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但是刘邦在一片颂扬声中,刘邦也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做了一件错事,这一件错事足以毁掉他两年多来所做的一切努力,什么错事呢? 画外音: 进入关中之后的刘邦,不断地在关中百姓面前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他的放弃复仇、还军霸上、约法三章,也让后来的历史研究者们认为,刘邦集团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他们有着长远的政治规划和深思熟虑的思考,但是智者千考终有一失,就在刘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一个错误的决定正把他和他的集团拉向深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王立群: 有人向他建议关中这个地方太好了,太富饶了,你应当做关中王,但是我听说项羽在巨鹿之战结束以后,已经封投降项羽的秦军统帅章邯做雍王,雍是关中的一块地方,做雍王这说明关中之地并不是属于你的,所以从你的角度考虑赶快封堵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他们要一进来,这么富饶的地方不是你姓刘的了,刘邦一听太对了,立即调兵封堵函谷关,这个封堵函谷是刘邦入关后做的就这一件错事,但这一件错事就要了刘邦的命,为什么呢?这个错事犯的错太大了,第一封堵函谷是公开与项羽对抗,你对抗得了项羽吗?史书记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你就说100万对20万是虚的实的,40万对10万实力悬殊这么大,你公开宣布与项羽为敌啊,你封堵函谷就不让项羽进来,这是第一个刘邦没有想到的,这是跟项羽作上对了。 第二条关中王当年是楚怀王许的,不错,但是现在谁做关中王不是楚怀王管得了,谁管得了这个事呢?项羽。为什么这样讲呢?刘邦进入咸阳灭了秦,项羽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两大主力军团以后,刘项两家的地位迅速上升,刘邦、项羽的地位迅速上升,意味着他们原来共同的主人楚怀王熊心地位迅速下降,特别是做了诸侯总盟主的项羽,一言九鼎,他的话这个时候就决定着,谁能够做关中王。项羽确实是在巨鹿之战以后封秦国的降将章邯做雍王,把关中的一块地划过来了章邯,这个《项羽本纪》记载得很清楚,这个记载,这件事的做意味着透露了四个信息,第一,项羽要取代楚怀王熊心自己封关中之王,他封了章邯,他不是打个报告叫楚怀王来封,他来封,说明什么?项羽要从楚怀王手里面把这个关中之地的分封权夺到自己手中,这是第一个信息。第二,他为什么让章邯做雍王呢?这说明项羽想让自己喜欢的人做关中之王,这第二个信息。第三,他封章邯只封了一个雍,并不是关中的全部,这意味着什么?这透露出来一个信息,项羽要把关中切成几块封给几个人,不是一个关中王,而是要封给几个人。后来项羽大封18路诸侯王的时候,把关中一分为四,章邯做雍王建都废丘,废丘就是今天陕西的兴平县。第二,司马欣封塞王,然后建都栎阳,栎阳就是今天的西安。第三,是董翳,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高奴就是今天的延安。这三个王一个是陕北,陕西北部,一个是陕西中部,一个是陕西西部。又封刘邦为汉王,就是都汉中,就是今天陕西的汉中,等于把一个关中封了四个王,其实这个信息在巨鹿之战封章邯的时候已经透露出来。 第四个信息是项羽根本不考虑刘邦一个人做关中王的问题,不可能让你做关中王,说明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后已经酝酿好了,要把关中一分为几,封几个人。你想想。项羽拥有绝对的军事权力、霸权,他要把关中封为几个王,刘邦竟然以他的10万军队封堵函谷关,把整个关中据为己有,项羽能答应吗?第三点,刘邦更没有意识到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敌视,怀王之约当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但是,让他北伐,让刘邦西征,项羽对怀王这个约定早就非常不满。所以当项羽掌握了整个天下的实际权力以后,项羽就不会再遵守怀王之约了,怀王之约在项羽那儿只是个空头的命令,他不会执行的。项羽后来果然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封,然后把这个怀王尊为义帝,尊为义帝以后又把他迁往南方,迁往南方以后又派人把义帝就是楚怀王给杀了,当然杀怀王、杀义帝是项羽在政治上一个败笔。但是起码刘邦要知道项羽对怀王之约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现在只有两个人死抱着怀王之约,就是项羽根本就不承认,谁在抱着怀王之约呢?第一是怀王本人在抱着,怀王为什么死守这个怀王之约呢?因为他守的不是怀王之约,他守的是自己的权力,怀王之约废了就说明他的权力什么也不是,所以他要死守怀王之约,所以你看项羽进入咸阳以后向怀王打了个报告请示怎么办,楚怀王的答复《史记》的记载就是两个字“如约”,什么叫如约?照原来的约定办,他为什么照原来的约定办?原来的约定代表着他的权力,一旦废了原来的决定就等于废了自己的权威,所以怀王是抱着那个决定怀王之约死活不放,另外一个坚持怀王之约的人是谁呢?是刘邦。