子上跳下来,飞快地走过来,“哥哥。” 卢栩朝他们俩脑袋上揉搓一番,“你们俩怎么跑这儿来了?” 梁山宝夸道:“他们俩进城卖油条,卖完还过来帮我们干活、算账,小舟不愧是你弟弟,太聪明了!” 听到进城卖油条,卢栩下意识看了看卢文,他有点意外,又不怎么意外,卢文胆子大,又一门心思想赚钱,也跟着他和谭石头他们混熟了,敢跑到观阳卖油条倒也在情理之中,但这胆子也太大了点,卢文才几岁,那么点儿个人,就不怕揣着钱被人抢了? 等听到算账,卢栩就迷茫了。 他后知后觉想起来,刚才卢舟是拿着毛笔坐在桌前写写画画的。他们家卢舟什么时候会算账了,什么时候会写字了?! 卢栩叫卢舟把账本拿来他看看,卢舟忐忑地走过去,把账本拿过来。 卢栩也算天天看颜君齐的字了,一眼就看出卢舟这手字着实是不咋样。横不平,竖不直,墨水抖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一看就是描了好几遍才描对的,他还发现了错别字,但—— 他们家卢舟是什么时候会写字的?! 他为什么不知道? 这账本里还有个他都不认识的字! 卢栩转头问颜君齐:“你教他的?” 颜君齐摇摇头。 他也只教了卢舟些童诗,都是教文贞时候顺便教的,卢舟学得快,背完了他会多教几首,但绝没教过卢舟系统认字或算账。 颜君齐仔细看,账本上许多字都是同音错字,卢舟确实不认得多少字,“韭菜”他写成“九菜”,“鸡蛋”只写了“旦”,“鸭蛋”写了“鸭旦”,还在一旁画了大小不同的圈做区别。颜君齐猜这些字是卢舟从他背过的诗里记的,那些字,还是他在院子里练字写给文贞看时他悄悄记的。 虽然名词错了不少,但数目卢舟却算得很对,数字也没有记错。 卢栩放下账本,沉默片刻,在卢舟搅着手指忐忑时候,他突然双手捧住卢舟脑袋,拔萝卜似的把卢舟提起来,紧接着就是好一阵揉搓,扯着卢舟的耳朵,高兴中带着些咬牙切齿:“可以呀你,我都没看出来!我们家还有这样的天才儿童呢!” 卢舟:“……” 卢舟害怕,浑身僵硬,一动不敢动,悄悄观察,看不出他哥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卢栩从包袱里翻出他买的《蒙林》和《算经》,一并拍到卢舟怀里自言自语,“不愧是我弟弟,和我也太心有灵犀了。” 卢舟怔住:“给我?” 卢栩:“给你!” 卢舟才露出一个欣喜的笑容,只听卢栩道:“小文、石头、山宝,还有你们,都学学,这么大人了,让我弟弟给你们记账像话吗?!” 卢舟僵住了。 卢文也傻眼了,他择菜捆菜,满手泥巴,黑乎乎的指头指着自己,“我也要学?” 卢栩:“你当然得学,卢舟都会写字了,你还不认字呢!” 卢文愤怒啊。 卢舟那傻子自己想念书,关他卢小文什么事?! 谭石头和梁山宝也懵了,懵懵地看卢栩把书从卢舟怀里抽出来,掀开给他们看,懵懵地看卢栩给他们念一二三四五,十百千万,什么玩意,都长得差不多!还是画横竖道道方便! 杂货铺顿时热闹成一团,那些见状不妙,脚底抹油想开溜的全被卢栩逮回来,有一个算一个,全按大小个排排站。 墨汁是现成的,毛笔是现成的,卢栩直接让颜君齐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写墙上。 不认识,就从头数。 还
相关推荐:
军旅轻狂(H)
温梨(校园甜文 1V1 H)
无双局(1v2 父子丼)
销魂窟_新御宅屋
林瑶与她的淫娃朋友们
嘉医生今天救人了吗【NPH】
【快穿】陷入H游戏
妈妈的婚纱
度假岛 (np,限)
禽兽的他(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