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张良跟陈平想追杀,真正想追杀的是刘邦。但是那么刘邦为什么不提出来呢?要等着张良跟陈平说呢?刘邦没法说出口,刚刚十罪项王,列项羽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负约。你看,这跟人家签的协议,人家给你的爹、给你的老婆、儿子、哥哥、什么侄子都放回来了,然后马上负约,这不也太难堪了吗?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所以怎么办呢?只有张良、陈平说,有些话自己不好讲,等自己的手下人说了然后半推半就,实际上半推半就就是愿意,所谓的半推半就其实就是愿意,所以负约追杀项羽。 画外音: 在项羽诚心诚意退兵的情况下,刘邦集团单方面毁约发出追击的命令,刘邦的这一追击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这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项羽一生中的最后一战,那么这场战役刘邦为什么能打胜?是谁帮助了刘邦? 王立群: 垓下合围是汉五年10月追杀项羽开始,这个追杀,刘邦是带了20万军队追杀项羽的10万军队,从荥阳一直追到固陵,就今天河南的淮阳,他带了20万追项羽的10万,把项羽追急了,项羽用他10万人打了一个回马枪,把刘邦的20万军队打的大败而归,固守在淮阳城里面不敢出来。已经约定好要来参战的韩信不来、彭越不来,他问张良怎么办?说好了叫他俩来参战,他俩都答应了为什么不来?《史记》的原话叫:“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怎么办?人家说好来,人家不来。张良心里头透亮,说人家不来是应该的,为什么呢?眼看着项羽要灭亡,他俩一块儿地都没有得到,他两个都想做真正的诸侯王。韩信倒是不错,封了一个齐王,但是那个齐王是你不得已而封的,你心里明白,人家心里也非常明白,不是你真心要封的,所以齐王韩信不愿意。彭越呢?彭越也想做王,彭越功劳很大,你过去有一个魏王在那儿,你封彭越做相国,现在魏王死了你不封他,他不想来。这个话张良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在当时那个社会中间,那些诸侯们最想得到的资源,它是个农业社会,最想得到的资源是什么?土地,因为那时候得到了土地,连这个土地上的人民、百姓都是你的,所以最想得到的就是土地。所以张良建议,你要能够和他们共分天下,他们马上就来,你要不能和他们共分天下,这个天下事不好讲,你别看项羽就剩了10万人,你20万你灭不了他10万。所以我给你个建议,把陈郡以东一直到海边的地全给韩信,然后把雎阳,就今天河南的商丘,再向北一直到谷城,就是今天山东的平阴,这一块全给彭越,你把这两块地捐给这两个人,然后封他们为王,他俩自然就来了。刘邦一听,马上派人告诉韩信,彭越,只要来了灭了项羽,这块地是你的,那块地是他的,他俩立即回答出兵,非常利索,就是交易,你给我地我替你打,什么关系?雇佣关系,就是这样雇佣关系。再加上南方,项羽的南方也不稳定,大司马周殷叛变,协助刘邦把九江郡给占了,黥布也从南面过来,这样就形成对项羽的合围,所以最终在垓下,也就是汉五年12月在垓下打了一仗,这一仗项羽战败,项羽战败自杀,导致刘邦获得了全胜。 画外音: 垓下之战,项羽的10万之军对付刘邦集团的60万之众,胜败可以预料,这一战最终以刘邦的胜利结束了,盖世英雄项羽最后自刎而死,那么面对这位与自己以前共过事,现在是对手的敌人,刘邦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他会如何处理项羽的后事呢? 王立群: 刘邦在项羽死后做了四件事,这四件事我们叫精彩收官,下棋一样,围棋最后是收官。刘邦是怎么收官呢?第一件事,封赏功臣,这个功臣不是指别的功臣,就是最后追杀项羽的这几个人他要封赏,因为刘邦原来有个命令,能够杀项羽的人,他要拿出来千斤之金和万户之邑来封赏这个人,最后是怎么回事呢?哪些人杀了项羽。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之前是把马送给乌江亭长,他让那个亭长把那个马带走了,他自己拿着短剑和汉军对峙,杀了100多个汉兵,身上受了十几处伤。看见追杀他的人中间有一个人,当年是他的老部下,这个人叫吕马童,现在叛楚归汉,是刘邦手下的骑司马。项羽看见他说了一句话:“若非我故人乎?”翻译成现代汉语,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我的头金千斤,邑万户,念在咱俩老朋友的关系,我就把这个好事送给你。他说这个话的时候,这个吕马童非常不好意思,吕马童原来是项羽的老部下,现在看见自己的老领导要把头送给自己,吕马童感到很不好意思。吕马童就转过脸去,给他身边的一个战友指了指,这个人叫王翳,是个郎中,跟王翳说这个就是项王。说完以后,项羽就当着吕马童的面自刎而死,就是把颈动脉切开自杀了。