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可得意忘形。 这反而让杜同礼更加高看他一眼。 两年前朝廷要往南洋派遣密探,大家纷纷托关系不愿意去。 岑信通自然也不想来,南洋这种地方实在没啥功劳可捞的。 事情办好了是理所应当,办不好还不落好。 本来他想动用和杜同礼的关系,但还是忍住了。 官场就是这样,只有能互相提供帮助的才是朋友。 自己给不了杜同礼任何帮助,全靠以前的情分维持良好的关系。 当你没有办法给人回馈的时候,人情这东西,越用越薄。 所以,这份人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 让他没想到的是,杜同礼却主动找到他: “南洋有大风险,但也有大机遇。” “要不要去,能不能抓住机遇,就看你自己了。” 再问更多,他就一句话都不说了。 最终岑信通选择了相信,主动将去南洋的工作揽了下来。 当时很多人都笑他蠢。 大明都禁海了,南洋那地儿朝廷都不重视,去了能做啥? 死在那都没人知道。 这些话岑信通通通无视,在命令下来后,他找杜同礼托付家小,登上了去南洋的船。 一开始他也很疑惑,杜同礼是不是再骗自己? 但来都来了,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他只能选择相信。 直到他听到朝廷有意开海的消息。 当时这个消息还只是传闻,没人知道真假。 可他立即就确定了,这个消息是真的。 杜同礼说的机会就在于此。 大明要开海,南洋首当其冲,各种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谁能收集到最详细最全面的情报,谁就是首功。 当时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至于谋划吕宋,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但不管怎么说,杜同礼确实给他指了一条路,而他也抓住了这个机遇。 也因为此事,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同一般。 两人又叙了一会儿旧,岑信通就将许柴佬介绍给杜同礼认识。 杜同礼本就是平民出身,又当了一段时间不受人待见的锦衣卫,对商人出身的许柴佬并没有歧视。 反而高度赞扬了他忠君爱国之举。 对于他被家族除名之事,杜同礼更是直接表示: “这样的家族只会拖你的后腿,早断干净更好。” “现在他们主动将你除名,还省去了你许多麻烦,免去了你背祖弃宗的骂名。” 许柴佬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肯定不能这么说,脸上表现出无奈、悲愤之意: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此事……” “哎,罢了罢了,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岑信通适时说道:“杜兄也知道那些文官的德行,若给他们知道了此事,恐影响到许兄弟的仕途啊。” 杜同礼不疑有他,说道:“怕什么,岑兄也知道我是陈伴读的人。” “等会儿我给你一张名帖,进京后就去拜访他。” “只要许兄弟能入的了他的眼,万事都好办。” 许柴佬连忙起身道谢。 岑信通也是大喜,说道:“谢杜兄……不瞒你说,我早就想拜访陈伴读了,只是怕你误会一直不敢开口。” 杜同礼大笑道:“哈哈……你呀,早说不就不用受这么多罪了吗。” 岑信通接话道:“好事多磨,若没有这一番磨砺,又哪有这样的际遇呢。”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他要是之前提出这个要求。 杜同礼不但不会帮忙,反而会疏远和他的关系。 现在他表现出足够的能力,还立下大功,在杜同礼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又不一样了。 只是有些话没必要说透,大家都懂就行。 接下来就是单纯叙旧了,双方畅聊了各自的经历。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大明当前的情况,陈景恪也是绕不开的人。 这会儿他已经半走向台前,没必要再遮遮掩掩。 两人的谈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许柴佬在一旁作陪,听着那位陈伴读详细事迹,心中更加的震撼。 这该是一个何等样的人物啊。 不知见到他之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 第248章 南洋攻略 吕宋国有没有和倭寇勾结,有没有行刺大明使节,这事儿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是装糊涂罢了。 占了这么大个便宜,不装糊涂还能咋地。 对于一手策划了这场灭国案的人,陈景恪也很是好奇。 一个锦衣卫密探,一个商人,竟然也有这么大魄力。 尤其是许柴佬,莫非又是个吕不韦? 得知两人拜访,他自然是要来见一见的,更何况他们还拿着杜同礼的拜帖。 见面之后,岑信通和许柴佬的态度非常谦卑,头都很少抬起。 陈景恪也在观察他们。 两人都是三十岁左右,有着明显的热带微黑皮肤。 至于别的,暂时就看不出来了。 他又没有火眼金睛,没办法时刻观察别人的微表情。 岑信通还带来了一封杜同礼写的信,里面详细介绍了两人的关系。 得知双方还有这样的渊源,且岑信通明显有投效之意,陈景恪对待他们的态度又是一变。 “这件事情你们两个做的不错。” 岑信通心下一喜,连忙道:“谢陈伴读夸奖,此事多亏了赵少卿和耿将军,卑职不敢居功。” 陈景恪说道:“你们的功劳朝廷都看在眼里,必定不会亏待你们。” “只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次你们可能要受一些委屈了。” 岑信通心下的石头彻底放下,连忙道: “此事我二人未经朝廷允许擅自行动,朝廷不降罪我们已经很感动了,实在不敢邀功。” 这不是客气,而是发自内心的话。 未经允许伪造证据灭国,对于朝廷来说,过大于功。 