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背着爸爸和叔叔滚床单(虐心) > 第73章

第73章

,无法履政,就是年纪大了,没有办法行使权力了。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唐顺宗,唐顺宗即位以后,即位的时候他就有病,所以唐顺宗即位的第二年就立了广陵王作为太子,后来又传位给广陵王,广陵王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唐宪宗即位以后,就尊唐顺宗为太上皇。最后唐顺宗死得很早,46岁就死了,那就是当皇帝的时候就有病,没有办法只好传位给别人了,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情况形势所迫,不得不交权,这里最典型的就是唐高宗李渊,这个事情大家非常熟悉,李渊是武德元年代隋做了皇帝,只做了九年,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份,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了太子还有李元吉,最后逼得他父亲在九月传位给他,这个就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把皇位给交出去,然后自己做太上皇。 第四种情况,是他人擅立,只能默认,很有名的是唐玄宗,唐玄宗是因为安史之乱跑到四川去避难,在马嵬结果死了杨贵妃,紧跟着太子李亨被老百姓留下来了,其实李亨也想脱离唐玄宗,唐玄宗走了太子李亨留下来,在大臣们的拥立之下在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唐肃宗一继位后,尊他父亲为太上皇,唐玄宗这个太上皇也是未经他允许,他儿子就当了皇帝了,你说他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 第五种情况太上皇是,退居二线,掌握实权,这个例子中间最典型的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据说他曾经发过一个誓,因为在他前面康熙在位61年,所以他说不敢破祖上的规矩,我假如能够做60年皇上我就传位。果然乾隆挺能活,活到85岁的时候已经在位60年了,他就宣布退下来做太上皇,然后立了嘉庆。但是嘉庆立了以后,权力还在他手里边,他叫训政,一直到嘉庆四年他才死,实际上他那个太上皇是掌握实权的太上皇。 刘邦搞了个太上皇制度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的情况非常复杂,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这么复杂呢?我把它分了六种,其中第六种没有详细讲,就是淡薄政务,诚心内禅,不愿意管事了。真心愿意把皇位交出去的很少,绝大多数是迫不得已,要么是有病,要么是别人擅立了没有办法。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皇权太诱惑人了,所以你看乾隆当了太上皇还攥着实权,一直攥到死。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没有愿意享清福的,所有的皇帝都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诱惑。这一集我们讲了太上皇,实际上就是讲刘邦和他父亲的关系,上一集我们讲刘姓封王,讲的是刘邦和他的兄弟、儿子、侄子的关系,所以这两集涉及到刘姓皇族内部的许多关系。总而言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采取了很多稳定政局的办法,保持稳定也是大局啊,你看他封29个列侯,他封了四个同姓王,他又封太上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调整关系,稳定政局。那大家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刘邦做了这么多事,政局稳定了吗?天下安定了吗?不好讲,怎么不好讲呢?请看下集《白登之围》,谢谢大家。 第32章 大风歌(三十二)白登之围 画外音: 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初期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这其中就包括韩王信,韩王信是战国后期韩襄王的后裔,仪表堂堂,作战勇敢,为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高祖六年刘邦却针对韩王信做了一件事,结果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刘邦也因此遇到了他称帝之后的最大一次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呢?整个事件究竟有怎样的来龙去脉? 王立群: 高帝六年这一年我们讲了很多,这一年刘邦做了很多事情,封列侯,封同姓王,包括封太上皇,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巩固政权。而且这一年刘邦还做了一件事,这个事叫“拆迁”,刘邦也搞“拆迁”,他这次“拆迁”是把一个诸侯王从一个战略要地给他迁到边疆去了。他这一次强行“拆迁”引发了一场大乱,差一点要了刘邦的老命。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刘邦是怎么处置这件事的?