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 孔家固然重要,可已经成为定局,新政策却事关切身利益。 和自己的利益比起来,孔家自然又算不得什么了。 但对于朝廷来说,孔家之事并不算结束。 一千多年的传承,孔子血脉早已开枝散叶,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后裔。 曲阜不过是朝廷认可的主脉而已。 朱元璋下的旨意是族诛,意思是凡孔子血脉都要杀光。 所以,接下来就是全国各地大索孔子后裔。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就好像诛九族、夷三族,其实杀的都是代表性人物。 其他人隐姓埋名,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在短期内,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别再以某某人的子孙自居就可以了。 诛杀孔子全族也是一样。 朱元璋族诛的真正含义,是让孔子的后裔‘消失’。 主要目标就是曲阜主脉,全部杀光。 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以后悄悄的生活,不要再打着圣裔的旗号要好处就行了。 朝廷所谓的追索,不过是做做样子。 事实上,就算朝廷真的想族诛也做不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子世系遭遇过很多次大灾祸。 家族传承的文字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分支已经无法查证。 最近的一次灾祸,是五代十国时期,曲阜主脉几乎灭绝。 关于此事,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孔末之乱。 就是说有一个叫孔末的人,假冒孔家嫡系,并杀光了曲阜孔家子弟。 只有一个叫孔仁玉的逃得一命。 长大后孔仁玉为家族报仇,重新振兴曲阜孔家一脉。 这个传说一度被当成真的。 直到孔仁玉的墓志铭出土,上面并未提及孔末,而是提到了慕容之乱。 也就是慕容彦超乱兖州。 后人这才知道,那一次动乱,是被慕容彦超给灭了。 孔末之乱,不过是编造的故事而已。 慕容彦超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圣人后裔,将孔府上下杀的干干净净,就一个幼童成了漏网之鱼。 光杀人还不够,他还一把火将孔府烧成了灰烬。 其中就包括孔家的藏书。 没了族谱,谁是孔子后裔就更无法查证了。 人家拿着伪造的证据,跑过来说我也是孔子后裔,是哪一支哪一支传下来的。 你曲阜孔家也没办法证实啊。 这还没算很多中途改姓氏的。 总之吧,孔家除了主脉之外,别的支脉其实是很难查证的。 老朱就算真的要族诛,也做不到。 还是那句话,后续大索天下,也只是做做样子。 残余的孔子后裔,放弃自己圣裔的身份,将自己当成普通人,就没什么事儿了。 而且,族诛还有另一层含义。 大明从此不再有圣裔。 老朱毫不掩饰的将这一层意思,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废除衍圣公尊号,并废除所有因祖宗恩荫所获得的世封世俸。” “大明非军功不封,此例永不可破。” 这里的世封世俸,不是权贵或者高官恩荫子弟,而是和孔家衍圣公类似的恩荫。 权贵高官恩荫子弟,有数量限制,且只能恩荫一代人。 世封世俸,意思是某个职务,世世代代都由某一个家族担任。 比如孟子家族,他们在宋朝的世封世俸就是,主奉祀事。 明朝给孟子家族的世封是,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 现在朱元璋废除的,就是此类恩荫。 以后大明除了军功爵外,不会再有这样的世封存在。 对于老朱的这条旨意,军方那是举双手支持。 世封世俸被废除,变相的抬高了军功爵的含金量。 对军法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事关儒家礼法,正常来说必然会遭到文臣反对。 然而,对于这条旨意,已经麻木的群臣都选择了沉默。 孔家都屠了,衍圣公不过是笑话罢了。 衍圣公都能废,别的世封世俸被废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现在大家只希望太上皇别再折腾了,然后就是……太子啥时候掌权啊。 朱雄英啥时候掌权没人知道,但老朱的手段显然还没有结束。 接着,他就对诏狱里的理学派官吏进行了处置。 刘敩、赵叔才、左川等人,处死,抄家灭族。 这里的灭族不是族诛,是将直系亲属杀了,不会牵连旁支远亲。 其余被处死的官吏,高达七百余人。 不过这些人的家属并没有被杀,而是流放到各藩属国。 老朱现在天天为人口发愁,不再动不动就杀人了,而是选择流放。 各藩属国那是望眼欲穿,恨不得朝廷天天流放犯人。 这次事件,先后流放者达三十余万。 主要是那两万多士子的家属,其次是理学官吏的家眷。 可把诸侯王高兴坏了,恨不得飞过来把人带走。 不过还好,这也是老朱今年最后一次折腾了。 在处置过理学官吏之后,他就没有再搞什么大动作,而是开始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朱雄英的身影频繁出现,并逐渐主导了这个工作。 大批太子一系的官吏开始走上台前,并接管关键岗位。 这个变化太明显了,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的时代要来了。 第468章 一些安排 蒋瓛死了。 接到消息,陈景恪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一座青楼。 在这里见到了身体僵硬,脸色青灰的蒋瓛尸体。 