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男人味(H) > 第190章

第190章

----------------- 黄昏时分,处理完公务的朱元璋,背负双手来到坤宁宫。 正在用膳的马皇后打趣道:“呦,今天晚上好像不该在我这留宿吧,不怕你的美人生气?” 嘴上虽然这么说,手上却指挥侍者将备用的餐具取过来。 朱元璋没有接话,而是挥手让侍者全部退出去。 马皇后立即就知道有大事,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等下人都出去之后,说道:“今日你们四个在乾清宫待了大半天,可是景恪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元璋点点头,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皇后接过,只觉入手沉甸甸的,少说也有二三十张纸。 心下不禁有些惊讶,陈景恪虽然经常讲课,但很少一次性讲这么多内容。 就连帝国计划,都没有这一半多。 今天到底讲了什么,竟然有如此多的内容? 这样想着,她展开手中的纸卷低头看去。 字迹很熟悉,正是大孙子朱雄英的。 不过她没管这些,直接开始阅读起上面的文字。 朱元璋则拿起筷子,老实不客气的吃了起来。 他可是故意卡着饭点过来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别处也有饭,可谁让他不稀罕呢。 就好这一口。 马皇后越看越是震惊。 中央集权?人权?放宽人口限制,允许百姓流动? 陈景恪的思维果然与常人不同啊。 但随即她又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从他提出帝国计划的时候我就在想,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他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属于图穷匕见了。” 朱元璋将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道:“只是他的督亢地图有点长,咱都被绕进去了。” 马皇后丝毫不觉得意外:“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既然出手,就说明有把握说服你。” “不过他竟然从这个角度来说服你,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朱元璋说道:“也算言之有物吧……其实咱并不是被他这套逻辑给说服的,而是相信他这个人。” 马皇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 “他的理想总结起来就两个,其一让华夏文明更加强盛,其二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之前的种种政策,也都是围绕这两个目标来的。” “而且他也从未遮掩过自己的想法……” “不出意料的话,帝国计划应该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他用五年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给他一些特殊的信任,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点点头,突然叹道:“让我感触更深的,是他不忘初心。” “多少人贫困时发下大宏愿,将来飞黄腾达了要如何如何。” “可真等到那一天,转头就将昔日的誓言全部忘记了,包括咱也不例外。” “当上皇帝之后,咱满脑子就只有一个念头,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苍生黎民不过是咱朱家的奴仆罢了,有他们口吃的就足够了。” “已经完全忘了,当年咱家是如何的艰难。” “更忘记了当年咱最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向上天祈祷的。” “可今天陈景恪却给咱好好的上了一课,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马皇后先是点头,然后又有些不解的道: “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他家世代行医,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算贫穷。” “他更是出生在大明立国之后,从小生活在最富庶的应天城。” “本不应该如此了解民间疾苦,为何会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性格?” 朱元璋说道:“他身上的谜团太多了,摸不清楚。” “咱只要知道他能为大明所用,就足够了。” 马皇后肯定的道:“他这个人太纯粹了,换个人有如此能力,换成我都不会放心用他。” “可偏偏他就是让人怀疑不起来。” 朱元璋说道:“我对他放心,是因为他太善良了,这种性格成不了大事。” 马皇后点点头。 能当开国帝后,两口子可没有一个是善茬,对这一点了解比任何人都深。 陈景恪的性格,放在乱世活不过三天。 这也是他们放心用他的其中一个原因。 眼见话题就要跑偏,朱元璋又出手给拽了回来: “放宽人口限制,咱心里始终有些不放心,你给咱分析分析是否可行。” 马皇后没有回答,而是起身来到床头,将枕头拿开露出一块木板。 将木板推开,下面又是一块木板,只是这块木板上赫然有着一个锁孔。 从身上取下钥匙打开,下面是一个一尺见方的空间,里面装着一口小箱子。 将箱子取出来打开,里面全是相似的纸张,有半箱之多。 朱元璋探头看了看,说道:“都这么多了吗?什么时候咱们将这些整理成册,传给后世子孙。” 马皇后将手中的这一卷纸放进去:“现在哪有空整理这个啊,等你退位再说吧。” “况且景恪的很多思想,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真假,急不得。” 