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本来项羽的军队就少,而这个20万跟30万他两家是一伙儿的,你等于10万人对抗人家50万人这就意味着韩信他的攻占齐国对项羽的威胁非常之大,震惊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采取了空前绝后这种行动,派说客。说客是政治手段、是外交手段,项羽从来没有用过,第一次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项羽一生迷信的是武力,这一次他派了一个说客,这个人叫武涉,派他去游说韩信。武涉见了韩信以后讲了四点,第一,汉王贪得无厌,当初我们灭了秦,我们是:“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谁有多大的功劳给他多大的地。但是人家刘邦呢,先是占了三秦,然后再出关,要一个一个地灭诸侯,按武涉的原话是说:“非尽吞天下者不休。”他不把整个天下拿到手不停止,这就说明汉王贪得无厌,这是第一。第二,汉王不足相信,刘邦好几次就差一点死在项羽的手里边,项羽放了他,放了他以后拐个弯还跟项王打,说明这个人不值得相信。武涉对韩信说了这么一句话:“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你别认为你跟刘邦很铁,将来刘邦一定会抓你,第二点。第三点,韩信因项王存在才能存在,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你能活到今天是因为项王存在,项王不存在,你也就不能存在了。换句话说,你的价值全在于项羽活着,项羽活着你有价值,项羽一死你就没有价值了。这句话把刘、项、韩三个人的利害讲得极透,所以最后的结论是:“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项羽要是今天死了,第二天就会拿你来说事。第四点,智者当中立,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在当前这个关口,你有30万军队,刘邦有20万军队,项羽有10万军队,那么作为一个聪明人应当是三分天下而王之,三分天下而王之。武涉的话说得很透,韩信听进去了吗?没有,韩信怎么说呢?他说我当年在项王手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归了汉,到了汉以后,“授我上将军印,率数万兵马,”汉王对我是什么态度呢?是:“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我才有了今天,“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我到死不会背叛汉王。武涉用这样的话劝韩信,韩信最终的表态不叛变,这是被惊动的第三个人就是项羽。 韩信平齐被惊动的第四个人是蒯通,蒯通是当时的一个著名的辩士,蒯通知道当时天下的实权掌握在韩信手里面,所以蒯通呢,他觉得武涉游说韩信失败了,他要想一个好办法游说韩信。他怎么游说呢?他这样讲,他说我这个人学过相面,我会替人相面。韩信就说,那你看我的面相怎么样呢?蒯通说,我看你面相不过封侯,不过是封个侯,但是我要看你的背,我要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你的面相顶多是封个侯,还有危险,要看你的背相贵不可言。他说了这么两可的话,韩信就很疑惑了,你这个话怎么讲的呢?蒯通说是这样,当今天下是刘、项两家在争,项羽彭城大战以后占的优势,带兵杀到荥阳,在这个地方兵困于京索之间,三年没有超出,没有过去荥阳这个战线。而刘邦呢,刘邦是背靠着天险,一天数战未有尺寸之功,就是刘、项两家打到今天,可以说兵疲力尽,谁也吃不了谁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贤者才能收拾这个残局。那么今天刘邦也好、项羽也好,他两个的生命都关乎到你,足下为汉则汉胜,于楚则楚胜,就是你帮汉,汉胜,你帮楚,楚胜,那么你最聪明的做法是什么呢?最聪明的做法是两立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就是你谁也不要帮,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凭着你的聪明,凭着你的军队,你以齐国为根据地,再加上你控制的赵国跟燕国的土地,还有你可以利用刘、项两家的后方去骚扰他们。然后你可以为民请命,要求刘项两家停止战争,不要再打了,停止战争,谁不听你打谁,到那个时候你再封一些诸侯,天下所有的人都会遵奉齐国。这是蒯通给韩信的建议。那么蒯通说了这番话韩信怎么答的?韩信听了蒯通说了这么多,他说刘邦对我太好了,这个好处可以概括这么几句话。第一,配车第二,赠衣。第三,赐肴,给我配了好车啊,赠给我那么好的衣服,还赐给我那么好的食物,我听说坐别人的车,你要和这个人共患难。穿他人的衣服,你要和这个人分担忧患。吃别人的饭,你要为别人献身。所以吾岂可以向利背义,我怎么可以为了利背叛这个道义呢?韩信听了蒯通的一番话以后,说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个看法就是说,他实际上是用个人的恩怨来处理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因为韩信跟刘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问题,但是他讲的时候全是从个人的利害来讲的,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法背叛他,蒯通苦口婆心说了那么多,韩信给了他这么几句话,蒯通应该怎么回答?