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就怒了,一巴掌拍在他头上: “咱打死你个混账东西,你怎么知道你娘没事?” “知不知道,今年你娘差点就没了?” “啊?”朱棣和徐妙云同时惊讶出声,这件事情他们确实第一次听说。 朱棣连忙问道:“您不是说娘只是身体不适,被陈景恪调理之后就好了吗?” 朱元璋说道:“那是你娘不想让你们担心,骗你们的。” “要不是陈景恪及时出手,你娘的身子早就垮了。” 朱棣眼眶登时就湿润了,噗通跪下,自责的道:“娘,是儿子不孝,您辛苦了。” 马秀英心中酸涩不已,说道:“起来吧,娘这不是没事了吗。” “你现在应该关心的是妙云,她现在还年轻,应当还能调理的过来。” “但等肚子里的孩子出来,就让她多休息几年,好好养一养。” 朱棣心疼的看着自家媳妇,连忙道:“娘,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将陈景恪请到我府上,为妙云诊治。” 徐妙云感受到丈夫的关怀,心中充满了幸福。 一家子又聊了几句,内侍来禀报午膳已经准备好,可以开饭了。 马秀英让人将朱雄英和朱高炽叫回来。 朱标也掐着饭点赶到,既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是见一见兄弟。 兄弟俩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若非时间不对,连酒都要准备上了。 马秀英让朱高炽坐在自己身边,不停地给他夹菜。 然而朱高炽只是吃了两口,就不愿意动筷子了。 马秀英很是奇怪,问道:“高炽你怎么不吃了,是不是你大哥带你吃别的东西了?” 朱高炽摇摇头,说道:“没有,不好吃。” 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愣了一下,今天得知他们回来,可是特意让御厨做了丰盛的饭菜。 怎么可能不好吃? 夫妻俩交流了个眼神,老四在北平天天吃的什么? 山珍海味吗? 要不然怎么把孩子的嘴巴养的这么叼。 马秀英没有急于定性,又换了几个菜,朱高炽尝了一口之后依然说不好吃。 这下两口子就更怀疑了,朱元璋一张脸已经黑了下来。 朱棣还以为老两口是为了孩子挑食生气,连忙训斥道: “小小年纪就学会挑食了,快吃,要不然我揍你。” 徐妙云知道老两口最是节俭,见不得儿孙浪费粮食,也担心的看着自家儿子。 刚回来就惹老两口生气,麻烦了啊。 朱高炽委屈巴巴的拿起筷子,一脸不情愿的夹起一块肉,就准备往嘴里送。 马秀英伸手取过他手里的筷子,温和的道:“高炽啊,告诉祖母,你们在北平天天都吃什么啊。” 朱高炽小声道:“有时吃鸡肉,有时吃羊肉、鱼肉,有时吃菜……” 马秀英心中更加疑惑,吃的虽然不错,可也不算奢侈啊。 “你平时吃的这里都有,为何说这里的不好吃呢?” 朱棣插话道:“这小子就是挑食,回家我揍他几顿就好了。” 朱元璋骂道:“你闭嘴,咱看该挨揍的是你才对。” 朱棣顿时不敢说话了,心中却不停嘀咕。 嫌孩子挑食的是你们,不让我训他的也是你们。 行,你们是爹娘,你们有理行了吧。 只有朱标,猜到了老两口的真实想法,暗中头疼不已。 你们为这点小事和老四生气,值得吗。 和老二老三比起来,老四简直就是藩王楷模好吧。 就算贪吃一点又如何?总比祸害百姓要强吧。 想到这里,他出声劝道:“爹、娘,先吃饭,有什么事情吃过饭再问也不迟。” 朱元璋还是很给老大面子的,只是瞪了朱老四一眼,就不再说什么。 马秀英心中却更加疑惑,朱高炽说他们在北平,吃的也都是常见之物。 五岁的小孩子,应当不会说谎。 可为什么他会觉得宫里的不好吃? 难道御医的手艺,还不如燕王府的厨子吗? 不弄清楚,她的心就安定不下来。 于是又问了一遍,为何同样的东西,宫里的就不好吃。 朱高炽结结巴巴的道:“太……太淡了。” 淡? 马秀英拿起筷子尝了几个菜,味道正好啊,哪里淡了? 徐妙云恍然大悟,连忙解释道: “四郎口味比较重,饮食里要多放油盐,才吃的比较有滋味。” “我们跟他一起吃饭,渐渐的也都习惯了。” “突然吃口味正常的菜肴,就会觉得太淡。” 朱高炽连连点头,表示就是这样。 见是误会,朱元璋脸色这才放松下来。 朱标也松了口气,笑打圆场道: “四弟整日出入军伍,体力消耗巨大,吃肥厚之物才能补充体力,口味重一点是正常的。” 然后又温声对朱高炽说道:“今日来不及了,你先凑合着吃一下,下次我让御膳房做的味道重一点。” 眼看着一场风波即将过去,哪知一直没说话的朱雄英突然开口道: “陈伴读说,常吃肥厚之物,口味太重,会得病的。” 第93章 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 陈景恪正在吃午饭,才刚吃到一半,就见孙福急匆匆的跑过来。 说是皇帝召见。 他心中一咯噔,不会是出啥事儿了吧? 连忙询问发生了何事。 孙福和他早就混熟了,也没隐瞒:“好像是燕王世子身体有恙,娘娘让你去给看看。” 朱高炽? 陈景恪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小胖墩的身影。 前世的明仁宗,小时候挺乖巧可爱的。 不过这货貌似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不会是小时候就得了什么病吧? 想到这里他也不敢耽搁,将手中的半块馒头放在盘子里,拿起药箱就跟随孙福而去。 到了坤宁宫,发现氛围有些凝重。 给众人见过礼之后,还没等他开口,马秀英就先说道: “景恪,常吃肥厚之物,口味太重,会得病吗?” 