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男人味(H) > 第39章

第39章

人想到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制作大便滤液进行灌肠,一种是直接把大便装进胶囊让病人吃。 搞笑的事情来了,中医给人吃屎就是害人,试验数据和临床数据被喷作假。 美国人给人吃屎,就是治病救人,论文被发表在了所谓的权威杂志上。 所谓的权威杂志,果然够权威啊。 然后……你以为中医黑们会被打脸吗? 不,他们装作没看见,转而从别的地方继续黑。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喊着中医守旧不肯改变自己。 然而现状是,某些群体一边喊着中医墨守成规,然后将中医现代化的成绩全部拿走。 比如青蒿素,在两晋时期,咱们的先辈就开始用青蒿治疗疟疾。 并且古人还发现,青蒿经高温会失去药效,还特意强调要绞成汁服用才会有效果。 二十世纪,科学家用现代科技将青蒿素提取出来,就和中医没关系了。 还有人喊着废医验药,然而他们却无视了,中华药典上所有的药物,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这一事实。 所以到底是谁在阻止中医现代化?是从业者自己,还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前世某些群体的力量太过强大,陈景恪人弱力微,无能为力。 穿越到明朝,他最想做的就是,将中医被人为斩断的前进道路续接起来。 先出一本中医类的书籍,他会在书中提出一些中医的不足,再‘预测’一下前进的道路。 然后在第二本医书中,解决这些问题,并顺势推出现代医学体系。 当然,这只是他之前的打算,那时候他一心躺平,也没别的大志向。 现在不同了,既然踏进政坛这个泥坑,那我要做的更多。 大航海是吗?全球争霸是吗?文明战争是吗?种族战争是吗? 等着吧,大明的旗帜将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将齐颂华夏之名。 但陈景恪很清楚,朱元璋对走出去毫无兴趣。 不得不说,出身成就了他,也限制了他。 全球霸主,文明传播者? 有一碗饭值钱吗? 所以他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所以他对打通西域重建丝绸之路毫无兴趣。 所以在海边闹倭寇的时候,他不是组建海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将沿海百姓内迁,下令片板不得下海。 而他的这种思想,也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儒生的思想。 天朝上国。 除中国外皆蛮夷荒土,取之徒费民财徒耗民力。 在朱元璋面前提什么全球霸主,那就是找死。 朱标深受朱元璋影响,对这方面估计也没什么兴趣,能指望的就只有朱雄英。 之前陈景恪还在思考,该如何着手培养他,现在也渐渐有了些思路。 给他讲历史故事,主要讲汉武帝和唐太宗两人的拓边思想。 再给他讲国外各大势力的发展,比如罗马、波斯、贵霜、阿拉伯等帝国,比如亚历山大东征等。 不需要刻意灌输什么大道理,只要将这些故事告诉他,拓宽他的视野就足够了。 一旦他对外面的世界生出好奇心,很多东西就是水到渠成。 回到皇宫,朱标将他叫住问道:“方才叶先生想收你为徒,你为何拒绝了?” 陈景恪知道这瞒不住人,所以坦白道:“拜叶先生为师,对我的仕途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受其约束,否则必遭反噬。” “小子觉得叶先生对我的束缚,远远大于对我的帮助,故拒绝了他的提议。” 狂妄。 这是朱标听到这番话之后的第一想法。 但仔细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陈景恪并不缺出头的机会,只要不犯错,二三十岁外放最低也是县令。 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升官速度会很快,五十岁入中枢的可能性极大。 他缺的只是人脉,说白了就是帮手。 叶兑确实有才华,人脉也很广,能弥补他的这个缺点。 然而别忘了他的出身,浙江人,学生大部分都是江浙一系。 甚至他自己,也可以算作是江浙一系的中流砥柱。 之前他在民间隐居不涉朝堂,没人在意这个身份。 现在入朝为太孙之师,这个身份就变得很敏感了。 洪武朝立国至今,一直是淮西派和江浙系争斗,两派可以说不共戴天。 面对党争,叶兑都难以置身事外,陈景恪要是拜师,绝对会被拖进这个漩涡。 到时候叶兑提供的人脉关系,对陈景恪是福是祸就要打个问号了。 而且陈景恪还有个身份,马皇后的专属医生。 如果他多一个江浙派系的身份,朱元璋还敢这么信任他吗? 话说回来,朱元璋同意他当太孙伴读,不正是看中了他身家清白没有背景吗。 想到这里,朱标露出赞赏之意:“不错,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 “希望你能不忘今日之想,做一个纯粹的人。” 陈景恪正色道:“殿下放心,臣是个自信到狂妄的人。” “要么聚拢一批志同道合者践行自己的理想,要么就老老实实当一个小人物。” “绝不会出卖自己的理想,成为他人手中的刀。” 朱标并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道:“哦,不知你有何理想?” 陈景恪认真的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标怔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哈哈,好,好,好,好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就等着看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陈景恪拱手道:“请殿下拭目以待。” 旁边的朱雄英疑惑的挠了挠头,父亲和陈侍读在说什么啊。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懂了,为何总感觉完全没听懂的样子。 