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哪儿能随便把人叫过来洗着脚就封了?那不可能,那不就是儿戏吗?这一说,刘邦说行。这话就放出来了,赶快修高台要拜将,拜大将军。刘邦军营中间所有的将领都觉得自己这回有戏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跟着刘邦都是老部下了,有从丰县跟刘邦的,有从沛县跟刘邦的,有在西行途中跟刘邦的,有在关中跟刘邦的,都跟着刘邦打了多年仗了,刘邦这回要拜大将军,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等到那一天一宣布是韩信,全傻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是他呢?只有韩信在刘邦的军营中间是个新兵,才来没有多少天啊。 到了登坛拜将那一天,举行完隆重的典礼,刘邦把韩信请到上座坐下来,然后就问他,丞相说你有锦囊妙计,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说到底有什么妙计?韩信说这样吧,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汉王你要争天下,你和谁争啊?你是不是和项羽争啊?刘邦说是啊。第二你估计一下,你的那个勇猛和项羽的勇猛相比,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问,刘邦愣了半天,最后说那我不如项羽。因为这个时候刘邦多大了呢?这时刘邦51岁,项羽这时候多大了?项羽这个时候27岁,而且项羽的武力那也不是刘邦能够比的。我们知道项羽从小就是力能扛鼎,刘邦没有这样子,他俩要是真是一对一的交手,我估计50多岁的老先生跟那27岁的小伙子,明着就不说了吧,肯定打不过他。所以韩信说了,我先问你这两个问题,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干过,我知道项羽有三大弱点,第一,匹夫之勇,这个人大吼一声,能够让上千的人吓得当场瘫倒在地,但是他不会用将,这叫匹夫之勇。第二,妇人之仁,他看见受伤的士兵,项羽就流泪,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着吃饭,但是他舍不得给有功的人封赏,所以是妇人之仁。第三,失去民心,他为人残暴,他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点。那么你应当怎么做呢?我给你三条建议,第一,以仁义昭示天下,你用你的仁意来和项羽的残暴来做对比。以诚意封赏功臣,把城封给功臣。以老兵表率士兵,你从沛县来的老兵作为今天新兵的表率。你要能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而且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你应该做关中王你最后没有做,这叫汉王失职,所以你杀回关中是很容易的。听了韩信这番话刘邦是十分高兴,因为刘邦在鸿门宴之后,受了一连串的挫折,在这个挫折之中,他遇到了这个时候的军事奇才韩信,非常高兴。韩信就建议他先杀回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可以说韩信和刘邦的这番对话,我们把它做为汉中对策,这个汉中对策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因为汉中对策有两点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揭示了刘邦是由弱转强,项羽是由强转弱的这么一个发展前景,这是从战略高度来提的。再一个,提出来先夺关中再取天下这样一个总体的战略,这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刘邦以此定三秦的一个总策略。所以说刘邦虽然是屈封为汉王了,但是在屈封为汉王期间,他最得意的一笔就是得到军事奇才韩信。那么得到军事奇才韩信以后,刘邦能不能杀回关中呢?请看下集,还定三秦,谢谢大家。 第8章 大风歌(八)还定三秦 画外音: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韩信率领主力部队杀回关中,经过四个月的鏖战打败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占领了关中要地,而让人奇怪的是刘邦攻打关中期间,三秦王竟然没得到项羽的任何支援,关中一战如此重要,项羽为什么没有参加?虽然在鸿门宴中项羽放了刘邦一马,但他对刘邦的戒备之心并没有放下,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刘邦攻打关中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项羽会坐视不管任由三秦大地丢失而袖手旁观呢? 王立群: 上一集我们讲到,刘邦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期,遇到了大将韩信,韩信向他提出了建议,先收复三秦,再以三秦大地为根据地收复整个天下,所以刘邦就决定采纳韩信的建议。从时间上看,刘邦是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的4月从关中到达汉中,4月到达汉中的,到了8月份,他就率军杀回了关中。这一次为了回关中夺回三秦大地,也就是夺回关中之地,刘邦采取了非常有名的两条措施,第一他派了少量的人去修那个栈道,我们上一集讲过栈道,他派人修栈道,因为修栈道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刘邦要从栈道杀回关中去,另一方面他让韩信带领主力不走栈道,直接从今天的汉中向北到达今天陕西的勉县,从勉县经过留坝、凤县出大散关,然后达到陈仓。