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生米煮成熟饭(h) > 第234章

第234章

公地公开它航海的秘诀——没什么不能说的,所有的技术要点都清清白白,有据可查。 统从没打过这么宽裕的仗,把航海经纬度测定说成是玛雅天文历,人家是真有而且还不止一部。而卢贝本人也经住了太史局(钦天监)的考验,赤纬角的计算方法和观测规律被他说得清楚明白,形成了完美的逻辑闭环。 去的时候是机缘巧合发现了新大陆,回来则是受益于异国发达的天文历法,以精准的定位指引完成了航线。 “好!很好!非常好!” 李隆基兴奋的一拍巴掌。 “有了这两样物件,我大唐的商船便也能穿越大洋,前往米洲,纵横四海了!” 他这么说,下面的众臣也都很兴奋,纷纷畅想起跨洋贸易的好处。 但也有头脑冷静的,比如萧嵩。 萧嵩是做过兵部尚书的,虽然河西节度使的麾下没有水师,但他对海军的能力还是心里有数的,知道目前大唐的海船还走不了那么远。 从地图上看,那可不是与倭岛的白江口之战,而是要远得远得远得多的另一块大陆,运输和补给都是问题! 但现在说这个未免扫兴,因为整个兴庆殿都沉浸在狂热振奋的氛围中,他不能当第一个泼冷水的人。 因为没人扫兴,李隆基自始至终都很高兴,甚至在下朝之后还留了748没走,让他细说去米洲探险的经过。 当然他也试乘了那辆倒骑驴,对车子的舒适度赞不绝口,尤其是双层橡胶轮的减震效果,李隆基甚至满意到要把所有的木轮铁轮都换成橡胶的。 748铺垫了这么多,等的就是这一刻。 只见它麻利地跪下,端正地给皇帝施了个大礼,一脸郑重其事地说道。 “陛下的意志便是臣之所向,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 “臣深知陛下宽厚仁爱,福泽万民,为了大唐百姓都能享受到橡胶的好处,臣自请去南洋岛育种橡胶,请陛下恩准!” 李隆基:等等……不是……什么? 朕什么时候说让你去南洋种橡胶啦!? 第252章 走吧,走远点也好 有那么一瞬间, 李隆基有点恍惚。 他的思路还停留在要把自己的车驾都换成橡胶轮子,然后不知怎么的薛三就突然跪下了,说自己要去南洋岛种田。 种什么田?!什么田需要薛三去种?!薛三去南洋岛种个毛?!朕都还没派兵进驻南洋呢! 李隆基这心里就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是被薛三算计了, 这小子回来没两天就想往出跑, 还扯着他的话当大旗。 能平乱还政,让大唐皇权重归李氏一族, 李隆基可不是个傻的, 哪能看不出748那点小心思。 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朕什么时候说让你去南洋了?” 748跟大壮混了这么久, 对人情世故方面已然大有长进,早就不是那个不会看眼色的白目统了。 它几乎是瞬间就听出了李老三话音中的不悦,犹豫了一下, 最终还是放弃不擅长的油滑圆融,继续实话实说。 “橡胶是用橡胶树的树汁做的, 虽然这次臣带回了橡胶树的种子,但这种树木种植极其不易, 而且要5-8年才能出胶。” “陛下想要把木车轮都换成橡胶轮, 那所耗胶汁必然不斐,臣早一天去种树, 陛下也能早一天用上。” “而且这种目前也只有臣会种,橡胶树在米洲被称为‘流泪神木’,每座胶林都被严格看管, 有武士把守,擅入者当场处死。臣这些树种也是花了好多波折才收集起来的,要是贸然让个新手操作, 只会平白浪费了这些好东西。” 748这样说,李隆基心里那点芥蒂很快也就散了。 薛三这个人他还是知道的, 是个一根筋做实事的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和朝中某些光出嘴不出力的老油子不一样。 刚才他生气,也不是气薛三要去南洋种地,而是怀疑薛三出去溜达了一圈,再回来便染上了些奸滑钻营的臭毛病,因此对他不喜。 李隆基其实看人很准,不然他也不会把朝堂后宫的平衡术玩到炉火纯青。但他有点双标,李林甫之流只有一张嘴好,捧着唠能让心花怒放,他也不觉得这算什么奸滑钻营。但同样的事儿薛三不能干,因为薛三是有真本事的,而且以前一直淡泊名利,所以就算薛三回来依旧是一员能臣干将,李隆基也不愿意他学会李林甫的本事,阿谀奉承他也不行。 薛三必须心无旁骛,跟他讲的全是大实话! 是以歪打正着,748的横冲直撞再度撞对了皇帝的心思,之前略显凝滞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 “朕也不是那么急……” 李隆基给自己找补了一句。 “但你不是说,这橡胶能防水能密闭,用作静脉滴注的胶管最合适?事关人命的可都是大事啊。” 一说起这个,李隆基立刻问起他心心念念的救命神药。 “你此次出海,可是寻到能制作青霉素的材料了?” 李隆基想着,薛三这连救荒的作物都找到了,一点炼药的材料算什么,肯定也是有所收获的。 谁料748却是摇了摇头。 “还请陛下恕臣之罪。米洲中南北三地相连,面积乃是大唐的数倍,臣来去匆忙,仅到达中米洲的几座城邦,并未发现有适合制药的材料。” 说到这里它顿了顿,马上又补充了几句。 “是原本的材料没发现,但不代表这次新带回来的作物不适合。” “臣想去南洋群岛开辟种植园,一是橡胶、可可、咖啡这些林木只能生长在炎热湿润地区。