如果说赵秩和耿子茂还有可取之处,岑信通和许柴佬完全就是死有余辜。 这也是赵秩借着报捷的理由,将他们两个全都送到应天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至少应该留下一个帮忙收集情报。 这种烫手的山芋,只能交给朝廷处置。 现在陈景恪的话,相当于是给他们喂下了定心丸。 不会处罚他们,但功劳也不用想了,最多就是给他们一个收集情报的功劳。 对于岑信通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功不功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了朝中大佬乃至皇帝的视线。 对他的态度,陈景恪非常满意。 难怪杜同礼会将他举荐过来,就这份通透就超过了许多人。 又称赞了他几句,陈景恪就转而问起了许柴佬。 没有问为何要帮助岑信通,不用想就知道答案是什么。 不外乎就是身为大明子民,当忠君爱国之类的假大空之言。 他直接从南洋的情况问起,大概有多少人,都从事什么行业,和土人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些数据许柴佬了然于胸,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 渐渐地,他紧张的情绪也渐渐放松下来。 这位陈伴读看起来很温和啊,和他之前接触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同。 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还以为就是个邻家少年。 果然人不可貌相。 通过问答,陈景恪也大致了解了许柴佬的能力。 别的不说,对南洋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也比较深入。 尤其是对南洋土人和大明百姓之间的关系变化,更加的清晰。 “有大明在,土人对南洋明人就尤为客气,事事讲究公平。” “大明的声音消失,土人就开始嚣张跋扈,视南洋明人如羔羊。” “大明的态度,才是左右一切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我主动帮助岑密使的原因。” “只可惜,很多南洋明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陈景恪暗暗摇头,不是他们认不清这一点,而是以前大明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朝廷都不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凭什么要求百姓给予信任? 朱元璋有很多优点,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认知。 套用前世某些人对他的评价,地主老财思维。 虽然有点苛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他的缺陷。 把自己当成地主,百姓都是佃户,官吏都是管事。 制定的很多政策…… 算了,不提也罢。 至少这一世,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现在的大明,正在肩负起那一份责任。 以后大明子民不管去往何方,都可以骄傲的说一声,我是明人。 当然,陈景恪并不是为南洋那群商人开脱。 那边的人也确实缺少国家民族意识,直到西班牙人到来,用屠刀教会了他们什么叫族什么叫类。 之后几百年的飘泊,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含义。 所以在那两场世界大战期间,国外华人踊跃捐款,为国家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此时才是明初,南洋大族的德行…… 算了,同样是不提也罢。 至于许柴佬被踢出族谱,陈景恪只是笑笑,没有给予任何评价。 许柴佬自己表面看起来不在乎,但能看得出他内心很是不平。 他觉得自己立了大功,家族的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将他除名,目光实在太短浅。 陈景恪却想说,他还是太年轻。 额……三十多岁也不年轻了。 是他在南洋那种地方呆的太久,对很多问题认识的还不够深刻。 他立功了确实不假,但这个功没那么好领。 朝廷认可了,碍于大义也不能给他封赏。 总不能说他们栽赃陷害,为大明灭国制造理由吧? 朝廷要是不认可,他很可能会被处死。 一个普通商人,没有任何旨意就敢栽赃陷害灭亡一个国家,这种人留不得。 而且出现这种可能的情况非常大。 许柴佬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家族的那些老狐狸不可能想不到。 保他,或许能帮他的光,可更大的概率是被牵连。 对大家族来说,求稳比求功更重要。 于是就将他除名,试图撇清关系。 只是,商人就是商人,根本就不知道朝廷思考问题的方式。 将许柴佬除名就能撇清关系了? 太幼稚了。 朝廷真要弄死他,整个许家都别想逃脱干系。 都不需要定什么罪名,无声无息他们就没了。 只能说,许柴佬运气好,碰到了大明政策转型时期。 搁在以前,他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要是大明的政策不转型,他也没机会干这种事情就是了。 整体来说,陈景恪对许柴佬还是比较欣赏的。 有胆略、有见识,对家国族群的认识,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深刻。 稍加培养,就是个不错的干将。 而且陈景恪已经想到该如何用他了。 接下来,就是考察环节。 “大明此次开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经商、宣扬国威,而是有着更深远的谋划。” “不过再长远的谋划,都要从脚下做起,南洋就是大明接下来的战略重心。” “你觉得,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的控制南洋?” 