陈仓这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暗度陈仓,陈仓今天在哪儿呢?在今天陕西宝鸡市有一个区就叫陈仓区,就是到了今天的宝鸡,那个地方是个重要的路口。但是不管怎么样,韩信是采取了明暗两手,用明的吸引章邯的注意力,用暗的率领他的主力直接杀到陈仓。而章邯呢,章邯不是一般的人物,章邯被封为雍王,咸阳以西都归他管,陈仓刚好就在咸阳以西。褒斜道也在他这个地方,但是他只盯住了褒斜道,因为褒斜道是汉中跟关中相通的唯一大通道,大部队只能走这个路,如果直接翻秦岭那是极其难走的,结果韩信竟然是直接翻秦岭而走,没有走褒斜道,派这些老弱去修那个栈道。章邯的情报人员得到了这个消息告诉章邯,章邯心里想,照这样子修,那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才能修通,他就疏于防范,就没有想到韩信突然中间杀到陈仓。陈仓的守将向章邯报告,章邯赶快调兵到陈仓去应战,但是仓促调兵必然是猝不及防,打了败仗。先在陈仓战败,然后退到好畤,在好畤再次战败,最后他退守废丘,废丘就是今天陕西的兴平县,章邯在废丘坚守了10个月。这样韩信的大军就顺利地攻占了咸阳,拿下咸阳以后,韩信的军队就分为两路:一路向北打,去灭那个翟王董翳。一路向东打,灭那个塞王司马欣,翟王跟塞王都是秦军原来投降项羽的降将,这两个人毫无战斗力,项羽关中的分封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在于他封了两个不该封的人,一个司马欣,一个董翳,一点战斗力都没有。这样刘邦就顺利地拿下了塞王、翟王他们的统治地盘,然后把整个关中迅速地纳入自己的囊中。 这一次还定三秦,刘邦用了多长时间呢?4个月。他4月份从关中到达汉中,8月份从汉中杀回关中,到12月他已经把关中基本上平定了。可以说刘邦还定三秦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这里边就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那刘邦为什么还定三秦打得这么顺呢?这是我们今天这一集要讲的一个重点,这里边的原因比较多,第一条,章邯战败,章邯是一代名将,在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间,章邯杀陈胜、戮项梁、屠田儋、烧魏咎,连项羽的叔叔项梁也死在章邯之手,所以章邯是非常能打的一个人,可以说从章邯东征以来,所有的起义军没有一支胜过章邯。章邯只是在最后投降项羽了。他投降项羽的时候,他手下还有20万军队,这20万人后来被项羽坑杀了,这个人是个非常能征善战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会打败呢?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章邯的军队失去民心了,因为韩信分析的时候,说过秦代的三个降将失去民心了。韩信这个说法影响很大,但并不可靠其,实章邯战败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民心的问题,而是在于他猝不及防,他疏于防守,如果他精心准备的话,韩信未必能过得了章邯这一关。章邯是很能打的一个大将,当然章邯的悲剧就在于,他遇到了这个时期比他还要强的一个军事奇才韩信,这是章邯的悲剧,这是第一个原因,章邯的战败。第二个原因,刘邦兵盛,刘邦的军队气势很盛,刘邦从汉中杀回关中,为什么他打得这么顺利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部队的士气非常高。刘邦的部队士气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韩信跟他分析的这点倒是对的,因为刘邦士兵都想着回家乡去,打回老家去,因为他们是江苏兵,你现在给他弄到陕西南部,要打回老家去,士兵们、将军们都想着打回老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战士的士气非常高,士气旺盛,韩信恰恰是利用了刘邦军队高涨的士气,杀回关中,所以这个仗打得很顺。 这中间还有一个原因,说刘邦到了汉中和巴蜀以后,当地有一个人叫范目,就是四川阆中人,现在还有阆中这个地方,是个古城,阆中人一个叫范目的人,他给刘邦提了个建议,他建议刘邦招募一批当时巴蜀之地的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是什么人呢?叫賨人,就是賨民,说你把賨民招过来,说这个賨民有一个特点,特别善于走山路。刘邦就听了范目的话,在他的军队中间招集了一大批賨民,这些人善于翻山越岭,所以打章邯的时候这些人打的是前锋,这对韩信能够偷袭章邯得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刘邦还定三秦打得顺的第二个原因。下面讲第三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我们这一节课讲的重点,我们下面所有的时间都来讲这么一个问题。什么问题?第三个什么原因啊?项羽没有出手。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深海gl (ABO)
妄想人妻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我在末世养男宠
南城(H)
薄情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