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二点是什么呢?关中有经济文化的优势,秦国从孝公变法以来奖励耕战,所以关中的老百姓种地非常内行也非常卖力,关中是支持战争的一个大后方,关中之地绝对不能够失掉,再加上秦始皇搞的这一套什么郡县制,统一文化,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关中向外推开的,所以汉代要承接秦制,关中是一个最好的地方,最便利的莫过于关中。第三点关中是刘邦的根据地,刘邦一进入关中以后就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父老的拥护、爱戴,所以关中是刘邦夺取天下的根据地,也是刘邦将来安定天下的根据地,你不能把根据地给丢了,有了关中,你即使把函谷关以东地方全丢了,你还有关中之地呢。第四关中又是周朝的发祥地,周朝后来确实是建了成周洛阳,建了东都,平王东迁是不得已迁到洛阳去的啊,他真正的根据地实际上还是在关中,所以张良说娄敬的话说的是对的,就应当把关中作为你定都的根据地,这话一说,张良的话在所有的谋士中间,刘邦最看重的是张良,我们读《史记》,刘邦对其他的人的称呼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对张良总是叫子房,从来都是叫子房,他手下的大臣唯一没有受到处罚的也就是子房,所以张良一赞成,刘邦就二话不说了,当天就迁都,就从洛阳改到长安。所以应当说在刘邦称帝这个过程中间,娄敬也立了很大的功,所以刘邦还是很幸运的,每到关键时刻都有人帮他,怎么制定规矩啊?怎么来定都啊?都有人帮他,所以这个人很幸运,七年他只用了七年就从一介布衣折腾成九五之尊的皇帝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般的人闹革命都得几十年,流血牺牲才能夺得天下,七年夺得天下很不容易,至于刘邦为什么七年能够夺得天下,我们以后会讲,至少说他的过程时间太短了,你知道秦始皇在前面是三十五代国君努力啊,三十五代国君努力到他手里边,还折腾了几十年才折腾成一统天下,刘邦一点依赖都没有就是一个布衣百姓,七年北漂成功了,这个是极其不容易的,那么刘邦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呢?请看下集,汉初三杰。 第17章 大风歌(十七)汉初三杰 画外音: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从平民百姓到当上皇帝时间最短的一个人,刘邦从起兵反秦到楚汉战争中消灭项羽,最后登上皇帝宝座一共只用了七年时间,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速成”,而在刘邦称帝“速成”的背后有三个人功不可没,这就是张良、萧何、韩信,其中韩信是汉初的军事名将,他在战场上攻城掠地立下了赫赫战功,相比之下张良和萧何没有韩信在战场上的威风,但他们在刘邦集团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张良和萧何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和刘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王立群: 刘邦当皇帝和他以前的所有的君王相比较起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如果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速成”,就是他从一个布衣百姓到登上天子宝座用的时间只有七年,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从一个草根到当上皇帝时间最短的一个人,所以刘邦当皇帝以后,他手下有一个人曾经跟他提意见叫他迁都,那个人叫娄敬,娄敬跟刘邦讲,他说你建立的这个汉朝和建都在洛阳的那个周朝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的长短不同,人家周朝是怎么得了天下的?周文王、周武王他们得天下,是在他们之前有十几代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我们讲秦始皇他最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成功,在他前面有三十五代秦国国君,人家都经过了几百年铺垫,然后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来,没有像刘邦这样“三级跳”,七年就当上皇帝了,所以他这个“速成”就带来一个问题,有很多人对刘邦当皇帝有看法。比如说刘邦跟项羽打了几年仗的那个荥阳广武的古战场,在西汉建国以后,500多年以后,也就是魏晋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人叫阮籍,此人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登上广武的古战场看了看当时楚汉战争那个遗存,说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这两句话叫:“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说世界上的英雄都死光了,竟然让这小子最后他当上皇帝了,所以刘邦这个当皇帝后人是评论很多的,我们不多说,现在我们要说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刘邦怎么样自己看自己的成功,这也是个大问题,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看法,你自己怎么看呢? 