项羽自杀以后,王翳他原来不认识项羽,所以王翳他没有那么多顾忌,王翳很快,赶快冲上前去一刀把项羽的头砍下来,吕马童也赶快上去砍。他们上去一砍,其他人等于把项羽这个人的尸体给卸开了五块,王翳是得了一个头,其他四个人各得了一部分,五个人对到一块儿是个完整的(尸体)。但不是第一次得的,而是这个人得到以后,第二个人把第一个人杀了夺过来,第三个人把第二个人杀了再夺过来,因为谁能得到一块肉将来都要封侯的。史书记载,在这个争夺中间“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这几十个人互相残杀,杀到最后大家都不再杀了,剩了五个人,这中间有吕马童、有王翳、还有另外三个人,这五个人得到项羽遗体的一部分,这五个人刘邦对他们,把原来的一万户的土地分成五份,一人两千户,五个人全部封侯,这是第一件事封赏功臣。 第二件事,招降鲁地,项羽一死,平楚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只有一个地方宁死不降,就是鲁县不降,不投降。因为项羽生前曾经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所以鲁地的人要为项羽守节,宁死不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气的想屠城,就是想把鲁县城的人全部杀了,后来听说是鲁县的人为项羽守节,他最后怎么办呢?把项羽的人头用大竹竿挑着,让守城的人看看,证明项羽确实死了,这样鲁地的人才最后投降了,招降以后,刘邦以鲁公的礼安葬了项羽。第三,哭祭项羽,就项羽死以后,刘邦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刘邦还亲自跑到项羽的墓前大哭一场,这个大哭一场怎么理解我不评价,我讲一件小事。汉武帝时期有一个非常耿直的大臣,汉武帝朝有两个耿直大臣,一个叫汲黯,我讲过这个人,另一个叫郑当时,两个人非常耿直。郑当时是个非常耿直的大臣,他的父亲也很耿直,他的父亲叫郑君,君主的君,郑君,郑君原来是项羽的部下,项羽自杀以后,郑君就归降了刘邦。归降刘邦以后,刘邦就对归降他的楚军的将士特别是官员下了一道命令,说以后无论是口头上说或者是笔头上写,只要谈到项羽,不能叫项羽只能叫项籍,因为籍是项羽的名,羽是项羽的字,称一个人的字是对人的尊敬,称一个人的名是对一个人的蔑视,更不允许称项王,刘邦下了这个命令。其他的原来项羽的部下再提到项羽,一律叫项籍,唯独这个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死不开口,只要提到,不是项王就是项羽,绝不称项籍,以表示自己曾经是项羽的臣子,西楚国的君臣关系这个不能够乱。就因为这,后来刘邦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原来项羽的部下投归刘邦的,只要口头跟书面一律称项籍的,一律提拔,凡是不称项籍坚持称项羽,或者叫项王的,一律开除公职回家。因为郑当时的父亲坚决不这样干,所以他被开除公职回家了,最后穷困潦倒病死在家中,至死他绝不拿蔑称自己的主人来为自己求取一官半职。这是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和哭祭项羽放到一块儿,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假如刘邦真是对项羽有感情,真是心胸如此宽广,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叫项籍或者叫项羽,那人不是已经死了吗?皇帝不是你当了吗?你还跑到人家坟前大哭一场,也都哭完了,哭完以后你还下什么命令叫项籍的就提拔,叫项羽的就开除公职,这只能说明什么?项羽死了以后他仍然对项羽耿耿于怀,狭隘,还是狭隘,那要是这么狭隘,你哭什么?你的泪从哪儿来的?不说了,大家自己想。 第四件事,封赏项伯,项伯他最后没有忘,项伯帮了他四次忙,鸿门宴之前让他躲过一场军事打击。鸿门宴之中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让他躲过了一场绝杀。第三是在刘邦被封到巴蜀的时候,项伯私受贿赂,帮助他多要了一块汉中郡,这个汉中郡后来成为夺取三秦之地的一个跳板,这第三件事。第四件事,项羽支了个大锅要把他爹给煮了,项伯跟中间说了几句话,化解了项羽的怨气,救了刘邦父亲一命。四件大功,最后怎么办呢?第一赐姓刘,别姓项了,改姓刘,当然在今天改个姓很不容易,在当时改个姓那是莫大的尊崇啊,因为你改姓刘等于是皇亲啊。第二,封他为侯,项伯从此改姓刘,也封了侯,至于当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深海gl (ABO)
妄想人妻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城(H)
薄情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