那么第二轮蒯通又讲了什么?我们以后再来讲,但是结果可以告诉大家,就是蒯通的游说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这样一来,项羽的外交战可以说已经失败了。那么刘邦将怎么样应对项羽呢?请看下集,十罪项王,谢谢大家。 第13章 大风歌(十三)十罪项王 画外音: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t x t 8 0.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t x t 8 0. c c 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韩信攻占齐国对刘邦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韩信远在山东,刘邦在河南,只要韩信不出兵,刘邦就只能在荥阳战场苦苦撑着,而此时项羽的日子也不好过,韩信攻占齐国后极大地威胁了项羽的国都彭城和他大军的后勤保障,因此刘、项两家都处在了僵持之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还有什么牌可打?刘邦又会怎样应对这种局面呢? 王立群: 因为此时,项羽手里边只剩下一个最重要的一张王牌,就是他手里边有刘邦的父亲、刘邦的妻子,这一拨人作为人质。所以项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就在两军阵前,就是广武,就今天荥阳的广武镇,广武阵前支了一口大锅,烧了一锅开水,然后把刘邦的父亲架在锅上,对刘邦讲了两句话:“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你不赶快投降,我把你爹给烹了。那么刘邦面对这个情况就是很为难的了,刘邦怎么讲呢?刘邦说,咱们两个曾经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我们两个结拜过兄弟,因为咱们两个结拜过兄弟。实际上他两个年龄相差很大,相差24岁,刘邦比项羽大24岁,当然刘邦肯定是哥了。他说咱们俩是结拜过兄弟,“吾翁及若翁”,就是我爹就是你爹,“必欲烹若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如果你要把你爹给烹了,那么我跟着一块儿喝肉汤。这个话一说,当然项羽一听就非常恼火,马上就要把太公扔到锅里面去。出来了一个人打圆场解围,这个人是谁呢?项伯,项伯给项羽讲,他说天下大事没有定,你现在急急忙忙把人家刘邦的爹给煮了、烹了,大局没有定啊,你将来不好交代。第二,凡是要天下的人他都不顾家,他要天下他不会要家的,要大家不要小家,所以你杀了他,只增加了你和刘邦的仇恨,没有什么好处,刘邦不会因为他爹来投降,可以肯定,人家已经说过了嘛,吾翁及若翁嘛,所以根据这个意见你最好是别那么急。项羽一听有道理,就把太公给放了。这样一来,烹太公这件事,人质事件就结束了。但这件事情结束,并不等于刘、项之间的结束,项羽这个时候手里边已经没有牌了,所以项羽对刘邦又发起猛攻。在这个猛攻中间刘邦最后就吃不住阵儿,刘邦就出来站到阵前来和项羽对话了。当然对话前面有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就是,说项羽派出来挑战的人总是被刘邦的神箭手射死,所以最后项羽急了,他亲自出马。那个神箭手又出来射项羽,项羽瞪着眼睛一吼,那个神箭手吓得回去了,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刘邦一听说项羽出来了,只好自己出来跟项羽对阵。刘邦这时候手里边是什么呢?刘邦手里边没有人质,刘邦对项羽的人质战,人质事件,他应对的是政治招,刘邦一口气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叫“十罪项王”,列了项羽十大罪状,非常有意思。 我们先看刘邦列的第一条罪状,刘邦列的第一条罪状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负约”,什么叫负约呢?就是当年楚怀王有一个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做关中王。我先进来,你最后让我到哪儿呢?到蜀汉,到巴蜀跟汉中去了,这叫负约,罪一也,这就是第一条罪。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要分析的这叫不叫罪?首先我们应当肯定“怀王之约”是存在的,怀王当年确实立了个约定,谁先入关中,定关中谁做关中王。但是关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涉及到刘项两个集团的核心利益,在这个情况下项羽不让步,所以项羽把他分到巴蜀。刘邦又通过张良,自己又亲自出马向项伯行贿,最后拿了汉中。应当说项羽确实是负约,就这件事,关中王这件事项羽负约了,但这叫不叫罪?大家可以判断,这涉及到两个集团
相关推荐:
双凤求凰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南城(H)
召唤之绝世帝王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玩笑(H)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深海gl (ABO)
小寡妇的第二春
我有亿万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