再有臣也想利用南洋一年多熟的土地,尽快筛选适合的青霉菌和提取菌素的作物,为陛下制药。” 你看它这样说,李隆基就很容易接受了。 毕竟在北地种地是一年一熟,一年才能收成一次种子。 可若是换去江南,很多土地能做到一年两熟,一年收获两次种子,这就等于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薛三说南洋群岛能一年三熟,甚至再往南的室利佛逝、阇婆还能达到四熟和五熟,这简直就是产粮圣地啊! 去!这必须去!就算薛三不去大唐的精兵也得去! 要说一开始748说要去南洋岛李隆基还有点舍不得,现在一想到能救命的神药青霉素和能不颠屁股的橡胶轮,李隆基就觉得没什么舍不得的。 薛三虽然能干,但也不是非要留在朝中,放出去反而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别的不说,你看这招抚使让他当的,颇有几分王玄策灭天竺的风范嘛!出去便拉回个州胡岛和两块附属地,这要是留在朝中,正七品最多也就是去个下县当县令。 能当县令的正七品不少,但能出海过洋的就只有薛三一个啊! 想到这里,李隆基开始觉得让748去南洋种地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小子性子直说话横冲直撞,跟朝中这群老狐狸也尿不进一只尿壶,到时候被算计了还得他出手护着。 就不如去南洋,选个得力的人手去管南洋军政,倒也不用怕南洋的戍军做大,四周都是汪洋大海怎么折腾也是有局限的,何况还有个薛三,给薛三十八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 但这个管军政的人选也不能有派系,最好是个孤臣,只听从自己指挥的,在朝中不能有自己的势力。 想来想去,他又想到了他的倒霉好大儿——李琮。 李琮曾在安西都护府主政多年,成果斐然,论能力李隆基还是很放心的。 而且李琮的发迹地在碛西,虽然他跟安西都护府的军将常年吃住在一处,但那群老兵油子都很知道避嫌,私底下几乎不和郯王有过密的往来,对李琮还不如跟薛三熟稔呢! 这一点上李隆基对安西都护府很放心,至少他在以李亨替换李琮的时候,整个碛西的政局并未发生动荡。至于后来大食和突骑施的烂摊子,那根本不能算在李琮头上,纯粹是李亨过于冒进了。 所以李隆基想让李琮去南洋岛主持大局,他准备把南洋群岛设为大唐的南洋都护府,任命李琮为首任南洋大都护,进位司徒,总领南洋群岛军政大权。 因李琮献米洲作物有功,特将南洋群岛的一千六百亩土地划为李琮的实封,其上收益全部归李琮个人所有,无需向朝廷纳税。 面积大小且不说,至少从制度上这已经无限接近诸侯国了。 李琮被叫进宫里的时候还一脸懵,以他对亲爹的了解,李隆基此刻应该正沉浸在对米洲物产的新鲜感中,几乎不大可能想起他这个儿子。 他来的时候御书房里只有李隆基一个人,那辆显眼包一样的倒骑驴正摆在一边,李隆基跨坐在车坐上在蹬脚踏。 见李琮进来,他也没有下车,就坐在车座上问李琮这车看着怎么样。 那当然是好的啊! 李琮连忙恭维了几句。 他在渭河码头上才与748见了第一面,全部心思都放在能救荒的土豆红薯上了,对这辆奢华的倒骑驴真没怎么上心。 但既然父皇问了,他便把748给他介绍的橡胶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抓住机会,跟李隆基禀奏说琮琮号上归他所有米洲物产,他想全部要献给父皇。 李隆基都忘了入股分红这一茬了,本能地以为薛三带回来的东西都是给他的,把儿子当年掏空私库支援薛三造船的事儿忘了个一干二净。 现在忽然被提醒,李老三还有点不好意思,临时改口把一千六百亩土地变成了一万六千亩,直接在后面加了个零。 当然,南洋群岛上的土地不值钱,跟长安城的坊市根本没办法比。 但那毕竟是一万六千亩的地,而且完全归李琮支配,这个恩赐别的皇子可是没有的。 李琮欣然接受了。 经历了两年的赋闲,他现在对于权势的心思已经变得很淡薄,去远离长安政治旋涡的南洋岛也不错。 李隆基很高兴,因为他儿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说明长子对他这个父亲不但尊敬而且忠心。 南洋群岛哪是那么好去的!?且不说岛上的土著部落好不好收服,光是瘴气和毒虫就够大军一受的,安南都护府在崇山密林里不知死了多少令丞胥吏。 就算给李嗣直大船精兵,上岛也是要吃一番苦头。 但你看看他儿子,他儿子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的,直接就接受了他这个父亲的安排,完全没提一丁点条件。和其他几个争相出头的儿子们不同,李嗣直这个态度让李隆基最满意。太子巡个盐政瞻前顾后,李

相关推荐: 倒刺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沦陷的蓝调[SP 1V1]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腹黑哥哥。霸道爱》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她太投入(骨科gl)   归宿(H)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