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而张良把《太公兵法》说给其他人听,史书记载了三个字“皆不省”,其他人听了以后都懵懵懂懂听不懂,只有刘邦一听就懂了,而且马上采用。所以张良就觉得只能跟刘邦了,他觉得刘邦是老天爷送给他最好的一个伙伴。他就跟定刘邦了。所以张良对刘邦绕过宛县直接入秦的做法坚决反对,他说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宛兵在后,强秦在前,前后都是秦兵,你南阳的军队你没有灭,南阳军队会尾随着你。前面还有强秦“前后夹击,此危道也”这是最危险的一条路。 这一说,刘邦立即听进去了,刘邦就连夜调转军头,本来军队往西开来,调过来,调过来他还怕南阳郡的郡守知道是自己的军队,连旗帜都换了。等到天一亮,刘邦的军队已经把宛县的县城围了多层,把宛县的县城团团包围住了。南阳郡的郡守原以为刘邦的军队走了,结果早上一醒来手下人向他报告,说外面刘邦的军队把自己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个郡守一看这儿完了,郡守这就慌了神了。当时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拿起剑来就想自刎,不成功则成仁嘛,结果他手下有一个人非常聪明,这个人是他的门客叫,什么名字呢?叫陈恢,陈恢这个门客说,别,主公千万别那么急着抹脖子,你现在死得太早,你晚一晚,你等我做点事情你看看,不成了你再抹脖子,那么急着抹脖子干嘛呢?然后这个南阳郡的郡守就没有自杀,派陈恢越城而下去见刘邦。 陈恢见到刘邦以后(说),我听说你有一个怀王之约,就是先入咸阳者王之。这陈恢很聪明的,点出来第一点,你那么急匆匆的带着军队往西去,干嘛呢?你想争取一个先入关者,你先入关你将来可以做关中王啊,但是你没有想到,宛城你不打,宛兵在后,强秦在前,你走这个路肯定很危险。这个分析跟张良的分析完全一样。你只能留下来打宛县,而宛县你要打起来,城池坚固,守兵众多,你打宛县你一定死伤惨重,更重要的是,拖延你入关的时间,你在这儿一打,你就走不了了。所以,我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我建议你,第一,不要绕过去走了。第二,你也不要强攻。我给你个忠告,叫约降,什么叫约降呢?就是你跟南阳郡的郡守两个人谈判一下,叫南阳郡的郡守仍然叫他改换旗帜,作为你的部下,替你守着南阳郡,他是你的部下了,你也不灭他,然后呢?他的士兵全部跟你走,加入到你的军队中间,你带着他的军队走,让他替你留守。之所以现在人们不愿意投降你,大家都有一个看法,认为什么呢?降必死,我投降你刘邦一定会被杀,所以大家都在拼死抵抗。假如你采用约降的办法,他们都会投诚,然后各自在自己的防地驻守,每一个人都把军队交出来给你,你就带着这么大军继续向西,你何乐不为呢?这有三大好处:第一,你进军的速度快了第二,你阻力少了第三,你的军队反而增多了投降一个县,县里的兵给你了,再投降一个县,县里兵又给你了,补充了很多军队啊。陈恢这一番话一说,刘邦马上采纳,然后封南阳郡的郡守为殷侯,封他为侯驻守南阳,官位不变。还给你加封,又封陈恢千户,封给你一千户农民,这一千户农民的租税都交给你了,表彰这个陈恢。 这样一来,南阳郡和南阳所属的十几个县望风而降,刘邦迅速地就把南阳郡解决了,所以我们叫智取南阳。所以你可以看出来刘邦这个人他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悟性特别好。这个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懂兵法,但是别人跟他一说,只要说的有道理,他马上就能听懂,而且立即就采纳。这就是刘邦西入秦关整个的前一段的路程。那么,在智取南阳以后,入关的道路基本上就通畅了,可以直接直奔武关去了。那么在西行入关的途中,刘邦还会遇到那些阻碍呢?请看下集,率先入关,谢谢大家。 第4章 大风歌(四)率先入关 画外音: 刘邦在西入关中的过程中,虽然也吃过败仗,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顺利的,很快他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到此为止刘邦完成了入关的第一步,灭秦将是他下一步的重要目标,而咸阳作为秦朝的都城,它的防御体系绝对非同寻常,肯定会有重兵把守,那么刘邦将如何完成灭秦的大任呢? 王立群: 刘邦过了南阳郡以后,就进入了陕西境内,进入陕西境内以后,他遇到的第一个险关就是武关。我们上一集讲过,关中之地叫四塞之地,四面四个关南面就是武关,武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地方非常险,后边,武关的后边是少习山,地势险峻,前面也很险峻,向东走又是盘山道。当然现在的武关已经修了公路了,非常好走了。在冷兵器时代武关确实是一个非常难走的路。