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么样,汉也没有力量把匈奴的单于怎么样,这才是根本的一个原因。刘邦打完败仗之后,立即把那个刘敬给释放了,封赏了这个刘敬。 画外音: 从白登之围中侥幸逃脱后,刘邦意识到刘敬具有过人的谋略和智慧,于是在一个重大国事问题上向他问计,结果刘敬想出一计,而这个计谋对大汉王朝影响深远,并且招来了后人非常的争议。那么刘敬献上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计谋呢? 王立群: 刘邦就向刘敬问计了,说我们怎么来解决和匈奴这个关系问题呢?刘敬就给他分析了,说现在这个情况下不能打,对付匈奴就两个办法,第一动武,动武咱们是刚打了这么多年,咱们士兵疲惫了,咱跟人家打不起。第二讲仁义,我听说这个冒顿单于是杀父代立,把他爹杀了代立了,和这么一个人你能跟他讲仁义吗?仁义也讲不通,只有一个办法,让他变成咱们的子孙就行了。刘敬就提了一个办法,他说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这样做。刘邦说只要能行,能解决两家的矛盾问题怎么都行。刘敬说那可以,他说你派你到嫡长公主,他特意提出嫡,嫡长公主,那意思就是说你和吕后生的那个鲁元公主拿出来吧,送到匈奴那儿去嫁给匈奴的单于,匈奴单于一知道是你的亲女儿,而且是嫡出的女儿,肯定让她做阏氏,她要一做阏氏,那将来你闺女生的那个儿子,等老单于一死他就是新任的单于了,那新任的单于是你的什么啊?是你的外孙啊,将来你的外孙如果做了匈奴的单于,外孙还跟他外公打吗?我没听说天下有这样的事,两家的关系就可以和好了。刘邦一听说可以啊,就下决心要把鲁元公主嫁出去。吕后不干啊,吕后整天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刘邦就没招了。这吕后就讲了她的道理,“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我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你为什么把我的女儿非要扔到匈奴去呢?死活不让。刘邦最后没辙,就找了一个宗室,刘姓宗室的女儿,这不知道找到谁家去了,把人家的女儿打扮打扮,以次充好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嫁过去了。而且陪嫁了很多匈奴最喜欢的像茶叶啊,丝绸啊,这些好的东西送给匈奴了。派谁去呢?就派刘敬去了,这事就成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西汉初年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政策叫和亲。这个和亲之策经历过高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一直到汉武帝才改变,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一直用和亲的办法。 和亲的办法我们现在史学界是两种意见,就是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肯定的认为说和亲的办法有用啊,它有利于西汉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它是有用的,还有利于匈奴统一大漠南北,加速匈奴的汉化过程,这是认为有利的一面。也有的人反对,说西汉的和亲之策是在刘邦先冒进,不听刘敬的话,先冒进后失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个权宜之计。和亲并没有起到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作用,匈奴还是不断地入侵,文帝朝、景帝朝,特别是文帝朝发生多次匈奴大规模入侵,所以关于和亲这个办法在学术界目前是有争议的。那么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我想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和亲之策应当是,西汉政府在国力未强大到和匈奴对抗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解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第三,和亲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应当这样看可能会比较全面一点。这个政策延续到后代人们就提出很多批评意见,所以到了文帝朝、景帝朝做了很多调整,这些调整包括什么呢?匈奴最厉害的是骑兵,汉朝最缺乏的是骑兵,那怎么办呢?鼓励民间养马,文帝朝、景帝朝大量鼓励民间养马,所以到武帝那个时候,卫青、霍去病一出征10万骑兵,从哪儿来的马?民间养马,另外国家建立国营的养马苑养军马,这是为大规模对匈作战做准备。第二是移民,向边疆移民,而且这个移民是有奖励的,如果你有罪,移过去罪给你免了。第三,入粟,就是谁家里要是有粮食,把这个粮食千里迢迢送到边疆,要么可以免你的罪,要么可以给你爵位。所以边疆就充实了一大批老百姓,一大批军粮,还养了那么多战马,这样使汉朝边地的力量大大加强了,这就为汉武帝最终用军事力量解决汉匈问题打下了一个基础。 应当说刘邦在他执政初期做皇帝以后,确实他还面临着内外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这一集讲到刘邦全力以赴应对北方的匈奴,最后是白登之围刘敬和亲,才算把这个问题暂告一个段落。但是刘邦刚刚把外部的问题解决掉,他的后宫又失火了,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后宫中间出现了夺储之争,他的后宫中间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刘邦执政的后期了,所以他的后宫中间的斗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那么这些问题刘邦该怎么解决呢?