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所以没有砸着,然后这就惊了驾,所以马上就大搜捕,张良跟刺客逃了,张良逃到江苏的下邳就今天江苏的邳县隐居起来,这次行刺《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可见这次行刺是一个重大案件,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由于当时没有抓到这个刺客,下令在全国大搜捕,10天没有抓到,张良就隐居下来了。 隐居下来以后在邳县张良遇到了一个奇人奇事,有一天张良过一个桥,他站到那个桥边上的时候看见来了一个老先生,这个老先生就冲着张良走过来了,走到张良的身边,这老先生的动作非常奇特,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往桥底下一扔就扔下去了,张良就愣了,这个老头怎么扔鞋呢?这老先生鞋扔完就指着张良说:“小伙子,到桥底下把我的鞋给我拾过来。”这张良看见这老头的鞋掉下去,这不是一般的鞋掉下去,是老先生有意把它扔下去,然后叫张良去给他拣鞋,所以张良当时就感到一股热血冲到脑门儿上,就想“扁”这个老头,但一看这个老先生太老了,搁不住打,所以张良就压着火下去把鞋给拣回来了,拣回来老头理直气壮把脚一伸给我穿上,拣回来不算还要给我穿上,张良又想“扁”这个老头,但是你好事已经做过了,给他鞋都拣回来了,又忍着跪下来给老头把鞋穿上,老头鞋穿上,老头一句话没说,道谢的话一句没说,看了看张良,笑了笑扬长而去,张良傻了,觉得这个老先生不正常,你把鞋扔了叫我给你拣,咱俩非亲非故,我拣回来,你叫我给穿,我还跪到那儿给你穿上,一句道谢的话没有,走人,走了,张良看着他走,走了一里多地,老头又拐回来,拐回来就说了一句话:“孺子可教。”什么叫孺子可教,年轻人你还是可以是个可教子女,可以教育好的,就这样吧,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你来这儿等我,张良一听觉得这老头奇,五天以后还叫他来,张良就跪下来说:“遵命”。五天以后天刚亮,张良就赶过去了,一到那儿老先生已经来到了,老先生一见他来的晚了马上一顿训斥,把张良训得够呛,而且说:“与老人期,何后也”,你和一个长辈相约,你怎么能来晚呢,说完老头就走了,五天以后再来。五天以后天还不亮,张良就急吼吼地赶过去了,一到那儿老头又到了,比他来的还早,这老头又把张良骂了一通,走了,临走说五天以后再来,这三个五天就十五天了,说到第三次张良晚上就不敢睡了,天刚半夜他就去了,他刚到那儿不久老先生来了,老先生一看他,年轻人就应当这样,说完这老头就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这本书非常好,你就回去好好看,看了这本书,你就可以成为帝王之师,10年以后你可以发达,13年以后在蓟北咱俩还可以再见一面,那个古城山下有一块黄石,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走了,天不亮,张良也看不见是啥书,等天亮了,打开来一看,这书名四个字,《太公兵法》,太公,托的姜子牙的名字,所以张良就得了这本书,张良的一生和这本书的关系非常密切,从此以后张良就在这个地方隐居下来,专心地去读和揣摩这个《太公兵法》,读了10年,10年以后果然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也召集了100多个人,当然张良这100多个人很少了,他想去投奔另一个人,结果遇见刘邦,就加入了刘邦,然后张良就试探,经常用《太公兵法》说给刘邦,刘邦这个人读书不多,悟性很高,张良一说他就明白了,所以没等张良说完,他就明白张良要说什么,而且马上就能做,张良也试着把这个《太公兵法》说给其他的人,其他人听完以后没反应,所以张良就觉得用这个《太公兵法》试了不同的人,就觉得唯独刘邦是个可跟的人,他就跟着刘邦了。 画外音: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中,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这部奇书,这对他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张良在加入刘邦集团后为刘邦出谋划策,成为刘邦手下不可或缺的一个智囊人物,但在刘邦起兵反秦到登基称帝这七年时间中,张良并不是一直都在刘邦身边,他和刘邦还曾经有过两次离别,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立群: 其实张良跟刘邦有一个两离两别,第一次是当项梁立了楚怀王熊心的时候,张良看出门道来了,熊心是个什么人,他是楚怀王的孙子,已经是个放羊娃了,项梁把他找回来,立为楚国的国君,所以张良就看出门道来了,他也去找项梁,他说韩国虽然灭亡了,韩国也有一个国君的后代挺不错的,能不能把他也立成国君,立成韩王,你多树立一点(秦朝的)对立面,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项梁就听了然后让张良去找,张良就给刘邦第一次离别了,把这个人找过来,然后项梁封他做韩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韩王成,所以张良就跟着他,项梁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跟着他去在韩国的地盘上想打天下,但是很不顺,一直到遇见刘邦,西入秦关的时候遇见刘邦,刘邦帮着韩王成打下了十几座城,这韩王成才有了个立足之地,所以当时刘邦就有个建议,说有那么十几座城,项梁不是封你做韩王吗?