朱元璋颔首道:“这些年咱有空就琢磨他的话,获益良多啊。” “不过有些内容确实很危险,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行改动。” 马皇后将箱子锁起来,说道:“你改不改有什么用,别忘了你的好孙子,最终决定权在他那里。” 朱元璋苦笑道:“还真是,罢了罢了,咱就不操那份心了。” “就按照他原本的意思整理一下,然后传给乖孙吧。” “要不要改,怎么改,随他去吧。” 马皇后将箱子藏好,笑道:“这么想就对了。” “不过咱们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可以将自己毕生所学写成书传下去。” “后世子孙愿意相信哪个就相信哪个。”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这个想法正合咱的意,等咱退位了,就好好写书。” 第258章 无题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再次陷入了忙碌之中。 帝国计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淡马锡商贸之城的制度建设,雇工保护法也需要关注。 还要抽出时间给徐妙锦上课…… 可以说,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这期间,福清负责编写的《麻六甲海盗》正式定稿,陈景恪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拿到皇宫给朱元璋看。 老朱相当无语:“你们是真闲的慌啊,写什么不好,写个海盗算什么。” “还什么海洋代表着自由,拥抱海洋就是拥抱自由。” “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贼永远都是贼,洗不白的。” 陈景恪能咋回答,总不能说上辈子特别喜欢某船长吧。 “就是希望激起大明百姓对海洋的向往……” “海洋广阔无边,光靠朝廷的力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探索。” “借助民间的力量,效率会高上许多。” 朱元璋很不以为然,民间力量能和朝廷比? 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就是了。 一本神怪小说罢了,又没有什么反帝反大明的内容,没必要大动干戈。 “要是有空,就让福清把驸马传继续往下写,民间可是流传几十个版本呢,她才改编了几个故事。” 比起什么海盗、神怪,他更喜欢驸马传。 虽然名为驸马传,但皇帝的戏份也是很重的,且形象非常高大上,太符合老朱的胃口了。 陈景恪说道:“海盗写完就准备着手续写驸马传,素材都已经收集好了,很快您就能看到下一部了。” 朱元璋点点头,突然说道:“福清今年已经十八了……” 陈景恪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是是是,我知道了……” “那什么,殿下那边还有事,陛下您先忙,我去那边看看。” 说完落荒而逃。 朱元璋有些懵,啥情况? 不就是提了一嘴生孩子的事儿吗,又没有强迫你怎么着,至于这么害怕吗。 他却不知道,陈景恪这是前世被催婚催生给整出心理阴影了。 逃出老远陈景恪才停了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很是无语。 没想到穿越了还能被催生,还是朱元璋亲自催,压力山大啊。 不过老朱不提这一茬,他都快忘记了。 按照虚岁来算,福清确实已经十八了。 而且洪武二十年即将走完,她实岁也到十八了。 确实该考虑这事儿了。 现在外面一直疯传他是遭了天谴,虽然堵住了后来求药的人,却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尤其是陈远和冯氏夫妻俩,嘴上不说,脸上写满了担忧。 不行,回去就和福清好好研究一下,用实际行动破除谣言。 ----------------- 古代出书基本属于倒贴钱行为。 没有版权保护的时代,但凡一本书火了,定然是盗版满天飞。 不,都不能叫盗版了。 因为都无所谓正版,又何来盗版之说? 所以,想要出书基本都要自费。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人想要出书,出书的人无不期望盗版满天飞。 皆因一个字:名。 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 出书就是立言。 对于重视历史,重视身后名的华夏人而言,意义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操太多心,麻六甲海盗和立言之间的差距超过十万八千里,实在没必要花费太多心力。 反倒是福清比较上心,毕竟是她一字一字写出来的吗。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推广套路,先是找说书先生四处传播。 重点还是放在了沿海城市,借用了一点市舶司的力量,将此书推广到了海商群体。 确实引起了船工们的喜爱。 尤其是当里面写的一些疾病和治疗方法,被证实是真的之后,这书就更火了。 几乎每个商船上,都有一套海盗小说。 这些事情陈景恪一概不知,他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以前只需要操心政务,现在又多了一项任务,造孩子。 属于劳心又劳力了,实在没工夫关心这些事儿。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听到了这本书的消息。 还是在朝堂上听到的。 有言官弹劾此书带坏社会风气,要求列入禁书行列。 把他吓了一跳,莫非这书惹出事来了? 仔细一问才知道并没有。 这个言官就是在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闻风奏事。 陈景恪很是无语,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本来就是人家的本职工作,也不能说人家错了。 更何况这书是用笔名发表的,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他们两口子的手笔。 