从他的样子,以及喷洒的到处都是的血迹可见,他死前应该剧烈挣扎过。 房间里还有一个女尸,面容非常平静,似乎还带着笑意。 “应该是在欢愉无防备之时,被人用发簪刺中颈部大动脉……” “一击致命,手法非常娴熟,凶手是练过的。” 仵作查验过现场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侯爷,您看这个……”一名锦衣卫捧着几页纸递过来。 陈景恪一把抢过翻看起来,上面是女尸的遗言: 她本是官宦之女,小时候被锦衣卫陷害家破人亡。 她也被卖到妓院,从此沉沦苦海。 …… 总之就是,她被转卖了几次之后,就在这座青楼落了脚。 然后发现,蒋瓛隔一段时间,就会来青楼放松。 这让她找到了报仇的机会。 于是就自曝官宦小姐的身份,以此来吸引蒋瓛的注意力。 蒋瓛果然上当了。 男人的臭毛病,女人玩多了就喜欢玩点不一样的。 官宦家沉沦苦海的小姐,别有一番滋味。 尤其是这个女人还是被自己弄的家破人亡,那感觉就更刺激了。 所以,他死了。 看完信,陈景恪脸色铁青: “活该。” 他知道蒋瓛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出过任务,必然会来青楼消遣。 不光是他,这个年代的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大多都有这方面的癖好。 还美其名曰风雅。 朝廷屡禁不止。 这次灭孔蒋瓛出力很大,再加上家眷都被送走,于是就习惯性来青楼。 然后,就被这个女的找到机会给杀了。 女人杀了他之后,写下遗书就自杀了。 还希望不要连累其他人,自己就是为了报仇。 杜同礼小心的接过遗书,翻看几眼之后,马上对属下说道: “把这个女人平日里的字拿过来对比一下,看是不是她的亲笔。” 马上有属下开始翻找比对。 杜同礼又问陈景恪道:“侯爷,您看太上皇那边……” 陈景恪寒声道:“查,所有有关系的人全部排查一遍,太上皇那里我自会去说。” 杜同礼松了口气,连忙道:“是,属下这就派人去查。” 陈景恪顿了一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好自为之。” 杜同礼的头不自然的垂了下来,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有真正干净的。 正如蒋瓛,忠心吗? 毫无疑问非常忠诚,可绝不是什么好人。 这个自杀的女人他查过,经历与遗书上所写基本一致。 蒋瓛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这样死去。 那么自己呢? 之后陈景恪入宫,向朱元璋汇报了现场情况。 朱元璋怒极反笑:“死的真踏酿窝囊,活该。” “咱早三令五申,官员不许狎妓,一个个都当耳旁风,现在死在女人肚皮上了吧。” 脏话都出来了,可见他是多么的愤怒。 但冷静下来之后,他满脸阴霾的道:“你真相信遗书所言?” 陈景恪回道:“锦衣卫查清了那女刺客的身份,与遗书大致相同。” “与她以往的笔迹作对比,遗书确实为她本人所书写。” “而且她也应该没有被胁迫的迹象,否则蒋瓛不可能发现不了。” “也就是说,刺杀大概率是她自愿所为。” “至于她背后是否有人指使,还有待查证。” 朱元璋怒道:“咱不是让你给咱分析,咱是问你怎么看。” 陈景恪说道:“我很想说,这是某些人的报复,但咱们没有证据。” “而且我们不但不能将这个疑问公开,还要对外公布,蒋瓛就是被仇家女所杀。” 别说没有证据,就算是有证据,这事儿也不适宜公开。 因为一旦公开,君臣之间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怀疑和杀戮。 “就算咱们的猜测是真的,那些人的目的,也只是杀了蒋瓛为孔家和理学复仇,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这一点您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否则也不会将蒋瓛的家人全部送走。” “只不过蒋瓛死的确实很窝囊,让您有些无法接受。” 朱元璋依然不能接受这个理由,说道:“不行,必须要查清楚。” “不将此事查清楚,咱寝食难安。” “查什么查。”却是马娘娘,在朱雄英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蒋瓛死亡的消息传入宫中,朱雄英就意识到不妙,第一时间跑去将马娘娘搬了过来。 陈景恪连忙过去搀住她另一边。 马娘娘在老朱旁边坐下,说道:“你还嫌天下不够乱吗?”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杀伐果决,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也为变革扫清了障碍。” “但需知过犹不及。” “你天天喊打喊杀,恨不得把人心剖出来看个仔细。” “哪个臣子能安心,谁还敢为你效力?” 老朱被怼的哑口无言。 换成别人敢这么说,他早翻脸了。 可马娘娘说,他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而且还下意识的,把挠痒痒用的玉如意,给揣进了袖子里。 因为马娘娘是真敢用玉如意砸他。 上次就砸碎了一个,把他心疼了好久。 马娘娘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标儿替你收拾烂摊子,六年前大明就乱成一团麻了。” “好不容易才有了这大好局面,你又想由着性子来是吧?” “也不看看你多大了,还能活几年?” “折腾的太狠,有那个时间来收拾烂摊子吗?” “你总不会想把一副烂摊子,交到雄英手里吧?”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时间。 今年老朱已经七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别看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说没那也是眨眼的事情。 