请看下集《爱子封王》,谢谢。 第33章 大风歌(三十三)爱子封王 画外音: 刘邦宠爱年轻貌美的嫔妃戚夫人,戚夫人得以专宠后宫,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也得到了刘邦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戚夫人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安于现状,另一种是借着刘邦的宠爱向皇后之位发起挑战,那么戚夫人的选择是什么呢? 王立群: 高帝六年的九月,代国的第一任代王韩信叛变匈奴去了,这个韩信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韩王信。三个月以后,刘邦任命的第二任代王刘喜,因为畏惧匈奴逃到洛阳去了,弃城而逃,然后刘邦任命了第三任代王刘如意。我们知道这前两任代王,韩王信他是楚汉战争中间刘邦封的韩王,刘喜是刘邦的二哥,所以一个是原来的诸侯王,一个是刘邦的哥哥。那第三任代王刘如意是个什么人呢?他凭什么能够被刘邦封为第三任代王呢?其实刘邦是八个儿子,老大是庶长子刘肥,老大在高祖六年被刘邦立为齐王;老二就是刘邦的嫡长子刘盈,他在高祖五年被立为皇太子;这个刘如意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老大的母亲是一个曹姓女子,是刘邦在未婚之前和这个曹姓女子生的一个儿子,这个曹姓女子在史书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记载。老二他之所以能当皇太子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吕后。老三被封为第三任代王,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刘邦最宠爱的嫔妃戚夫人,我们刚才用了一个词叫最宠爱,那就是说在刘邦所有后宫的嫔妃中间,刘邦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戚夫人。 那么刘邦对戚夫人喜欢到一个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看,一个例子是商山四皓,他们评价戚夫人、刘如意和刘邦的关系的时候,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这段话这样说的:“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这段话只有三句话,但这三句话说得分量非常重。对戚夫人的评价描述商山四皓是这样说的,“戚夫人日夜侍御”,就是说这个戚夫人无论白天和晚上都在陪着刘邦,反过来说,刘邦是白天晚上都离不开戚夫人,这两个人关系非常密切。代王后来又被改封为赵王了,对刘如意的评价是说“常抱居前”,就是刘邦经常把戚夫人这个儿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前,这说明刘邦对这个儿子非常喜欢。第三句话就更重要了,刘邦说“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不肖”就是不像,我们现在还说“不肖子孙”,所谓“不肖”就是不像自己的儿子,爱子就是指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那么“不肖子”指谁呢?指的是皇太子刘盈。这个爱子指谁呢?就是指的刘如意。四皓的这个评价非常能够说明刘邦对戚夫人的感情是极度地宠爱,这个宠爱已经连累到她的儿子,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屋及乌,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是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在刘邦吃饭的时候找刘邦去汇报工作,结果周昌一进去看见刘邦是一边吃饭一边拥抱着戚夫人,这个饭我不知道是怎么吃的,抱着个人还能吃饭吗?至少说刘邦跟戚夫人之间的关系第一很亲密,第二两个人很浪漫,吃饭还是拥抱着吃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戚夫人只是刘邦后宫无数嫔妃中间的一个,那么在后宫那么多嫔妃之中,为什么戚夫人特别能得到刘邦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这一般人都会想到,那肯定戚夫人是年轻美貌,这个条件我觉得是最一般的条件,皇帝在后宫中间所选的嫔妃我估计都符合这两个标准,就是年轻、貌美,他不可能选一个年过半百的,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同样是后宫的年轻貌美的嫔妃中间,为什么偏偏能够选中戚夫人呢?这里边必然有他的道理,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方面《史记》没有提供材料,就有一部书叫《西京杂记》,这部书它倒是提供了一些资料,《西京杂记》这个书的可靠性远不如《史记》,所以《西京杂记》的说法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西京杂记》怎么记载这件事情呢?说戚夫人特别喜欢唱歌,当戚夫人一唱歌的时候,后宫的宫女好几百人随着她伴唱,那个歌声叫“齐声高唱,声入云霄”,至少《西京杂记》的这个记载说明戚夫人有一个特点善歌。另外呢,在《西京杂记》中间还记载“夫人善,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失身酒
玩笑(H)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痛之花(H)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火影之最强白眼
妄想人妻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