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男人味(H) > 第66章

第66章

他母亲冯氏为五品诰命。” 马秀英摇头道:“低了,按他的功劳,少说也是三品淑人。” “不过考虑到他的年龄,就封为四品恭人吧。” 一来是封的太高容易惹人嫉妒。 二来陈景恪将来肯定还会立功,现在封的高了,未来就封无可封了。 至于为何只推恩母亲,不推恩父亲。 这也是古代的规矩,一般情况下不会推恩活着的男性长辈。 朱元璋点头道:“好,就这么办了,咱这就让人拟旨。” 马秀英说道:“那么着急做什么,你想好都写哪些功劳了吗?” 朱元璋不解的道:“不就是给你和英儿治病,再就是献神药吗?” “内阁、科举、宝钞献策之事,暂时不宜被外人知晓,只能先隐而不露。” 马秀英点点头,又摇头道:“算你没糊涂到家,我生病的事情也不能提。” 朱元璋略微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缘由:“也是,若让外面知道你身患重病,恐怕群臣立即就会人心惶惶。” 正在他整顿朝纲,群臣的心神本就崩的很紧。 马秀英是群臣心中最后的庇护所,她出任何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行,那就只写救治英儿和献神药的功劳吧。” “而且这两个功劳,也刚好够封四品恭人,不会惹人非议。” 之后朱元璋下旨,陈景恪先是救治太孙有功,现在又献上神药,两功并赏,封其母冯氏为四品恭人。 当礼部官员,带着圣旨和恭人的服饰、印信等物,出现在大门口的时候,冯氏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反而是之前跳脱不靠谱的陈远,表现的出奇稳重。 在礼部官员的指点下,完成了册封仪式。 陈景恪也是事后才得知此事,心下也很是感动,赶紧找到朱元璋谢恩。 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勉励他一番之后,就特意给他放了几天假,回家陪伴父母。 陈景恪没有耽搁,立即出宫赶回家中。 一个四品诰命妇人的册封,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但必然会有很多人来家中拜访送礼,试图拉上关系。 想一想范进就可以了,他只是中了举人,本地大户就纷纷来结交。 又是送田,又是送钱送仆人,还有人要自卖为奴。 更何况是一位四品的恭人,且陈景恪还是太孙伴读。 来走动的人只会更多。 陈景恪就怕他们不懂这里面的套路,被人给骗了。 到了家门口,发现外面排了很长的队,这些人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心中更是担忧。 第88章 做人 陈景恪从后门回到家中,却惊讶的发现家里井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那种混乱。 怎么回事儿,莫非我爹娘被人灵魂穿越了? 这样想着他来到堂屋,当看到母亲冯氏身边站着的人时,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孙氏,徐达的妾室。 徐达的原配病故,续弦因为犯事被老朱杖毙。 孙氏最为受宠,且还生下一个儿子,虽然没有被扶正,却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徐家后院之主。 之前给徐达治病的时候,他们就见过几次。 她出现在这里的目的,自不用多说。 冯氏也看到了他,高兴的道:“小恪你回来了,快来见过你徐伯母。” “家里多亏了她,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陈景恪顿了一下,郑重下拜道:“伯母,家中的事情,麻烦您了。” 听到这声伯母,孙氏露出喜悦的笑容,道:“嗐,你都喊我伯母了,还说这些见外的话做什么。” 然后解释道:“徐郎知道你在宫里脱不开身,怕姐姐忙不过来,就让我过来帮帮忙。” 陈景恪感激的道:“魏……徐伯伯有心了,待忙完了这一阵,我一定登门道谢。” 徐氏意有所指的道:“你徐伯伯正念叨你呢,若你真想谢啊,就现在去看他。” 说着朝门外排队的人群看了一眼。 陈景恪顿时心下了然,这些人表面是来祝贺冯氏获封诰命妇人的,实际上都是冲着他来的。 如果他不在家,冯氏和孙氏能替他挡掉大部分的麻烦,还不会得罪人。 如果他在家,有些人就必须亲自见。一个不好,还容易得罪人。 关键是他年龄太小,太孙伴读的身份又敏感,远未到抛头露面广交人脉的时候。 保持家底清白的身份,才是最有利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感激的道:“谢伯母提醒,我知道了,这就去看望徐伯伯。” 又和冯氏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就再次从后门离开。 怕被人瞧见堵住,他走出很远才停下来。 孙氏出现在自己家里,确实很让他意外,但也让他放下心来。 其实他自己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还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有孙氏帮忙应对,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有她带着,自家母亲能更快的适应现在的身份。 不会因为懵懂,触犯某些规矩。 因此,他心中对徐达和孙氏更加的感激。 同时也为徐达的为人处世,发自内心的敬佩。 从来不贪功不揽权,也从不私下结交百官,更未听说过徐家有人嚣张跋扈欺凌百姓。 帮助别人,也是这么的悄无声息。 难怪朱元璋一直这么信任他,还让他镇守北平,亲自教导朱棣。 要知道,军中大将私下结交藩王是死罪。 尤其是徐达和朱棣还是翁婿关系,更是不允许私下相见的。 