现在应该想着稳定移交权力,而不是由着性子乱来。 上辈子南北榜案,朱元璋只处置了一两个人,不就是因为这方面的顾虑吗。 当然,上辈子是因为朱允炆能力、威望都不足,老朱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协。 给孙子留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大明。 只可惜,朱允炆属于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典型代表。 让老朱的所有计划,全都落了空。 还好最后是朱棣得了天下,也没便宜外人。 这辈子朱雄英能力、威望都能镇得住场面,他的手段略微激烈了一点。 七十岁了,还将孔家和理学给摁了下去。 但到此已经足够了,再继续下去,恐怕就真不好收场了。 虽然朱雄英能镇得住场子,可这也不是你任性的理由不是。 马娘娘这话说的委婉,但话里的意思是有些重的。 老朱有些委屈的道:“咱就是想把那些人揪出来,免得给雄英留下隐患,哪是由着性子瞎折腾。” 马娘娘叹道:“水至清则无鱼啊。” “别说你没有证据,仅仅只是怀疑。” “就算是找到了疑点又能如何?继续查下去,就是君臣间无休止的拉锯。” “蒋瓛的死确实可惜,但这也是他当初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听我的,查一查做个样子,将那姑娘的遗书当做真相公布吧。” “然后此事到此为止吧。” 马娘娘的话还是很管用的,老朱虽然很不情愿,却还是采纳了她的意思。 这让陈景恪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蒋瓛之死可大可小,如果往大了查,理学乃至整个儒家,以及孔家的支脉,都必然会被牵连进去。 至于老朱的本意,并不重要。 只要他将怀疑的种子种下去,必然会被下面的人利用,变成党同伐异的尚方宝剑。 到时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别说搞改革了,连正常的行政运转能不能保证都不好说。 时间长了,只会激起天下人的反感。 说白了,天下人跟着你,是希望你把国家治理好,大家都有好日子过。 不是让你天天折腾的。 你一天天折腾的大家都过不好,谁还跟着你混? 不过马娘娘的话显然还没完,说过老朱之后,就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和朱雄英: “你们两个也不要以为陛下杞人忧天。” “那些人现在或许不敢对你们有别的想法,若你们露出破绽,他们不介意在关键时刻选择铤而走险。” “远的不说,元朝总共九十七年国祚,传十一帝。” “然元世祖在位二十三年,元顺帝在位三十年,他们两个就占了五十三年。” “剩下四十四年换了九个皇帝,平均五年换一个,短的甚至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杀了。” “为何会如此?” “还不是大权旁落,君主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生死全凭权臣的心意。”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万不可将生死,交到别人的手里。” 两人连忙回道:“是,我们知道了。” ----------------- 蒋瓛之死是瞒不住人的,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 有说是被仇家杀死的,有说是孔家报复,也有说是理学报复的。 总体来说,对于他的死大家普遍拍手称快。 但有一部分人,却变得惶恐不安起来,那就是文官们。 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报复行为。 而且,死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首先会想到谁? 理学和孔家支脉。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嫁祸给两家的。 这么一想,所有人都变得可疑起来。 这也就算了,怕就怕太上皇也是这么想的。 真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查,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不知道有多少要被拖下水。 一时间,大家心里对理学就更没好感了,连带着对孔家残余的那些念想,也被掐灭了。 别管是不是你们干的,反正就骂你们了。 正如他们担心的那般,朱元璋非常的愤怒,要求锦衣卫彻查此案。 就在大家以为,又要掀起血雨腥风的时候。 杜同礼却在数日后,给出了一份出乎意料的答案。 经查,确实是那名女子复仇,没有查出别的隐情。 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老朱竟然接受了这个答案。 对蒋瓛的死表示了惋惜,并下令厚葬。 至于青楼背后的势力,则抄家流放。 没办法,事情发生在他们家,他们想不担责都不行。 更何况,他们也不算冤枉。 就这么说吧,开青楼的有几个是好鸟? 蒋瓛
相关推荐:
修仙有劫
归宿(H)
倒刺
高达之染血百合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怂包重生记(1v2)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寡妇门前桃花多
《腹黑哥哥。霸道爱》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