但是刘邦非常幸运,秦军竟然没有在武关重点设防,所以刘邦迅速地就通过了武关,武关并没有打大仗,就过了,这样刘邦就很轻松地进入陕西了。但是过了武关以后刘邦就派了一个人去秦的都城咸阳,找当时掌握秦国政权的赵高,刘邦也玩儿政治啊,他一方面用军事手法打,另一方面派人去找赵高,要联络赵高。刘邦派的人还没有回来,赵高就把秦二世给杀了,杀了秦二世以后,赵高又主动派人来联系刘邦,赵高提出来的建议是,赵高跟刘邦两个人要约分关中,咱俩商议一下,关中哪儿一块是你的,哪儿一块是我的,刘邦没有答应。就在这个关头,秦王子婴被扶上台以后,又杀了赵高。我们在《秦始皇》后面都讲过,杀了赵高以后,秦王子婴搜集了一下关中所能够调动的军队,派重兵到峣关设伏阻挡刘邦的进军。所以,峣关就成了刘邦必须要打的一仗,这一仗非打不可。那么面对秦军的设防,刘邦这个时候的心情非常急迫,因为他已经进入了关中之地了,只要能过了崤关迅速地打到蓝田,就逼近秦都咸阳,他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关中王唾手而得、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峣关这一仗刘邦决定硬打,他派了他手下的两万军队,准备和峣关的秦军来一个生死对决。这个时候刘邦手下到底有多少军队?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前面讲过,郦食其在陈留见刘邦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你搜集的散兵不满万人,你想进入强秦,这说明刘邦在取陈留之前军队不到一万,当然在南阳他收编了不少部队,这个时候他派出两万军队,所以我估计这就是刘邦的全部家底了,两万人全拿出来要跟秦军对决。 就当刘邦做了决定以后,被一个人阻拦了,谁反对他呢?又是张良,张良说,秦兵尚强,你拿你的两万人去跟秦军打,太冒险了。张良不同意他这样办,张良说这个仗应该怎么打呢?他说我已经做过调查了,峣关的秦军守将他家里是做生意的,他的父辈是做生意的,是商人,既然是商贾出身,这种人往往贪利,所以想办法贿赂他。刘邦听完以后,就想到了他手下的顶级说客郦食其,又派郦食其出来了,郦食其带着重金前去拜见秦军的峣关守将。当然具体怎么谈的司马迁全部没有写,我们不知道的,但是只知道一个结果,峣关的秦军守将收了重礼以后,立即转变立场,答应联合刘邦共取咸阳。郦食其把这个消息传过来,刘邦高兴极了,就准备和峣关的秦军联手一块儿去攻打咸阳。这个决定做出来以后,又被一个人阻止了,谁呢?还是张良,张良说不行,这只是秦军的将领愿意投降,他的士兵是个什么态度我们不知道,现在不能这样办。最重要怎么办呢?趁着现在秦军的将领准备投降,和咱们联合攻打咸阳这个机会,他一定是戒备最松的时候,咱们趁机用咱们的两万人去打,他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还要派出人散出一个风声,在崤关的前面大张旗鼓地让人准备五万军队的军粮,就让峣关的守将知道,咱们有五万人的军队。第三点,你在附近的山上、树林里边,只要有山头比较高的地方,树林里边,全部插上我们的旗帜,赶快做旗帜,漫山遍野到处插旗,这叫什么呢?这叫疑兵。刘邦又采纳了,然后突然进攻峣关守将,守将猝不及防,被刘邦打的大败。因为峣关守将没有想到刘邦送了那么重的礼,两家谈了那么长的时间,最后达成协议联合灭秦,达成协议了,刘邦突然之间又给了自己致命一击,没有想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峣关守军被打败了,打败以后刘邦乘胜追击,一直追到蓝田,在蓝田秦王子婴又调集了他关中最后的军队,在蓝田和刘邦决战。结果这一仗刘邦再一次打胜,所以子婴最后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投降的一种模式,以后历代皇帝投降都采用秦王子婴创造的一种模式,叫“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这话什么意思呢?脖子上挂个绳,不是领带,挂个绳子,然后素车、白马,用白马,用白马是表示要投降了,车不要任何装饰。然后自己亲自捧着天子的玺和符,玺是皇帝的印,符是调动军队的符节。然后在轵道,就是西安附近,跪在那儿等刘邦来,投降了,秦王子婴投降了,刘邦就这样进入了咸阳,这一年刚好公元前206年的10月。 画外音: 秦王子婴的投降,不但意味着秦朝的灭亡,也意味着刘邦成功地完成了灭秦的大任。
相关推荐: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双凤求凰
小寡妇的第二春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成瘾[先婚后爱]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流萤
岁岁忘忧(完结)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