周王朱橚私下去见自己的老丈人宋国公冯胜,就被朱元璋严惩。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冯胜遭到怀疑,没多久就步了蓝玉的后尘。 虽然朱橚和冯胜的案例有些特殊,但也足见朝廷对这方面的防范很严厉。 所以,徐达的待遇在大明可以说是独一份的。 这就是会做人带来的好处。 仅此一点,就值得自己终生学习。 徐达的宅院离大功坊并不远……准确说,大功坊就是因为徐达住在这里,才得名。 所以两家离的并不远,没一会儿陈景恪就来到徐府,见到了徐达。 徐达正拿着书,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面前一张桌子,上面摆着柑橘等水果,还有几样滋补品。 见到他过来,就大笑道:“哈哈,不错,你要是提着礼物来,我可就将你撵出去了。” 陈景恪摊了摊手,道:“我倒是想给您带点礼物来着,可是刚进门就被我娘和伯母给撵出来了。” “身上就带了几个铜板,只够买几个大饼。” “我一想,带着几个大饼多难看啊,还不如不带,于是就空着手来了。” 虽然他是用玩笑语气说出来的,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 在宫里用不到钱,他身上就几个铜板,到家之后都没来得及坐下就离开了。 想给徐达买点礼物,发现没钱,只能空着手来了。 徐达指了指凳子示意他坐下:“那你这次算是逃过一劫,又不逢年不过节的,带什么礼物。” “当然,要是逢年过节你不来给我送礼,我可是会生气的。” 陈景恪在他对面坐下,笑道:“只要您不嫌烦,我能将您家的门槛踏破了。” “背上的伤如何了,有好些吗?” 徐达咧咧嘴道:“疼,针刺的一样疼。不过听你伯母说,硬块缩小了一些。” 陈景恪点头道:“疼就对了,要是不疼才麻烦。” “硬块缩小可能是错觉,正常来说先慢慢变软,然后逐渐缩小。” “就算痊愈,硬块也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且肤色也会和别处不同。” 徐达笑道:“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留点疤算的了什么。” 然后又问道:“家里这会儿很乱吧?” 陈景恪叹道:“太乱了,若没有伯母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今天就是特意来感谢伯父的,可惜空手来的,显得没诚意。” 徐达只是笑了笑,没有接他这个话茬,而是说道: “你年龄还小,还没到接触这些事情的时候。” “况且你的未来皆系于太孙一身,不用理外面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陈景恪知道他这是在借机提点自己,不要结交乱七八糟的人,感激的道: “谢伯父提点,我知道该怎么做。” 响鼓不用重锤,徐达自然也能看出他听进去了,心下更是赞赏。 小小年纪就懂得收敛,能耐得住寂寞,仅此一点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接着两人就闲聊起来。 他们都不是笨人,话题从不涉及朝堂,多是一些个人趣事。 再就是徐达讲述边关战事,讲一讲行军打仗的要领。 陈景恪也是看过《武经总要》的,现在有了徐达亲自指点,对军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两人正说的投入,就听有人大笑道:“哈哈,你们两个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这熟悉的声音传来,两人愣了一下,连忙起身: “上位。” “参见陛下。” 朱元璋挥手让随从退下,径直来到这里坐下:“坐坐坐,别客气。” 然后拿起水果就开始剥皮:“这柑橘饱满多汁……你们也吃。” 徐达和陈景恪都哑然失笑。 第89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 来自徐达的友谊,很突然很意外,但又是那么的自然。 就好像是两家邻居,你来我家串门,我去你家串门。 期间没有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就这么串着串着,关系就好起来了。 而且他们还是在朱元璋的目光下,建立的关系,免去了不必要的猜忌。 陈景恪认为,这是他揭皇榜以来的第二大收获。 第一大收获自然是成为伴读,和朱元璋一家子搞好关系。 所以在休假这几天,他没少往徐达家里跑。 期间自然也和徐达的几位子女结识,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人。 一个是徐达的二女儿徐妙清,才六七岁的年纪,就伶牙俐齿,刁蛮任性。 在得知她的生母,是被朱元璋下旨杖毙的谢氏之后,陈景恪就对她敬而远之。 毕竟,江湖传闻谢氏竟然敢对马皇后不敬,属实有点逆天。 第二个就是徐达的三女儿,今年才只有三岁。 但她的名字叫徐妙锦。 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且对她的评价全是赞美之词,朱棣对她都倾慕不已。 后来她姐姐徐皇后(徐妙云)病故,朱棣一度想将其纳入宫中封为皇后。 徐妙锦婉拒,后出家为尼。 如果她的年龄再大上几岁,陈景恪绝对会厚着脸皮,托媒人上门求亲。 至少先订个婚再说。 只可惜,她年龄太小了,他还没那么变态。 印象最深的第三个人,就是徐达的长子徐允恭,也是一位青年才俊,颇有其父之风。 徐允恭就是徐辉祖。 为了避朱允炆名讳,才改的后面的名字。 这一世朱允炆估计是没机会当太孙了,朱雄英的名字又是特例。 所以,徐允恭也大概率不用改名字了。 对他,陈景恪有着天然的好感。 和他的身份无关,而是前世的遭遇。 徐允恭年轻时就展露出不凡的才华,深得朱元璋器重。 先后前往常德、湖广、陕西、凤阳等地整训军备。 还训练过海军,防备倭寇。 甚至,去国子监考核过国子师生的学业。 