陈景恪顿时就想到了朱高炽这个小胖墩,大致猜到了喊自己过来的目的。 “是的,长期食用高油高盐的饮食,后果会很严重。” 闻言,在场众人表情更加凝重。 朱棣和徐妙云则慌了,这不光关系自己的命,还有孩子呢。 马秀英追问道:“会有什么后果?” 陈景恪回道:“高油会导致人肥胖,多余的油脂会渗透到血液里……这种病叫高血脂。” “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堵塞、血管硬化……” 他用众人能理解的话,讲了一下高油的危害。 总之一句话,后果很严重。 众人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朱高炽,那小胖子看的手足无措。 不过他也隐约听明白了,太胖了不好。 可是一想到要减肥,他小脸就苦了起来。 陈景恪顿了一下,给他们消化时间,然后才继续说道: “盐对人来说不可或缺,但过量则会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就是风眩症,且此病会传给子孙后代。” “据传闻,李唐皇室就得了这种病。” “唐朝二十一帝,史书明文记载得风眩症者就有八位。” “没有被史书记载的,更是不知有多少。” 听到这个例子,屋内众人再也无法平静。 唐高宗李治那可是前车之鉴。 关键,这病不光坑害自己,还会累及子孙啊。 朱元璋也坐不住了,问道:“你快给高炽看看,他没事吧?” 陈景恪都不用看,直接摇头道:“陛下无需担心,那些病都是年龄大的人才容易得。” “世子才五岁,基本不会得的。” “但高油高盐和肥胖,也会引起其他问题。” “如果不加以改善……”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意思大家都懂。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道:“减肥,立即给高炽减肥。饮食习惯也要改,以后不许吃高油高盐,怎么清淡怎么来。” 目光又扫视了一圈众人:“还有你们,严格按照陈景恪的话去做。” “谁要是敢不听话,咱打断他的腿。” 事关生命,众人连忙答应。 马秀英看了看小胖子,说道:“就让高炽留在宫里吧,我亲自盯着他。” 朱棣哪敢说半个不字,连忙起身表示母亲大人辛苦了。 朱高炽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一张小脸顿时就变成了苦瓜。 但这会儿没人会惯着他,包括亲娘徐妙云。 陈景恪又根据他的年龄,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减肥计划。 由马皇后亲自监督执行。 可以想见的是,这小胖子在京城的日子不会好过。 这件事情处理完,马秀英又让陈景恪帮徐妙云瞧上一瞧。 徐妙云,貌似前世也是个短命的。 莫非也是高油高盐吃多了导致的? 一番检查之后,陈景恪叹了口气,根据经验判断,她血压和血脂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 “燕王妃气血两亏,而且亏的有些严重。” 徐妙云不只是气血两亏,但因为缺少仪器,他也无法检测出具体都有什么问题。 只能强调气血两亏,以引起众人的重视。 不过他这么说倒也不算错,她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 将气血调理好,别的问题不用治也基本都能好转。 还有就,为了减少对婴儿的排斥,孕妇的免疫力会自动降低。 这也会导致身体变得脆弱。 朱棣一听自家媳妇真的有病,那叫一个着急,连忙道: “陈伴读,你可一定要治好妙云。” 陈景恪安抚道:“燕王不必着急,王妃暂无生命危险,后续只需慢慢调理便可。” 朱棣这才稍稍安心:“需要什么药物你尽管说,我都能找来。” 陈景恪摇头道:“药物大多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所以眼下只能通过食补,帮王妃补充气血,调理身体。” “别的问题,只能等孩子产下后再一一解决。” 说完,他取出纸笔,写下了几个食补的方子。 并给她说了一些饮食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她,千万别吃高油高盐,这玩意儿吃多了不只是对自己不好,还会影响胎儿。 这更是让朱棣懊悔,他们家吃高油高盐,全都是受他影响。 还好发现的早,否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诊治结束,陈景恪就告退离开。 回到自己的房间,想想最近的遭遇,他也感到有些无语。 先是朱雄英,再是马皇后,今天又给徐妙云和朱高炽两人看病。 除了他们几个,还给后宫其她嫔妃,看过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 四舍五入一下,自己约等于是将老朱一家治了个遍。 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将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 将来朱雄英不给自己封个国公,那都是没良心。 人都是经不住念叨的,没多久朱雄英就回来了,后面还多了个跟屁虫。 小胖子对这个大哥相当的亲近,真就是寸步不离。 或许是小孩子天然就怕医生,小胖子有些怯陈景恪,都不敢和他对视。 陈景恪有些无语,又有些好笑。 没想到明仁宗小时候竟然这么萌。 