也不能怪言官不长眼。 朱元璋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则乐开了花,让你小子瞎折腾。 不过还是要给女儿女婿面子的,就说不过是一神怪小说而已,无需大惊小怪。 此事就此揭过。 那个言官也没有揪着不放。 这事儿说白了不值一提,但言官风闻奏事,就是要将社会上一些比较大的动静汇报给皇帝。 他汇报了,本职工作完成了。 皇帝也处置了,就没必要穷追猛打。 不过能被言官拿到朝堂上弹劾,也足以说明海盗火了。 退朝之后,陈景恪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发现这本书确实火了,只是火的方式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在社会的上层,属于黑红。 毕竟海盗确实不受待见,但故事性确实强。 大家属于是一边鄙视,一边偷偷的看。 看完就凑在一起贬低。 在中下层就是真的火了,普通百姓才不管主角是什么人,故事好看就行。 但要说这本书在哪个群体最受欢迎,毫无疑问是沿海地区的百姓以及海商群体。 至于原因,就不多赘述了。 但要说这本书带来最大的影响,不是促进了海盗行业的发展,也不是吸引大批百姓向往大海,而是妈祖的祭祀。 本来妈祖祭祀,只在东南沿海几个港口城市流行。 随着这本书的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神灵。 更多沿海城市的百姓,开始自发的信奉妈祖。 尤其是很多海商,本着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出钱出力修筑妈祖神祠塑造神像。 更是刺激了妈祖信仰的推广。 要说反应最快的,非道教莫属。 龙虎山立即抓住机会,将妈祖请进了龙虎山祭祀,随后东南道教各分支也相继效仿。 妈祖正式成为道门正神,让妈祖祭祀更加规范化。 后来这本小说随着海商的足迹流传到了海外,南洋各岛屿上也相继出现了妈祖祭祀。 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也有了它的信仰。 还有一点是陈景恪始料未及的,那就是海盗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剧情构造,影响了后来小说的发展。 在未来被捧上了极高的位置。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得知海盗小说火爆,尤其是想要推广的内容都被重视,陈景恪就彻底将这件事情给放下了。 ----------------- 没过多久,新的宗藩体系规则率先被制定出来。 里面更细致的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军事、外交、商业等方面。 以前大明和藩属国之间,更多的只是名义上的宗藩关系。 藩属国名义上称臣,大明天子承认其国家的地位。 除了礼部制定了一套朝觐标准,就在没有别的制度方面的约束了。 而这套宗藩规则的出台,意味着大明和藩属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于这套全新的宗藩法,群臣都给予了支持。 虽然他们不知道帝国计划,却也知道这套新规则的好处。 到了这会儿就算再傻的人都知道,大明要对外扩张,要将皇子封到本土之外的土地上当王。 那么之前旧有的宗藩制度自然就不适用了,出台新法案是很正常的。 而且这套新法案怎么看都对大明有利,实在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唯一受伤害的,可能就是之前的那些异族藩属国了。 但可惜的是,面对大明的强势他们连反对意见都不敢提,就这样全盘接受。 更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在鸿胪寺设置了一个外遣官的职务。 该官吏常年驻扎在藩属国,监督各藩属国执行新规的情况。 让各藩属国叫苦不迭,却又不敢拒绝,别提多难受了。 所谓外遣官,其实就是现代各国普遍存在的驻外大使。 陈景恪给朱元璋讲这玩意儿的时候,被狠狠的嘲讽了一番。 什么驻外大使,懂不懂什么叫宗主国? 咱派使节过去,那都是宣布圣旨,监督指导工作,不是为了什么方便沟通交流。 不过,老朱虽然嘴上傲娇,行动上还是很老实的,就在鸿胪寺设置了这么个职务。 -----------------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十月,北伐大军正式班师回朝。 朱标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随后就是献俘仪式。 朱元璋亲自去祭祀苍天,以表功绩。 之后就是盛大的庆功宴…… 冯胜可以说是意气风发,灭了高丽他的功绩直追徐达,一时间是真的风光无比。 其次就是蓝玉了。 这次北伐看似劳师动众,实际上没打几个硬仗。 最大的一场硬仗,反而是他率军突袭庆州一战。 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成了庆功宴上的二号功臣,不知道多少人围在他身边说着恭维的话。 其他立功的将士也都笑的合不拢嘴。 与之相反的,是被邀请来观礼的诸多藩属国使节。 心情无比的沉重。 然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顺从。 祈求大明君臣看在他们恭顺的份上,能容许他们继续存在。 这些都略过不表,对于陈景恪来说,他更关心的是自家好兄弟徐允恭。 “黑了、胖了……看来在军中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徐允恭的

相关推荐: 我以力服仙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下弦美人(H)   宣言(肉)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偏执狂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