朱元璋还让他陪伴在朱允炆左右,以培养感情。 可以说,他就是老朱留给朱允炆的班底之一。 徐允恭也没有愧对老朱对他的信任。 朱允炆要削藩时,他力主将朱棣的三个嫡子,扣押在应天。 即便这个三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 可惜黄子澄反对,朱允炆就将三个人质全放走了。 然后朱棣就反了。 建文三年,李景隆大败损兵十余万,他为全军断后,完美完成任务。 建文四年,在朝廷无将可用的情况下,他临危受命披甲上阵。 在齐眉山数次击败燕军,斩杀朱棣旗下大将数人。 适逢盛夏酷暑难当,燕军久攻不利逐渐势颓,建文军扭转局势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然后,历史上演绎过无数次的经典桥段来了。 有人进谗言,说徐允恭乃燕王朱棣的大舅子,所以不肯尽力作战,否则燕军早就败了。 于是朱允炆以‘燕军已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防守’为由,一纸诏令将其召回。 燕军兵临长江畔,徐允恭以手中仅有的水师,数次击败燕军水师。 使燕军无法渡江。 然而朱允炆根本就不信任他,将水师交给了大将盛庸。 盛庸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朱允炆的愚蠢。 没多久就遭遇大败,将水师全部送给了朱棣。 朱棣由此渡过长江天险,顺利拿下应天。 在这种情况下,徐允恭依然拒不投降。 朱棣念及他是徐皇后的亲弟弟,只是削去他的爵位,勒令在家中禁足。 但他的爵位,依然由他的儿子继承,并传承了下来。 徐允恭的表现,可以说允文允武,水战陆战皆通。 且为人忠诚,私德无亏。 陈景恪私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勋二代目第一人。 只可惜效忠错了对象,最后落了个凄惨下场。 对他,陈景恪可以说神交已久,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结交。 总不能跑到人家面前,说我看好你,咱俩做朋友吧。 不被人当傻子才怪。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开始徐允恭以为他就是医生,虽然很尊重,但并无结交之意。 接触了几次,才知道陈景恪的才能不只限于医术。 心下不禁有些汗颜,觉得自己小瞧了人,反而开始主动和陈景恪结交。 两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陈景恪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找了个机会,将朱雄英也拉了进来。 徐允恭一开始碍于身份,很是拘谨。 但熟悉后发现,朱雄英年龄虽小却有雅量,且非常聪慧能力极强。 于是慢慢放下了心中的提防,正式接受了他的加入。 至此,三人小群体成功组建。 徐达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对陈景恪更加的欣赏,态度也更加亲切。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 直到此刻,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陈景恪确实是个懂事之人,不枉咱让他当乖孙的伴读。” 马秀英也认同的道:“允恭是开国功勋子弟里最出色的,之前我还在想,让他给英儿当护卫统领。” “现在他们能玩到一起,倒也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朱元璋点头道:“确实,允恭和天德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论能力还是人品,都足堪大任,稍加培养必为朝廷栋梁。” “而且有他在一旁牵制,咱也不用担心陈景恪走歪路了。” 马秀英没好气的道:“你成天就知道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累不累啊。” 朱元璋也不生气,说道:“咱家总要有个坏人吧,你和标儿、乖孙都是宽厚之人,那就只能咱来当这个坏人了。” 马秀英眼中闪过一丝疼惜,拉住他的手说道:“哎,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这样多累啊。” 朱元璋咧嘴笑道:“咱是男人,累点算啥。只要妹子能理解咱,不怪咱,再累都没关系。” 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下旬,科举黄榜公布。 准确的说,是明经科黄榜公布。 算科是没资格上榜的,也没资格参加殿试,更没有资格参加恩荣宴。 考生纷纷去看榜,名列其上的欣喜若狂,名落孙山的如丧考妣。 还好,明年二月份会有一场正科,本次没考上的,也不至于无法自拔。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二月份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这些和陈景恪都没有关系,他关注的是算科。 果如程一民所言,算学班两年以上的学子,全部被录取。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赘婿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归宿(H)   将军宠夫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下弦美人(H)   虫族之先婚后爱   她太投入(骨科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