第二天上午,一份厚礼以燕王府的名义,送到了陈景恪家中。 看到礼贴上的名字,冯氏吓坏了。 收了那么多礼,亲王的还是第一份。 连忙找到孙氏,询问怎么办。 孙氏刚见过徐妙云,知道其中的缘由,就让她放心收下。 至于还礼,完全不用操心。 这礼其实是送给你儿子陈景恪的,他自会处理,你将礼收下就成。 听她这般说,冯氏才将礼物收下。 陈景恪得知此事后,也不得不赞叹,朱棣两口子会做人啊。 第94章 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 接下来几天,陈景恪见到了马秀英所有的儿子。 秦王朱樉,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但别的方面堪称人间奇行种。 朱雄英也听说过他的作为,只是例行迎接,并不亲近。 陈景恪对他就更是没有一点好感,要不是碍于身份,连招呼都不想和他打。 晋王朱棡,是最让陈景恪意外的人。 首先是他和朱标的关系——进京后,朱标将他留在东宫住了好几天。 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两人关系是诸多兄弟里最亲密的。 他对朱雄英,也非常亲近。 两人刚一见面,他双手抓住朱雄英的腋下,就要举高高。 这种动作,但凡心里掺杂一丝私心,都做不出来。 陈景恪顿时就明白,朱棡才是朱标最信任最亲密的战友。 想通了这一点,他心中懊悔不已。 受前世永乐大帝的影响,他的关注点基本都在朱棣身上。 也一直在引导朱雄英和朱棣搞好关系,却将朱棡给忽略了。 不过还好,朱雄英也有给朱棡写信。 虽然没有给朱棣的那么频繁,却也保持一月一封。 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前世的记忆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做唯一。 另外一个让他意外的,是朱棡的外貌。 眉目修耸,美须髯,顾盼有威容。 陈景恪个人认为,他是朱元璋诸多子嗣里,外貌气质最突出的一个人。 拿朱棣作对比,他比朱棣多了一股儒雅之气。 比气势,眼下的朱棣只能算是成长期的猛虎,而他已经是山大王。 这还不是陈景恪瞎猜,兄弟见面的时候,朱棣在这位三哥面前,说话都内敛了许多。 说是内敛,其实就是被压制了。 想想前世历史上的记载,就知道是为什么了。 朱棡堪称文武全才,文不弱于朱标,武还要超过朱棣。 镇守太原时,整训军备,培育战马,时不时就出关深入草原征战。 可谓是战功赫赫。 当然,朱棣也这么干过。 可朱棣是徐达手把手培养出来的,朱棡是一上任就直接开干。 同样的年龄,无疑他做的更好。 诸藩王中,他也是军中威望最高的一个。 后来朱元璋杀蓝玉,靠的也是他震慑军方。 蓝玉一系可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手中掌握着军队,想弄他很麻烦。 朱棡协同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有德,镇压住了军方的反弹。 同时还以迅雷之势,诛杀了蓝玉心腹会宁侯张温、安庆侯仇正、徽先伯桑敬等人。 普通军官更是锁拿无数。 论军事能力,他堪称大明藩王第一人。 但他也有缺点,很明显的缺点。 傲慢、残暴。 自幼聪慧,文武双全,再加上身份尊贵,养成了他傲慢的性格。 至于残暴,倒也不是荼毒生灵残害百姓什么的,说起来他还真没干过这种事情。 他的残暴更多体现在身边人身上。 一旦谁让他不满意,就容易遭到重罚甚至杀害。 因为鞭挞厨子被朱元璋写信痛骂的,就是他。 后来他在朱标的劝说下悔过自新,做事变得谦逊内敛了许多。 可惜的是,死的太早了。 洪武三十一年病逝。 这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话题,如果他活着,朱棣还敢造反吗? 但历史没有如果。 ----------------- 朱元璋诸多子嗣里,要说陈景恪最了解最想见的是谁。 既不是朱棣,也不是朱棡,甚至也不是朱标。 而是周王朱橚。 原因很简单,同行前辈。 朱橚,大明周王,医学家。 著作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其中《救荒本草》的影响力最大,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在国际上都有着极高的赞誉。 被誉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大明藩王。 关键是,他没有任何恶行。 研究医术是觉得学医能治病救人。 同样是被发配,别人都是要死要活,他基本不受影响。 被发配到云南,他继续研究医术。 发现那里的百姓,饱受瘴气等恶劣环境侵扰。 很多百姓缺衣少食之下,只能去吃不知名的植物。 他就更加用心的去研究医术。 还在自己的封地中划出一块地,专门种植各种植物加以
相关推荐: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偏执狂
缠绵星洲(1v1虐爱)
魔界受欢之叔诱(H)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将军宠夫
我以力服仙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虫族之先婚后爱
归宿(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