其实刘邦在登基称帝不久,他就把都城定在了洛阳,他曾经在当上皇帝不久,在洛阳的南宫召集了当时的大臣,包括诸侯、将军、列侯们在一块儿喝酒,在这个酒宴上刘邦就提出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刘邦说你们放开胆子说,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觉得我为什么最后打败了项羽当上天子,酒宴上他抛出来这么一个问题,他这个问题一出来以后,马上手下就有两个大臣站出来说话了,这两个大臣说话也很不客气,他说陛下你对人是十分傲慢,你远不如项羽对人那么仁厚,就是对人来说你比项羽错远了,但是你有一个特点,就是你打下来一些地方以后呢,你分给其他人让这些人去做封侯、封王,而项羽打下来地方以后他不封,所以你封了以后,大家跟着你干有劲儿,项羽不封,大家跟着他干没劲儿,这就是你打败项羽的原因。这是大臣们的意见,刘邦听完以后,他就打断了大臣的话,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你没有说到点子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个子房是张良的字,刘邦提到张良非常客气都称他的字叫子房,刘邦这个人很傲慢,但唯独对张良不叫子房不开口,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天下的人杰,我能用他们所以我得了天下,刘邦这一番高见一发表,底下大臣们都对刘邦的这个高见表示赞成,心悦诚服。 画外音: 刘邦的这一段话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话题——汉初三杰,刘邦认为当时天下最杰出的人才就是他手下的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正是有了这三个人的辅佐,刘邦才能最终取得天下,而在三杰之中刘邦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张良,显示了刘邦对张良的器重,那么张良在刘邦手下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王立群: 张良是韩国贵族,他的家世很不一般,张良的祖父曾经做过韩国三代国君的相国,他的父亲做了韩国两代国君的相国,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叫“五世相韩”,“五世相韩”这个意思就是说,张良的祖父跟父亲曾经辅佐了韩国的五位国君,一直到公元前250年张良的父亲去世,张良父亲去世离韩国的灭亡中间相差了20年,也就是张良的父亲死后20年韩国灭亡,但是在张良的父亲去世以后,张良没有出任国相。张良当时年龄很小,年龄小你不能做官,等到年龄大可以做官了,韩国灭亡了,所以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已经成为一个青年人了,但韩国灭亡张良的家可是不穷。因为你想想,他的祖父跟他的父亲做了五代韩国国君的国相,所以他家做了这么五代的国相,家里面非常地富有,韩国灭亡的时候他家里富有到什么程度呢他家里有300个奴仆但是这个时候他家也遭遇了一场不幸,就是他弟弟夭折了,国破、家亡,张良在这么一个关键时刻,他把他弟弟简单地安葬了,按照贵族的习俗这要隆重下葬的,简单地、草草地埋葬了,然后把300个奴仆全部放走了,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变卖,张良就攥了一把钱,他拿着一把钱又拿了一大笔家产变卖的钱,他要寻找、找人,找什么人呢?刺客。因为在六国被秦国兼并的这个过程中间,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兼并了六国,这十年中间这六国中出现了两个热血青年,一个是燕国的太子丹,这个人我们知道很熟悉,太子丹也是个热血青年,另一个就是韩国贵族青年张良,这两个人有共同特点,这两个人都是花钱要买凶,然后去杀人,杀的也都是同样的一个人——秦始皇。我们单说张良,当然你拿那么多钱去找人,这个天下还是不缺人的,也不缺刺客,最后张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按照《史记》的记载,这个大力士能够把120斤的铁锤就能够投很远。然后在秦始皇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外出巡游的时候,张良和这个刺客就埋伏在今天河南原阳县的南边,当时的这个地点叫博浪沙,非常有名,秦始皇的车队从这儿过,当然过的时候秦始皇已经有了戒备,因为在这之前秦始皇两次遇刺,一个是荆轲,一个是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两次遇刺,所以秦始皇坐的那个车,他是同样形制的车弄了好多辆,其中有一辆是秦始皇坐的,所以张良行刺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那么多车不知道哪一个是,就用铁锤照着一个砸过去,把那个车给砸个稀巴烂,那个车刚好不是秦始皇坐的,
相关推荐:
成瘾[先婚后爱]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珊璐短篇CP文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我在末世养男宠
萌物(高干)
双凤求凰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我以神明为食
交易情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