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背着爸爸和叔叔滚床单(虐心) > 第102章

第102章

以我们不要光看刘邦身上骂人,说谎,不尊重,这确实他浑身都是毛病,但是他有容人的胸怀,这一点更可贵。天下那么多人跟着刘邦不是天天找着去挨骂的,人家是跟着刘邦想干一番事业的,这些人之所以跟刘邦,是因为刘邦有胸怀,能够容人。 刘邦作为他这个集团的领导人,他能够海纳百川,他不怕手下的人有才,他也不惧怕底下手下的人有名,你有才我用你,你有名我欢迎你。反过来作为一个领导,唯恐自己底下的人比自己的本事大,唯恐自己的部下的名气比自己的本事大,比自己的名气高,你说这样的领导能行吗?武大郎开店一个“姚明”也进不来啊,“姚明”个儿太高了,武大郎的店进不来啊,他肯定成不了气候。第四点,不计来自何方,刘邦手下的人才有一个核心集团,叫丰沛故人集团,就是当年沛县、丰邑他那一帮老乡是他的核心,这个我们下面还会讲到。但是刘邦同时还能接纳天下所有的人,任何集团他的人才的聚集都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集团一开始就是人才济济的,不可能,他有一个人才聚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人会加入到这个集团中间来,有他的老乡,有的是在反秦的时候参加的,有的是在灭楚的时候参加的,有的是起义军,有的是来自敌对阵营。比如说韩信来自项羽集团,陈平来自项羽集团,最后追杀项羽的吕马童来自项羽集团,这叫英雄不问出处,革命不分先后,这是大胸怀,有这种大胸怀他才能够容纳方方面面的人,不同时间的人,不同集团的人,最后才能把他这个集团做大做强,这是刘邦很了不得的地方。 刘邦手下外交家有,军事家有,政治家有,理论家有,什么人才都有,需要什么人就有什么人,因为他能够做到有容人的雅量,这也是刘邦很有魅力的地方。所以我们这样来看刘邦,不光是一个有布衣的各种毛病的人,有市井之气的人,或者说市井之气十足的人,同时呢,他又是一个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魅力的人,所以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人。刘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手下有人,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了,这刘邦手里面怎么那么多牌,怎么那么多人呢?请看下集《用人有道》,谢谢大家。 第45章 大风歌(四十五)用人有道 画外音: 刘邦征讨天下的过程中,才华出众的贤能之士不断地加入到他的队伍中,这些人中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彭越、黥布等等,凭借着这些人的卓越表现,刘邦最终亡秦、灭项,建立了雄霸天下的大汉王朝。那么在其他竞争对手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天才人物纷纷投奔到刘邦的队伍中,甘愿接受他的指挥和领导呢?刘邦在识人用人上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王立群: 我们这一集专门来讲一讲刘邦的用人,我觉得刘邦的用人呢,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一双好眼睛,第二是一对好耳朵,第三是一副好头脑,第四是一支好队伍,第五是一个好心态,这五个好能够概括刘邦在用人上的许多长处。我们先说眼睛,因为用人的前提是识人,如果你不识人你敢用吗?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有某一方面的才能你能用吗?所以用人的前提是识人,识人要依靠眼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双慧眼,这非常困难,识别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你比如说刘邦识别韩信,很不容易啊,韩信作为一个军事奇才投奔项梁,项梁不认识他,改投项羽,项羽不认识他,转到刘邦那儿,刘邦不认识他,没有人认识他是个奇才。一个人有才华是需要被别人发现的,被别人发现的这个过程很难,甚至于说很长。是刘邦发现的萧何,相信萧何,相信萧何的忠诚,相信萧何的才华,也相信萧何的慧眼,是在萧何的鼎力推荐之下,先任命韩信做大将军,登坛拜将结束才找韩信谈话,谈完才确信萧何说的是真的。你看韩信多有才啊,那比我们的才大得多,韩信不能证明自己有才,我们何德何能,能证明自己有才呢?非常困难,人生最困难的是证明自己。所以刘邦手下三杰,萧何是最早证明自己有才华,有忠诚,刘邦最早重用他。张良是撞上刘邦了,投奔他人的路上碰见刘邦,那就跟着刘邦跟了一段,刘邦发现他很能干,韩信是最晚证明自己的。所以眼睛是用来识才的,一个集团的领袖,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慧眼。那么眼睛干什么呢?刘邦用他的眼睛怎么来认识人才呢?