这个我们还要从头说起。刘邦搞“拆迁”是个老手,他早就这样玩儿了,所以高帝六年这一次我们叫故伎重演,就是他玩儿过。他搞的第一次是高帝五年,他灭了项羽,12月他灭了项羽以后,他一下子就把齐王韩信的兵权夺了,不久就把韩信从齐迁到了楚,这个我们讲过了。当然你不用拆迁这个词也行,这叫调整,本来你在山东给你调到江苏,调到安徽。调整他玩儿过一次很成功,因为他不愿意让韩信做齐王,所以把齐王迁为楚王。 这一次他故伎重演,玩儿的这个人也叫韩信,但这个韩信此韩信非彼韩信,不是那个韩信,这个韩信他是韩襄王的孙子,韩襄王是战国后期被秦始皇灭掉的韩国最后一个国君。韩襄王的孙子他也叫韩信,这个人后来被封为韩王,所以史书中间往往把这个人叫韩王信。韩王信这个人是个身份很特殊的人,他的身份是韩襄王的孙子,是正宗的韩国国君的后裔。而且这个人有三个特点,第一身高,身子特别高,史书记载叫八尺五寸,史书记载到八尺四寸就算是大高个了,八尺五寸是很高的个儿,第一是个子高。第二,武功超群。第三,活命第一,这个韩王信有一个生活准则,保命第一,关键时刻先保命再说,他是这么一个人。韩王信的命并不好,他生活的时代已经是韩国即将灭亡的时代了,所以他亲自经历过了韩国的灭亡。韩国灭亡以后,韩襄王的子孙绝大多数被杀,只有这个韩王信福大命大活下来了。所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以后,这个起义军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就是如果能找到六国国君的正宗的后裔,把他们尊奉为王,在当地就特别有号召力。为什么呢?因为六国国君的后裔都是政治名人,是名人就有影响力。所以当时楚国项梁立的是楚怀王的孙子,齐国那是齐王田儋,魏是魏王咎,加上赵国、燕国,可以说被秦灭掉的六国五国都立了国君,唯独这个韩国找不到韩襄王的子孙。最后没有办法找到了一个横阳君叫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但他并不是韩襄王的正宗子孙,是在这个情况下。那么韩王信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韩王信的发现是因为张良西征,张良被任命为韩国的司徒奉命到韩国去攻城掠地,他到韩国以后攻下了十几座城,而且意外地发现了韩王信,发现韩王信以后,他立即把韩王信任命为自己手下的将领,带着这个韩王信然后跟着刘邦一块儿入关,韩王信就成了刘邦集团的一个成员。刘邦到了汉中以后,这时候张良已经走了,张良去辅佐韩王成了。 韩王信给刘邦讲过一段话,这段话在很多地方不被人们提到,但是这段话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了解韩王信这个人,这段话这样说的,“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项羽分封很不公,他把跟随他的将领都分到那个好的地方就是中原去了,而您作为汉王,您封到汉中这是左迁,所谓左迁就是受处罚的人才封到这儿,这是第一点,就是封地对你不公正。第二你手下的士兵都是山东人,都想回自己的故乡去,借着他们的劲儿打回去,你可以得到天下。这个话和谁的话说得很相似呢?和那个汉中对策的韩信对刘邦说的话非常相似。韩王信是一个很有军事才干的人,所以刘邦就开始关注这个韩王信,等到刘邦杀回关中以后,刘邦就答应要许封韩王信为韩王。因为他是韩襄王的孙子啊,就是将来一旦把韩地打下来,你就是韩王,现在韩地还没有打下来,那么你做什么呢?韩太尉。所以当刘邦挥师东进的时候,韩王信就受命去攻占韩地,韩王信攻占韩地有有利条件,第一,他是韩襄王的孙子,正宗;第二,他的武功很好,所以刘邦用他去占韩地。韩地在哪儿呢?就是秦代的颖川郡,具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阳的西边、南边这一块,就是当时的韩国土地,这一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项羽听说韩王信攻占韩地,派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原来吴地的一个县令叫郑昌,此人跟项羽关系非常好,所以项羽把他任命为韩王,让他去对抗韩王信,所以郑昌跟韩王信在颖川这一块就相聚。到了汉二年,韩王信就攻下来了十几座城,刘邦出关以后韩王信就急攻郑昌,郑昌顶不住就投降了,这样韩王信就把韩地整个占有了,占有韩地以后刘邦就正式任命他为韩王。 画外音: 楚汉战争期间为了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把分封作为激励手下奋勇作战的手段。韩王信,正是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而被刘邦封为了韩王,成为了七个异姓诸侯王之一。刘邦也一度对韩王信非常器重,然而一件事情的放生使刘邦对他有了看法,那么着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王立群: 但是在汉王三年的时候,这个韩王信出了一件事,这件事对韩王信,对刘邦影响都非常大,什么事呢?就是汉三年刘邦在荥阳打了个大败仗,他让纪信扮成他的样子,从东门出来引走了楚军,又派了三个人留守荥阳城,这三个人最后牺牲了两个,我们前面讲过,一个是

相关推荐: 岁岁忘忧(完结)   碧荷衍生文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交易情爱(H)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成瘾[先婚后爱]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