你也有这么十几座城了,你就在这儿做你的韩王,至于子房,我帮你们打了这块地,你把这个人先借给我,韩王成就让张良跟着刘邦,跟着刘邦一直到项羽大分封的时候,项羽封了18个诸侯王,照样承认了韩王成,所以张良就告别了刘邦又去跟从韩王成,这里你可以看出来一点,张良所有做的事情都是要为韩国复仇,想重新把韩国给立起来,但是张良的做法恰恰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张良跟着刘邦以后替刘邦出了好多主意,特别是鸿门宴,张良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项羽就惦记上了张良了,觉得张良帮助刘邦做那么多事,所以项羽特别恨这个韩王成,说你手下弄了这么一个人跟着刘邦,给他出了那么大力,所以韩王成封了韩王以后,项羽把他扣在自己的军营不放,死活不让他走,后来又把他降成侯,降成侯以后又把他带到彭城,到了彭城以后又把韩王成给杀了。这一段经历让张良彻底地绝望了,张良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韩国的国君的后代立为韩王,封了两次,项梁封了一次,项羽封了一次,封了两次最后被项羽杀了,没有办法他又逃过去跟着刘邦,张良是这样归汉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张良归汉的过程中间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跟刘邦的君臣相遇有偶然性,就是张良去带着人去投奔另一个人,路上竟然遇见刘邦了,这是偶然的,但是也有必然性,就是刘邦特别能够理解张良,这个很不容易,张良说什么,刘邦马上就能明白,这是一个人的天赋,这叫悟性,刘邦是个悟性很高的人,就是你跟他一说他能明白,所以张良为刘邦的建汉立了很大的功劳,这才有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对他手下的大臣们讲,说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所以张子房张良,他为刘邦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了很大的功劳。 画外音: 除了张良,刘邦手下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刘邦从布衣百姓,到贵为天子,这一巨大的身份转变中,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人和刘邦的关系,还非同一般,他甚至还救过刘邦的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王立群: 第二个人萧何,萧何也是刘邦炫耀的一个资本,他认为是三杰之一,但是萧何跟张良相比,萧何比张良那大不一样,萧何跟刘邦有三个“老”,第一个叫老乡,第二个叫老同事,第三个“老”叫老战友,所以萧何跟刘邦的关系,远比张良跟刘邦的关系要亲、要近,首先他们都是当时沛县丰邑人,这个丰邑当时是个邑,现在这个丰邑划出来了是江苏的丰县,今天你到江苏去,丰县是丰县,沛县是沛县,它是两个县,原来在秦帝国时代它是一个县,都是沛县,他俩不但是沛县人,而且是沛县丰邑人,关系很近是老乡,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老同事,就刘邦所在那个沛县,萧何一早就做官了,萧何做了什么官呢?他是个管人事的一个公曹,史书记载叫“主吏椽”,而且刘邦这个人在没有做亭长之前,刘邦可不是一个遵章守纪的人,多半那个最先起来造反的人,大多数都不是遵章守纪的人,刘邦也是这样的不是个遵章守纪的人,他在秦朝没做泗水亭长之前,他弄了好几次犯法的事,谁把他救下来呢?萧何,萧何是一个熟悉秦代法律的一个刀笔吏,萧何多次袒护刘邦、保护了刘邦,而且等到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以后,萧何对他的关照更多,所以刘邦心里对萧何还是很感激的,他们是个老同事,那么最后一个关系呢?是老战友,老战友的关系是因为刘邦在做泗水亭长的途中,在丰邑西他把逃跑的这些服徭役的人给放了,所以刘邦就逃亡,藏在芒砀山里面,而这个时候萧何怎么办呢?萧何还在县里工作,而且萧何工作做得非常好,秦朝中央政府来人来沛县考察干部,每一次考评萧何都是全县第一名,所以当时来考评的这些官员都想把萧何从地方上调到中央去工作,萧何有好几次可以到中央政府去工作,萧何拒绝了,不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痛之花(H)
南安太妃传
召唤之绝世帝王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仙道空间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认输(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