我讲两点,第一,刘邦把人才分级,你看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对很多人,国家,单位,有一个信用评级,一旦你出现问题了,把你的信用评级的等级降低,有好的业绩把你的信用评级等级抬高,有一个等级的评定。 刘邦识别人才他就要看两点,第一个有没有才,第二个有没有德,德就是忠诚,可靠不可靠,这个才好办,有大才,有中才,有小才,有专才,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专才专用。德怎么考量呢?怎么考量是不是可靠呢?刘邦有他的办法,当然刘邦没有说,司马迁也没有说。我看完以后,我给他总结了一句话,刘邦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可靠就是一点,能力,你有没有能力威胁到我,假如你有能力威胁到我,那你就不可靠;你有能力极大地威胁到我,那你很不可靠;你完全没有能力威胁到我,你可靠。大家听了笑,实际上刘邦就是这样干的,这个并不光明,但是非常“高明”,他就是这样来看的。那么他手下的人他怎么办呢?韩信大才,才干太大,本事太大,战功卓著,无人可比,所以刘邦对他最不信任,怎么办呢?叫大用、大疑。和他类似的还有彭越,还有黥布,都是才华出众,战功卓著,封一方诸侯但是都不信任,这叫大用、大疑。萧何呢,萧何有才,萧何也有权,经营关中经营得非常到位,萧何又非常忠诚,但是刘邦一生三次猜忌萧何,这个我们都讲过,不举例子了。他对萧何的办法是大用、小疑,毕竟他还是了解他一点,虽然大用,但是他不断地有一些小的不信任。张良呢,张良大才肯定要大用,这个人一生他不带兵,光出谋划策,身体又不好,还经常请个病假,对刘邦没有任何威胁,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大用、不疑。周勃、灌婴、夏侯婴这些人叫中才,而且这些人呢,手里的权力都不足以对刘邦构成威胁,所以刘邦对他们是重用不疑。疑和信都取决于刘邦的认定,刘邦的认定又取决于刘邦的判断,刘邦的判断又取决于臣子的表现和臣子的能力。第二叫用其所长,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特长,那么你要用他的所长,张良会出谋划策当谋士;萧何会治国理财管理关中;韩信会领兵打仗,去打仗吧;郦食其会游说,嘴特别会说,那当说客;陆贾不但会说还会写,那就写吧,写《新语》,写一篇我看一篇,他是什么人才用在什么地方考虑得很清楚,该用谁用谁,这叫用其所长。不过刘邦也有看走眼的地方,他对谁看走眼了?对他老婆,他看不懂吕后,所以刘邦是一个看懂男人而看不懂女人的皇上。看不懂女人这不是刘邦一个人,是很多男人的通病。 画外音: 吕后是因为刘邦建立帝业,铲除异姓诸侯王做了不少事,深得刘邦的信任,然而就在刘邦死后不久,工于心计的吕后曾一度大肆诛杀异己,提拔亲信,大权独揽,吕后的擅权几乎撼动了刘邦苦心创建的大汉基业。但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对吕后的误判只是一个个案,刘邦看人的眼力是常人远不能比拟的,刘邦在识人用人方面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王立群: 第二点叫一对好耳朵,刘邦不但有一双好眼还有一双好耳朵,为什么说他好耳朵呢?我举三点,第一,善听下级意见;第二,善听不同意见;第三,善听谁的意见正确,这三条都不容易。比如说善听下级意见,我们举一个例子娄敬,娄敬是个什么人?戍卒,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叫普通一兵,刚入伍的一个新兵,要见皇上刘邦都见了。然后娄敬说了一番洛阳不适合做都城,应当建都长安,刘邦将信将疑,张良再一论证支持娄敬,刘邦当天迁都。这个能听下级意见非常困难,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士兵是见不到皇上的,一个普通士兵哪能见到皇上呢,在很多单位中间,你去见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都比较困难的,刘邦不但见而且听,这就是这个人的长处,好耳朵。再一个,娄敬不是一个特例,刘邦一生就听过娄敬这么一次话,那不算本领,那不算耳朵好使,那叫例外,关键是刘邦一生遇到过好多这种事。你比如说他打南阳的时候,他听了南阳郡守一个门客叫陈恢,给他提出来不要硬打,用“约降”的办法,什么叫“约降”?就是和平解放,把他军队一收走,然后不杀他再封个官,替你守住城多好啊,你这样一做,其他的城跟着仿效,这样你收罗了很多兵,而且这些城都不抵抗你,顺利地入关了。那是谁给他提的意见呢?南阳郡守的一个门客给他提的意见,他听了,这叫善听下级意见。 第二条叫善听不

相关推荐: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召唤之绝世帝王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爸与(H)   流萤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小寡妇的第二春   我以神明为食   我在末世养男宠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