许柴佬非常震惊,大明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 然后就是狂喜,那可是太好了。 他生在南洋,对那边了解太清楚了,这就是优势。 说不得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在南洋。 他知道现在是展示自己的机会,能不能获得重用,就看这一番问答了。 所以他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 岑信通也暗暗紧张,虽然一开始他利用了许柴佬,可人与人的交情就是这么来的。 两人可以说是天然的盟友,他自然担心。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对许柴佬的考验,自己什么都不能说。 陈景恪也没有催促,静静的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儿,许柴佬才抬起头说道: “大明想要经略南洋,有一处地方最为关键,麻六甲。” 陈景恪心中暗暗点头,在前世这是常识,但在这个年代能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厉害了。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哦,为什么?” 许柴佬用手比划了一下南洋地形,解释道: “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爪哇,这几个国家狭长的领土就像是围墙,将南洋围住。” “进出的门户只有两个,一个是麻六甲海峡,另一个就是爪哇那边的出口。” “但走爪哇那边,一来一回就要多走几千里路。” “危险不说,还耽误时间,基本没人走那条路。” “所以,麻六甲海峡就是南洋的大门,谁掌握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整个南洋。” 陈景恪不置可否,而是问道:“占领容易,之后呢?” 许柴佬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此等大事自有朝廷决策,我一小民岂敢置喙。” 陈景恪眼中多了一丝笑意,不错不错,是个知道分寸的人。 “无碍的,是我让你说的,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说的好了,我给记你一功,说错了也无所谓。” 许柴佬这才说道:“麻六甲海峡附近岛屿众多,大明可以选择一处适宜居住的大岛,作为驻军所在地。” “以此岛为据点,控制整个麻六甲海峡通道。”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名不正则言不顺。” “最好利用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与诸藩属国确定海峡的归属,在法礼上确定大明对这个海峡的所有权。” “如此,大明才能名正言顺的管理……” “然后,大明只要在这里设一道关卡,就能堵住大门。” “朝廷可以向过往船只征收通关税……” 许柴佬说了许多想法,先不管对错,至少他是真的很有想法。 等他说完,陈景恪再次问道: “你觉得是征收关税好,还是建设一座城池,供往来商船停靠歇息、补给物资、维修船只更好?” 许柴佬理所应当的道:“自然是全都要,每年通过这里的船只数以千计。” “大明开海后,通过这里的船只会更多。” “仅仅是通关税,就能顶得上大明一省的赋税。” “您说的这座城池,也必然会成为南洋第一等的繁华之所。” “背靠这座城池,驻扎在当地的水师军队,也能获得休整和补给……” 陈景恪哑然失笑,这个问题确实有点蠢了。 前世麻六甲海峡是公共通道,船经过这里是免费的。 但现在整个亚洲都是大明说了算,在麻六甲海峡设个收税关卡,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至于收通关税会不会影响船只通行,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 看看苏伊士运河就知道了,所有通行船只都要收税。 依然不妨碍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还有巴拿马运河,过关费更贵,加个塞都要上百万美元。 每天依然有上千艘船排队通行。 大明在麻六甲海峡设卡收税,只要不是太过分,对商业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而且过往船只凭什么要去大明控制的港口补给? 去别的国家控制的港口不是一样吗? 如果设卡收税就不一样了,必须去大明控制的岛屿交税。 反正都要去,那干脆就一块儿解决了吧。 说白了,这也是一种引流方式。 “如果让你去管理这座城池,你会怎么做?” 许柴佬心跳猛然加速,莫非我的富贵就在这里? 深吸口气稳住心神,他说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为往来商船提供舒适的环境。 陈景恪赞许的点头不已,商人出身的他,果然比一般人更适合管理商业之城。 他知道商人最怕什么,又最需要什么。 提出的一些建议,完全是针对这些需求来做的。 陈景恪都不禁有些期待,这座城真正建起来,会是何等的繁华。 又将给这个时代,带来多大的震撼。 但有些方面,他则不以为然,甚至很反对。 “别的都好说,赌场最好别开,甚至还要禁止赌博。
相关推荐:
修仙有劫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宣言(肉)
小公子(H)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姑母撩人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御用兵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