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征 对陈景恪的回答,朱标确实觉得他有些狂妄,不过整体来说还算满意。 至于什么远大理想,谁幼时还不是意气风发呢。等过上几年经历的多了,就会沉淀下来。 但有些眼界和气度,却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这方面陈景恪很不错。 再想到之前他开导朱雄英的那一番话,心中就更加的满意。 然后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决定向陈景恪咨询一番。 “你之前说,我与父亲遇到争执,需要以父亲为主。” “可若我放弃主见事事顺着父亲,那我就不再是我了,如之奈何?” 陈景恪摇摇头道:“殿下想差了,当您和陛下的办法,都是为大明好的时候,自然要以陛下为主。” “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需要有人为陛下查漏补缺。” “您从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为陛下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让他知道自己所行之策的优缺点。”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就如古之唐太宗与魏征,乃君臣典范。唐太宗需要魏征纠正自己的失误,魏征在唐太宗的庇护下施展才华。” “魏征从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反对更多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替唐太宗查漏补缺。” “如果劝谏无效,他也不会抓着不放,而是认真执行将损失降到最低。” “唐太宗就算不赞成魏征的建议,也会认真思考,完善自己的政策。” “我相信,陛下也是一样的,就算不赞成您的提议,也一定会慎重思考。” 朱标不禁点头赞同,确实如此。 朱元璋就算不同意他的建议,也会慎重考虑,然后告诉他为何不采纳。 反倒是他,因为父亲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内心可是有不少牢骚的。 想到这里,心中就愧疚不已。 朱雄英则崇拜的看着陈景恪,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还帮父亲解决了难题,太厉害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以为殿下可以学一学魏征,遇事要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 “但您提建议的目的可以略微调整一下,不是让陛下改变初衷,而是替陛下查漏补缺。” “等到陛下的政策施行,您再观察实际效果总结优劣,然后汇报给陛下。” “如此陛下会很高兴您是一个有主见之人,而您也不用为了建议不被采纳而沮丧。” 朱标恍然大悟,大笑道:“哈哈,不错,我现在明白你为何如此自信了。” 陈景恪谦虚的道:“一点浅见,能对殿下有所启发就好。” 当朝堂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眼下的大明朝堂,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没有人敢反对他的政策,即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提。 这并不利于大明的发展。 所以朝堂需要一个不同的声音。 那么还有谁比朱标更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吗? 恐怕没了。 别人反对他的政策,老朱会很生气想要杀人。 朱标据理力争,老朱非但不会生气,还会高兴标儿翅膀硬了。 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个建议,既能帮朱元璋查漏补缺,又能解决朱标的心理问题。 朱标对陈景恪已经非常满意,颔首道:“你是雄英的侍读,日后好生辅佐他。” 这就是认同了他侍读的身份,陈景恪很是开心:“谢殿下,臣必当尽心尽力辅佐太孙。” 让他成为朱雄英的伴读,是马秀英的主意。 朱元璋和朱标没有反对,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认可了他,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换掉。 现在朱标认可了他,这个位置算是坐稳了七成。 剩下三成意外来自于朱元璋,要找个机会获得老朱的认可才行。 他还不知道的是,在上次开导朱雄英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朱元璋的认可。 不过问题不大,很快朱元璋就会再次找到他,给他提出了一个难题。 今天发生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朱元璋,很快他就收到了详细情报。 就连朱标和陈景恪的对答都有。 看到陈景恪拒绝叶兑收徒的理由,他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狂妄。 这小子太狂妄了。 以为有点本事就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吗? 叶兑是什么人?你何德何能敢自认为不弱于他? 不过对于陈景恪开导朱标的那一番话,他又非常满意。 鼓励太子提出自己的主张,却又不和皇帝对着干,这个建议提的好。 完美解决了父子俩的矛盾。 你小子虽然很狂妄,但还算知道事理。 本来怕你太狂妄教坏了咱的乖孙,想将你伴读的身份取消。 看在你这一番解答的份上,就放你一马。 不过教训还是要给你一些的,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所以第二天他就借着看望朱雄英,来到偏殿,找来陈景恪。 “听说你拒绝拜叶兑为师?” 陈景恪很是疑惑,老朱问这个干嘛?难道是要替叶兑出气? “是的,小子不想给人留下挟恩图报的印象。” 朱元璋摇头道:“你可知做了叶兑的弟子有多少好处?你竟然拒绝了,咱很为你感到可惜。” 陈景恪更摸不着朱元璋的想法了,小心的道:“这个……叶先生乃当世大才,小子自知愚钝,不想败坏了他的声誉。” 朱元璋心道,好吗,要是不知道你昨天在标儿面前说了什么,我还真以为你谦虚有自知之明呢。 标儿为人仁厚,你在他面前表现的狂妄。 咱最讨厌口放厥词之辈,你就说的如此谦虚。 看来你也不是那等目空一切之辈,如此我便放心了。 不过你换了一套说辞,倒是让我不好开口考验你了。 算了,咱是皇帝,为啥要和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拐弯抹角,直接问就行了。 “让你当太孙伴读,朝中很多人都有意见,咱也不好徇私。” “这样,咱有一个问题,若你答的上来,咱就让你继续留在英儿身边。” “若你答不上来,就别怪咱出尔反尔了。” 陈景恪并没有察觉到朱元璋的真实意图,在他想来自己被质疑才是应该的。 毕竟太孙伴读啊,基本都是公卿子弟担任。 自己这算是抢了他们的位置,那些人有意见很正常。 但这个位置对他来说也同样重要,必不可能放弃。 “不知是何问题,陛下请问。” 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 “咱因为胡惟庸废除了丞相一职,又设置四辅官辅佐咱处理政务。” “然四辅官行事多有不便,处理政务效率低下,且权势也有些过大,咱想将其废除。” “只是废除四辅官,所有政务就全压在咱一人身上,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你能给咱想个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吗?” ??? 听到这个问题,陈景恪一脑门的问号。 啥情况? 老朱你确定没问错问题? 这是我一个小小的太孙伴读能参与的问题吗? 还是说你压根就不想让我给朱雄英当侍读,故意撵我走? 朱元璋见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心中很是得意。 小子,让你狂妄,现在知道天高地厚了吧? “怎么?可是想不到法子?” “要是想不到就给咱说,咱再给你换个问题。” 不管了,既然你老朱敢问,我为啥不敢答? 陈景恪心一横道:“陛下,小子还真有点想法。” 朱元璋意外的道:“哦?咱没听错吧,说你有想法?” 陈景恪点头道:“是的,人力有时而穷。靠陛下一人每天不吃不喝,也很难把一天的奏疏全都看一遍。” “所以在得知陛下废除丞相一职时,就有想过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为陛下分担工作,又不会拥有丞相的权力。” 朱元璋更是惊讶:“你在那时便思考过这个问题?” 陈景恪回道:“是的。” 朱元璋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狂妄?这特酿的已经狂妄到没边了好吧。 两年前他才十岁吧,还是一个医师之子,就敢思考丞相废立的问题。 说出去谁敢信。 这会儿他又有些后悔了,将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徒,放在太孙身边真的好吗? 干脆就借着这个机会将他撵走吧,他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想到这里,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你可想出办法来了?” “略有所得。” “说。”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在了解过丞相的权力之后,我将其分成了三部分。” “其一决策权,其二议政权,其三执行权。” 朱元璋不禁楞了一下,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细思之下竟觉得是如此的精辟。 忍不住催促道:“继续说。” “想要限制丞相的权力,就要对其职务进行切割。”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决策权自然要归于陛下。” 对这句话,朱元璋尤为喜欢。 可不就是吗,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丞相凭什么分皇帝的权? 这小子能有这个认识,不错不错。 “执行权陛下已经下放给了六部以及各中枢衙门,我觉得这一招非常完美。” “如此丞相和六部就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能有效预防他们勾结在一起。” 朱元璋先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然后又皱眉道:“你是说要让咱恢复丞相制?” 陈景恪连忙摇头,这我哪敢,在明朝提议恢复丞相制,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吗。 “丞相制施行了数千年,已经深入人心。即便陛下拆分了它的权力,也很容易变成权臣。” “所以我以为,不但不应该恢复丞相制,剩下的议政权也不应该交到一个人手里,最好设置一个机构。” 朱元璋大生知己之感,他设置四辅官的目的就是为此。 “你倒是和咱想到一块去了,咱设置四辅官就是为此,只是用起来并不顺手啊。” 陈景恪还是穿越后,才知道明朝曾经存在过四辅官制度。 以四季为名,每个月轮流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 然而,四辅官

相关推荐: 归宿(H)   修仙有劫   下弦美人(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生存文男配[快穿]   人妻卖春物语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腹黑哥哥。霸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