刘邦坚持怀王之约不是为了别的,为了自己能够名正言顺地当关中王,可惜的是这两个抱着怀王之约的人谁说的都不算数,怀王说的项羽会算数吗?刘邦说的他会算数吗?两个不算数的人一口咬定怀王之约,一个算数的人不行,一句话,废了。就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竟然听了别人的建议,封堵函谷关,勿纳诸侯,这个决定极其错误。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项羽会怎么样来看待刘邦的封堵函谷呢?你封堵函谷就能封住项羽不进去吗?请看下集,在劫可逃,谢谢大家。 第5章 大风歌(五)在劫可逃 画外音: 刘邦在偷袭陈留和智取南阳后,没有任何悬念地进入了关中腹地——咸阳,至此刘邦入关灭秦的任务已经完成。而北上救赵的项羽却没有刘邦那么幸运,作为副帅的项羽,他先杀掉主帅宋义,然后在巨鹿破釜沉舟摧毁了秦朝的两大主力兵团,章邯兵团和长城兵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获全胜时开始挥师西进去取关中,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刘邦已经提前两个月进入了关中,而更让项羽想不到的是进入关中的刘邦派重兵固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关中,那么面对着刘邦的这一举动项羽将如何应对呢? 王立群: 项羽来到函谷关之下才得到刘邦先入关的消息,他看见他把着函谷关呢,所以他就知道了两点。第一,刘邦比他早入关,第二,刘邦把住了函谷关不让他进。这两点给项羽的刺激非常之大,所以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间写到,项羽走到关前以后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一个心理活动,就是大怒。这是第一次大怒,一怒之下项羽就派他自己的将领打函谷关,硬打,当然项羽这个时候军队的力量强战斗力也强,迅速地就把函谷关打进去了,到了12月项羽带领他的军队来到了戏水,这个时候跟刘邦的军队相距不远,相距四十里地,两个人没有见面。进入关中以后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刘邦手下的一个左司马叫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这个告密的话对项羽来说是火上加油,曹无伤这个告密讲了三点,“沛公欲望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写得很简单,这三句话是三个要点,第一,刘邦要做关中王,第二,让秦王子婴做相国,第三,刘邦想把关中的财宝全部据为己有,这三点在项羽看来没有商量一条都不能承认,一条都不能接受,所以项羽这个时候呢,第二次大怒,又生气了非常生气,这个时候项羽手下唯一的一个谋士叫范增,范增又给项羽做了一番批讲,范增怎么批讲呢?范增这样说,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什么意思呢?范增这个话是说,说刘邦这个人原来在老家的时候贪财好色,现在入关以后财也不要财、色也不近,这个人在压抑自己的本性,当一个人压抑自己本性的时候,他一定是有自己所图,所以这个人的志向不小,这是范增说的第一点。第二点,我派人去看了刘邦头上的云气,说他头上这个云气是艳若五彩、形若蛟龙,他说这是天子之气啊,所以根据这两点范增的建议赶快打,别失去机会本来项羽就想打,范增又给他做了这一番批讲,更坚定了项羽要灭了刘邦的决心,所以项羽就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司马迁写得很简单叫“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就第二天一早让我的士兵吃好饭,然后一鼓作气把刘邦给灭了,这个决定其实是源于项羽的两个大怒决定的,一个是函谷关前的大怒,一个是得到曹无伤密告以后的大怒。 画外音: 刘邦封堵函谷关暴露了他想当关中王的私心,但事实上刘邦比项羽提前两个月,进入关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怀王之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关中王非刘邦莫属,项羽也应该遵守约定但是此时的项羽做出了一个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大怒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王立群: 我们细想一下这两个大怒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就是项羽内心非常恼火。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召唤之绝世帝王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爸与(H)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痛之花(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南安太妃传
实习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